一种回收碳化尾气液体防结晶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318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收碳化尾气液体防结晶的装置,包括进气管、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出气管、集水桶;所述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设置于系统的最高面,所述进气管、所述出气管通过向上的弯管与所述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连接,弯管靠近所述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的一端还设有控制阀门,能有效防止进气管、出气管中的液体流入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中积累,甚至反应结晶;另一方面通过在将进气管与集水桶相连,能够及时将进气管中积聚的液体排空,进一步防止进气管中的液体进入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另外,排空的液体在集水桶中收集后,可通过液位计联锁控制的调节阀进一步流入氨盐桶中回收利用,更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收碳化尾气液体防结晶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
,涉及一种纯碱碳化工序专用总管气体分配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回收碳化尾气液体防结晶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纯碱生产碳化工序中,含NH3的盐水与二氧化碳是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物料,是生产过程中从液态变为固态的重要工序,决定整个生产纯碱消耗重要工序。含氨盐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涉及一个三相四组分的体系,是一个伴随化学反应及气体吸收的结晶过程,反应物NaCl(液)、NH3(液)、CO2(气体)和H2O。生成有NaHCO3(固)与NH4Cl(液)。在现有的碳化工序中,各组碳化尾气经过气液分离器后,分离液体(回卤液)与清洗塔出来的中和水混合经中和水泵送到各制碱塔,分离气体到气体分配回型总管,经过阀门控制,分别送到碳化尾气洗涤塔用精盐水吸收净化排空。由于碳化塔的操作较为容易波动,碳化尾气液分离器有时会因回卤液过多,分离效果较差,部份的回卤液被气体带到气体分配回型总管中,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回卤液在回型总管中继续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及碳酸氢钠结晶随着时间增长,会附着在不流动的阀门处形成结晶,造成阀门的不能开关,导致只能安排停车检修,进行阀门的更换。另外,尾气夹带的含氨盐水进入吸收系统,也会增加了后续工序洗涤塔、吸收塔的负荷,增加生产系统物料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保证尾气所夹带的含氨盐水不进入吸收系统,避免尾气夹带的含氨盐水生成NH4HCO3及NaHCO3等结晶物的生产纯碱专用碳化总管气体分配的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回收碳化尾气液体防结晶的装置,包括进气管、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出气管、集水桶;所述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侧壁上间隔设置有进气口及进气控制阀门,与进气口相对的另一侧壁间隔设置有出气口及出气控制阀门;所述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高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所述进气管、所述出气管分别通过形成向上弯头分别与所述进气控制阀门、所述出气控制阀门连接;所述进气管的管壁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开口,下端开口连有下分管,上端开口连有上分管;所述下分管与进气管连接处为T型,所述上分管与所述进气管连接端为倒U型;所述下分管为排水管,设有排水控制阀,所述上分管为通气管,设有通气阀;所述集水桶位于所述进气管的下方,顶部设有通气口,侧壁设有进水口,所述通气口与所述上分管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下分管另一端连接。将与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连接处的进气管一端设置成与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有高度差的弯管,能够防止未被分离的回卤液直接进入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中;将与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连接处的出气管一端设置成与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有高度差的弯管,能够防止碳化尾气洗涤塔内精盐水因操作失误倒流至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中沉积,与回卤液反应生成结晶物堵塞管道。另外,在进气管下方设置与进气管联通的集水桶,可及时排空进气管中积蓄的回流液,回流液通过下分管流至集水桶中收集,上分管与集水桶顶部连接,可使得集水桶与进气管压力一致,让进气管中积聚的液体可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流至集水桶中;集水桶中收集后的回卤液可进一步回收利用。优选地,所述进气管、所述出气管为多通管道,分多路分别与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的进气阀门、出气阀门连接。将进气管、出气管设置为的分多路与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连接,可以加快分离效率,还可以避免因只有单一阀门堵塞导致的效率下降和安全隐患。优选地,所述进气管、所述出气管的数量至少为1。优选地,所述进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所述进气控制阀门、所述出气控制阀门分别通过偏心向上15°异径管连接。日常运行中,进气控制阀和出气控制阀并非全开或全关状态;采用异径管能及时将阀门前的积液导流回进气管中。优选地,所述下分管中部还连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上还设有补水阀。碳化低负荷运行时尾气带液量少,通过补水阀可以将氨盐水引进桶内防止集水桶、液位控制调节阀、排水管结晶。优选地,所述集水桶侧壁还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设于所述进水口下方,连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有液位控制调节阀。优选地,所述集水桶侧壁还设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与所述液位控制调节阀相连,可控制所述液位控制调节阀的开关。因为碳化尾气管是正压环境,而氨盐水桶连接着蒸馏工序则是负压环境。所以集水桶必须留有积液把两边系统隔离液封。一般地,设置液位≤30%时,液位控制调节阀自动关闭,补水阀自动全开。30%≤液位≤80%时,补水阀全开,液位控制调节阀通过人工调节。液位≥80%时,补水阀自动关闭。经过与液位计联锁控制的调节阀,可自动调节集水桶中的回卤液液位。更优选地,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氨盐水桶连接。将排水管与氨盐水桶连接,可利用氨盐水与回卤液集水桶的压力差,回卤液进入氨盐水桶。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将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处于系统的最高面,并相关的控制阀门比进气管和出气管提升一个高度,可防止液体灌入或倒流在碳化尾气总管沉积,进一步防止回卤液与精盐水反应,形成结晶物导致管道堵塞。(2)通过设计集水桶,能够及时将积蓄的回流液收集排空,并可回流至氨盐桶中回收利用,更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回收碳化尾气液体防结晶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回收碳化尾气液体防结晶的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其中,1、进气管,2、出气管,3、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4、进气控制阀门,5、出气控制阀门,6、下分管,7、上分管,8、进水阀,9、通气阀,10、集水桶,11、液位控制调节阀,12、排水管,13、液位计,14、异径管,15、补水阀,16、补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的说明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回收碳化尾气液体防结晶的装置,包括进气管1、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3、出气管2、集水桶10;所述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3侧壁上间隔设置有进气口及进气控制阀门4,与进气口相对的另一侧壁间隔设置有出气口及出气控制阀门5;所述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3高于所述进气管1和所述出气管2,所述进气管1、所述出气管2分别通过形成向上弯头分别与所述进气控制阀门4、所述出气控制阀门5连接;所述进气管1的管壁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开口,下端开口与下分管6连接,上端开口与上分管7连接;所述下分管6与所述进气管1连接处呈T型,所述上分管7与所述进气管1连接端为倒U型;所述下分管6为进水管,设有进水阀8,所述上分管7为通气管,设有通气阀9;所述集水桶10位于所述进气管1的下方,顶部设有通气口,侧壁设有进水口顶部通气孔与所述上分管7另一端连接,侧壁进水口与所述下分管6另一端连接;所述下分管中部还有补水管15,所述补水管15上还设有补水阀16;所述集水桶10侧壁还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设于所述进水口下方,连有排水管12,所述排水管12设有液位控制调节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收碳化尾气液体防结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出气管、集水桶;所述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侧壁上间隔设置有进气口及进气控制阀门,与进气口相对的另一侧壁间隔设置有出气口及出气控制阀门;所述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高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所述进气管、所述出气管分别通过形成向上弯头分别与所述进气控制阀门、所述出气控制阀门连接;所述进气管的管壁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开口,下端开口连有下分管,上端开口连有上分管;所述下分管与进气管连接处为T型,所述上分管与所述进气管连接端为倒U型;所述下分管为排水管,设有排水控制阀,所述上分管为通气管,设有通气阀;所述集水桶位于所述进气管的下方,顶部设有通气口,侧壁设有进水口,所述通气口与所述上分管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下分管另一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收碳化尾气液体防结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出气管、集水桶;所述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侧壁上间隔设置有进气口及进气控制阀门,与进气口相对的另一侧壁间隔设置有出气口及出气控制阀门;所述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高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所述进气管、所述出气管分别通过形成向上弯头分别与所述进气控制阀门、所述出气控制阀门连接;所述进气管的管壁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开口,下端开口连有下分管,上端开口连有上分管;所述下分管与进气管连接处为T型,所述上分管与所述进气管连接端为倒U型;所述下分管为排水管,设有排水控制阀,所述上分管为通气管,设有通气阀;所述集水桶位于所述进气管的下方,顶部设有通气口,侧壁设有进水口,所述通气口与所述上分管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下分管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所述出气管为多通管道,分多路分别与碳化尾气总管回型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明梁尔希周建华冯伟东谢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南方碱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