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淮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海绵城市智慧升降路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323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智慧升降路面。包括土建基础、中心升降台、多个侧边升降台,分两排对称安装在两个侧边坑中,用于对应于待检修车辆的车轮区域设置;升降台阶方便检修人员上、下中心升降台;手持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中心升降台、升降台阶和各个侧边升降台的升降动作;各个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靠近的一边的下边沿上连接有与第二支撑板等长度的柔性防护片,柔性防护片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板对应的侧边的下边沿连接。具有方便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进行倾斜调整车辆状态,检修更方便省力,检修后地表成为平面,方便空间利用且确保安全,也方便司机停车到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智慧升降路面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智慧升降路面。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对于工作和生活过程的便捷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车辆修理、检修行业,由于汽车底盘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成形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的重要部件,大多更换和维修工作均在底盘上进行操作,传统方式一般通过在维修间地面挖检修坑方式,检修时将车辆开至架在坑上,此方式存在以下缺陷:检修坑的存在占用检修间有限的空间,影响在检修间的活动,而且存在非检修时容易不小心掉入坑中的风险,而且针对不同车型,坑深度不一定合适,有时候需要弯腰操作、有时候需要垫物体操作,即使如此,对于底盘上有些需要从一侧操作的情况,也多有不便,需要斜着身子、头戴照明灯才能操作。作为改进,现有技术多采用将车辆吊起进行检修的方式,该方式能够根据不同高度车型和不同身高的检修人员调整吊起的高度,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缺点:首先是由于起吊设备一般只能将车辆水平吊起,而且整个过程中不能调整车辆的左右及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实际检修过程中,如果车身能够在前后或者左右方向上进行小角度(0-15°)的倾斜,则可大大方便检修人员操作,提高检修过程的舒适度,使检修操作不再像之前那么费事儿),这就使得有些需要从一侧进行操作的检修操作依然不便,而且上部的照明灯光也无法照射到合适位置,依然需要头戴照明灯操作;另外就是起吊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碰到车身,导致车身被剐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智慧升降路面,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检修过程中无法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进行倾斜调整车辆状态致使检修不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海绵城市智慧升降路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智慧升降路面包括:土建基础,包括中心坑、紧邻中心坑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边坑以及紧邻中心坑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的台阶坑,中心坑、侧边坑和台阶坑均为矩形坑,中心坑深度大于侧边坑和台阶坑的深度;中心升降台,安装在中心坑处,用于对应于待检修车辆的底盘区域设置,包括第一支撑板以及驱动第一支撑板升降的第一液压升降机构,第一液压升降机构设在第一支撑板下部,第一支撑板升降过程的上极限位置与地表面平齐;多个侧边升降台,分两排对称安装在两个侧边坑中,用于对应于待检修车辆的车轮区域设置,每排侧边升降台不少于两个,侧边升降台包括第二支撑板以及驱动第二支撑板升降的第二液压升降机构,第二液压升降机构设在第二支撑板下部,第二支撑板的尺寸大于待检修车辆的车轮尺寸,第二支撑板上部设有用于将待检修车辆的车轮相对于第二支撑板锁定的锁定机构,第二支撑板升降过程中的上极限位置高于地表面;升降台阶,安装在所述台阶坑中,包括第三支撑板以及驱动第三支撑板升降的第三液压升降机构,以方便检修人员上、下中心升降台;手持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中心升降台、升降台阶和各个侧边升降台的升降动作;各个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靠近的一边的下边沿上连接有与第二支撑板等长度的柔性防护片,柔性防护片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板对应的侧边的下边沿连接。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1)由于四个车轮可分别固定在四个侧边升降台上,而每个侧边升降台又是可以单独升降动作的,因此通过手持遥控器可以控制四个侧边升降台的升降动作而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车辆的俯仰或倾斜角度,从而方便了检修人员对于一些需要车辆倾斜才方便操作情况下的检修操作,使得检修操作更省力、更方便,检修舒适度大大提高,灯光的光线更容易照射到底盘上的检修区域;(2)在检修结束后,可以控制各个升降台上升至于表面平齐的位置,确保地面平整性,对于检修车间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在非检修时也方便检修人员在检修车间的行走,避免了检修人员不小心掉入检修坑的风险;(3)在检修之前,在各个升降台下降前,先将车辆开到位,在确保车辆开到设定位置后再将中心升降台下降,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检修坑的方案,不会因为司机不小心或者司机水平的问题而导致将车轮开至掉入检修坑的问题,而且由于地面几乎平整的状态,也方便司机顺利将车辆腾挪设定位置,而传统检修坑的话则需要司机非常小心才能将车辆开到位;(4)由于中心升降台的高度随时可以调整,也方便不同身高、不同车高时调整检修时检修人员与底盘之间的距离,以方便检修操作;(5)由于锁定机构是用来锁定车轮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起吊装置,机械构件根本不会接触到车身部分,因此不会因为操作不慎而对车辆表面的喷漆剐蹭;(6)柔性防护片的设置则可以起到防止物品或人员从升降过程中的中心升降台与侧边升降台的错台处掉落的风险,从而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对下部的升降机构的防尘与防护。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用于卡在车轮前后方向的两侧以防止车轮滚动的挡板以及用于将车轮捆绑在第二支撑板上的锁链。挡板的设置进一步防止了车轮的小范围滚动或晃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板两侧对称固定有两组固定板,所述挡板横截面为L形,挡板的一端转动装配在一侧的固定板上,挡板的另一端可通过销钉固定在另一侧的固定板上。进一步地,锁链的一端固定在一侧的固定板上,另一侧通过挂钩钩挂在另一侧的固定板上。进一步地,第一、第二、第三液压升降机构为剪叉式升降机构。进一步地,侧边升降台共有八个,升降台阶为两级台阶。进一步地,中心坑、侧边坑和台阶坑的坑壁上贴设有不锈钢板。使得坑壁表面更加光滑、平整,以便实现各个支撑板与坑壁之间的间隙可以进一步缩小的目的。进一步地,第一、第二、第三支撑板为不锈钢板。进一步地,柔性防护片为内部夹层中设有尼龙线的波纹橡胶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海绵城市智慧升降路面一种实施例中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检修车辆时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车辆简画);图4是图2中B-B处的剖视图(车辆简画);图5是图4中右侧前轮处对应的侧边升降台下降以调整车辆前后方向的角度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图2中C-C出的剖视图(车辆简画);图7为图2中左侧车轮对应的侧边升降台下降以调整车辆左右方向的角度时的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海绵城市智慧升降路面第二种实施例中的锁定机构的俯视图;图9为图8中的锁定机构锁定车轮后的俯视图;图10为图9的右侧视图;图11为图10中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土建基础,11-中心坑,12-侧边坑,13-台阶坑,2-中心升降台,21-第一支撑板,22-第一液压升降机构,3-侧边升降台,31-第二支撑板,32-第二液压升降机构,33-锁定机构,331-挡板,332-锁链,333-固定板,334-销钉,4-升降台阶,41-第三支撑板,42-第三液压升降机构,5-柔性防护片,6-车轮。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海绵城市智慧升降路面,如图1-图7所示,包括土建基础1,包括中心坑11、紧邻中心坑11两侧对称设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智慧升降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n土建基础,包括中心坑、紧邻中心坑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边坑以及紧邻中心坑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的台阶坑,中心坑、侧边坑和台阶坑均为矩形坑,中心坑深度大于侧边坑和台阶坑的深度;/n中心升降台,安装在中心坑处,用于对应于待检修车辆的底盘区域设置,包括第一支撑板以及驱动第一支撑板升降的第一液压升降机构,第一液压升降机构设在第一支撑板下部,第一支撑板升降过程的上极限位置与地表面平齐;/n多个侧边升降台,分两排对称安装在两个侧边坑中,用于对应于待检修车辆的车轮区域设置,每排侧边升降台不少于两个,侧边升降台包括第二支撑板以及驱动第二支撑板升降的第二液压升降机构,第二液压升降机构设在第二支撑板下部,第二支撑板的尺寸大于待检修车辆的车轮尺寸,第二支撑板上部设有用于将待检修车辆的车轮相对于第二支撑板锁定的锁定机构,第二支撑板升降过程中的上极限位置高于地表面;/n升降台阶,安装在所述台阶坑中,包括第三支撑板以及驱动第三支撑板升降的第三液压升降机构,以方便检修人员上、下中心升降台;/n手持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中心升降台、升降台阶和各个侧边升降台的升降动作;/n各个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靠近的一边的下边沿上连接有与第二支撑板等长度的柔性防护片,柔性防护片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板对应的侧边的下边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智慧升降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土建基础,包括中心坑、紧邻中心坑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边坑以及紧邻中心坑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的台阶坑,中心坑、侧边坑和台阶坑均为矩形坑,中心坑深度大于侧边坑和台阶坑的深度;
中心升降台,安装在中心坑处,用于对应于待检修车辆的底盘区域设置,包括第一支撑板以及驱动第一支撑板升降的第一液压升降机构,第一液压升降机构设在第一支撑板下部,第一支撑板升降过程的上极限位置与地表面平齐;
多个侧边升降台,分两排对称安装在两个侧边坑中,用于对应于待检修车辆的车轮区域设置,每排侧边升降台不少于两个,侧边升降台包括第二支撑板以及驱动第二支撑板升降的第二液压升降机构,第二液压升降机构设在第二支撑板下部,第二支撑板的尺寸大于待检修车辆的车轮尺寸,第二支撑板上部设有用于将待检修车辆的车轮相对于第二支撑板锁定的锁定机构,第二支撑板升降过程中的上极限位置高于地表面;
升降台阶,安装在所述台阶坑中,包括第三支撑板以及驱动第三支撑板升降的第三液压升降机构,以方便检修人员上、下中心升降台;
手持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中心升降台、升降台阶和各个侧边升降台的升降动作;
各个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靠近的一边的下边沿上连接有与第二支撑板等长度的柔性防护片,柔性防护片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板对应的侧边的下边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拥辉张丽张慧庞冬倪亮王会君王晓丹王震张文涛刘巍乐洪丽许艳
申请(专利权)人:黄淮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