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集装箱隔离医疗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323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集装箱隔离医疗单元,包括集装箱本体,所述集装箱本体内包括设备间和负压区;负压区的压力分别不同,多个负压区的压力大小按连通顺序依次减小;设备间内设有负压新风系统设备、排风系统和电力系统;设备间的负压新风系统设备与负压区的进风口连通,负压区的排风口与设备间的排风系统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外形上具备集装箱灵活运输的特点,可以满足联运要求,随到随用。集装箱本体内可分为多个负压区域,区域的压力依次递减,根据不同压力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域。保证室内空气始终向一个方向流动,最终气体经高效过滤后排放,防止室内空气污染室外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压集装箱隔离医疗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涉及一种负压集装箱隔离医疗单元。
技术介绍
负压隔离病房则是收治病人的关键场所。国外有许多国家并没有国内如此强大的基建能力,而且方舱医院的建设涉及设计规划施工等多方面资源,如果没有统筹规划以及强大的执行力,建设难度及周期相对较长,而且方舱医院灵活性不足,无法实现有效调配。同时,在疫情过后如无法合理利用,则建成的方舱医院会形成资源浪费。之前,小汤山医院通过活动板房建设分隔出多个功能区域,再通过集中中央新风系统进行统一的压力调节。利用活动板房建立的临时医疗场所存在着资源难以回收再利用的问题,如小汤山医院目前就处于资源闲置的状态。而且在国外基建能力弱的地区,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组织建设此类临时医疗场所。在另一种模块化方案,单个箱体拥有一个封闭空间,通过将不同的箱体排列组合后,按照功能要求分别设置压力,从而达到三级压力分区的功能效果。该方法需要将多个功能的箱体进行组合才能实现三级压力分区的功能,操作繁琐,且连接位置密封性能较差。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组合规模对相应的通风设备进行定制,工程周期长。申请人(专利号ZL200620120075.4)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隔离病房,由维护结构、通风设备组成,维护结构由梁、柱、壁板连接构成密闭整体,内部分隔成病人房间、缓冲间、卫生间,在病人房间与缓冲间之间和缓冲间通向外部处设置普通平开门,在病人房间的病床边医护人员操作位置上方的顶板处设置主流区主送风口和次送风口,在病床附近壁板下部设置回风口,回风口设有无泄漏型高效过滤器,在缓冲间的顶板设有送风口,壁板下部设有回风口,在卫生间内顶部设有排风口,在维护结构密闭整体外部设置送风、排风管道。在使用中发现上述技术方案存在的缺点是,需要就地装配,建设的难度及周期相对较长。灵活性不足。且装配式隔离病房存在着资源难以回收再利用的问题,如小汤山医院目前就处于资源闲置的状态。而且在国外基建能力弱的地区,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组织建设此类临时医疗场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负压集装箱隔离医疗单元,外形上具备集装箱灵活运输的特点,可以满足联运要求,随到随用,可以达到快速响应快速部署的目的。功能上箱内至少分为多个负压区域,相邻负压区压力递减,根据不同压力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域。保证室内空气始终向一个方向流动,再经过统一过滤消杀处理后在高处排放,防止室内污染空气泄露到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负压集装箱隔离医疗单元,包括集装箱本体,所述集装箱本体内包括设备间和至少两个负压区;所述负压区的压力分别不同,多个所述负压区的压力大小按照区域的连通顺序依次减小,且所述负压区的压力均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所述设备间内设有负压新风系统设备、排风系统和电力系统;所述负压区均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设备间的负压新风系统设备通过进风管路与负压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负压区的排风口通过排风管路与设备间的排风系统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区的数量为三个,所述负压区分别设为缓冲区、功能区、重污染区,所述缓冲区的压力大于功能区的压力大于重污染区的压力。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区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缓冲区包括医护人员缓冲区和病患缓冲区,所述医护人员缓冲区与病患缓冲区相离分布。进一步地,所述设备间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设备间内设有负压新风系统设备,另一个所述设备间内设有排风系统和电力系统。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路包括总进风管和多条分进风管,所述总进风管的一端与设备间的负压新风系统设备连通,所述进风总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多条分进风管与多个负压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负压区的进风口均位于负压区的顶部,且所述进风口位于靠近该负压区的入口位置,每个所述进风口的进风管路上均设有单独的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可以控制进风管路的进风速度。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管路包括总排风管和多条分排风管,所述总排风管的一端与集装箱本体外的排风管统连通,所述总排风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多条分排风管与多个负压区的排风口连通;所述负压区的排风口均位于负压区的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每个所述排风管路均设有单独的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可以控制排风管路的排风速度;所述排风口与负压区的底板之间的距离不超过集装箱本体高度的1/3。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本体设有总进风口和总排风口,所述总进风口位于设有负压新风系统设备的设备间的端部,所述总排风口位于设有排风系统的设备间的顶部;所述排风系统通过总排风口与集装箱本体外的排风管连通,所述排风管的高度至少高出集装箱本体高度的1/3,所述排风管为可拆卸式结构或者伸缩式结构,所述排风管与集装箱本体之间采用法兰面连接或快速卡扣形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本体的前底横梁为C型梁,所述C型梁的C型开口朝着集装箱本体的外侧,所述C型梁的上下边缘与排水管口相离;所述前底横梁的上边距离排水管口30-50mm,所述前底横梁的下边距离排水管口30-50mm;所述前底梁垂直端面距离集装箱本体角件端面60-120mm。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区与功能区之间的隔墙或门上设有可以传递物品的传递腔,所述传递腔的两侧设有可以开合的传递窗,所述传递腔内设有杀菌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区与功能区的门为互锁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在集装箱内集成了负压隔离的功能。单个箱体整体作为可移动模块可以满足叉起,起吊,堆码等操作要求,同时可以放置在汽车,铁路,货轮以及运输机上,作为可移动负压病房使用。单个箱体配备有独立的负压系统,做为独立的功能模块使用,可以随时移动随时使用,时效性高,快速高效。所有的实施尤其是负压系统都不需要现场再次进行安装调试,直接可以使用。2、功能齐全使用便捷。单个箱体集成有至少三个负压区,负压区内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力并逐级递减,保证室内空气形成定向流动并最终经过高效过滤消杀后在高处排放,可有效保证箱内的污染空气不会直接泄露到箱外。单箱即可满足隔离治疗负压分区的要求。不需要与其他模块进行组合使用。实用性好,时效性高。3、生活设施齐全,直接接入水电就可以独立运行并达到负压分区的隔离效果,不需要与其他功能模块进行组合使用。可以满足病人日常生活所需,也可以供医护人员作为办公休息场所。4、所有结构设施都集中在集装箱内,可以满足联运要求,可以通过门到门的运输将大批量地迅速投放到使用地区。必要时也可以通过空投的方式进行投递。5、所有检修口位置都可以设置在箱外,检修人员无需进入箱内进行操作,从而避免接触污染空气。6、单个箱体也可以作为功能模块可以随时与其他集装箱模块进行组合,根据不同需求组合成不同的形式以满足各种现场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进风管分布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排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后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负压集装箱隔离医疗单元,包括集装箱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本体内包括设备间和至少两个负压区;所述负压区的压力分别不同,多个所述负压区的压力大小按照区域的连通顺序依次减小,且所述负压区的压力均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所述设备间内设有负压新风系统设备、排风系统和电力系统;所述负压区均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设备间的负压新风系统设备通过进风管路与负压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负压区的排风口通过排风管路与设备间的排风系统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负压集装箱隔离医疗单元,包括集装箱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本体内包括设备间和至少两个负压区;所述负压区的压力分别不同,多个所述负压区的压力大小按照区域的连通顺序依次减小,且所述负压区的压力均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所述设备间内设有负压新风系统设备、排风系统和电力系统;所述负压区均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设备间的负压新风系统设备通过进风管路与负压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负压区的排风口通过排风管路与设备间的排风系统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集装箱隔离医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区的数量为三个,所述负压区分别设为缓冲区、功能区、重污染区,所述缓冲区的压力大于功能区的压力大于重污染区的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集装箱隔离医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缓冲区包括医护人员缓冲区和病患缓冲区,所述医护人员缓冲区与病患缓冲区相离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集装箱隔离医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间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设备间内设有负压新风系统设备,另一个所述设备间内设有排风系统和电力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集装箱隔离医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路包括总进风管和多条分进风管,所述总进风管的一端与设备间的负压新风系统设备连通,所述进风总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多条分进风管与多个负压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负压区的进风口均位于负压区的顶部,且所述进风口位于靠近该负压区的入口位置,每个所述进风口的进风管路上均设有单独的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可以控制进风管路的进风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集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勇波陈健昭蔡晓燕谢鹏沈凯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寰宇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寰宇东方国际集装箱启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