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机构、直线换向装置及铺网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15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向机构、直线换向装置及铺网机,涉及无纺地毯加工的技术领域,换向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变速箱与控制组件,变速箱包括壳体、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转动轴、行星架与多个行星轮,直线换向装置包括上述换向机构与齿条,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壳体沿齿条的长度方向与齿条滑移连接;铺网机包括机架、上料装置、铺网装置与下料装置,铺网装置包括铺网架、第一上料辊、第二上料辊与上述直线换向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铺网装置的上料速度与铺网装置的摊铺速度始终相同,在铺网架减速运行时,减少了皮带宽度两侧的无纺纤维网的摊铺数量,进而减少了无纺纤维网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向机构、直线换向装置及铺网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地毯加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换向机构、直线换向装置及铺网机。
技术介绍
成套无纺织产品如无纺布、无纺毡的生产设备主要包括开松机、梳理机、铺网机和针刺机(或者水刺机)。开松机将无纺织纤维开松并供给梳理机,梳理机梳理后的无纺织纤维供给铺网机铺网,铺网机铺网后送给针刺机针刺或水刺机水刺,形成无纺织产品。目前,公告日为2017年11月24日,公告号为CN206666785U的中国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铺网机的铺网小车结构,其包括机架、喂入斜帘、上平帘、下输棉环帘、中平帘、成网帘、机架前横梁及铺网大车和下输棉环帘驱动机构,铺网小车结构包括铺网小车总成,铺网小车总成包括小车前、后墙板、左、右铺网机构、墙板牵引机构、过渡传动机构和同步牵引链条,左铺网机构包括左压棉铺网帘涨紧辊、左铺网上、下辊和左压棉铺网帘;右铺网机构包括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右压棉铺网帘右压辊和右压棉铺网帘,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支承在小车前、后墙板上,右压棉铺网帘右压辊同样支承在小车前、后墙板上,右压棉铺网帘的一端置于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上、另一端置于右压棉铺网帘右压辊上,成网帘设置在铺网小车下方。无纺纤维网经过喂入斜帘后铺设到下输棉环帘上,经过下输棉环帘的输送输送到铺网小车处,无纺纤维网通过铺网小车上的左铺网下辊、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进行输送和摊铺,在摊铺时,铺网小车沿垂直与左铺网下辊轴心的方向在机架上往复移动,进而将无纺纤维网呈Z型摊铺在成网帘上。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左铺网下辊、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的转动速度恒定,而铺网小车在变换运行方向时会有短暂的减速和停止,当铺网小车减速或停止时铺网机仍在铺网,此时成网帘长度方向的两侧便会被摊铺比需求量要多的无纺纤维网,如此便造成了无纺纤维网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换向机构,能够在伺服电机转换转动方向时,使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始终保持单向转动,且在伺服电机的绝对转速降低时,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的绝对转速随伺服电机的绝对转速同比例降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换向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变速箱与控制组件,变速箱包括壳体、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转动轴、行星架与多个行星轮,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端面上,第一齿轮同轴固定连接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转动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行星架与转动轴固定连接,多个行星轮沿转动轴的轴心均匀设置在行星架上,行星轮与行星架转动连接,且行星轮的轴心垂直于转动轴的轴心,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均与转动轴同轴转动连接,且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分别设置在行星架的两侧,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行星轮既与第二齿轮啮合又与第三齿轮啮合,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均转动连接在壳体内,且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控制组件的一端与壳体连接,控制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齿轮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伺服电机正向转动时,控制组件控制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同速转动,进而使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的转向相同,第五齿轮的转向与第二齿轮的转向相反;在伺服电机反向转动时,控制组件控制转动轴停止转动,第一齿轮驱动第二齿轮转动时,在行星轮的作用下,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同速反向转动,进而使第四齿轮的转向与第一齿轮的转向相反,第五齿轮的转向与第五齿轮的转向相同;且在伺服电机的转速降低后,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的转动速度同时降低。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控制组件包括滑动块,滑动块同轴套设在转动轴的外周面上,且滑动块设置在壳体与第二齿轮之间,滑动块的内周面上开设有花键槽,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花键,滑动块卡接在转动轴上,且滑动块沿转动轴的长度方向与转动轴滑移连接,壳体的内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二齿轮靠近滑动块的一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滑动块与第一卡槽卡接或者滑动块与第二卡槽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动块与第一卡槽卡接时,转动轴与壳体保持静止,此时在第一齿轮的带动下,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发生相对转动,再在行星轮的带动下,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同轴同速反向转动;在滑动块与第二卡槽卡接时,转动轴与壳体可发生相对转动,第二齿轮与转动轴保持相对静止,在第一齿轮的带动下,转动轴、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均同轴同向转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控制组件还包括电磁铁、压缩弹簧、第一导向柱与拨块,滑动块的外周面上沿自身的轴心开设有第三卡槽,拨块与第三卡槽卡接,且拨块沿第三卡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三卡槽滑移连接,第一导向柱的轴心与转动轴的轴心平行,第一导向柱的一端与拨块固定连接,电磁铁固定连接在壳体上,第一导向柱远离拨块的一端穿过电磁铁,且第一导向柱沿自身的长度方向与电磁铁滑移连接,压缩弹簧套设在第一导向柱的外周面上,且压缩弹簧的一端与电磁铁抵接,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拨块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磁铁得电时,拨块朝向电磁铁移动进而将滑动块卡接在第一卡槽内,使转动轴无法与壳体发生相对转动;在电磁铁失电时,并在压缩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拨块朝向第二齿轮移动,进而将滑动块卡接在第二卡槽内,使第二齿轮无法与转动轴发生相对转动,而转动轴可与壳体发生相对转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伺服电机与电磁铁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伺服电机正转时电磁铁失电,第二齿轮与转动轴无法发生相对转动,在第二齿轮、行星轮、第三齿轮的带动下,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同向转动,第五齿轮与第一齿轮反向转动;在伺服电机反转时电磁铁得电,转动轴无法与壳体发生相对转动,在第二齿轮、行星轮、第三齿轮的带动下,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反向转动,第五齿轮与第一齿轮同向转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出一种直线换向装置,能够在壳体滑移时,使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始终保持单向转动,且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的绝对转速与壳体滑移时的绝对速度成正比。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直线换向装置,包括齿条与如第一目的中所述的换向机构,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壳体沿齿条的长度方向与齿条滑移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伺服电机转动时,在第一齿轮与齿条的作用下,壳体沿齿条的长度方向与齿条产生相对滑移,此时第四齿轮沿一个方向转动;在伺服电机变换转动方向时,壳体随之转换滑移方向,此时第四齿轮仍沿原方向转动;在伺服电机降低转速时,壳体的移动速度随之同比例降低,第四齿轮的转速也随之同比例降低。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直线换向装置还包括第二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的长度方向与齿条的长度方向相同,且第二导向柱穿过壳体,壳体沿第二导向柱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导向柱滑移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齿轮转动时,壳体仅会沿第二导向柱的长度方向与齿条发生相对滑移,且壳体不会先第一齿轮的轴心与齿条发生相对转动,提高了伺服电机转动与壳体滑移的转换精度。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直线换向装置还包括第一接近开关与第二接近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向机构,包括伺服电机(11)、变速箱(12)与控制组件(13),变速箱(12)包括壳体(121)、第一齿轮(122)、第二齿轮(123)、第三齿轮(124)、第四齿轮(125)、第五齿轮(126)、转动轴(127)、行星架(128)与多个行星轮(129),伺服电机(11)固定连接在壳体(121)的内端面上,第一齿轮(122)同轴固定连接在伺服电机(11)的输出轴上,转动轴(127)转动连接在壳体(121)内,行星架(128)与转动轴(127)固定连接,多个行星轮(129)沿转动轴(127)的轴心均匀设置在行星架(128)上,行星轮(129)与行星架(128)转动连接,且行星轮(129)的轴心垂直于转动轴(127)的轴心,第二齿轮(123)与第三齿轮(124)均与转动轴(127)同轴转动连接,且第二齿轮(123)与第三齿轮(124)分别设置在行星架(128)的两侧,第一齿轮(122)与第二齿轮(123)啮合,行星轮(129)既与第二齿轮(123)啮合又与第三齿轮(124)啮合,第四齿轮(125)与第五齿轮(126)均转动连接在壳体(121)内,且第四齿轮(125)与第三齿轮(124)啮合,第五齿轮(126)与第四齿轮(125)啮合,控制组件(13)的一端与壳体(121)连接,控制组件(13)的另一端与第二齿轮(12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机构,包括伺服电机(11)、变速箱(12)与控制组件(13),变速箱(12)包括壳体(121)、第一齿轮(122)、第二齿轮(123)、第三齿轮(124)、第四齿轮(125)、第五齿轮(126)、转动轴(127)、行星架(128)与多个行星轮(129),伺服电机(11)固定连接在壳体(121)的内端面上,第一齿轮(122)同轴固定连接在伺服电机(11)的输出轴上,转动轴(127)转动连接在壳体(121)内,行星架(128)与转动轴(127)固定连接,多个行星轮(129)沿转动轴(127)的轴心均匀设置在行星架(128)上,行星轮(129)与行星架(128)转动连接,且行星轮(129)的轴心垂直于转动轴(127)的轴心,第二齿轮(123)与第三齿轮(124)均与转动轴(127)同轴转动连接,且第二齿轮(123)与第三齿轮(124)分别设置在行星架(128)的两侧,第一齿轮(122)与第二齿轮(123)啮合,行星轮(129)既与第二齿轮(123)啮合又与第三齿轮(124)啮合,第四齿轮(125)与第五齿轮(126)均转动连接在壳体(121)内,且第四齿轮(125)与第三齿轮(124)啮合,第五齿轮(126)与第四齿轮(125)啮合,控制组件(13)的一端与壳体(121)连接,控制组件(13)的另一端与第二齿轮(12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13)包括滑动块(131),滑动块(131)同轴套设在转动轴(127)的外周面上,且滑动块(131)设置在壳体(121)与第二齿轮(123)之间,滑动块(131)的内周面上开设有花键槽(1311),转动轴(127)上固定连接有花键(1271),滑动块(131)卡接在转动轴(127)上,且滑动块(131)沿转动轴(127)的长度方向与转动轴(127)滑移连接,壳体(121)的内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卡槽(1211),第二齿轮(123)靠近滑动块(131)的一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卡槽(1231),滑动块(131)与第一卡槽(1211)卡接或者滑动块(131)与第二卡槽(1231)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13)还包括电磁铁(132)、压缩弹簧(133)、第一导向柱(134)与拨块(135),滑动块(131)的外周面上沿自身的轴心开设有第三卡槽(1314),拨块(135)与第三卡槽(1314)卡接,且拨块(135)沿第三卡槽(1314)的长度方向与第三卡槽(1314)滑移连接,第一导向柱(134)的轴心与转动轴(127)的轴心平行,第一导向柱(134)的一端与拨块(135)固定连接,电磁铁(132)固定连接在壳体(121)上,第一导向柱(134)远离拨块(135)的一端穿过电磁铁(132),且第一导向柱(134)沿自身的长度方向与电磁铁(132)滑移连接,压缩弹簧(133)套设在第一导向柱(134)的外周面上,且压缩弹簧(133)的一端与电磁铁(132)抵接,压缩弹簧(133)的另一端与拨块(135)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11)与电磁铁(132)电连接。


5.一种直线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齿条(21)与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条所述的换向机构(1),第一齿轮(122)与齿条(21)啮合,壳体(121)沿齿条(21)的长度方向与齿条(21)滑移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直线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向柱(22),第二导向柱(22)的长度方向与齿条(21)的长度方向相同,且第二导向柱(22)穿过壳体(121),壳体(121)沿第二导向柱(2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导向柱(22)滑移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直线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近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亓凯张廷昕张麦清张凯吴硕张效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容润丰地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