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引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3023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负压引流系统,包括外壳、压力传感器、引流管、流量传感器、负压泵、控制电路板和电源;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均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外壳上设有固定引流管的凹槽,压力传感器、引流管、流量传感器、负压泵、控制电路板和电源均安装在外壳上;压力传感器包括压力探头、压力检测钢片和应电感应片,压力探头链接在压力检测钢片的一端,应电感应片安装在压力检测钢片的中部,压力检测钢片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上;流量传感器分别固定在引流管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采用上述负压引流系统的负压引流方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负压引流系统不与引流管内液体接触,可以重复使用,使用时仅需更换引流袋即可,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压引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负压引流的
,具体涉及负压引流系统。
技术介绍
负压引流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创面处理技术,它是利用医用泡沫材料填充创面,透气薄膜覆盖,封闭负压持续吸引,创面与外界完全隔绝,封闭负压持续吸引,创面得到充分引流,从而达到创面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应用的适应症包括各类急、慢性伤口包括感染伤口或创面、急性软组织缺损、各类慢性(压力性、血管性、糖尿病性)溃疡、外科切口裂开或植皮等。临床及基础研究证实效果确定,它可以抑制细菌生长、控制感染,减轻创面和创周组织水肿,促进创面血液循环及肉芽组织生长更有利于创面愈合。使用该技术,病患者可以3-7天内不需换药,避免交叉感染,降低了医护人员工作量,减少了患者痛苦,降低了创伤的致死率、致残率。随着技术的成熟发展,负压引流仪(负压创面治疗仪,负压伤口治疗仪)逐步从医院使用,趋向于社区诊所,以及家庭环境下使用。产品的发展方向,更加简洁方便,能够给予患者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更舒适的治疗体验。目前市面采用医院的墙上负压源或是大流量的负压源设备只得住院使用,后期康复或是小创面的病人完全可以出院的病人目前便携式负压设备供病人使用,但目前负压引流仪器或设备配合使用的引流盒和引流管都为一次性,且价格非常高,如果患者需要长期使用,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体积小巧,操作方便,仅需夹在引流管上就能够实现负压功能的引流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负压引流系统,包括外壳、压力传感器、引流管、流量传感器、负压泵、控制电路板和电源;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均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外壳上设有固定引流管的凹槽,压力传感器、引流管、流量传感器、负压泵、控制电路板和电源均安装在外壳上;压力传感器包括压力探头、压力检测钢片和应电感应片,压力探头链接在压力检测钢片的一端,应电感应片安装在压力检测钢片的中部,压力检测钢片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上;流量传感器分别固定在引流管的两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引流管的两端均安装有红外对射仪。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负压泵为软管蠕动泵或指状蠕动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外壳为前后折叠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负压泵上设有转数传感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源为可充电电池、不可充电电池或外部电源适配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负压引流系统体积小巧便携,外壳可打开将引流管夹在内部,外壳内部有凹槽方便引流管装夹,凹槽内有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负压泵,压力通过测量钢片弯曲检测引流管因负压引起变形采集,负压泵和流量传感器均不与液体直接接触,该负压引流系统可重复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负压引流系统配合引流袋使用,提供了引流袋负压引流的功能,促进创面的愈合,减少医护工作量,同时该负压引流系统不与引流管内液体接触,可以重复使用,使用时仅需更换引流袋即可,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使用成本,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该负压引流系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可以用于医院诊所,更适合家庭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负压引流系统的电路控制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负压引流系统配合引流袋使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负压引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负压引流系统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负压引流系统的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负压引流方法的流程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创面部分;2、负压引流仪;201、控制电路板;202、折叠部;203、显示屏;204、按键;205、电源;206、锁紧部;3、引流管;4、引流袋;5、流量传感器;6、固定橡胶;7、负压泵;8、应电感应片;9、压力探头;10、压力检测钢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负压引流系统,包括外壳207、压力传感器、引流管3、流量传感器5、负压泵7、控制电路板201和电源205;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5均与控制电路板201电连接;外壳207上设有固定引流管3的凹槽,压力传感器、引流管3、流量传感器5、负压泵7、控制电路板201和电源205均安装在外壳上;压力传感器包括压力探头9、压力检测钢片10和应电感应片8,压力探头9链接在压力检测钢片10的一端,应电感应片8安装在压力检测钢片10的中部,压力检测钢片10的一端固定在外壳207上,压力探头挤压引流管3在外部施加预定挤压,压力探头链接压力检测钢片10一端,钢片弯曲程度检测引流管3随管内压力变化引起的管壁细微变化,将应电感应片8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板,用于负压压力计算,该部分从引流管3外部检测。流量传感器5分别固定在引流管3的两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引流管3的两端均安装有红外对射仪。具体型号为欧姆龙L型EE-SX671-WR1M。通过红外对射仪实现红外对射以检测引流管3是液体还是气体,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板。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包含压力采集、流量采集、负压泵转数采集,电量采集功能。分别于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负压泵、电池部分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负压泵7为软管蠕动泵或指状蠕动泵。通过采用软管蠕动泵或指状蠕动泵等外部施加作用力的机构,使引流管内部的气体或液体流出,负压泵7配有传感器将转数发送给控制电路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外壳207为前后折叠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外壳207上设折叠部202实现外壳打开,并在外壳207底部设锁紧部206实现外壳207关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负压泵7上设有转数传感器。可以理解的,负压泵7也可以由控制电路板输出转数直接驱动步进电机转动带动泵运动,可省去气泵上的转数传感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源205为可充电电池、不可充电电池或外部电源205适配器。可以理解的,控制电路板通过压力传感器提供信号计算出引流管内部压力,从而控制负压泵工作,使其满足设定的压力要求,并通过流量传感器给定信号,结合负压泵的运动情况计算出引流出液体的容量,检测电池电量提供报警信息。可以理解的,负压引流仪上设有显示屏和按键,便于实际使用时操控。可以理解的,引流管的进出等部分配有固定橡胶,以提高引流管固定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还提出采用上述负压引流系统的负压引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系统上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压力传感器、引流管、流量传感器、负压泵、控制电路板和电源;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均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n外壳上设有固定引流管的凹槽,压力传感器、引流管、流量传感器、负压泵、控制电路板和电源均安装在外壳上;/n压力传感器包括压力探头、压力检测钢片和应电感应片,压力探头链接在压力检测钢片的一端,应电感应片安装在压力检测钢片的中部,压力检测钢片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上;/n流量传感器分别固定在引流管的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压力传感器、引流管、流量传感器、负压泵、控制电路板和电源;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均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外壳上设有固定引流管的凹槽,压力传感器、引流管、流量传感器、负压泵、控制电路板和电源均安装在外壳上;
压力传感器包括压力探头、压力检测钢片和应电感应片,压力探头链接在压力检测钢片的一端,应电感应片安装在压力检测钢片的中部,压力检测钢片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上;
流量传感器分别固定在引流管的两端。


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征鲁建国胡修元
申请(专利权)人: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