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回收及辅助续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2794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回收及辅助续航装置,其在汽车刹车时第一惯性块、第二惯性块通过惯性移动从而打开前风门、后风门,也就使得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气流进入叶轮腔内,从而驱动第一叶轮转动,第一叶轮带动第二叶轮转动,从而将空压加压后输入气罐内存储,气罐将压缩空气相对均匀地向发电驱动腔输送以驱动第三叶轮转动发电,从而有效回收汽车刹车的动能,且能够起到辅助刹车的效果。而在刹车后、车速恢复平稳时,第一惯性块、第二惯性块通过第一弹簧的弹力自动复位自动关闭前风门、后风门,整个过程均是通过汽车车速变化实现,没有多余电能消耗。另外还设置薄膜电池机构,通过薄膜电池展开以进行太阳能发电,从而有效地增加续航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回收及辅助续航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回收及辅助续航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法律法规的日益严格,汽车的污染排放已经受到了十分严格的规定,而目前政府在大力倡导新能源汽车,从而通过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燃油车。目前的新能源车主要是电动车、氢能源动力汽车等,氢能源动力汽车目前还未普及,而电动车目前已经获得大大规模的普及。电动车虽然不会排放污染物,但是由于电池技术目前并没有实质性突破,一般续航里程很难突破400公里,部分低端车型续航里程不到280公里。这种续航能力虽然可以满足市区的交通要求,但是一旦需要远程续航就成为了非常大的问题,如自驾游、每天集中行程较多(出租车)等。而就目前的技术来看,要在安全范围内提高电池续航里程是十分困难的,那么就需要外部的辅助设备辅助电池续航。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刹车是不可避免的,刹车一般分为急刹、点刹,一般车速较快时(如在高速上)遇到紧急情况则需要急刹,在急刹时会通过刹车系统对轮毂进行紧急制动,从而消耗汽车动能以降低车速。在这个过程中汽车动能损耗很大,也就是实际产生的耗电量偏高。如果能够将这部分能量转换为电能返回存储在电池中,那么势必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续航能力。另外在汽车下坡时,为了控制车速,一般需要进行刹车、挂入抵挡,这就使得汽车下坡过程中产生的势能被白白消耗。虽然目前有在汽车下坡时发电以回收势能的方法,但是这种方式还是无法无效降低车速,从而还是需要刹车的介入,也就是势能转化效率不高。而一般在进行郊区自驾游时,是很难找到充电桩的,而且在郊区活动中很多时候需要用电,比如用电烤炉进行烧烤、用电灯照明等,这无疑会大大降低电池的续航能力。而在郊外,日照充足、风能也可能充足,如果能够将太阳能、风能部分转换为电能存入电池中,那么势必可以有效增加电池的续航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回收及辅助续航装置,其能够回收刹车的动能(刹车产生的风能),从而可有效提高电池续航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回收及辅助续航装置,包括外壳、底板,外壳固定在底板上,外壳内部分别安装有至少两块竖隔板,两块竖隔板之间直接或间接安装有横隔板,所述横隔板上固定有过风箱,过风箱内部设置有中空的叶轮腔,叶轮腔内、由靠近前风门一端向后风门一端依次安装有第一个支撑轴盘、至少一个第一叶轮、第二个支撑轴盘,两个支撑轴盘分别与叶轮轴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第一叶轮套装固定在叶轮轴上;叶轮轴可驱动增压轴圆周转动,增压轴一端穿过过风箱后进入增压腔内且与第二叶轮装配固定,增压腔位于第二叶轮的两侧分别与增压进气道、增压排气道一端连通,所述增压进气道、增压排气道另一端分别与增压进气管、增压排气管一端连通,所述增压进气管另一端与叶轮腔连通,所述增压排气管另一端装入气罐内,气罐内部为中空的储气腔,储气腔为密封状态且其与第二气管一端密封连通,第二气管另一端与第一气管连通,第一气管一端接入发电驱动腔内;第三叶轮套装固定在发电轴上,发电轴穿出发电箱后与发电机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固定,发电驱动腔设置在发电箱内。优选地,增压腔、增压进气道、增压排气道分别设置在中间隔块内。优选地,叶轮轴上还套装固定有第一斜齿轮,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啮合传动,第二斜齿轮套装固定在增压轴上。优选地,所述增压排气管另一端与第三单向阀串联后装入气罐内,气罐内部为中空的储气腔,储气腔为密封状态且其与第二气管一端密封连通,第二气管另一端与第一单向阀串联后与第一气管连通,第一气管一端接入发电驱动腔内且轴线在第三叶轮的切线方向上。优选地,第一气管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阀串联后与进风通道一端连通,进风通道与叶轮腔靠近前风门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气管与第一气管位于第二单向阀和发电驱动腔的部分连通。优选地,发电驱动腔还与排气管道一端连通,排气管道另一端与叶轮腔靠近后风门一端连通,所述排气通道接入靠近后风门。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导风管、第二导风管,第二导风管有两根,且分别安装在叶轮腔的两端;所述第一导风管两端分别与前风门处的风口、靠近前风门的第二导风管连通。优选地,第二导风管由靠近叶轮腔一端向另一端截面逐渐变大。优选地,所述外壳内部中空且其两端分别设置有风口,两端的风口分别通过两道前风门、两道后风门可开闭式封闭;所述外壳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前风门所在的风口面向车头一端、后风门所在的风口面向车尾一端;两个前风门内侧分别设置有前风门安装块,两块前风门安装块分别通过第二门销轴与门连杆一端铰接,两根门连杆另一端通过同一根第一门销轴与连杆铰接部分一端铰接,连杆铰接部分另一端通过齿条连接部分与齿条一端连接固定,齿条上设置有齿槽;两个后风门内侧分别设置有后风门安装块,两块后风门安装块分别通过另一第二门销轴与另一门连杆一端铰接,两根门连杆另一端通过另一根第一门销轴与另一连杆铰接部分一端铰接,连杆铰接部分另一端通过另一齿条连接部分与另一齿条一端连接固定,齿条上设置有齿槽;两根齿条的齿槽分别与第三齿轮两侧啮合从而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第三齿轮套装在第二齿轴上,第二齿轴上还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可与第一惯性齿条啮合并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第一惯性齿条固定在第一惯性块上;两块竖隔板还分别与导向轴装配,导向轴贯穿第一惯性块且第一惯性块可在导向轴的轴向上滑动,所述导向轴位于第一惯性块与两块竖隔板之间的部分上还分别套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竖隔板、第一惯性块顶紧。优选地,还包括薄膜电池机构,所述薄膜电池机构包括侧门,侧门可与设置在外壳上的侧门框卡合、密封装配,所述侧门上分别设置有侧门铰接块、侧门安装块,所述侧门安装块与薄膜电池一端装配固定,所述薄膜电池另一端固定在收卷辊上,且侧门未打开时,薄膜电池收卷在收卷辊上;所述侧门安装块通过第一薄膜销分别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中间部分通过第三薄膜销铰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另一端与下一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一端铰接,如此往复直到装入外壳内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分别与一块连杆驱动块通过另一第一薄膜销铰接,两块连杆驱动块均套装在连杆丝杆上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两块连杆驱动块与连杆丝杆旋合的螺纹旋向相反;收卷辊套装固定在收卷轴上;所述连杆驱动块底部安装有连杆驱动滑块,所述连杆驱动滑块卡装入连杆驱动滑槽内且与之可滑动装配,所述连杆驱动滑槽设置在连杆驱动滑座上,所述连杆驱动滑座固定在底板上;所述连杆丝杆与两块竖隔板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且连杆丝杆一端穿出其中一块竖隔板后与螺杆齿轮装配固定,所述螺杆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传动,主动齿轮套装固定在展开电机的展开输出轴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刹车时第一惯性块、第二惯性块的惯性分别打开前风门、后风门,从而使得气流进入叶轮腔内以驱动第一叶轮转动,从而将刹车过程中的风能、动能部分转换为对气罐内气体的压缩势能,然后可以通过这个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回收及辅助续航装置,包括外壳、底板,外壳固定在底板上,其特征是:外壳内部分别安装有至少两块竖隔板,两块竖隔板之间直接或间接安装有横隔板,所述横隔板上固定有过风箱,过风箱内部设置有中空的叶轮腔,叶轮腔内、由靠近前风门一端向后风门一端依次安装有第一个支撑轴盘、至少一个第一叶轮、第二个支撑轴盘,两个支撑轴盘分别与叶轮轴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第一叶轮套装固定在叶轮轴上;叶轮轴可驱动增压轴圆周转动,增压轴一端穿过过风箱后进入增压腔内且与第二叶轮装配固定,增压腔位于第二叶轮的两侧分别与增压进气道、增压排气道一端连通,所述增压进气道、增压排气道另一端分别与增压进气管、增压排气管一端连通,所述增压进气管另一端与叶轮腔连通,所述增压排气管另一端装入气罐内,气罐内部为中空的储气腔,储气腔为密封状态且其与第二气管一端密封连通,第二气管另一端与第一气管连通,第一气管一端接入发电驱动腔内;/n第三叶轮套装固定在发电轴上,发电轴穿出发电箱后与发电机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固定,发电驱动腔设置在发电箱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回收及辅助续航装置,包括外壳、底板,外壳固定在底板上,其特征是:外壳内部分别安装有至少两块竖隔板,两块竖隔板之间直接或间接安装有横隔板,所述横隔板上固定有过风箱,过风箱内部设置有中空的叶轮腔,叶轮腔内、由靠近前风门一端向后风门一端依次安装有第一个支撑轴盘、至少一个第一叶轮、第二个支撑轴盘,两个支撑轴盘分别与叶轮轴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第一叶轮套装固定在叶轮轴上;叶轮轴可驱动增压轴圆周转动,增压轴一端穿过过风箱后进入增压腔内且与第二叶轮装配固定,增压腔位于第二叶轮的两侧分别与增压进气道、增压排气道一端连通,所述增压进气道、增压排气道另一端分别与增压进气管、增压排气管一端连通,所述增压进气管另一端与叶轮腔连通,所述增压排气管另一端装入气罐内,气罐内部为中空的储气腔,储气腔为密封状态且其与第二气管一端密封连通,第二气管另一端与第一气管连通,第一气管一端接入发电驱动腔内;
第三叶轮套装固定在发电轴上,发电轴穿出发电箱后与发电机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固定,发电驱动腔设置在发电箱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回收及辅助续航装置,其特征是:增压腔、增压进气道、增压排气道分别设置在中间隔块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回收及辅助续航装置,其特征是:叶轮轴上还套装固定有第一斜齿轮,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啮合传动,第二斜齿轮套装固定在增压轴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回收及辅助续航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增压排气管另一端与第三单向阀串联后装入气罐内,气罐内部为中空的储气腔,储气腔为密封状态且其与第二气管一端密封连通,第二气管另一端与第一单向阀串联后与第一气管连通,第一气管一端接入发电驱动腔内且轴线在第三叶轮的切线方向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回收及辅助续航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气管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阀串联后与进风通道一端连通,进风通道与叶轮腔靠近前风门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气管与第一气管位于第二单向阀和发电驱动腔的部分连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回收及辅助续航装置,其特征是:发电驱动腔还与排气管道一端连通,排气管道另一端与叶轮腔靠近后风门一端连通,所述排气通道接入靠近后风门。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回收及辅助续航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导风管、第二导风管,第二导风管有两根,且分别安装在叶轮腔的两端;所述第一导风管两端分别与前风门处的风口、靠近前风门的第二导风管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回收及辅助续航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柏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