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7层共挤PVDC吹膜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747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塑料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7层共挤PVDC吹膜模具,包括模体,所述模体的上端面设置有竖直状的模芯,所述模芯上至上而下依次套接有第七层模头、第六层模头、第五层模头、第四层模头、第三层模头、第二层模头和第一层模头,所述第一层模头、第二层模头、第三层模头、第四层模头、第五层模头、第六层模头和第七层模头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平面流道层和螺旋体,螺旋体的进口端与平面流道层的出口端同心配合,第一层模头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模体的上端面,该模具能够实现PA或者EVOH原料共挤,模具内部结构采用平面流道和锥度螺旋流道相配合,既保证了原料的分子链接混合性,又减少了原料的残留分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7层共挤PVDC吹膜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膜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7层共挤PVDC吹膜模具。
技术介绍
PVDC是一种阻隔性高、韧性强以及低温热封、热收缩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理想包装材料,在包装行业独树一帜,特别是其具有阻湿、阻氧、防潮、耐酸碱、耐油浸和耐多种化学溶剂等性能,50年来广泛用于食品、药品、军品的包装。共挤吹膜模具是将多种熔融塑料物料共同挤出而形成环形薄膜的模具,挤出的方向可以朝上,也可以朝下。7层薄膜是一种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的薄膜,现有的共挤PVDC吹膜模具结构复杂,且原料容易残留在模具的内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7层共挤PVDC吹膜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7层共挤PVDC吹膜模具,包括模体,所述模体的上端面设置有竖直状的模芯,所述模芯上至上而下依次套接有第七层模头、第六层模头、第五层模头、第四层模头、第三层模头、第二层模头和第一层模头,所述第一层模头、第二层模头、第三层模头、第四层模头、第五层模头、第六层模头和第七层模头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平面流道层和螺旋体,螺旋体的进口端与平面流道层的出口端同心配合,第一层模头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模体的上端面,第二层模头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一层模头的螺旋体上端,第三层模头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二层模头的螺旋体上端,第四层模头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三层模头的螺旋体上端,第五层模头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四层模头的螺旋体上端,第六层模头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五层模头的螺旋体上端,第七层模头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六层模头的螺旋体上端,相邻模头的平面流道与螺旋体之间形成锥度间隙,所述第七层模头螺旋体的上端连接有调节模盖,模芯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模口,所述模口位于调节模盖的内侧,模口与调节模盖之间设置有成型腔;所述模体、模口、调节模盖、第七层模头、第六层模头、第五层模头、第四层模头、第三层模头、第二层模头和第一层模头的材质均为0Cr17Ni4Cu4Nb不锈钢。优选的,平面流道层上设置有平面流道,所述平面流道层的平面流道经过三次分流,主进料流道通过一个圆弧流道的端部分流成两个圆弧流道,再从两个圆弧流道的端部分流成四个圆弧流道,四个圆弧流道的端部形成八个分流口。优选的,螺旋体的锥面上设置有八股均匀分布的螺旋流道。优选的,螺旋体的锥面上设置有PVDC分支流道或PVDC专用流道。优选的,所述螺旋流道的进口端与平面流道的分流口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平面流道采用渐变孔径,主进料流道为度圆角,所述平面流道层上设置有凹面沉头孔,所述凹面沉头孔与主进料流道汇流。优选的,所述模口端面设置有沉头凹面内六角。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模具可生产不相容性原料复合成型。2、该模具的主要材质选用0Cr17Ni4Cu4Nb不锈钢,解决了PVDC腐蚀性的问题。3、该模具能够实现PA或者EVOH原料共挤。4、模具内部结构采用平面流道和锥度螺旋流道相配合,既保证了原料的分子链接混合性,又减少了原料的残留分解。5、原料采用PVDC分支流道进料,无残留,流道采用先分支剪切后汇合的结构,具有分流减压的作用,同时提供了混炼屏障。6、该模具的流道适用于PA、PP、PE、EVOH这4种材料,代替了传统的单一流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7层共挤PVDC吹膜模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7层共挤PVDC吹膜模具的平面流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7层共挤PVDC吹膜模具的螺旋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7层共挤PVDC吹膜模具的PVDC分支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7层共挤PVDC吹膜模具的PVDC专用流道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体、2第一层模头、3第二层模头、4第三层模头、5第四层模头、6第五层模头、7第六层模头、8第七层模头、9模口、10调节模盖、11平面流道、12螺旋流道、13PVDC分支流道、14PVDC专用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5,一种7层共挤PVDC吹膜模具,包括模体1,所述模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竖直状的模芯,所述模芯上至上而下依次套接有第七层模头8、第六层模头7、第五层模头6、第四层模头5、第三层模头4、第二层模头3和第一层模头2,所述第一层模头2、第二层模头3、第三层模头4、第四层模头5、第五层模头6、第六层模头7和第七层模头8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平面流道层和螺旋体,螺旋体的进口端与平面流道层的出口端同心配合,第一层模头2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模体1的上端面,第二层模头3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一层模头2的螺旋体上端,第三层模头4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二层模头3的螺旋体上端,第四层模头5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三层模头4的螺旋体上端,第五层模头6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四层模头5的螺旋体上端,第六层模头7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五层模头6的螺旋体上端,第七层模头8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六层模头7的螺旋体上端,相邻模头的平面流道与螺旋体之间形成锥度间隙,所述第七层模头8螺旋体的上端连接有调节模盖10,模芯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模口9,所述模口9位于调节模盖10的内侧,模口9与调节模盖10之间设置有成型腔;所述模体1、模口9、调节模盖10、第七层模头8、第六层模头7、第五层模头6、第四层模头5、第三层模头4、第二层模头3和第一层模头2的材质均为0Cr17Ni4Cu4Nb不锈钢。进一步的,平面流道层上设置有平面流道11,所述平面流道层的平面流道11经过三次分流,主进料流道通过一个圆弧流道的端部分流成两个圆弧流道,再从两个圆弧流道的端部分流成四个圆弧流道,四个圆弧流道的端部形成八个分流口。进一步的,螺旋体的锥面上设置有八股均匀分布的螺旋流道12。进一步的,螺旋体的锥面上设置有PVDC分支流道13或PVDC专用流道14,如图4所示,PVDC分支流道11的流道上存在一个分支点,流道采用先分支剪切后汇合的结构,具有分流减压的作用,同时提供了混炼屏障,如图5所示,流道呈中心螺旋型,PVDC专用流道适用于PVDC或者一些粘度较大的原料。进一步的,螺旋流道12的进口端与平面流道11的分流口相适配。进一步的,平面流道11采用渐变孔径,主进料流道为90度圆角,所述平面流道层上设置有凹面沉头孔,所述凹面沉头孔与主进料流道汇流。进一步的,模口9端面设置有沉头凹面内六角。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该模具使用时,将不同的原料通过不同的模头注入,当原料中含有PVDC时,可以将开设有螺旋流道10的螺旋体更换为开设有PVDC分支流道11或PVDC专用流道12的螺旋体,这样的流道采用先分支剪切后汇合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7层共挤PVDC吹膜模具,包括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竖直状的模芯,所述模芯上至上而下依次套接有第七层模头(8)、第六层模头(7)、第五层模头(6)、第四层模头(5)、第三层模头(4)、第二层模头(3)和第一层模头(2),所述第一层模头(2)、第二层模头(3)、第三层模头(4)、第四层模头(5)、第五层模头(6)、第六层模头(7)和第七层模头(8)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平面流道层和螺旋体,螺旋体的进口端与平面流道层的出口端同心配合,第一层模头(2)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模体(1)的上端面,第二层模头(3)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一层模头(2)的螺旋体上端,第三层模头(4)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二层模头(3)的螺旋体上端,第四层模头(5)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三层模头(4)的螺旋体上端,第五层模头(6)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四层模头(5)的螺旋体上端,第六层模头(7)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五层模头(6)的螺旋体上端,第七层模头(8)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六层模头(7)的螺旋体上端,相邻模头的平面流道与螺旋体之间形成锥度间隙,所述第七层模头(8)螺旋体的上端连接有调节模盖(10),模芯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模口(9),所述模口(9)位于调节模盖(10)的内侧,模口(9)与调节模盖(10)之间设置有成型腔;/n所述模体(1)、模口(9)、调节模盖(10)、第七层模头(8)、第六层模头(7)、第五层模头(6)、第四层模头(5)、第三层模头(4)、第二层模头(3)和第一层模头(2)的材质均为0Cr17Ni4Cu4Nb不锈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7层共挤PVDC吹膜模具,包括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竖直状的模芯,所述模芯上至上而下依次套接有第七层模头(8)、第六层模头(7)、第五层模头(6)、第四层模头(5)、第三层模头(4)、第二层模头(3)和第一层模头(2),所述第一层模头(2)、第二层模头(3)、第三层模头(4)、第四层模头(5)、第五层模头(6)、第六层模头(7)和第七层模头(8)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平面流道层和螺旋体,螺旋体的进口端与平面流道层的出口端同心配合,第一层模头(2)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模体(1)的上端面,第二层模头(3)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一层模头(2)的螺旋体上端,第三层模头(4)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二层模头(3)的螺旋体上端,第四层模头(5)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三层模头(4)的螺旋体上端,第五层模头(6)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四层模头(5)的螺旋体上端,第六层模头(7)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五层模头(6)的螺旋体上端,第七层模头(8)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六层模头(7)的螺旋体上端,相邻模头的平面流道与螺旋体之间形成锥度间隙,所述第七层模头(8)螺旋体的上端连接有调节模盖(10),模芯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模口(9),所述模口(9)位于调节模盖(10)的内侧,模口(9)与调节模盖(10)之间设置有成型腔;
所述模体(1)、模口(9)、调节模盖(10)、第七层模头(8)、第六层模头(7)、第五层模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元兵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海菲尔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