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开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742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口腔开口器。所述口腔开口器包括开口器本体、吸唾器固定件和吸唾器,所述开口器本体包括上牙支撑部和下牙支撑部,所述上牙支撑部和下牙支撑部上分别设有与牙体相配合的牙体容纳槽,所述上牙支撑部和下牙支撑部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吸唾器固定件的通孔,所述吸唾器固定件可嵌入所述通孔,且所述吸唾器固定件的外露部上还设有可与吸唾器套接的圆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良技术将开口器和吸唾器两项技术结合在一起,以满足临床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开口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口腔开口器。
技术介绍
牙科综合治疗台配备强力吸引器和吸唾器两种吸引装置,简称强吸和弱吸。吸唾技术是指在口腔门诊治疗过程中,用吸唾装置,吸除口腔内水雾、碎屑、血液和唾液,以保持操作视野清晰,辅助操作顺利进行的一种技术。口腔内操作是在一个不稳定的环境中进行,其中有唾液的分泌、舌体的活动、咀嚼肌运动和吞咽运动等,强吸管路连接的一次性吸管质地坚硬,管径粗,不能被弯曲,护士易于握持,能有效对抗舌体的活动,吸引力大,液体可被快速吸走;弱吸管路连接的一次性吸管管径细、质地软,可被弯曲,对抗舌体活动的功能差,吸引力小,因此在临床中两种吸唾技术需同时进行。在口腔治疗中,病人需保持相对稳定的张口状态,为医生提供较为开阔的操作视野,便于医生在口腔内进行各种操作。在进行简单,短时间治疗时,患者一般可自行张口,但在进行复杂、长时间的操作,或在疼痛、麻醉后口唇麻木的情况下,患者常因肌肉疲劳、不适而无法持续张口,影响医生治疗,这种情况最常见于儿童。开口器是口腔科非常重要的医疗辅助器械。它能够扩大治疗过程中口腔内的操作视野,减少皮肤,黏膜的意外划伤。良好的开口器不仅开口方便、而且固定牢固、显露充分,辅助医生高效、快速的完成治疗。目前临床上吸唾技术常见的问题有:1.不当的吸唾技术,将吸唾器置于患者软腭、咽部等敏感区,易引起患者恶心、呕吐。2.吸唾器放置不当,影响医生的视线、吸唾不彻底;操作不慎损伤患者组织;吸唾管头压迫黏膜,造成黏膜损伤,或导致致管口封闭造成无效吸引。3.吸唾不及时会造成唾液污染。而唾液对复合树脂间粘结强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治疗效果。郭素珍等人的《强力吸引器和吸唾器在窝沟封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指出唾液污染可降低窝沟封闭剂边缘封闭性能及黏结强度,且唾液污染酸蚀后的牙面会导致窝沟封闭后继发龋损的产生,影响封闭效果。4.牙科治疗需要在口内使用车头车针等医疗器械,小儿口内空间狭小,开口器和吸唾管又要占据一定的口腔内空间,剩余空间极其有限,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还要频繁使用高速旋转的治疗器械,儿童自制力又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安全隐患,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5.儿童自制力差,对其进行口腔治疗,必须尽可能地缩短时间,这需要四手的配合。而目前临床工作中,四手需要一手固定开口器,一手进行吸唾操作,无法为医生传递其他器械或调拌材料,降低了工作效率,延长了治疗时间。因此护士在配合操作中使用强吸较少,容易对诊室环境产生气溶胶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腔开口器,本技术改良技术将开口器和吸唾器两项技术结合在一起,以满足临床需求,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口腔开口器,所述口腔开口器包括开口器本体、吸唾器固定件和吸唾器,所述开口器本体包括上牙支撑部和下牙支撑部,所述上牙支撑部和下牙支撑部上设有与牙体相配合的牙体容纳槽,所述上牙支撑部和下牙支撑部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吸唾器固定件的通孔,所述吸唾器固定件可嵌入所述通孔,且所述吸唾器固定件的外露部上还设有圆环,所述圆环可与吸唾器套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吸唾器固定件嵌入口,所述吸唾器固定件嵌入口位于上牙支撑部和下牙支撑部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唾器固定件侧面设有卡固突出部,所述卡固突出部与所述吸唾器固定件嵌入口相配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唾器固定件两端外露部的外径大于通孔的内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唾器的延伸方向与上牙支撑部和下牙支撑部相配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为圆柱体,所述吸唾器固定件为圆柱体。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器本体的材料为硅胶,所述吸唾器固定件的材料为硅橡胶。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9~1.1cm,所述吸唾器固定件的直径为0.9~1.1cm。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牙支撑部的厚度为0.8~1.2cm,所述下牙支撑部的厚度为0.8~1.2cm。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口腔开口器的从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口腔开口器的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口腔开口器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开口器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吸唾器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吸唾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开口器本体11、上牙支撑部12、下牙支撑部13、牙体容纳槽14、连接部15、通孔16、吸唾器固定件嵌入口2、吸唾器固定件3、圆环4、吸唾器5、卡固突出部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3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口腔开口器,所述口腔开口器包括开口器本体1、吸唾器固定件2和吸唾器4,所述开口器本体1包括上牙支撑部11和下牙支撑部12,所述上牙支撑部11和下牙支撑部12上分别设有与牙体相配合的牙体容纳槽13,所述上牙支撑部11和下牙支撑部12之间设有连接部14,所述连接部14上设有用于容纳吸唾器固定件2的通孔15,所述吸唾器固定件2可嵌入所述通孔15,且所述吸唾器固定件2的外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腔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腔开口器包括开口器本体(1)、吸唾器固定件(2)和吸唾器(4),所述开口器本体(1)包括上牙支撑部(11)和下牙支撑部(12),所述上牙支撑部(11)和下牙支撑部(12)上分别设有与牙体相配合的牙体容纳槽(13),所述上牙支撑部(11)和下牙支撑部(12)之间设有连接部(14),所述连接部(14)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吸唾器固定件(2)的通孔(15),所述吸唾器固定件(2)可嵌入所述通孔(15),且所述吸唾器固定件(2)的外露部上还设有圆环(3),所述圆环(3)可与吸唾器(4)套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腔开口器包括开口器本体(1)、吸唾器固定件(2)和吸唾器(4),所述开口器本体(1)包括上牙支撑部(11)和下牙支撑部(12),所述上牙支撑部(11)和下牙支撑部(12)上分别设有与牙体相配合的牙体容纳槽(13),所述上牙支撑部(11)和下牙支撑部(12)之间设有连接部(14),所述连接部(14)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吸唾器固定件(2)的通孔(15),所述吸唾器固定件(2)可嵌入所述通孔(15),且所述吸唾器固定件(2)的外露部上还设有圆环(3),所述圆环(3)可与吸唾器(4)套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5)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吸唾器固定件嵌入口(16),所述吸唾器固定件嵌入口(16)位于上牙支撑部(11)和下牙支撑部(12)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唾器固定件(2)侧面设有卡固突出部(5),所述卡固突出部(5)与所述吸唾器固定件嵌入口(16)相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洁莹金逸卢凌芸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