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车叶片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575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搅拌车叶片模具,包括上模体、下模体,所述上模体包括上模底板、垂直设置于所述上模底板下表面的多个上筋条,所述上筋条外围设有包围所述上筋条的上围板,所述下模体包括下模底板、垂直设置于所述下模底板上表面与所述上筋条配合的多个下筋条,所述下筋条外围设有包围所述下筋条与所述上围板相配合的下围板,所述上筋条下表面截面为弧形,所述下筋条上表面截面为与所述上筋条下表面配合的弧形。采用本技术方案,用上、下筋条来成型搅拌叶片,反弹调整方便、弧度符合设计要求、效果好,且成型过程中稳定、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搅拌车叶片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搅拌车
,尤其是一种搅拌车叶片模具。
技术介绍
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叶片是搅拌车中重要部分之一,叶片圆弧度符合率直接影响到搅拌车出料的干净程度。如果叶片的圆弧不好,出料不干净,车子会因为罐内积留着大量的混泥土就会大大增加的车子重量,搅拌车的运输量也会大大减少,这是一项目比较致命的缺陷。叶片具有比较复杂的空间曲面,形状弧度大,而且现在为了提高产品性能都采用高强度板制作,制造起来比较困难。同时传统的用于制造搅拌叶片的模具制造成本较高,不适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实验研究,都采用实体模具和分大段制作,材料浪费较多,成本较高,反弹调整难,制作周期长,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搅拌车叶片模具材料浪费较多,成本较高,反弹调整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搅拌车叶片模具,包括上模体、下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包括上模底板、垂直设置于所述上模底板下表面的多个上筋条,所述上筋条外围设有包围所述上筋条的上围板,所述下模体包括下模底板、垂直设置于所述下模底板上表面与所述上筋条配合的多个下筋条,所述下筋条外围设有包围所述下筋条与所述上围板相配合的下围板,所述上筋条下表面截面为弧形,所述下筋条上表面截面为与所述上筋条下表面配合的弧形,所述上筋条上设有上间隙线,所述下筋条上对应所述上间隙线的位置设有下间隙线。作为优选,多个所述上筋条之间间距为50至150毫米,多个所述下筋条之间的间距与多个所述上筋条之间间距相同。作为优选,所述上筋条、所述下筋条、所述上围板、所述下围板为25毫米厚的钢板。作为优选,所述上围板外侧设有与所述上围板、所述上模底板固定连接的上围加强筋,所述下围板外侧设有与所述下围板、所述下模底板固定连接的下围加强筋。作为优选,相邻两个所述上筋条之间设有与所述上模底板固定连接、连接相邻两个所述上筋条的一个以上上条加强筋,相邻两个所述下筋条之间设有与所述下模底板固定连接、连接相邻两个所述下筋条的一个以上下条加强筋。作为优选,所述上模底板下表面边缘设有四个导向套,所述下模底板上表面设有与所述导向套配合的四个导向柱。作为优选,所述上模底板边缘设有四个上吊耳,所述下模底板边缘设有四个下吊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方案,用上、下筋条来成型搅拌叶片,反弹调整方便、弧度符合设计要求、效果好,且成型过程中稳定、质量好。同时,上、下筋条上设置上、下间隙线还可以防止作业过程中的热涨冷缩效应对筋条产生变形,进一步保证了成型产品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上模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上模体A-A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下模体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下模体B-B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上筋条、下筋条截面示意图。图中:1.上模体,2.下模体,3.上模底板,4.上筋条,5.上围板,6.下模底板,7.下筋条,8.下围板,9.上围加强筋,10.下围加强筋,11.上条加强筋,12.下条加强筋,13.上间隙线,14.下间隙线,15.导向套,16.导向柱,17.上吊耳,18.下吊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5所示,一种搅拌车叶片模具,包括上模体1、下模体2,上模体1包括上模底板3、垂直设置于上模底板3下表面的多个上筋条4,上筋条4外围设有包围上筋条4的上围板5,下模体2包括下模底板6、垂直设置于下模底板6上表面与上筋条4配合的多个下筋条7,下筋条7外围设有包围下筋条7与上围板5相配合的下围板8,上筋条4下表面截面为弧形,上筋条4的表面弧度根据搅拌车叶片在该上筋条4处成型的弧度并把CAE分析的反弹补偿量计算在内进行设置,下筋条7上表面截面为与上筋条4下表面配合的弧形。上围板5、下围板8采用随外边线的整圈的结构,这样可以有利保证焊接搭接部分的尺寸。上筋条4、下筋条7、上围板5、下围板8为25毫米厚的钢板。筋条和围板采用25毫米厚的板,这样可以保证单边有12.5毫米强度就可以了,太大了浪费材料,小了模具强度不够。本实施例中多个上筋条4之间间距为100毫米,多个下筋条7之间的间距与多个上筋条4之间间距相同。其它方式中,筋条的布置要随叶片扇形的形状进行布置,一般大头的间距在150MM左右,小头在50MM以上,保证焊接有位置,这样可以比较合理的布置筋条,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弧度的大小来适当的减少或加大筋条的间距来优化结构。上围板5外侧设有与上围板5、上模底板3固定连接的上围加强筋9,下围板8外侧设有与下围板8、下模底板6固定连接的下围加强筋10。相邻两个上筋条4之间设有与上模底板3固定连接、连接相邻两个上筋条4的一个以上上条加强筋11,相邻两个下筋条7之间设有与下模底板6固定连接、连接相邻两个下筋条7的一个以上下条加强筋12。上条加强筋11、下条加强筋12数量主要看上筋条4、下筋条7的长度,长度250毫米以下的可以布置一个上条加强筋11或下条加强筋12,250至450毫米长的可以布置两个上条加强筋11或下条加强筋12,450至650毫米长的可以布置三个上条加强筋11或下条加强筋12,弧度大情况下的可以适当增加1至2个上条加强筋11或下条加强筋12固定上筋条4或下筋条7。上筋条4上设有上间隙线13,下筋条7上对应上间隙线13的位置设有下间隙线14,可避免上筋条4、下筋条7因热胀冷缩而变形,保证搅拌叶片的成型质量。上模底板3下表面边缘设有四个导向套15,下模底板6上表面设有与导向套15配合的四个导向柱16。上下模在四个角采用导向柱16加导向套15进行导向,在模具四周采用四边进行板料的精定位并预留适当的调整量。上模底板3边缘设有四个上吊耳17,下模底板6边缘设有四个下吊耳18,主要用于模具的起吊和翻转。本专利技术可改变为多种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改变不认为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所有这样的对所述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搅拌车叶片模具,包括上模体、下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包括上模底板、垂直设置于所述上模底板下表面的多个上筋条,所述上筋条外围设有包围所述上筋条的上围板,所述下模体包括下模底板、垂直设置于所述下模底板上表面与所述上筋条配合的多个下筋条,所述下筋条外围设有包围所述下筋条与所述上围板相配合的下围板,所述上筋条下表面截面为弧形,所述下筋条上表面截面为与所述上筋条下表面配合的弧形,所述上筋条上设有上间隙线,所述下筋条上对应所述上间隙线的位置设有下间隙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车叶片模具,包括上模体、下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包括上模底板、垂直设置于所述上模底板下表面的多个上筋条,所述上筋条外围设有包围所述上筋条的上围板,所述下模体包括下模底板、垂直设置于所述下模底板上表面与所述上筋条配合的多个下筋条,所述下筋条外围设有包围所述下筋条与所述上围板相配合的下围板,所述上筋条下表面截面为弧形,所述下筋条上表面截面为与所述上筋条下表面配合的弧形,所述上筋条上设有上间隙线,所述下筋条上对应所述上间隙线的位置设有下间隙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车叶片模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上筋条之间间距为50至150毫米,多个所述下筋条之间的间距与多个所述上筋条之间间距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车叶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筋条、所述下筋条、所述上围板、所述下围板为25毫米厚的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泽军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赵龙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