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546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温瓶,旨在解决保温瓶在提送过程中,内胆和瓶体长时间的碰撞晃动会使得内胆破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保温瓶,包括内胆和瓶体,瓶体的顶部设置有瓶盖,瓶盖与瓶体为可拆卸连接,内胆包括胆嘴、胆身和胆底,瓶体的顶部开设有与胆嘴相嵌合的槽口,瓶体的底部设置有减震件,瓶体的顶部设置有限位件,胆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件与限位块配合,减震件包括底盖一和底盖二,底盖一包括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第一垫圈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盘,第一垫圈与第二垫圈卡接,第二垫圈与底盖一相嵌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防震件与胆底的抵触,使得内胆不易破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瓶
本技术涉及保温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保温瓶。
技术介绍
保温瓶又称作暖水瓶,以内抽真空的双层壁瓶为内胆,罩以外壳而成的保温容器,是一种最常见的生活用品,用于保持热水温度,现有的保温瓶的内胆的底部与外壳抵触,在保温瓶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大多需要将空水瓶提至打水机处进行打水然后使用,在提水的过程当中,内部的内胆会与瓶体的内部碰撞,长时间的碰撞会导致内胆破碎。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1469060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减震保温瓶,其特征在于,由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内瓶胆构成,所述内瓶胆自上而下由瓶嘴、瓶身和瓶底构成,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容置所述胆嘴的卡槽,外壳底部向内设置有固定所述瓶底的底座,其中,所述至少在外壳上部和下部分别向外设置有上、下凸出部,在所述上凸出部与瓶身上部之间以及下凸出部与瓶身下部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分别填充设置有上、下减震层。上述方案,通过保温瓶外壳上和下凸出部分别形成两个支撑点首先受力,置于其内的减震层使内胆瓶受到的冲击力得以缓冲,大大降低了内瓶胆的破碎。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瓶通过瓶底设置的第一垫圈与内胆的底部进行抵触,防止内胆左右晃动与瓶体的内部碰撞,以保持内胆的完整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保温瓶,包括内胆和瓶体,所述瓶体的顶部设置有瓶盖,所述瓶盖与瓶体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内胆包括胆嘴、胆身和胆底,所述瓶体的顶部开设有与胆嘴相嵌合的槽口,所述瓶体的底部设置有减震件,所述瓶体的顶部设置有限位件,所述胆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件与限位块配合,所述减震件包括底盖一和底盖二,所述底盖一包括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所述第一垫圈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第一垫圈与第二垫圈卡接,所述第二垫圈与底盖一相嵌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瓶一般冬天使用居多,冬天的气温较低,所以保温瓶一般为双层壁结构,两壁之间呈真空状,由于真空中无法进行热传导和对流,镀上的金属反射层可以反射热辐射使得凡是倒入瓶里的液体都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它原有的温度,且瓶盖与瓶体为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密封性相较于其他方式的连接的密封性更好,更能保持保温瓶内的温度,但是瓶体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内胆破碎导致烫伤的危险,这往往是由于瓶体内部的内胆与瓶体之间的长时间摩擦碰撞导致的,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在瓶体的底部设置了减震件,通过底盖一上的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与底盖之间进行配合,使得底盖一能与内胆抵触,通过第一垫圈上的吸盘与内胆底部进行抵触使得内胆不易晃动,通过第一垫圈与第二垫圈卡接使得第一垫圈与第二垫圈嵌合,且吸盘也采用塑胶或硅胶这种较软、吸附力较大的材质可以使得内胆更稳定,且将一定数量银氨络合物溶液和作为还原剂的醛类溶液通过小尾导管灌入瓶胆坯夹层中,银离子会在内胆表面形成一镜面银膜薄层,镀银的玻璃则可以将容器内部向外辐射的热能反射回去进行保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弹力夹片、支撑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固定连接有弹片一,所述弹力夹片上固定有弹片二,所述弹片一和弹片二相配合,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支撑杆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胆通过底盖二与瓶体螺纹连接形成的更换口进行更换,未放置时,弹力夹片上的弹片二与固定杆上的弹片一抵触,当内胆进行放置时,与内胆口固定连接的限位块上的凹口与弹力夹片上的凸起部分卡紧,对内胆的位置进行限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盖一与底盖二可拆卸连接,所述底盖二和瓶体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盖二和瓶体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瓶体的底部形成了一个开口,通过拆卸底盖二可进行保温瓶内胆的更换,更换后再旋回底盖二之后继续使用,底盖一与底盖二为同心设置,可通过只拆卸底盖一来进行查看内部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瓶体的一端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瓶体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瓶为了能够储藏较多的热水,一般的保温瓶形状都比较大,为了方便有个支撑的位置,从而设置了把手,且把手可固定设置于任何一个方便手持的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胆嘴上可拆卸连接有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瓶之所以保温效果好,其密封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密封圈使得内胆口与瓶体口的密封性更好,从而使得保温瓶的保温效果更加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瓶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瓶一般都由瓶体和瓶盖两部分组成,倒水时水流会沿着瓶体口的边缘下流,不便于倒入固定杯体中,因此设置了锥口形出水口,来解决倒水时的不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瓶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海绵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瓶的外壳一般为塑料,瓶体摔落时,塑料外壳的保温瓶受到较强的碰撞力时,外部会撞裂,如果内置有热水时还会引起内胆炸裂,海绵层可有效的缓冲内部,防止内胆炸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瓶体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瓶一般都放置于桌面上进行使用,且与其他物品一起摆放,在收拾整理或者碰撞时,很容易直接或间接的碰撞瓶体,导致瓶体摔落,防滑纹通过底部的凸起,且采用硅胶这种附着力较强的材料来增大瓶体底部与桌面的摩擦力,防止误撞引起的不必要麻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保温瓶之所以保温效果好,其密封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密封圈使得内胆口与瓶体口的密封性更好,从而使得保温瓶的保温效果更加好;其二,保温瓶一般都由瓶体和瓶盖两部分组成,倒水时水流会沿着瓶体口的边缘下流,不便于倒入固定杯体中,因此设置了锥口形出水口,来解决倒水时的不便;其三,保温瓶的外壳一般为塑料,瓶体摔落时,塑料外壳的保温瓶受到较强的碰撞力时,外部会撞裂,如果内置有热水时还会引起内胆炸裂,海绵层可有效的缓冲内部,防止内胆炸裂;其四,保温瓶一般都放置于桌面上进行使用,且与其他物品一起摆放,在收拾整理或者碰撞时,很容易直接或间接的碰撞瓶体,导致瓶体摔落,防滑纹通过底部的凸起,且采用硅胶这种附着力较强的材料来增大瓶体底部与桌面的摩擦力,防止误撞引起的不必要麻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底盖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瓶盖;2、瓶体;3、内胆;4、海绵层;5、出水口;6、密封圈;7、把手;8、底盖二;9、限位块;10、弹力夹片;11、支撑杆;12、固定杆;13、弹片二;14、弹片一;15、底盖一;16、第一垫圈;17、第二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瓶,包括内胆(3)和瓶体(2),所述瓶体(2)的顶部设置有瓶盖(1),所述瓶盖(1)与瓶体(2)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内胆(3)包括胆嘴、胆身和胆底,所述瓶体(2)的顶部开设有与胆嘴相嵌合的槽口,所述瓶体(2)的底部设置有减震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2)的顶部设置有限位件,所述胆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所述限位件与限位块(9)配合,所述减震件包括底盖一(15)和底盖二(8),所述底盖一(15)包括第一垫圈(16)和第二垫圈(17),所述第一垫圈(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第一垫圈(16)与第二垫圈(17)卡接,所述第二垫圈(17)与底盖一(15)相嵌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瓶,包括内胆(3)和瓶体(2),所述瓶体(2)的顶部设置有瓶盖(1),所述瓶盖(1)与瓶体(2)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内胆(3)包括胆嘴、胆身和胆底,所述瓶体(2)的顶部开设有与胆嘴相嵌合的槽口,所述瓶体(2)的底部设置有减震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2)的顶部设置有限位件,所述胆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所述限位件与限位块(9)配合,所述减震件包括底盖一(15)和底盖二(8),所述底盖一(15)包括第一垫圈(16)和第二垫圈(17),所述第一垫圈(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第一垫圈(16)与第二垫圈(17)卡接,所述第二垫圈(17)与底盖一(15)相嵌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弹力夹片(10)、支撑杆(11)和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上固定连接有弹片一(14),所述弹力夹片(10)上固定有弹片二(13),所述弹片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威莱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