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透气背包,属于背包技术领域,包括背包本体和背带,所述背包本体靠近背带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背包本体之间设置有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充气气囊,所述连接部对应人体背部下端设置有弧形气囊,所述连接部上对应弧形气囊处开设有通口,所述充气气囊对应弧形气囊上设置有连通的导气管,并且导气管的另一端穿过通口与弧形气囊相连通,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透气背包,利用充气气囊的膨胀与收缩以带动连接部来回移动,从而加快背部气体的流动性,增强背部的透气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气背包
本技术涉及背包
,具体为一种透气背包。
技术介绍
在生活中双肩包的运用极其广泛,无论是学生、背包客、商务人士,在出行时都会用到双肩包,在背包内重量较大时,不仅对后背造成较大的压力,由于包体直接和使用者后背接触,不利散热和透气,用户体验较差。授权公告号为CN202069116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介绍了透气性能好的背包,所述背包本体包括朝向使用者背部的背包背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背部上设置有将背包本体和使用者背部隔开的软体垫,所述软体垫将背包本体和使用者背部之间界定出一透风间隙。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软体垫,利用背包本体和使用者背部之间的透风间隙,来实现透气作用,但仅仅只利用间隙加快气体流通性,所达到的透气效果并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一种透气背包,利用充气气囊的膨胀与收缩以带动连接部来回移动,从而加快背部气体的流动性,增强背部的透气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气背包,包括背包本体和背带,所述背包本体靠近背带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背包本体之间设置有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充气气囊,所述连接部对应人体背部下端设置有弧形气囊,所述连接部上对应弧形气囊处开设有通口,所述充气气囊对应弧形气囊上设置有连通的导气管,并且导气管的另一端穿过通口与弧形气囊相连通,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有物品的背包,对背部产生一定的作用力,当背部与弧形气囊接触时,背部对弧形气囊产生挤压,使得弧形气囊内的气体通过导气管进入至充气气囊内,使得充气气囊发生膨胀,从而使得连接部与背包之间形成间隙,利用行走时的晃动或弯腰动作,来调节弧形气囊受到的挤压,从而使得连接部能够不断移动,从而加快透气孔内气流的流动,提高背包的透气作用。优选的,所述弧形气囊表面开设有横向透气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气囊与背部紧贴时,利用透气槽,增强背部气体的流动性,从而加快背部的透气效果。优选的,所述透气孔开设在对应相邻两个充气气囊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气体能够通过透气孔内流出,通过充气气囊形成的隔空的结构,使得气体能够进行上下导通作用。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上对应透气孔处设置有弹性布,所述弹性布上靠近背包本体的一侧上设置有固定绳,所述固定绳的一端与弹性布相连接,另一端与背包本体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连接部在移动的过程,利用固定绳对弹性布的拉扯,以增加透气孔内气体的流动速率,从而加快背部的透气效果。优选的,所述弹性布形状呈正三角结构,所述弹性布的三个边角与连接部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弹性布的三条边与透气孔的孔径形成三个透气口,以保证连接部不移动时,同样能够起到透气的作用。优选的,所述弧形气囊上设置有若干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凸起,使得弧形气囊与背部接触时,起到对接触位置的按摩作用,从而减缓肌肉的疲劳感。优选的,所述背带上开始有若干透气网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透气网孔,从而加快肩带处气体的流动性,增强背带处的透气效果。优选的,所述背包本体上对应连接部的上端与下端均设置有透气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透气区,便于进一步增强背部的透气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利用行走时的晃动或弯腰动作,来调节弧形气囊受到的挤压,使得弧形气囊内的气体通过导气管进入至充气气囊内,使得充气气囊发生膨胀,从而使得连接部与背包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使得连接部能够不断移动,加快背部的透气效果,同时设置弹性布和固定绳,连接部在移动的过程,利用固定绳对弹性布的拉扯,增加透气孔内气体的流动速率,从而加快背部的透气效果。其二:在弧形气囊上设置凸起,使得弧形气囊能够与背部紧贴起到,防止背包过重对背部造成的压迫,同时在弧形气囊上设置凸起,能够减缓背部肌肉的疲劳感,起到按摩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透气背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透气背包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透气背包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弹性布的结构示意图,主要表现弹性布在连接部上与透气孔的位置关系。图中:1、背包本体;2、充气气囊;3、连接部;4、透气区;5、背带;6、透气孔;7、透气网孔;8、弧形气囊;9、透气槽;10、凸起;11、固定绳;12、通口;13、导气管;14、弹性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透气背包,包括背包本体1和背带5,背包本体1靠近背带5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3,连接部3与背包本体1之间设置有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充气气囊2,连接部3对应人体背部下端设置有弧形气囊8,连接部3上对应弧形气囊8处开设有通口12,充气气囊2对应弧形气囊8上设置有连通的导气管13,并且导气管13的另一端穿过通口12与弧形气囊8相连通,且连接部3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6,当背包内装有物品是,背包对背部产生挤压力的作用,在行走的过程中,利用背部对弧形气囊8产生挤压,使得弧形气囊8内的气体通过导气管13进入至充气气囊2内,使得充气气囊2发生膨胀,从而使得连接部3与背包之间形成间隙,且相邻的两个充气气囊2呈隔空结构,便于背部的气体能够通过透气孔6进行导通散热,同时行走时的晃动,从而使得连接部3能够不断移动,从而加快透气孔6内气流的流动,提高背包的透气作用,且透气孔6开设在对应相邻两个充气气囊2之间,方便气体能够通过透气孔6内流出,通过充气气囊2形成的隔空的结构,使得气体能够进行上下流通,在连接部3上对应透气孔6处设置有弹性布14,弹性布14上靠近背包本体1的一侧上设置有固定绳11,固定绳11的一端与弹性布14相连接,另一端与背包本体1相连接,行走时,使得连接部3在移动的过程,利用固定绳11对弹性布14的拉扯,以增加透气孔6内气体的流动速率,从而加快背部的透气效果,并且弹性布14形状呈正三角结构,弹性布14的三个边角与连接部3相连接,使得弹性布14的三条边与透气孔6的孔径形成三个透气口,以保证连接部3不移动时,同样能够起到透气的作用;且在弧形气囊8表面开设有横向透气槽9,当弧形气囊8与背部紧贴时,利用透气槽9,以增强背部气体的流动性,从而加快背部的透气效果,同时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气背包,包括背包本体(1)和背带(5),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本体(1)靠近背带(5)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与背包本体(1)之间设置有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充气气囊(2),所述连接部(3)对应人体背部下端设置有弧形气囊(8),所述连接部(3)上对应弧形气囊(8)处开设有通口(12),所述充气气囊(2)对应弧形气囊(8)上设置有连通的导气管(13),并且导气管(13)的另一端穿过通口(12)与弧形气囊(8)相连通,所述连接部(3)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背包,包括背包本体(1)和背带(5),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本体(1)靠近背带(5)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与背包本体(1)之间设置有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充气气囊(2),所述连接部(3)对应人体背部下端设置有弧形气囊(8),所述连接部(3)上对应弧形气囊(8)处开设有通口(12),所述充气气囊(2)对应弧形气囊(8)上设置有连通的导气管(13),并且导气管(13)的另一端穿过通口(12)与弧形气囊(8)相连通,所述连接部(3)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气囊(8)表面开设有横向透气槽(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6)开设在对应相邻两个充气气囊(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明灿,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致胜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