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架表面覆膜的方法,采用粘合方式将可伸展的管状膜裹覆至支架表面,所述粘合方式为粘合基质,所述支架表面为支架的外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粘合基质粘连支架和管状膜,压握后实现覆膜和支架的稳固结合,覆膜不移位或脱落,工艺简便可控,且覆膜支架具有安全的生物学特性,解决了支架表面无法以非缝制手段进行稳固覆膜制得基于单膜单架的覆膜支架的技术难题。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基于单膜单架的覆膜支架,可有效封堵血管穿孔和覆盖血管瘤,降低支架扩张过程中覆膜内漏或血管撕裂的风险。管状膜为微孔结构,有利于血管快速内皮化。覆膜表面涂覆药物涂层,可抑制病变部位和病变血管的不良反应,获得远期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架表面覆膜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支架表面覆膜的方法,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冠状动脉穿孔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急性心包压塞、急性心肌梗死,可能需要行心包穿刺或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发生率为0.1%~3.0%,多数报道发生率为0.5%左右,与患者危险因素、器械使用和术者经验等有关。冠状动脉瘤也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不良症状之一,发生率为0.3%~4.5%。冠状动脉瘤常合并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尤其合并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病例,风险大,处理棘手。对于冠状动脉穿孔和冠状动脉瘤,若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覆膜支架可对冠状动脉穿孔或冠状动脉瘤部位进行便捷的即刻封堵或瘤体覆盖,是治疗冠状动脉穿孔或冠状动脉瘤的首选方式。无覆膜支架可用或覆膜支架无法成功植入时,才考虑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自制覆膜支架。目前,市场上可用的冠状动脉覆膜支架只有美国雅培公司的GRAFTMASTER®冠状动脉预装带膜支架系统(国械注进20153462417,美国专利技术专利US8496697B2)。该冠状动脉覆膜支架呈“三明治”夹心结构,采用两根支架之间嵌入一层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无药物涂层。“三明治”结构使该覆膜支架通过外径较大,体积较大,柔韧性差,通过病变能力差,尤其对于远端血管和迂曲血管,支架很难完全覆盖病变,植入过程可能非常困难、耗时甚至失败或者发生支架内漏、移位和脱载;并且反复操作覆膜支架无法顺利到位时,冠状动脉穿孔的持续出血可能引发心包压塞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并且,该支架释放名义压力需要15atm,接近16atm的额定爆破压力,高于一般药物洗脱支架释放所需压力;释放过程可能发生球囊破裂,支架膨胀不全而无法有效封闭破口或瘤体,贴壁不良也可能诱发晚期血栓或再狭窄[BriguoriC,etal.Emergencypolytetrafluoroethylene-coveredstentimplantationtotreatcoronaryruptures.Circulation,2000;102:3028-3031]。此外,该覆膜支架的“三明治”结构导致早期再内皮化延迟严重,血栓发生率高,且由于无药物涂层,远期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高[LyH,etal.Angiographicandclinicaloutcomesofpolytetrafluoroethylene-coveredstentuseinsignifcantcoronaryperforations.AmJCardiol,2005;95:244-246]。此外,美国雅培公司的专利技术专利CN103313734B、US8784477B2和EP2661286B1涉及一种具有高塑性和高刚性的双聚四氟乙烯层系统的支架移植物。该支架具有双膜双架结构,内外支架之间有两层聚四氟乙烯膜,其中一层具有较高塑性而另一层具有较高刚性。可见该支架体积和外径更大,需要更高的名义压力,生产工艺更复杂。美国专利技术专利US7354449B2涉及一种可降低名义压力释放支架的双层聚四氟乙烯覆膜结构的覆膜支架,但该覆膜支架的覆膜工艺非常复杂,九步工序方可实现双层覆膜,较多的工艺不利于生产过程的质控,且双层聚四氟乙烯膜可能影响支架植入后的早期内皮化。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4490502A涉及一种用于冠状动脉穿孔的生物可吸收膜覆膜支架。该生物可吸收膜覆膜支架由同轴管状雕刻的内层支架和外层支架组成,内层支架、外层支架之间设置有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的覆膜。可见该专利技术专利申请采用与雅培GRAFTMASTER®冠状动脉覆膜支架类似的夹心结构设计,将中间的聚四氟乙烯膜改为生物可吸收材料覆膜。但该生物可吸收覆膜存在强度和疲劳性能不足的缺陷,且夹心的双层支架结构同样使得该覆膜支架通过外径大,体积大,柔韧性差,通过病变能力差,无法有效解决目前雅培覆膜支架存在的问题。专利技术专利CN102961788B涉及一种肝素负载动脉瘤治疗覆膜支架,该覆膜支架的覆膜层由肝素负载的乳液静电纺纳米纤维构成,肝素负载的纳米纤维呈现多芯层结构。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在支架表面形成纤维覆膜,构建覆膜支架,但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强度和所构建支架系统的疲劳性能不足,覆膜可能在体内输送、植入和扩张过程中破裂损坏,存在安全隐患。此外,该覆膜支架的静电纺丝覆膜工艺复杂,不利于生产和质控。技术专利CN204600791U提供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膜单层金属覆膜支架,包括管状的单层金属支架主体,支架表面的编织层和覆盖在支架主体外侧的覆膜。支架主体为金属结构,支架表面编织层为静电纺丝无纺布,外侧覆膜材料为可降解聚合物。虽然该支架覆膜可降解,克服了目前使用聚四氟乙烯膜不可降解的问题,但静电纺丝纤维的材料及其生物相容性未知,且编织层与支架主体和覆膜与编织层的结合力也未知,使用静电纺丝表面编织和可降解聚合物覆膜可能影响覆膜支架系统的疲劳性能和覆膜强度,存在较大的安全性风险。此外,该覆膜支架的静电纺丝编织和可降解聚合物覆膜工艺复杂,同样不利于生产和质控。目前,国内覆膜支架产品主要集中于主动脉、颅内动脉及外周动脉,如上海微创的WILLIS®颅内覆膜支架系统、Hercules®直管型覆膜支架和Aegis®分叉型大动脉覆膜支架等。大动脉覆膜支架由单层金属支架和覆膜组成,采用医用非吸收性缝合线机械性地将覆膜缝合至自膨胀式支架。由于连接欠紧密,存在内漏风险。采用缝线装载方式后外径较大,而冠状动脉直径较小,无法使用缝线缝合方式对冠状动脉支架进行覆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支架表面覆膜的方法,能够解决支架表面无法以非缝制手段进行稳固覆膜制得基于单膜单架的覆膜支架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架表面覆膜的方法,采用粘合方式将可伸展的管状膜裹覆至支架表面,所述粘合方式为粘合基质,所述支架表面为所述支架的外表面。所述管状膜材质为合成高分子材料或天然高分子材料。所述管状膜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膨体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炳烯、聚偏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所述管状膜为微孔结构。所述粘合方式为先在所述支架表面涂覆所述粘合基质,再裹覆所述管状膜,所述支架与所述管状膜间经所述粘合基质粘连。所述粘合基质为带粘性的聚合物、糖或蛋白质。所述粘合基质为淀粉、蛋白质、糊精、动物胶、植物胶、虫胶、皮胶、胶原蛋白、明胶、聚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鹿角菜胶、玉米蛋白、白蛋白、果胶酸、透明质酸、壳聚糖及其衍生物、阿替尼克酸、肝素、硫酸软骨素、葡聚糖、环糊精、阿拉伯胶、瓜尔胶、松香、磷脂、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聚乙烯醇及其衍生物、聚乳酸及其衍生物、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聚乙交酯及其衍生物、聚己内酯及其衍生物、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酯、聚碳酸酯及其衍生物、聚氨酯及其衍生物、聚磷酸酯及其衍生物、聚四氟乙烯和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一种或多种。在所述支架表面涂覆所述粘合基质的工艺为浸涂、涂抹、喷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表面覆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粘合方式将可伸展的管状膜裹覆至支架表面,所述粘合方式采用粘合基质进行粘合,所述支架表面为支架的外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表面覆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粘合方式将可伸展的管状膜裹覆至支架表面,所述粘合方式采用粘合基质进行粘合,所述支架表面为支架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表面覆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膜材质为合成高分子材料或天然高分子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表面覆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膜为微孔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表面覆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方式为先在所述支架表面涂覆所述粘合基质,再裹覆所述管状膜,所述支架与所述管状膜间经所述粘合基质粘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支架表面覆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基质为带粘性的聚合物、糖或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何彦,胡义平,张秀兰,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垠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