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电压测试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660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放电测试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放电电压测试设备,包括单片机、存储器、触控屏、电池、逆变电源模块、直流电源模块、电流测量电路、测量保护电路、电压测量电路和过电压保护器,单片机与存储器、触控屏、逆变电源模块、直流电源模块、电流测量电路、测量保护电路和电压测量电路连接,电池分别与逆变电源模块和直流电源模块连接,逆变电源模块和直流电源模块还均与电流测量电路连接;直流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阻、第一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电压输出端。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放电电压测试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能满足安全供电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电电压测试设备
本技术涉及放电测试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放电电压测试设备。
技术介绍
在试验电压下产生局部放电时,经耦合电容Ck产生脉冲电流,由输入单元拾取得脉冲讯号,经低噪声前置放大、滤波放大器选择所需频带及主放放大后,在示波屏的椭圆扫描基线上显示出放电脉冲,同时也送到脉冲峰值表(对数表)显示其峰值。时间窗单元控制试验电压每一周期内脉冲峰值表的工作时间,并在这段时间内将显示屏的显示加亮,宽度与位置可以改变,进一步加强了抗干扰能力。放电测试仪是具有灵敏度高、放大器系统动态范围大、测试的试品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并采用先进的抗干扰组件和独特的门显示电路,抗干扰能力强,并具有四种高频椭圆扫描,适用于高压产品的型式、出厂试验,新产品研制试验,电机、互感器、电缆、套管、电容器、变压器、避雷器、开关及其它高压电器局部放电的定量测试。可供制造厂、科研部门、电力部门现场使用。现有技术中,有些放电电压测试设备的供电部分由于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例如:缺少限流保护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低,不能满足安全供电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能满足安全供电的要求的放电电压测试设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放电电压测试设备,包括单片机、存储器、触控屏、电池、逆变电源模块、直流电源模块、电流测量电路、测量保护电路、电压测量电路和过电压保护器,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存储器、所述触控屏、所述逆变电源模块、所述直流电源模块、所述电流测量电路、所述测量保护电路和所述电压测量电路连接,所述电池分别与所述逆变电源模块和所述直流电源模块连接,所述逆变电源模块和直流电源模块还均与所述电流测量电路连接,所述测量保护电路还分别与所述电流测量电路和所述电压测量电路连接,所述电压测量电路与所述过电压保护器连接;所述直流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阻、第一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电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电压输出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在本技术所述的放电电压测试设备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型号为S-152T。在本技术所述的放电电压测试设备中,所述直流电源模块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在本技术所述的放电电压测试设备中,所述第五电阻的阻值为45kΩ。在本技术所述的放电电压测试设备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在本技术所述的放电电压测试设备中,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在本技术所述的放电电压测试设备中,所述第一MOS管为P沟道MOS管。实施本技术的放电电压测试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单片机、存储器、触控屏、电池、逆变电源模块、直流电源模块、电流测量电路、测量保护电路、电压测量电路和过电压保护器,直流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阻、第一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电压输出端,第一二极管用于进行限流保护,因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能满足安全供电的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放电电压测试设备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实施例中直流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放电电压测试设备实施例中,该放电电压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放电电压测试设备包括单片机1、存储器2、触控屏3、电池4、逆变电源模块5、直流电源模块6、电流测量电路7、测量保护电路8、电压测量电路9和过电压保护器10,其中,单片机1分别与存储器2、触控屏3、逆变电源模块5、直流电源模块6、电流测量电路7、测量保护电路8和电压测量电路9连接,电池4分别与逆变电源模块5和直流电源模块6连接,逆变电源模块5和直流电源模块6还均与电流测量电路7连接,测量保护电路8还分别与电流测量电路7和电压测量电路9连接,电压测量电路9与过电压保护器10连接。进行放电测试时,由单片机1检测到触控屏3输入的指令,同时控制供电模块输出到逆变电源模块5输入,经逆变电源模块5向过电压保护器10的任意两相、任意相与接地之间以0.1kV步进加压开始测试,当电流反馈回路检测到电流突变时会记录此时施加电压的值并0.1秒内切断逆变电源模块5的输出,同时测试结果通过单片机1显示到触控屏3,每次测量间隔不小于10秒,测量三次,求平均值;对过压或过流反馈信号的快速相应,进行放电测试时,当检测到电流突变时可应在0.1秒内切断工频电源,有效降低了放电测试时三相过电压保护器的过压冲击。本实施例中,单片机1、存储器2、触控屏3、电池4、逆变电源模块5、电流测量电路7、测量保护电路8、电压测量电路9和过电压保护器10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来实现,其工作原理采用的也是现有技术中的工作原理,此处不再详细獒述。图2为本实施例中直流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2中,该直流电源模块6包括电压输入端Vin、第一电阻R1、第一MOS管M1、第一三极管Q1、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阻R2、第二三极管Q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电压输出端Vo,其中,电压输入端Vin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一MOS管M1的源极连接,第一MOS管M1的栅极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MOS管M1的漏极分别与电压输出端Vo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二电阻R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电电压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存储器、触控屏、电池、逆变电源模块、直流电源模块、电流测量电路、测量保护电路、电压测量电路和过电压保护器,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存储器、所述触控屏、所述逆变电源模块、所述直流电源模块、所述电流测量电路、所述测量保护电路和所述电压测量电路连接,所述电池分别与所述逆变电源模块和所述直流电源模块连接,所述逆变电源模块和直流电源模块还均与所述电流测量电路连接,所述测量保护电路还分别与所述电流测量电路和所述电压测量电路连接,所述电压测量电路与所述过电压保护器连接;/n所述直流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阻、第一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电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电压输出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电电压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存储器、触控屏、电池、逆变电源模块、直流电源模块、电流测量电路、测量保护电路、电压测量电路和过电压保护器,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存储器、所述触控屏、所述逆变电源模块、所述直流电源模块、所述电流测量电路、所述测量保护电路和所述电压测量电路连接,所述电池分别与所述逆变电源模块和所述直流电源模块连接,所述逆变电源模块和直流电源模块还均与所述电流测量电路连接,所述测量保护电路还分别与所述电流测量电路和所述电压测量电路连接,所述电压测量电路与所述过电压保护器连接;
所述直流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阻、第一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电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电压输出端和所述第三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忠恒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惠晟检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