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察加浆混凝土拌合物浆液流动的试验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602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观察加浆混凝土拌合物浆液流动的试验箱。其包括透明板和钢支撑组件,所述钢支撑组件包括上部钢支撑、中部钢支撑和下部钢支撑,上部钢支撑位于下部钢支撑的上方,中部钢支撑可拆卸连接在上部钢支撑和下部钢支撑之间,钢支撑组件为多面体框架结构,透明板有若干个,各透明板分别固定连接在钢支撑组件所形成的框架侧面上,透明板与钢支撑组件组成开口向上的多面体空腔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加浆混凝土拌合物内部浆液的流动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观察加浆混凝土拌合物浆液流动的试验箱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观察加浆混凝土拌合物浆液流动的试验箱。
技术介绍
在日常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大量混凝土,混凝土一般来说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混凝土的质量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可以对混凝土进行加浆操作。而为确定最优的混凝土加浆方式,同时,为了给变态混凝土(加浆混凝土)施工参数的选取提供支持,需要观察加浆混凝土内部浆液的流动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观察加浆混凝土拌合物浆液流动的试验箱,采用透明箱体的结构,使其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加浆混凝土拌合物内部浆液的流动情况。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观察加浆混凝土拌合物浆液流动的试验箱,包括透明板和钢支撑组件,所述钢支撑组件包括上部钢支撑、中部钢支撑和下部钢支撑,上部钢支撑位于下部钢支撑的上方,中部钢支撑可拆卸连接在上部钢支撑和下部钢支撑之间,钢支撑组件为多面体框架结构,透明板有若干个,各透明板分别固定连接在钢支撑组件所形成的框架侧面上,透明板与钢支撑组件组成开口向上的多面体空腔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混凝土加入到试验箱内,接着倒入浆液,通过透明板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到箱体内部加浆混凝土拌合物内部浆液的流动情况;另外,中部钢支撑与上部钢支撑和下部钢支撑可拆卸连接,在试验完成后,将框架拆开,从而便于将透明板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部钢支撑与下部钢支撑的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凸耳一,中部钢支撑的两端分别相应的设置有凸耳二,凸耳一与凸耳二的轴线重合,凸耳一与凸耳二内穿设有螺栓,螺栓远离螺帽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下部钢支撑放置在地面上,接着将中部钢支撑竖直放置在下部钢支撑上,并且使凸耳一与凸耳二相对应,把螺栓穿设在凸耳一与凸耳二内,拧紧螺母一,实现将中部钢支撑与下部钢支撑固定连接;同理,将上部钢支撑盖设到中部钢支撑的另一端,并采用螺栓与中部钢支撑固定连接,使箱体的拆卸与安装比较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部钢支撑与下部钢支撑靠近中部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凸耳三,上部钢支撑上的凸耳三与下部钢支撑上的凸耳三两两对应,两个相对应的凸耳三内穿设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远离螺帽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整个箱体的连接更加稳固,能够承受住混凝土对箱体的侧压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部钢支撑上设置有若干个方钢,方钢水平设置在下部钢支撑相对的两个边之间,方钢与下部钢支撑垂直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箱体的刚度,使箱体的底部能承受更大的混凝土重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相邻的所述透明板间的缝隙采用透明胶带粘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加浆操作时,可以防止浆液从不同的透明板缝隙中流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支撑组件由若干个角钢围成,并且上部钢支撑与下部钢支撑的各角钢间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支撑组件选用角钢,方便透明板与钢支撑所形成的框架相配合,另外,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各角钢固定连接,使操作更加方便且连接比较牢靠。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采用透明板与钢支撑相结合的方式制成试验箱,在对混凝土进行加浆操作时,可以通过透明板更加清晰地观察到箱体内部加浆混凝土拌合物内部浆液的流动情况;2.上部钢支撑、中部钢支撑和下部钢支撑间采用凸耳一、凸耳二和螺栓相结合的方式连接,实现三者间的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以使透明板拆卸下来,清洗起来比较方便;3.在上部钢支撑与下部钢支撑的中部位置相对应设置多个凸耳三,凸耳三内穿设有紧固螺栓,并且在下部钢支撑上固定设置多个方钢,使箱体具有足够的刚度,能够承受混凝土更大的重力及侧压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中,1、透明板;2、钢支撑组件;21、上部钢支撑;22、中部钢支撑;23、下部钢支撑;3、凸耳一;4、凸耳二;5、螺栓;51、螺母一;6、凸耳三;7、紧固螺栓;71、螺母二;8、方钢;9、凹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观察加浆混凝土拌合物浆液流动的试验箱,包括透明板1和钢支撑组件2,钢支撑组件2由若干个角钢固定连接组成一个长方体框架结构,并且各角钢的凹角9方向朝向长方体框架内部。透明板1有五个,五个透明板1分别安装在钢支撑组件2所形成的长方体框架的侧面和底面。透明板1卡设在各角钢的凹角9内。两个相邻的透明板1间的缝隙通过透明胶带粘合,在试验时,可以防止浆液从不同的透明板1缝隙中流出。透明板1与钢支撑组件2组成开口向上的长方体空腔结构,钢支撑组件2对透明板1起到拼接作用,从而可以将混凝土加入到试验箱内,并通过透明板1观察加浆混凝土拌合物内部浆液的流动情况。参考图1和图2,钢支撑组件2包括上部钢支撑21、中部钢支撑22和下部钢支撑23,上部钢支撑21与下部钢支撑23的各角钢间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各角钢沿其长度方向围成矩形结构。中部钢支撑22有四个,四个中部钢支撑22分别竖直固定连接上部钢支撑21和下部钢支撑23之间,并且中部钢支撑22位于上部钢支撑21和下部钢支撑23相对应的四个角落。上部钢支撑21与下部钢支撑23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凸耳一3,中部钢支撑22的两端分别相应的设置有凸耳二4,凸耳一3与凸耳二4的轴线重合,凸耳一3与凸耳二4内穿设有用于将中部钢支撑22与上部钢支撑21和下部钢支撑23固定连接的螺栓5,螺栓5远离螺帽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一51。使用时,先将下部钢支撑23放置在地面上,接着将中部钢支撑22竖直放置在下部钢支撑23上,并且使凸耳一3与凸耳二4相对应,然后把螺栓5穿设在凸耳一3与凸耳二4内,拧紧螺母51,实现将中部钢支撑22与下部钢支撑23固定连接。接着将合适尺寸的透明板1放置于钢支撑组件2组成的框架内,并采用透明胶带将四周及底部透明板1间的缝隙粘合上。之后采用相同的方法将上部钢支撑21放置到中部钢支撑22的另一端,并采用螺栓5与中部钢支撑22固定连接,最后将混凝土倒入试验箱即可。参考图1和图3,上部钢支撑21与下部钢支撑22的中部位置相对应设置有多个凸耳三6,凸耳三6内穿设有紧固螺栓7,紧固螺栓7竖直设置,紧固螺栓7远离螺母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二71,从用于将上部钢支撑21与下部钢支撑23固定连接,进而使试验箱能够承受更大的侧压力。下部钢支撑23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方钢8,多个方钢8水平设置在下部钢支撑23相对的两个角钢之间且与下部钢支撑23垂直连接,增加了试验箱的刚度,从而使试验箱的底部能够承受更大的混凝土重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观察加浆混凝土拌合物浆液流动的试验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板(1)和钢支撑组件(2),所述钢支撑组件(2)包括上部钢支撑(21)、中部钢支撑(22)和下部钢支撑(23),上部钢支撑(21)位于下部钢支撑(23)的上方,中部钢支撑(22)可拆卸连接在上部钢支撑(21)和下部钢支撑(23)之间,钢支撑组件(2)为多面体框架结构,透明板(1)有若干个,各透明板(1)分别固定连接在钢支撑组件(2)所形成的框架侧面上,透明板(1)与钢支撑组件(2)组成开口向上的多面体空腔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观察加浆混凝土拌合物浆液流动的试验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板(1)和钢支撑组件(2),所述钢支撑组件(2)包括上部钢支撑(21)、中部钢支撑(22)和下部钢支撑(23),上部钢支撑(21)位于下部钢支撑(23)的上方,中部钢支撑(22)可拆卸连接在上部钢支撑(21)和下部钢支撑(23)之间,钢支撑组件(2)为多面体框架结构,透明板(1)有若干个,各透明板(1)分别固定连接在钢支撑组件(2)所形成的框架侧面上,透明板(1)与钢支撑组件(2)组成开口向上的多面体空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察加浆混凝土拌合物浆液流动的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钢支撑(21)与下部钢支撑(23)的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凸耳一(3),中部钢支撑(22)的两端分别相应的设置有凸耳二(4),凸耳一(3)与凸耳二(4)的轴线重合,凸耳一(3)与凸耳二(4)内穿设有螺栓(5),螺栓(5)远离螺帽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一(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观察加浆混凝土拌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邓兆勋周官封孙桂山戴鑫樊康段磊魏东风李翅翔尚会年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