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管尺寸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1489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铸管尺寸测量装置,包括用于支撑铸管的固定座、位于固定座一侧的支撑座和位于插接口一侧的红外测距仪;支撑座上连有与红外测距仪连接的升降组件;红外测距仪上设有通过传动组件连接的两个红外发射端口,传动组件用于驱动两个红外发射端口沿垂直于铸管的轴向的方向相向或者相背离地同角度转动。使用时,通过升降组件将红外测距仪移动至铸管的中心线上,通过传动组件使红外发射端口偏转,启动红外发射端口并向铸管内壁上发射红外线,得到红外测距仪与红外线落点的间距;结合红外测距仪的偏转角度,即可计算出铸管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铸管尺寸测量装置数据可靠性强,并且在测量过程中不受环境影响,提高了测量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铸管尺寸测量装置
本技术属于管口尺寸测量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铸管尺寸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球墨铸铁管实现自产以来,铸管尺寸及过程控制始终靠人工利用卷尺、内外径尺等工具测量,受作业场地环境影响及测量工具的自身磨损,导致每年都有大批量的测量工具报废。并且,人工测量铸管尺寸存在严重的数据偏差,尤其是铸管插接口处的弧面,以及铸管深处的连接口内壁周径,十分难以测出管口不同位置上的内径,从而降低了判断该内径与标准值之间的差距的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管尺寸测量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插接口的内径和连接口内径难以测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铸管尺寸测量装置,包括:固定座,用于水平支撑铸管;支撑座,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连接有升降组件;以及红外测距仪,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且位于所述铸管的插接口的一侧;所述红外测距仪具有两个红外线发射端口,两个所述红外线发射端口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红外线发射端口沿垂直于所述铸管的轴向的方向相向或相背离地同角度转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红外测距仪包括:外壳;两个转动体,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一端伸出所述外壳;两个所述红外线发射端口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转动体的伸出端上;其中,两个所述转动体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位于两个所述转动体之间;每个所述转动体均设有从动轴,两个所述从动轴与所述主动轴之间通过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套设在所述主动轴上;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第一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且套设在其中一个所述从动轴上;第二驱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且套设在另一个所述从动轴上。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主动轴上设有角度传感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转动体具有空腔,所述从动轴设置在所述转动体的内部,所述转动体避让于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外壳内还设有用于带动所述主动轴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主动轴上的传动齿轮,以及包绕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和所述传动齿轮上的传动带。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升降组件的容置腔,所述升降组件的升降端向上伸出所述容置腔,且所述升降端与所述红外测距仪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座的底端设有滚轮,所述支撑座的侧部设有用于与所述铸管的管口抵接的抵接件;在所述抵接件用于与所述管口抵接时,所述红外测距仪的红外线发射端所处铅锤面与所述铸管的管口面重合。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铸管的连接口的一侧的挡板。本技术提供的铸管尺寸测量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固定座水平支撑铸管,通过升降组件使红外测距仪升降并移动至铸管的中心线上;通过传动组件使两个红外线发射端口偏转,从而令红外线发射端口所发出的红外线先后落在插接口的内壁和连接口的内壁上,红外测距仪可先后得出两组数值(红外线发射端口至插接口或连接口的红外线落点之间的距离),结合红外线发射端口的偏转角度,根据勾股定理能够计算出插接口和连接口的内半径(忽略两个红外线发射端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铸管尺寸测量装置能够自动化地测量插接口和连接口的内壁,且通过传动组件可得到每组数据的多个数据单元进行比对(例如在对连接口进行测量时,可通过传动组件使红外线发射端口偏转且红外线落点始终处于连接口上,从而得到多个数据单元;若连接口内壁无损且不存在厚度差,多个数据单元的数目应该是相同的,或者差值很小),使测量数据更加可靠;通过此装置进行测量时所受到的环境影响小,因此测量效率得到了保证,更加适用于现代生产制造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铸管尺寸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红外测距仪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中,1、固定座;2、支撑座;21、容置腔;22、液压缸;23、推把;24、抵接件;25、滚轮;3、红外测距仪;31、外壳;311、主动轴;312、握把;32、转动体;321、从动轴;4、主动齿轮;41、从动齿轮;42、第一驱动齿轮;43、第二驱动齿轮;5、角度传感器;6、驱动电机;61、传动齿轮;62、传动带;7、挡板;100、铸管;110、插接口;120、连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现对本技术提供的铸管尺寸测量装置进行说明。所述铸管尺寸测量装置,包括固定座1、支撑座2,以及红外测距仪3。固定座1用于支撑在地面上,且固定座1的顶部用于水平支撑铸管100,使铸管100的管口沿着水平方向固定。支撑座2位于固定座1的一侧,且支撑座2上连接有升降组件。红外测距仪3与升降组件连接且位于铸管100的插接口110的一侧,用于发射红外线和采集落在铸管100上的红外线信号,进而得到红外测距仪3与红外线落点(红外线落在铸管内壁上形成的光点,简称为“红外线落点”)之间的间距;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连接,支撑座2一般也位于铸管100的插接口110的一侧。并且,之所以将红外测距仪3设置在铸管100的插接口110的一侧,是由于铸管100的插接口110一般是沿着铸管100的径向向外倾斜的,若红外测距仪3位于铸管100的连接口120的一侧,则会出现红外测距仪3所发射的红外线无法落在插接口110的内壁上的情况。具体地,红外测距仪3具有两个红外线发射端口,并且两个红外线发射端口通过传动组件连接,该传动组件用于驱动两个红外线发射端口沿着垂直于铸管100轴向的方向相向或者相背离的同角度转动。通过本技术提供的铸管尺寸测量装置进行铸管100的内径测量时,首先需要通过升降组件驱动红外测距仪3升降,使红外测距仪3移动至铸管100的中心线上;具体地,先通过传动组件使红外测距仪3的红外线发射端口相背离且同角度转动,在升降组件驱动红外测距仪3升降的过程中,红外测距仪3上所得到的两个数值将会不断变化,在两个数值相同时,红外测距仪3的两个红外线发射端口到铸管100内壁上的两个红外线落点的距离相同,由于红外测距仪3的两个红外线发射端口的偏转角度相同,所以此时的红外测距仪3处于铸管100的中心线上。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上述调整之前,红外测距仪3处于位于固定座1上的铸管100的中心线所处竖直平面,也就是红外测距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铸管尺寸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座,用于水平支撑铸管;/n支撑座,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连接有升降组件;以及/n红外测距仪,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且位于所述铸管的插接口的一侧;所述红外测距仪具有两个红外线发射端口,两个所述红外线发射端口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红外线发射端口沿垂直于所述铸管的轴向的方向相向或相背离地同角度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铸管尺寸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用于水平支撑铸管;
支撑座,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连接有升降组件;以及
红外测距仪,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且位于所述铸管的插接口的一侧;所述红外测距仪具有两个红外线发射端口,两个所述红外线发射端口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红外线发射端口沿垂直于所述铸管的轴向的方向相向或相背离地同角度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管尺寸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距仪包括:
外壳;
两个转动体,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一端伸出所述外壳;两个所述红外线发射端口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转动体的伸出端上;
其中,两个所述转动体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铸管尺寸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位于两个所述转动体之间;每个所述转动体均设有从动轴,两个所述从动轴与所述主动轴之间通过所述传动组件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铸管尺寸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主动齿轮,套设在所述主动轴上;
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第一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且套设在其中一个所述从动轴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波温海军黄冬李志杰周占良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