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37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换热器、风机和多个无风感部件。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多个无风感部件沿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第一出风口包括在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排布的多个出风区,每个无风感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机壳上,多个无风感部件与多个出风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无风感部件在第一位置时关闭对应的出风区且无风感部件与出风区相对的部分为散风板,散风板上形成有散风结构,每个无风感部件在第二位置时打开对应的出风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可以实现第一出风口的多样化出风,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出风口出风方式单一,例如在空调器具有无风感模式时,在无风感模式下,出风口整体呈现无风感,无法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可以实现第一出风口的多样化出风,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延伸;换热器和风机,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机设在所述机壳内;多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多个所述无风感部件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一出风口包括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排布的多个出风区,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机壳上,多个所述无风感部件与多个所述出风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关闭对应的所述出风区且所述无风感部件与所述出风区相对的部分为散风板,所述散风板上形成有散风结构,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打开对应的所述出风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多个沿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的无风感部件且每个无风感部件可移动,通过每个无风感部件的移动可以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口的出风区,由此通过控制无风感部件的移动,可以实现第一出风口的多样化出风,例如可以使得第一出风口实现局部无风感以及整体无风感,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分别独立控制。可选地,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均独立控制。进一步,用于驱动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移动的驱动装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驱动装置沿所述散风板的长度方向排布。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无风感部件为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包括两个所述出风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所述机壳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在所述机壳的前部或前下部。可选地,所述机壳的左端面和所述机壳的右端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第二出风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无风感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散风板收容于所述机壳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包括设在所述散风板的长度方向上两侧的导向筋板,相邻两个所述无风感部件的相邻的所述导向筋板互相配合且可相对彼此沿所述无风感部件的移动方向滑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包括设在所述散风板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一侧的导向筋板,所述机壳上形成有与所述导向筋板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无风感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在所述无风感部件移动时所述导向筋板沿所述导向槽可滑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用于驱动所述无风感部件移动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所述机壳上;齿轮齿条机构,所述齿轮齿条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齿条设在所述无风感部件上且沿所述无风感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可选地,所述齿条设在所述散风板上,所述齿条与所述散风板可拆卸地相连,或者所述齿条与所述散风板一体成型。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内具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内设有可转动的内导风板,所述内导风板的转动轴线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内具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内设有可转动的多个导风摆叶,多个所述导风摆叶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每个所述导风摆叶的转动轴线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宽度方向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无风感部件包括具有散风作用的散风模块,所述散风模块设在所述散风板上且位于所述散风板的内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散风模块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有多个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一通风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散风板相连;具有散风作用的散风机构,所述散风机构设于所述第一通风孔处。可选地,所述散风机构包括:导叶组件,每个所述第一通风孔内均设有所述导叶组件,所述导叶组件包括静叶和可转动的动叶,所述静叶和所述动叶沿所述第一通风孔的轴向排布。可选地,所述散风模块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散风板相连,所述限位板设在所述安装板的前侧且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所述限位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风孔相对且连通的第二通风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限位板之间限定出适于容纳所述散风机构的容纳腔。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其中多个无风感部件共同关闭第一出风口;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其中多个无风感部件共同打开第一出风口;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其中左侧无风感部件关闭第一出风口的左侧出风区,右侧无风感部件打开第一出风口的右侧出风区;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其中左侧无风感部件打开第一出风口的左侧出风区,右侧无风感部件关闭第一出风口的右侧出风区。附图标记:空调室内机100;进风框11;进风口10;底盘12;面板13;左端盖14;右端盖15;第一出风口20;出风区201;第二出风口30;导向柱16;导向槽160;风轮电机2;换热器3;内导风板4;导风摆叶5;无风感部件6;散风板61;散风结构611;散风模块62;导向筋板63;驱动电机71;齿轮齿条机构7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参照图1-图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换热器3、风机和多个无风感部件6。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10和第一出风口20,进风口10可以形成在机壳的顶部,第一出风口20沿机壳的长度方向延伸,机壳的长度方向可以为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由此第一出风口20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或左右方向延伸。换热器3和风机设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延伸;/n换热器和风机,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机设在所述机壳内;/n多个无风感部件,多个所述无风感部件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一出风口包括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排布的多个出风区,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机壳上,多个所述无风感部件与多个所述出风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关闭对应的所述出风区且所述无风感部件与所述出风区相对的部分为散风板,所述散风板上形成有散风结构,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打开对应的所述出风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延伸;
换热器和风机,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机设在所述机壳内;
多个无风感部件,多个所述无风感部件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一出风口包括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排布的多个出风区,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机壳上,多个所述无风感部件与多个所述出风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关闭对应的所述出风区且所述无风感部件与所述出风区相对的部分为散风板,所述散风板上形成有散风结构,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打开对应的所述出风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分别独立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均独立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移动的驱动装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驱动装置沿所述散风板的长度方向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风感部件为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包括两个所述出风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所述机壳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在所述机壳的前部或前下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左端面和所述机壳的右端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第二出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风感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散风板收容于所述机壳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包括设在所述散风板的长度方向上两侧的导向筋板,相邻两个所述无风感部件的相邻的所述导向筋板互相配合且可相对彼此沿所述无风感部件的移动方向滑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包括设在所述散风板的长度方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正清马列刘奇伟袁紫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