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路控制模块,包括背板,于背板的中心设置压缩空气调压阀,于压缩空气调压阀的右侧依次设置过滤调压阀和截止阀,于压缩空气调压阀的左侧、在背板的上部固接真空开关,于真空开关的左下方设置真空表,真空表通过管路连接真空开关的底部,于真空开关的右下方设置电磁阀块组件,于过滤调压阀和压缩空气调压阀的阀体上分别设置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置组件位置,使本模块化结构更为紧凑,提高空间利用率;于本模块结构内设置多块可视测量表,可实现现场快速观测,便于操作人员实时跟踪压力和真空的数值;增加截止阀,关闭截止阀后可停止气源供应并具有卸压功能,便于对调压阀的维护和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路控制模块
本技术涉及类车压缩空气分配
,尤其是一种气路控制模块。
技术介绍
气动控制装置是集便系统的压缩空气分配单元,其中中转式系统气动控制和保持式气动系统控制方式应用较为普遍。中转式系统气动控制装置一般由消音器、截止阀、过滤调压阀、管夹阀用压缩空气调压阀、两位两通电磁阀、电磁阀块、系统压力开关、中转箱压力开关和中转箱用压缩空气调压阀等部件组成;保持式系统气动控制装置由消音器、截止阀、过滤调压阀、管夹阀用压缩空气调压阀、两位两通电磁阀、电磁阀块、系统压力开关和真空开关等组成。传统的气动控制装置为获取待监控的数据,通常需要到特定终端查看,缺少实时查看的功能,监测较为不便;传统气动控制结构设计也有部分采用模块化结构,但布局较为松散,空间利用率低;传统结构中调压阀直接接在控制管路中,无其他辅助元器件,当维护、检修时,要将整个系统全部停止,再对调压阀进行分析和修理,过程相当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气路控制模块,从而使气动控制模块结构紧凑,具备多个可视化窗口,可在现场实时监测,同时增加截止阀,方便对管路进行维护和调试。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路控制模块,包括背板,于背板的中心设置压缩空气调压阀,于压缩空气调压阀的右侧依次设置过滤调压阀和截止阀,于压缩空气调压阀的左侧、在背板的上部固接真空开关,于真空开关的左下方、在背板上设置真空表,真空表通过管路连接真空开关的底部,于真空开关的右下方、在背板上设置电磁阀块组件,于过滤调压阀和压缩空气调压阀的阀体上分别设置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于截止阀的阀体底部设置消音器,于截止阀的右侧管口固接第二接头;于压缩空气调压阀的顶部设置两位两通电磁阀,第一接头通过两位两通电磁阀与压缩空气调压阀连接;于压缩空气调压阀的中部设置夹管,夹管为管状结构,于夹管的一端设置系统压力开关,夹管的另一端向外分叉形成两条支路,于每条支路的端部设置第三接头;于系统压力开关的外侧还套接防护帽,防护帽的端部为台阶状空腔结构;电磁阀块组件包括两个左右设置的两位五通电磁阀和一块阀板;各两位五通电磁阀均通过螺栓和垫圈固接于阀板上,于各两位五通电磁阀的底部、在阀板上均设置第四接头,阀板的一侧还通过管路连接压缩空气调压阀的底部;于真空表的底部设置第五接头;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为可旋转嵌入式接头,第三接头为嵌入式接头,第四接头和第五接头为快插接头;于截止阀与过滤调压阀之间、于过滤调压阀与压缩空气调压阀之间均插接支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操作方便,通过合理设置组件位置,使本模块化结构更为紧凑,提高空间利用率;于本模块结构内设置多块可视测量表,可实现现场快速观测,便于操作人员实时跟踪压力和真空的数值;增加截止阀,关闭截止阀后可停止气源供应并具有卸压功能,便于对调压阀的维护和检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局部剖视图。其中:1、真空开关;2、背板;3、防护帽;4、第一接头;5、系统压力开关;6、两位两通电磁阀;7、过滤调压阀;8、第一压力表;9、截止阀;10、第二接头;11、铭牌;12、消音器;13、第三接头;14、第二压力表;15、压缩空气调压阀;16、第四接头;17、电磁阀块组件;1701、两位五通电磁阀;1702、阀板;18、螺栓;19、垫圈;20、第五接头;21、真空表;22、支架;23、夹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气路控制模块,包括背板2,于背板2的中心设置压缩空气调压阀15,于压缩空气调压阀15的右侧依次设置过滤调压阀7和截止阀9,于压缩空气调压阀15的左侧、在背板2的上部固接真空开关1,于真空开关1的左下方、在背板2上设置真空表21,真空表21通过管路连接真空开关1的底部,于真空开关1的右下方、在背板2上设置电磁阀块组件17,于过滤调压阀7和压缩空气调压阀15的阀体上分别设置第一压力表8和第二压力表14。于截止阀9的阀体底部设置消音器12,于截止阀9的右侧管口固接第二接头10。于压缩空气调压阀15的顶部设置两通电磁阀6,第一接头4通过两通电磁阀6与压缩空气调压阀15连接。于压缩空气调压阀15的中部设置夹管23,夹管23为管状结构,于夹管23的一端设置系统压力开关5,夹管23的另一端向外分叉形成两条支路,于每条支路的端部设置第三接头13。于系统压力开关5的外侧还套接防护帽3,防护帽3的端部为台阶状空腔结构。电磁阀块组件17包括两个左右设置的两位五通电磁阀1701和一块阀板1702。各两位五通电磁阀1701均通过螺栓18和垫圈19固接于阀板1702上,于各两位五通电磁阀1701的底部、在阀板1702上均设置第四接头16,阀板1702的一侧还通过管路连接压缩空气调压阀15的底部。于真空表21的底部设置第五接头20。第一接头4和第二接头10为可旋转嵌入式接头,第三接头13为嵌入式接头,第四接头16和第五接头20为快插接头。于截止阀9与过滤调压阀7之间、于过滤调压阀7与压缩空气调压阀15之间均插接支架22。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本模块为动车压缩空气分配的重要组件,本模块用于控制、分流、过滤列车提供的压缩空气并调节其压力,来满足集便系统部件的需要。其中过滤调压阀7为本模块的主调压阀,且具有过滤功能,气源自第二接头10流入本模块,在过滤调压阀7处调整压力并进行过滤,本实施例中过滤调压阀7处为减压调节,输入的最大空气压力为1000千帕,调压的范围为50千帕至850千帕。在进行过滤后,压缩空气的压力下降到设定值,且滤去了灰尘、水分、油气等杂质,保障本模块其他阀体的良好工况。在第二接头10与过滤调压阀7之间设置截止阀9,截止阀9用于控制车辆气源输入的通断,且当截止阀9关闭时可以释放管道内的残余压力。传统结构中无截止阀9,调压阀直接与气源及用气端相连,检修时要先切断气源供应,同时还要处理管道内的残余压力,需多项操作,维护步骤繁琐不便。气源经过滤调压阀7后流入压缩空气调压阀15中,压缩空气调压阀15可以进一步调节压缩空气压力,且同时控制相连阀体的启闭,本实施例中压缩空气调压阀15与夹管23连接,因而通过压缩空气调压阀15可以控制管夹阀的启闭。与压缩空气调压阀15连接的两位两通电磁阀6用于控制外部真空发生器供风器管路或中转箱供风管路的启闭,实现压缩空气的分配功能,两位两通电磁阀6为常闭型阀门,电磁阀块组件17用于控制外部真空发生器和中转箱管夹阀的启闭。系统压力开关5用于检测过滤调压后的压缩空气压力,若压力低于设定值,则系统压力开关闭合,集便系统不可使用。在压力开关5上套接防护帽3,防护帽3起防尘和防撞击的作用,防护帽3的端部为阶梯形空腔,压力开关的控制线伸入空腔中,因为线材的粗细存在差异,找到能将线材套紧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路控制模块,包括背板(2),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背板(2)的中心设置压缩空气调压阀(15),于所述压缩空气调压阀(15)的右侧依次设置过滤调压阀(7)和截止阀(9),于所述压缩空气调压阀(15)的左侧、在背板(2)的上部固接真空开关(1),于所述真空开关(1)的左下方、在背板(2)上设置真空表(21),所述真空表(21)通过管路连接真空开关(1)的底部,于所述真空开关(1)的右下方、在背板(2)上设置电磁阀块组件(17),于过滤调压阀(7)和压缩空气调压阀(15)的阀体上分别设置第一压力表(8)和第二压力表(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路控制模块,包括背板(2),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背板(2)的中心设置压缩空气调压阀(15),于所述压缩空气调压阀(15)的右侧依次设置过滤调压阀(7)和截止阀(9),于所述压缩空气调压阀(15)的左侧、在背板(2)的上部固接真空开关(1),于所述真空开关(1)的左下方、在背板(2)上设置真空表(21),所述真空表(21)通过管路连接真空开关(1)的底部,于所述真空开关(1)的右下方、在背板(2)上设置电磁阀块组件(17),于过滤调压阀(7)和压缩空气调压阀(15)的阀体上分别设置第一压力表(8)和第二压力表(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路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截止阀(9)的阀体底部设置消音器(12),于所述截止阀(9)的右侧管口固接第二接头(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路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压缩空气调压阀(15)的顶部设置两位两通电磁阀(6),第一接头(4)通过所述两位两通电磁阀(6)与压缩空气调压阀(15)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路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压缩空气调压阀(15)的中部设置夹管(23),所述夹管(23)为管状结构,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国良,张可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车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