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刮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1108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刮缆装置,包括安装于电缆注脂密封头上端的壳体,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气路接头和溢流口接头,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芯轴机构,所述芯轴机构包括:具有穿缆孔的芯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芯轴机构的芯轴,采用高压气流绕电缆圆周方向高速喷射于电缆表面,将依附于电缆表面的密封脂被气流剥除从溢流口排出,相比较于传统刮缆器,气动刮缆装置结构简单,效率高可完全去除电缆表面密封脂,避免密封脂飘散于井场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刮缆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工业井口电缆防喷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气动刮缆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油气井测井,泵送桥塞压裂等施工中,通过电缆防喷装置对井口控压,利用电缆将井下工具管柱送入井下目标作业层,电缆穿过注脂密封头,通过注入高粘度的密封脂对上提下放的电缆形成动态密封,在上提电缆过程中,高粘度密封脂将粘附到电缆上,通常去除电缆密封脂的方法为:通过注脂密封头上的液压刮除电缆表面密封脂,刮缆器组件内装橡胶刮油盘根,通过液压控制橡胶刮油环盘根的压缩量从而使刮油盘根内径和电缆外圆周接触刮除依附于电缆上的密封脂,但电缆外观为非光滑表面,编织的外铠钢丝之间存在缝隙和螺旋槽,因而液压刮缆器组件通过橡胶刮油盘根无法完全去除依附于电缆表面的密封脂,且橡胶盘根易于磨损,磨损后需要人工调整液压控制力,还会增大电缆上提力甚至抱死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或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高压气流去除电缆表面密封脂的气动刮缆装置,解决现有注脂密封头液压刮缆器无法完全去除电缆表面密封脂、橡胶盘根易于磨损、增大电缆上提力等问题。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动刮缆装置,包括安装于电缆注脂密封头上端的壳体,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气路接头和溢流口接头,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芯轴机构,所述芯轴机构包括:具有穿缆孔的芯轴。所述芯轴外壁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壳体内壁构成环形腔体,所述环形腔体与气路接头相连通,所述芯轴上径向开设有若干喷嘴孔,所述喷嘴孔与芯轴的穿缆孔相连通,所述溢流口接头与壳体的腔体相连通,且位于芯轴下端。所述喷嘴孔一端与环形腔体连通,另一端与芯轴穿缆孔连通,所述芯轴的穿缆孔与壳体的腔体相连通。所述芯轴下端开设有锥形通孔,所述锥形通孔的上端与芯轴的穿缆孔相连通,所述锥形通孔的下端与壳体的腔体相连通,所述喷嘴孔周向均布于芯轴锥形通孔的锥面上,所述喷嘴孔的轴线与芯轴的轴线夹角为0°—90°。所述壳体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导向器,所述导向器内具有环形凸台;所述芯轴机构还包括:安装于芯轴上端的支撑垫,并且支撑垫位于导向器的下端口,所述所述支撑垫的外壁与导向器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支撑垫下端面与芯轴上端面相匹配;所述支撑垫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芯轴上端沉孔配合定位。所述芯轴机构还包括:安装于导向器内的阻流盘根和压套,所述压套位于阻流盘根上方,所述阻流盘根下表面与支撑垫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压套下端面与阻流盘根上端面相接触,所述压套外圆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导向器内的环形凸台相配合。所述支撑垫、压套以及阻流盘根的中心均具有穿缆孔,并且穿缆孔与电缆相匹配。所述芯轴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位于芯轴的上端,第二密封槽位于芯轴的下端,所述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内分别安装有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动刮缆装置,由于气动刮缆装置采用高压气体作为去除电缆表面密封脂的动力,通过芯轴机构的喷嘴孔,采用高压气流绕电缆圆周方向向下倾斜一定角度高速喷射于电缆表面,将依附于电缆表面的密封脂被气流剥除从溢流口流出,相比较于传统液压刮缆器,气动刮缆装置刮缆效果更好,可完全去除电缆表面密封脂、不会增大电缆上提力和抱死电缆,同时避免了经常更换橡胶盘根、盘根磨损后需要随时调整液压力,需要人工经常维护和值守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气动刮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气动刮缆器的芯轴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气动刮缆器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向器;2—压套;3—阻流盘根;4—支撑垫;5—芯轴;6—上密封圈;7—气路接头;8—下密封圈;9—溢流口接头;10—壳体;11—电缆注脂密封头;12—电缆;13—环形腔体;14—喷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3所示,一种气动刮缆装置,包括安装于电缆注脂密封头11上端的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安装有气路接头7和溢流口接头9,所述壳体10内安装有芯轴机构,所述芯轴机构包括:具有穿缆孔的芯轴5,所述芯轴5外壁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壳体10内壁构成环形腔体13,所述环形腔体13与气路接头7相连通,所述芯轴5上径向开设有若干喷嘴孔14,所述喷嘴孔14与芯轴5的穿缆孔相连通,所述溢流口接头9与壳体10的腔体相连通,且位于芯轴5下端。进一步的,所述喷嘴孔14一端与环形腔体13连通,另一端与芯轴5穿缆孔连通,所述芯轴5的穿缆孔与壳体10的腔体相连通。所述芯轴5下端开设有锥形通孔,所述锥形通孔的上端与芯轴5的穿缆孔相连通,所述锥形通孔的下端与壳体10的腔体相连通,所述喷嘴孔14周向均布于芯轴5锥形通孔的锥面上,所述芯轴5上径向向下倾斜一定角度均布开设有若干喷嘴孔14,所述喷嘴孔14的轴线与芯轴5的轴线夹角A为0°—90°。优选的,所述喷嘴孔14轴线和芯轴轴线形成45°锐角,高压气流绕电缆轴线形成一锥角,当高压气流进入环形腔体13,高压气流经芯轴5喷嘴孔14呈锥角状气流喷射于电缆12外壁,通过锥形通孔的设计,对电缆12外壁的密封脂清除的更干净、更彻底。需要说明的是,芯轴5的穿缆孔略大于电缆12外径,壳体10的腔体直径大于芯轴5的穿缆孔直径,便于从电缆12上清除下来的密封脂随气流从溢流接头9排出。在本技术中,所述壳体10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导向器1,所述导向器1内具有环形凸台。所述芯轴机构还包括:安装于芯轴5上端的支撑垫4,并且支撑垫4位于导向器1的下端口,所述所述支撑垫4的外壁与导向器1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支撑垫4下端面与芯轴5上端面相匹配;所述支撑垫4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芯轴5上端沉孔配合定位。以及安装于导向器1内的阻流盘根3和压套2,所述压套2位于阻流盘根3上方,所述阻流盘根3下表面与支撑垫4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压套2下端面与阻流盘根3上端面相接触,所述压套2外圆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导向器1内的环形凸台相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垫4、压套2以及阻流盘根3的中心均具有穿缆孔,并且穿缆孔与电缆12相匹配。当导向器1和壳体10螺纹连接并旋紧,导向器1内台阶挤压上压套2、阻流盘根3、支撑垫4和芯轴5,使阻流盘根3的中心孔与电缆12外壁紧密接触,对外溢压缩气流形成阻流,以便压缩空气携带密封脂从壳体10上的溢流口接头9排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芯轴5穿缆孔略大于电缆12外径,通过调节导向器1和壳体10的螺纹连接压缩阻流盘根3,阻流盘根3抱住电缆12外壁形成节流,防止高压气体通过芯轴5穿缆孔和电缆12外壁的环形空间溢出,避免电缆12表面的密封脂飘散于井场,对环境造成污染。优选的,所述芯轴5的外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刮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电缆注脂密封头(11)上端的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安装有气路接头(7)和溢流口接头(9),所述壳体(10)内安装有芯轴机构,所述芯轴机构包括:具有穿缆孔的芯轴(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刮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电缆注脂密封头(11)上端的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安装有气路接头(7)和溢流口接头(9),所述壳体(10)内安装有芯轴机构,所述芯轴机构包括:具有穿缆孔的芯轴(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刮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5)外壁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壳体(10)内壁构成环形腔体(13),所述环形腔体(13)与气路接头(7)相连通,所述芯轴(5)上径向开设有若干喷嘴孔(14),所述喷嘴孔(14)与芯轴(5)的穿缆孔相连通,所述溢流口接头(9)与壳体(10)的腔体相连通,且位于芯轴(5)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刮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孔(14)一端与环形腔体(13)连通,另一端与芯轴(5)穿缆孔连通,所述芯轴(5)的穿缆孔与壳体(10)的腔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气动刮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5)下端开设有锥形通孔,所述锥形通孔的上端与芯轴(5)的穿缆孔相连通,所述锥形通孔的下端与壳体(10)的腔体相连通,所述喷嘴孔(14)周向均布于芯轴(5)锥形通孔的锥面上,所述喷嘴孔(14)的轴线与芯轴(5)的轴线夹角为0°—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动刮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上端通过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波蒋喜军邢宇吴社平张大伟张龙刚杨苏哲姚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市赛孚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