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双开转门装置及机器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1058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步双开转门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及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的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曲柄、第二曲柄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曲柄、所述第二曲柄转动连接的传动杆,所述第一曲柄、所述第二曲柄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及所述第二转轴固定,使得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能够同步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同步双开转门装置,结构简单、控制容易且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所述同步双开转门装置的机器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步双开转门装置及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物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步双开转门装置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移动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目前的机器人通常包括两个门页,每个门页受单独的驱动机构控制,结构繁多、成本较高且控制程序复杂,不利于后期的维护及维修。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同步双开转门装置及机器人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控制容易且成本低廉的同步双开转门装置及机器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同步双开转门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及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的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曲柄、第二曲柄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曲柄、所述第二曲柄转动连接的传动杆,所述第一曲柄、所述第二曲柄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及所述第二转轴固定,使得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能够同步转动。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曲柄与所述第二曲柄分别位于所述传动杆的两侧。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步双开转门装置还包括顶板与底板,所述顶板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轴孔,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对应于所述两个第一轴孔的两个第二轴孔;所述第一主轴的两端分别收容于一个第一轴孔及所述第一轴孔对应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一主轴的两端能够在对应的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中转动;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收容于另一个第一轴孔及所述第一轴孔对应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主轴的两端能够在对应的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中转动。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步双开转门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的蜗杆以及与所述蜗杆配合的涡轮;所述涡轮套于所述第一转轴上并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底板的表面,所述涡轮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穿过对应第一轴孔的一端。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顶板的表面,所述涡轮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穿过对应第二轴孔的一端。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步双开转门装置还包括第一门页与第二门页,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门页并与所述第一门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第二门页并与所述第二门页固定连接。一种机器人,包括所述的同步双开转门装置。本技术提供的所述同步双开转门装置,将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通过所述连杆组件转动连接,进而实现所述同步双开转门装置的开关与闭合;另外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顶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或者所述底板背离所述顶板的一侧,方便所述驱动组件的安装维护。本技术提供的同步双开转门装置,结构简单、控制容易且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同步双开转门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同步双开转门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照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同步双开转门装置10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10及所述第二转轴20固定连接的连杆组件30;所述连杆组件30包括第一曲柄31、第二曲柄32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曲柄31、所述第二曲柄32转动连接的传动杆33,所述第一曲柄31、所述第二曲柄32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10及所述第二转轴20固定,使得所述第一转轴10与所述第二转轴20能够同步转动,进而实现同步双开转门装置100的打开与闭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曲柄31与所述第二曲柄32分别位于所述传动杆33的两侧,使得分别与所述第一曲柄31与所述第二曲柄32固定连接的第一转轴10与所述第二转轴20能够同步的以相向或者相背的方向转动。具体的,所述第一转轴10与所述第二转轴20以相向的方向转动时,所述同步双开转门装置100打开;所述第一转轴10与所述第二转轴20以相背的方向转动时,所述同步双开转门装置100闭合。也即所述第一转轴10与所述第二转轴20能够同步异向转动,进而实现所述同步双开转门装置100的开关与闭合。所述同步双开转门装置100还包括顶板40与底板50,所述顶板40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轴孔41,所述底板50上开设有对应于所述两个第一轴孔41的两个第二轴孔51;所述第一主轴10的两端分别收容于一个第一轴孔41及所述第一轴孔41对应的第二轴孔51,所述第一主轴10的两端能够在对应的第一轴孔41与第二轴孔51中转动;所述第二转轴20的两端分别收容于另一个第一轴孔41及所述第一轴孔41对应的第二轴孔51,所述第二主轴30的两端能够在对应的第一轴孔41与第二轴孔51中转动。所述同步双开转门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门页60与第二门页70,所述第一转轴10穿过所述第一门页60并与所述第一门页6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20穿过所述第二门页70并与所述第二门页7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门页60在所述第一转轴10的带动下转动,所述第二门页70在所述第二转轴20的带动下转动。所述同步双开转门装置100还包括驱动组件80,所述驱动组件80包括驱动电机81、与所述驱动电机81的转轴固定连接的蜗杆82以及与所述蜗杆82配合的涡轮83;所述涡轮83套于所述第一转轴10上并与所述第一转轴10固定连接,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0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所述第二转轴20在所述连杆组件30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转轴10同步地沿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方向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81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40远离所述底板50的表面,所述涡轮83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10的穿过对应第一轴孔41的一端。所述涡轮83设置于所述顶板40远离所述底板50的表面,一方面方便所述驱动组件80的安装维护,另一方面不占用所述同步双开转门装置100的门内空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81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50远离所述顶板40的表面,所述涡轮83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10穿过对应第二轴孔51的一端。所述涡轮83设置于所述底板50远离所述顶板40的表面,一方面方便所述驱动组件80的安装维护,另一方面不占用所述同步双开转门装置100的门内空间。本技术提供的所述同步双开转门装置100,将所述第一转轴10与所述第二转轴20通过所述连杆组件30转动连接,进而实现所述同步双开转门装置100的开关与闭合;另外所述驱动组件80安装于所述顶板40背离所述底板50的一侧或者所述底板50背离所述顶板40的一侧,方便所述驱动组件80的安装维护。本技术提供的同步双开转门装置100,结构简单、控制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步双开转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及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的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曲柄、第二曲柄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曲柄、所述第二曲柄转动连接的传动杆,所述第一曲柄、所述第二曲柄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及所述第二转轴固定,使得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能够同步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双开转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及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的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曲柄、第二曲柄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曲柄、所述第二曲柄转动连接的传动杆,所述第一曲柄、所述第二曲柄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及所述第二转轴固定,使得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能够同步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双开转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柄与所述第二曲柄分别位于所述传动杆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双开转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板与底板,所述顶板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轴孔,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对应于所述两个第一轴孔的两个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收容于一个第一轴孔及所述第一轴孔对应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能够在对应的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中转动;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收容于另一个第一轴孔及所述第一轴孔对应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能够在对应的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中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忠寿陈友生陈焕昌郑精辉袁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