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改成放空洞的导流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0824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改成放空洞的导流洞结构,包括:进水塔,所述进水塔内的下部横向设置有导流洞前通道,所述导流洞前通道的后方连接有导流洞后通道,所述导流洞后通道通向大坝下游水道,所述进水塔的上部竖向设置有第一闸门通道和第二闸门通道,所述第一闸门通道和所述第二闸门通道分别与所述导流洞前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闸门通道内设置有进水工作闸门,所述第二闸门通道内设置有备用闸门,其中,所述导流洞前通道在所述备用闸门后端的节段的两侧和顶部分别预埋有第一插筋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改成放空洞的导流洞结构
本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工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改成放空洞的导流洞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造水库时,都需要建造导流洞,导流洞作为一个临时建筑物,主要任务是施工导流、度汛,待水库主体工程完工后,下闸蓄水,并进行封堵,即完成了其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材料的耐久性方面的研究开始着重应用于实践工程中,国家也随之出台了《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对于水库工程,最小的使用年限应达到50年以上,针对这么长的使用年限,必须考虑水库的定期检修及安全鉴定工作,就需要对水库进行放空。而放空建筑物的常规的做法是单独设置放空洞,因为导流洞的过流量比放空洞的过流量大得多,将导流洞作为放空洞使用会导致水库水位下降过快,导致下游有可能发生人为水灾,因此放空洞一般和其他的建筑物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这种常规的做法虽然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但是会增大工程投资,工期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改成放空洞的导流洞结构,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改成放空洞的导流洞结构,包括:进水塔,所述进水塔内的下部横向设置有导流洞前通道,所述导流洞前通道的后方连接有导流洞后通道,所述导流洞后通道通向水库下游水道,所述进水塔的上部竖向设置有第一闸门通道和第二闸门通道,所述第一闸门通道和所述第二闸门通道分别与所述导流洞前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闸门通道内设置有进水工作闸门,所述第二闸门通道内设置有备用闸门,其中,所述导流洞前通道在所述备用闸门后端的节段的两侧和顶部分别预埋有第一插筋带。本技术还具有以下可选特征。可选地,所述导流洞前通道在所述备用闸门与所述进水工作闸门之间的节段的两侧和顶部分别预埋有第二插筋带。可选地,所述第二插筋带的下边沿从所述进水工作闸门到所述备用闸门之间的两个侧壁上高到低分布。可选地,所述第一插筋带的下边沿从所述备用闸门至所述导流洞后通道的端口之间的两个侧壁上由低到高分布。可选地,所述第一插筋带在所述备用闸门后端的节段的顶部靠近所述备用闸门分布。可选地,所述导流洞前通道的顶壁的高度在所述进水工作闸门与所述备用闸门之间的节段由高到低分布。本技术的可改成放空洞的导流洞结构通过在进水塔中设置第一闸门通道和第二闸门通道与导流洞前通道连通,通过控制第一闸门通道中的进水工作闸门可对导流洞前通道进行封堵和导通,在导流洞前通道上的第二闸门通道与导流洞后通道之间的节段的两侧和顶部分别预埋第一插筋带,可在水库或大坝完工后,在第一插筋带上焊接钢筋并浇筑水泥,缩小备用闸门的通过口径,进而可将导流洞改造成放空洞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可改成放空洞的导流洞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可改成放空洞的导流洞结构改造成放空洞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图2的水平剖视图;图4是图2中A-A处的横向剖视图;图5是图2中B-B处的横向剖视图。在以上图中:1进水塔;2导流洞前通道;3导流洞后通道;4第一闸门通道;5第二闸门通道;6进水工作闸门;7备用闸门;8第一插筋带;9第二插筋带;10混凝土。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考图1,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可改成放空洞的导流洞结构,包括:进水塔1,进水塔1内的下部横向设置有导流洞前通道2,导流洞前通道2的后方连接有导流洞后通道3,导流洞后通道3通向水库下游水道,进水塔1的上部竖向设置有第一闸门通道4和第二闸门通道5,第一闸门通道4和第二闸门通道5分别与导流洞前通道2相连通,第一闸门通道4内设置有进水工作闸门6,第二闸门通道5内设置有备用闸门7;其中,参考图1,导流洞前通道2在备用闸门7后端的节段的两侧和顶部分别预埋有第一插筋带8。第一插筋带8的区域范围内包含多组插筋条,都是在建造导流洞前通道2时预埋在其两侧壁上,水库在施工过程中,进水塔1中的导流洞前通道2起到导流作用,此时进水工作闸门6和备用闸门7都打开,水流从第一插筋带8之间中通过。当水库施工完成后,需要将导流洞前通道2其改造为放空洞,放空洞需要缩小通流口径,以免水库水位下降过快,参考图2至图5,在第一插筋带8处固定好钢筋架,并浇筑混凝10,使第二闸门通道5后方节段的口径缩小,再安装备用闸门7作为工作闸门,待混凝土10的浇筑工作施工完成后并满足设计强度后,关闭备用闸门7,打开进水工作闸门6,开始下闸蓄水,如工程需放空检修时,可以根据需要开启进水塔的备用闸门7,对水库进行放空处理。实施例2参考图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导流洞前通道2在备用闸门7与进水工作闸门6之间的节段的两侧和顶部分别预埋有第二插筋带9。参考图2至图5,第二插筋带9中包含多组插筋条,当大坝完工后,可在第二插筋带9处连接钢筋架,并浇筑混凝土10,缩小导流洞前通道2在备用闸门7与进水工作闸门6之间的节段,使其口径在备用闸门7前就被缩小至预设的放空洞的口径。实施例3参考图1,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第二插筋带9的下边沿从进水工作闸门6到备用闸门7之间的两个侧壁上由高到低分布。参考图2至图5,由于第二插筋带9的下边沿从进水工作闸门6到备用闸门7之间的两个侧壁上由高到低分布,因此浇筑混凝土10后形成的放空洞通道在此处的口径从大到小平滑过渡。实施例4参考图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插筋带8的下边沿从备用闸门7至导流洞后通道3的端口之间的两个侧壁上由低到高分布。参考图2至图5,在此处浇筑混凝土10后形成的放空洞通道的口径从小到大平滑过渡,可降低水流速度。实施例5参考图1,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第一插筋带8在备用闸门7后端的节段的顶部靠近备用闸门7分布。参考图2和图5,第一插筋带8在备用闸门7后端的节段的顶部靠近备用闸门7分布,在此处从上到下焊接钢筋架,集中浇筑混凝土10,可节约材料,并缩小放空洞口径,并为备用闸门7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实施例6参考图1,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导流洞前通道2的顶壁的高度在进水工作闸门6与备用闸门7之间的节段由高到低分布。参考图4,导流洞前通道2的顶壁的高度在进水工作闸门6与备用闸门7之间的节段由高到低分布,因此,在此节段的顶壁上预留的第二插筋带9在浇筑混凝土10后所形成的新的缩口的顶壁面也将呈倾斜状态,而且浇筑混凝土10的厚度一致,不需要添加钢筋架进行特殊加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和结构属本行业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这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改成放空洞的导流洞结构,用于水库,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塔(1),所述进水塔(1)内的下部横向设置有导流洞前通道(2),所述导流洞前通道(2)的后方连接有导流洞后通道(3),所述导流洞后通道(3)通向水库下游水道,所述进水塔(1)的上部竖向设置有第一闸门通道(4)和第二闸门通道(5),所述第一闸门通道(4)和所述第二闸门通道(5)分别与所述导流洞前通道(2)相连通,所述第一闸门通道(4)内设置有进水工作闸门(6),所述第二闸门通道(5)内设置有备用闸门(7),其中,所述导流洞前通道(2)在所述备用闸门(7)后端的节段的两侧和顶部分别预埋有第一插筋带(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改成放空洞的导流洞结构,用于水库,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塔(1),所述进水塔(1)内的下部横向设置有导流洞前通道(2),所述导流洞前通道(2)的后方连接有导流洞后通道(3),所述导流洞后通道(3)通向水库下游水道,所述进水塔(1)的上部竖向设置有第一闸门通道(4)和第二闸门通道(5),所述第一闸门通道(4)和所述第二闸门通道(5)分别与所述导流洞前通道(2)相连通,所述第一闸门通道(4)内设置有进水工作闸门(6),所述第二闸门通道(5)内设置有备用闸门(7),其中,所述导流洞前通道(2)在所述备用闸门(7)后端的节段的两侧和顶部分别预埋有第一插筋带(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改成放空洞的导流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洞前通道(2)在所述备用闸门(7)与所述进水工作闸门(6)之间的节段的两侧和顶部分别预埋有第二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龙闫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