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生命体征数据实时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0636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生命体征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其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医疗设备、网络设备、通信基站、平台服务端和监控终端,医疗设备的数据信息通过网络设备和通信基站发送到平台服务端,平台服务端包括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平台服务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的先后顺序缓存到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再以Pub/Sub模型对数据进行解析,然后解析的数据通过平台服务端主动推送到监控终端。可以提升数据上传的稳定性,提高了数据处理并发能力,降低网络消耗,可随时通过监控终端访问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生命体征数据实时传输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命体征数据传输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生命体征数据实时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医疗行业通过专业的医疗设备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然后再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诊断结果,现阶段主要体现在院内系统的应用上。由于院内系统所在网络属于相对封闭的局域网环境,设备与系统间通信稳定,数据传输受网络干扰和带宽影响较小。但是院前急救是脱离于医院局域网环境,与院内系统基本没有联系,医疗设备很难把生命体征数据进行有效传输,且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又十分薄弱,基本没有独立完善的配套系统,因此院前生命体征数据实时传输基本没有完善的解决实现。现目前院前急救领域对于生命体征数据实时传输不能满足行业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数据传输不可靠,稳定和实时性差。现在医疗设备数据传输主要是局限于院内或者依靠VGA接口把数据以视频流的形式进行推送,视频流对网络带宽要求比较高,院前急救领域大多处于移动通信(4G)网络环境下,网络带宽受限且环境对网络信号影响较严重,数据传输可靠性不高,容易丢失数据,网络延迟较高,实时性也差,对于心电波形、呼吸波形等要求实时连续的数据完全不能满足远程医疗需要。2.数据不便于提取和循环使用。由于数据是以视频流的形式传输,不便于把相关数据提取出来再使用,这些真实的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就没有办法作为医疗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浪费了医学科研价值,不利于推动院前急救领域的发展,也不符合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和医疗信息化建设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生命体征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可以提升数据上传的稳定性,提高了数据处理并发能力,降低网络消耗,可随时通过监控终端访问数据。为此,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生命体征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其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医疗设备、网络设备、通信基站、平台服务端和监控终端,医疗设备的数据信息通过网络设备和通信基站发送到平台服务端,平台服务端包括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平台服务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的先后顺序缓存到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再以Pub/Sub模型对数据进行解析,然后解析的数据通过平台服务端主动推送到监控终端;在Pub/Sub模型中,发布者需要建立一个主题,以便消费者能够订阅该主题;并在消费者连接时接收该主题消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包括依次序通信连接的消息中间件接口、发送队列、接收队列和通道代理,所述消息中间件接口连接有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与消息中间件接口之间双向通信,通道代理连接网络。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医疗设备为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医疗设备。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监控终端包括电脑、PAD、手机、浏览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急救车联网物联设备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双卡4G工业网络设备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户外联网功能。可实现双模式或不同运营商同时在线,多网模式智能切换,保证通信链路切换备份,防止掉线。不仅可以再有线与无线间随时切换,同时支持VPN专网/VPDN,也可以在全网通模式下实现高要求联网,充分保证数据上传的稳定性。2.通过与医疗设备协议对接,实现患者生命体征数据的提取,奠定医疗大数据基础,为进一步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提供了必要条件,实现了数据再利用。3.采用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充分保证数据的有序性,能够确保数据不丢失,极大的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随着接入设备的增加,数据量会越来越大,通过消息中间件可以快速扩容,提高数据处理并发能力。4.采用平台服务端主动由服务端持续不断的推送数据给客户端,只需要一次HTTP握手,整个通讯过程是建立在一次连接/状态中,也就避免了HTTP的非状态性,服务端会一直知道你的信息,直到你关闭请求,解决了要反复连接解析HTTP协议的弊端,极大的降低了网络消耗。5.不受医疗设备限制,可与不同类型厂家、不同型号的医疗设备对接,为终端用户在设备选配上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6.通过云服务而且平台采用B/S模式,突破了院内局域网限制,用户无需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可随时随地通过浏览器或APP访问,大大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7.优化数据解析和图形绘制算法,保证数据量很大的实时波形稳定、清晰不失真,支持十二导心电波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分布式消息中间件架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Pub/Sub模型架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生命体征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其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医疗设备、网络设备、通信基站、平台服务端和监控终端,医疗设备的数据信息通过网络设备和通信基站发送到平台服务端,平台服务端包括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平台服务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的先后顺序缓存到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再以Pub/Sub模型对数据进行解析,然后解析的数据通过平台服务端主动推送到监控终端;在Pub/Sub模型中,发布者需要建立一个主题,以便消费者能够订阅该主题;并在消费者连接时接收该主题消息。在本实施例中,医疗设备、网络设备、通信基站和平台服务端形成了网络通路,实现了将医疗设备联网的目的,将医疗设备所采集的患者的生命体征实时信息通过网络设备和通信基站上传至平台服务端,而平台服务端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具体处理方式是将所接收到的数据按照先后顺序缓存至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内,且以再以Pub/Sub模型对数据进行解析,然后将解析的数据通过平台服务端主动推送到监控终端以供查看。如图1所示,医疗设备在开机后通过开机监测,确保设备可以正常发送数据以及无其他异常信息,然后将数据发送出去,经由平台服务端进行处理后再发送至订阅者,即APP及浏览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包括依次序通信连接的消息中间件接口、发送队列、接收队列和通道代理,所述消息中间件接口连接有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与消息中间件接口之间双向通信,通道代理连接网络。消息发送者可以发送一个消息而无须等待响应。消息发送者将消息发送到一条虚拟的通道(主题或队列)上,消息接受者则订阅或是监听该通道。一条消息可能最终转发给一个或多个消息接受者,这些接受者都无须对消息发送者做出同步回应。整个过程是异步的。比如用户消息注册,注册完毕后过段时间发送邮件或者短息。且发送者和接受者不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生命体征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医疗设备、网络设备、通信基站、平台服务端和监控终端,医疗设备的数据信息通过网络设备和通信基站发送到平台服务端,平台服务端包括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平台服务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的先后顺序缓存到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再以Pub/Sub模型对数据进行解析,然后解析的数据通过平台服务端主动推送到监控终端;在Pub/Sub模型中,发布者需要建立一个主题,以便消费者能够订阅该主题;并在消费者连接时接收该主题消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生命体征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医疗设备、网络设备、通信基站、平台服务端和监控终端,医疗设备的数据信息通过网络设备和通信基站发送到平台服务端,平台服务端包括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平台服务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的先后顺序缓存到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再以Pub/Sub模型对数据进行解析,然后解析的数据通过平台服务端主动推送到监控终端;在Pub/Sub模型中,发布者需要建立一个主题,以便消费者能够订阅该主题;并在消费者连接时接收该主题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政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生命新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