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域水环境低溶解氧污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053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染水体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流域水环境低溶解氧污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经过竖直钢管、顶帽、倾斜管连接,使得竖直钢管内部呈负压状,保障了位于流域水中的污染水体能够从竖直钢管底部上升到顶部,降低了抽水能量;在竖直钢管穿过轴承a、b设置,不仅固定了竖直钢管,而且便于竖直钢管在轴承作用下旋转,降低了竖直钢管旋转阻力;竖直钢管靠近底端设有水力叶,保障了流域水流动过程,冲刷带动旋转,保障了倾斜管被旋转甩出内部气流,实现水从底部提升到顶部排出,过滤层过滤,与空气充分接触溶氧,通入生态围网,放养虑食性鱼类,污染水体向竖直钢管底部流动,输送到生态围网中,交替更换,改善水质,实现修复,能耗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域水环境低溶解氧污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染水体修复
,尤其是一种流域水环境低溶解氧污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城乡河道因污染和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多数河道水体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造成了严峻的生态形势。目前,利用在流域水中放养虑食性鱼类,以实现抑制水体富营养化,达到流域水环境自净化能力增强目的。可是,在流域水环境低溶解氧污染水体中放养虑食性鱼类,容易致使放养鱼类缺氧死亡,反而影响自净化能力,导致流域水中水体生态修复效果较差。故而,对流域水环境低溶解氧污染水体经初步净化,提高水体溶氧率之后,再将其通入到虑食性鱼类放养的生态围网中,实现水体交换,达到污染流域水生态修复目的。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未有合适的装置能够对流域水环境低溶解氧污染水体初步净化,达到提高水体溶氧率,再将其排放在流域水中交换污染水体后,放养虑食性鱼类,增强污染水体自净化能力。鉴于此,本研究者针对流域水环境低溶解氧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开展相关设备与装置的研究,为流域水环境低溶解氧污染水体提高溶氧率和实现初步净化提供了新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流域水环境低溶解氧污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流域水环境低溶解氧污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圆筒,圆筒底部敞开,顶部密封,且内部设有竖直向下的支撑柱,支撑柱顶端与圆筒顶部一体成型连接;圆筒顶部中心设有轴承b,轴承b上下密封,穿过轴承b设有竖直钢管,竖直钢管内部中空;竖直钢管底部设有水力叶,竖直钢管顶部一体成型设有顶帽,顶帽上设有倾斜管,顶帽将竖直钢管顶部密封,使竖直钢管内呈负压,且顶帽将倾斜管内部与竖直钢管内部连通;顶帽顶部一体成型设有风叶;在顶帽和轴承b之间设有过滤层,过滤层底部设有下筛网,过滤层顶部设有上筛网,上筛网和下筛网中心均设有轴承a,轴承a套设在竖直钢管上,下筛网底部连接导流管,远离下筛网端的导流管上设有生态围网,生态围网置于流域水环境低溶解氧污染水体中,生态围网供虑食性鱼类放养;上筛网上表面设有倒圆锥筒套,倒圆锥筒套内表面上设有若干梯形凸台,过滤层内设有颗粒填料层。经过竖直钢管、顶帽、倾斜管连接,使得竖直钢管内部呈负压状,保障了位于流域水中的污染水体能够从竖直钢管底部上升到顶部,降低了抽水能量;在竖直钢管穿过轴承a、b设置,不仅固定了竖直钢管,而且便于竖直钢管在轴承作用下旋转,降低了竖直钢管旋转阻力;竖直钢管靠近底端设有水力叶,经过水力叶采用垂直于竖直钢管设置的受力板和垂直于受力板的阻挡板组成,保障了流域水流动过程,冲刷带动旋转,保障了倾斜管被旋转甩出内部气流,实现水从底部提升到顶部排出,而且经过过滤层设置,实现了对污染水体与空气充分接触溶氧,通入生态围网,供虑食性鱼类放养,使得污染水体不断向竖直钢管底部流动,并被输送到生态围网中,实现交替更换,改善水质,实现修复目的。为了能够提高竖直钢管旋转能力,保障持续旋转抽水排水,优选,所述的风叶包括立柱,立柱底端一体成型连接在顶帽顶端;立柱顶端一体成型设有受力板,在受力板另一端一体成型设有阻挡板;所述的水力叶包括一体成型连接在竖直钢管靠近底端的受力板,在受力板另一端一体成型设有阻挡板。为了能够实现对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成分分解过滤,提高分解效率,优选,所述的梯形凸台上固定设有磷酸银催化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能够架设在流域水环境低溶解氧污染水体上,对污染水体中溶氧改善后,将其输送到生态围网中,并在生态围网中放养虑食性鱼类,实现流域水环境生态修复,增强流域水环境污染水体修复能力,改善生态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第I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第II部分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竖直钢管2-顶帽3-风叶4-倾斜管5-倒圆锥筒套6-梯形凸台7-上筛网8-下筛网9-过滤层10-轴承a11-填料层12-圆筒13-轴承b14-支撑柱15-导流管16-生态围网17-水力叶3.1-立柱3.2-受力板3.3-阻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如图1-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流域水环境低溶解氧污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圆筒12,圆筒12底部敞开,顶部密封,且内部设有竖直向下的支撑柱14,支撑柱14顶端与圆筒12顶部一体成型连接;圆筒12顶部中心设有轴承b13,轴承b13上下密封,穿过轴承b13设有竖直钢管1,竖直钢管1内部中空;竖直钢管1底部设有水力叶17,竖直钢管1顶部一体成型设有顶帽2,顶帽2上设有倾斜管4,顶帽2将竖直钢管1顶部密封,使竖直钢管1内呈负压,且顶帽2将倾斜管4内部与竖直钢管1内部连通;顶帽2顶部一体成型设有风叶3;在顶帽2和轴承b13之间设有过滤层9,过滤层9底部设有下筛网8,过滤层9顶部设有上筛网7,上筛网7和下筛网8中心均设有轴承a10,轴承a10套设在竖直钢管1上,下筛网8底部连接导流管15,远离下筛网8端的导流管15上设有生态围网16,生态围网16置于流域水环境低溶解氧污染水体中,生态围网16供虑食性鱼类放养;上筛网7上表面设有倒圆锥筒套5,倒圆锥筒套5内表面上设有若干梯形凸台6,过滤层9内设有颗粒填料层11。在使用过程中,将圆筒12用支撑柱14固定在流域水污染水体中,使得流域水污染水体浸没圆筒12,使得竖直钢管1底部浸没在流域水中,安装好相关部件之后,使得竖直钢管1在水力、风力作用下,旋转起来,在竖直钢管1内部为负压状态,污染水体被抽提到竖直钢管1顶部,在旋转过程甩出倾斜管4中的空气,使得竖直钢管1内的水被甩出,分洒在倒圆锥筒套5内,并在梯形凸台6作用,充分接触空气,提高水中溶氧率,再回流到过滤层9顶部的上筛网7上,漏入颗粒填料层11中,再从下筛网8漏出,经过导流管15导入到生态围网16,实现水体交换,放养虑食性鱼类,实现生态自净化修复。颗粒填料层11中采用的填料是陶瓷材料压制而成的颗粒或者是活性炭颗粒,其表面附着有微生物,且呈多孔。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风叶3包括立柱3.1,立柱3.1底端一体成型连接在顶帽2顶端;立柱3.1顶端一体成型设有受力板3.2,在受力板3.2另一端一体成型设有阻挡板3.3;所述的水力叶17包括一体成型连接在竖直钢管1靠近底端的受力板3.2,在受力板3.2另一端一体成型设有阻挡板3.3。提高竖直钢管1旋转能力,保障持续旋转抽水排水,增强对流域水环境污染水体改善和处理能力,实现持续性污染水体净化。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梯形凸台6上固定设有磷酸银催化剂。实现光催化分解有机物成分,方便后续过滤层中填料过滤,增强污染水体净化能力。本专利技术创造中未尽事宜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的公知常识以及常规技术手段进行操作即可,例如专利号为201510035828.5的河道污染物处理装置所公开的相关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域水环境低溶解氧污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12),圆筒(12)底部敞开,顶部密封,且内部设有竖直向下的支撑柱(14),支撑柱(14)顶端与圆筒(12)顶部一体成型连接;圆筒(12)顶部中心设有轴承b(13),轴承b(13)上下密封,穿过轴承b(13)设有竖直钢管(1),竖直钢管(1)内部中空;竖直钢管(1)底部设有水力叶(17),竖直钢管(1)顶部一体成型设有顶帽(2),顶帽(2)上设有倾斜管(4),顶帽(2)将竖直钢管(1)顶部密封,使竖直钢管(1)内呈负压,且顶帽(2)将倾斜管(4)内部与竖直钢管(1)内部连通;顶帽(2)顶部一体成型设有风叶(3);在顶帽(2)和轴承b(13)之间设有过滤层(9),过滤层(9)底部设有下筛网(8),过滤层(9)顶部设有上筛网(7),上筛网(7)和下筛网(8)中心均设有轴承a(10),轴承a(10)套设在竖直钢管(1)上,下筛网(8)底部连接导流管(15),远离下筛网(8)端的导流管(15)上设有生态围网(16),生态围网(16)置于流域水环境低溶解氧污染水体中,生态围网(16)供虑食性鱼类放养;上筛网(7)上表面设有倒圆锥筒套(5),倒圆锥筒套(5)内表面上设有若干梯形凸台(6),过滤层(9)内设有颗粒填料层(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域水环境低溶解氧污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12),圆筒(12)底部敞开,顶部密封,且内部设有竖直向下的支撑柱(14),支撑柱(14)顶端与圆筒(12)顶部一体成型连接;圆筒(12)顶部中心设有轴承b(13),轴承b(13)上下密封,穿过轴承b(13)设有竖直钢管(1),竖直钢管(1)内部中空;竖直钢管(1)底部设有水力叶(17),竖直钢管(1)顶部一体成型设有顶帽(2),顶帽(2)上设有倾斜管(4),顶帽(2)将竖直钢管(1)顶部密封,使竖直钢管(1)内呈负压,且顶帽(2)将倾斜管(4)内部与竖直钢管(1)内部连通;顶帽(2)顶部一体成型设有风叶(3);在顶帽(2)和轴承b(13)之间设有过滤层(9),过滤层(9)底部设有下筛网(8),过滤层(9)顶部设有上筛网(7),上筛网(7)和下筛网(8)中心均设有轴承a(10),轴承a(10)套设在竖直钢管(1)上,下筛网(8)底部连接导流管(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东佘磊苏文幸马晓蕊姜珊李想李方鸿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