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量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0358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量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包括叠片平台、控制系统、2个上料单元和2个机械手;2个上料单元分别设在叠片平台两侧;上料单元包括定位装置、视觉检测装置、若干点胶模块和若干上料盒。上料单元中点胶模块和上料盒采用可拆卸的模块化设计,数量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配置,当一个上料盒缺料时不会停机影响生产效率,视觉检测装置能够及时检出有质量缺陷的电池片,然后多个点胶模块同时对检测完成的多个电池片进行点胶。2个机械手分别与2个上料单元协同工作,将电池片逐片、逐排放置与叠片平台上,高效地完成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叠片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量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量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光伏组件制造设备的上料部分具有以下问题:普通叠瓦光伏组件的生产设备,均采用首先拼装“纵向叠瓦电池单元”然后多组“纵向叠瓦电池单元”组合封装成为叠瓦光伏组件的方法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无法实现不同硅片间的横向连接,因此不能进行“全串并联光伏组件”的自动化生产。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制造设备(实验型设备),可以实现“全串并联光伏组件”的横向重叠,达到全自动化生产新型“全串并联光伏组件”的目的。但是,实验型设备在成品率、生产速度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实验型设备只配备了一套上料装置、一套机械臂,一套定位装置,一套点胶装置;在生产速度方面只能达到1000片(小片)每小时,这个速度远远无法达到量产的要求;另外实验型设备没有配备视觉检测模块,当料盒内的小片本身存在缺陷,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小电池片发生损坏时,设备无法检测出该情况,继续执行后续的操作,导致损坏的电池片被摆放到电池片组当中,造成光伏组件缺陷甚至整版报废。因此,目前实验型设备在成品率、生产速度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无法实现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的量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量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自动化程度高,配置灵活,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产能,实现叠瓦光伏组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量产系统,包括叠片平台、控制系统、2个上料单元和2个机械手;2个上料单元分别设在叠片平台两侧;上料单元包括定位装置、视觉检测装置、若干点胶模块和若干上料盒;点胶模块和上料盒均可拆卸的设置在上料单元中;视觉检测装置设在定位装置上,2个机械手分别设在叠片平台和每个上料单元之间,机械手用于将电池片依次在上料盒、定位装置、点胶模块和叠片平台之间进行转移;机械手、叠片平台、定位装置、视觉检测装置和点胶模块均与控制系统连接。优选地,定位装置、视觉检测装置、若干点胶模块和若干上料盒集成在柜体内,柜体上方设有指示灯,柜体侧面设有触摸屏和操作面板,触摸屏、操作面板和指示灯均与控制系统连接。优选地,叠片平台包括驱动电机和温控装置,驱动电机和温控装置均与控制系统连接。优选地,上料盒设有吹气装置。优选地,点胶模块包括多方位喷射压电式点胶阀。优选地,机械手上设有真空吸盘。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上述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量产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预切好的电池片放置在上料盒内,控制系统控制机械手将电池片转移到定位装置进行定位,然后视觉检测装置对电池片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电池片再经机械手转移到点胶模块上进行点胶,2个机械手分别将2个上料单元中点胶完成的电池片放至叠片平台上,随叠片平台的移动,逐片、逐排进行叠片,最终形成一整块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量产系统,上料单元中点胶模块和上料盒采用可拆卸的模块化设计,数量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配置,当一个上料盒缺料时不会停机影响生产效率,视觉检测装置能够及时检出有质量缺陷的电池片,然后多个点胶模块同时对检测完成的多个电池片进行点胶。2个机械手分别与2个上料单元协同工作,将电池片逐片、逐排放置与叠片平台上,高效地完成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叠片工序。进一步地,控制系统、上料模块、检测定位模块和点胶模块集成在柜体内,能够节省空间,降低环境影响;指示灯能够指示系统的工作状态,便于工作人员巡视和管理;触摸屏和操作面板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进一步地,上料盒带有吹气装置,能够良好地分离电池片,防止黏连。进一步地,多方位喷射压电式点胶阀能够兼容不同的工艺要求。进一步地,吸附装置采用真空吸盘,成本低,无污染,且不会损伤电池片。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上述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量产系统的工作方法,视觉检测装置能够提高缺陷电池片的检出率,提高整个电池组件的质量,多个上料盒能够始终保持供料工作状态,降低停机率,2个上料单元协同工作,自动化程度高,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良好地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量产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料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系统配置示意图。图中:1为上料单元,1-1为触摸屏,1-2为操作面板,1-3为指示灯,1-4为上料模块,1-5为定位装置,1-6为点胶模块,1-7为视觉检测装置,2为机械手,3为叠片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量产系统,叠片平台3、控制系统、2个上料单元1和2个机械手2;如图1,2个上料单元1分别设在叠片平台3两侧,叠片平台3设置有高速、精确的驱动电机和温控装置,驱动电机和温控装置均与控制系统连接。如图2(图中各装置和模块分别只画出1个进行示意),上料单元1包括定位装置1-5、视觉检测装置1-7、若干点胶模块1-6和若干上料盒1-4;上料盒1-4设有吹气装置,点胶模块1-6采用多方位喷射压电式点胶阀,点胶模块1-6和上料盒1-4均可拆卸的设置在上料单元1中;视觉检测装置1-7设在定位装置1-5上,2个机械手2分别设在叠片平台3和每个上料单元1之间,机械手2用于将电池片依次在上料盒1-4、定位装置1-5、点胶模块1-6和叠片平台3之间进行转移,机械手2上设置真空吸盘,真空吸盘连接真空发生装置,机械手2、叠片平台3、定位装置1-5、视觉检测装置1-7和点胶模块1-6均与控制系统连接。视觉检测装置1-7通过CCD图像传感器和视觉识别技术配合,可以有效的对电池片的多种缺陷进行识别,缺陷类型包括:电池片缺口、电池片崩边、电池片碎裂、尺寸偏差、弯曲、划痕、斑点、水印、栅线缺陷、栅线错位等;当电池片经过定位模块定位后,视觉识别模块开始工作,合格的电池片被允许进行下一步点胶操作,不合格的电池片则被剔除出来,在良品率方面相比无视觉识别机型有了巨大的提高。控制系统、上料模块1-4、检测定位模块1-5、点胶模块1-6和视觉检测装置1-7集成在柜体内,如图1,柜体上方设有指示灯1-3,柜体侧面设有触摸屏1-1和操作面板1-2,触摸屏1-1、操作面板1-2和指示灯1-3均与控制系统连接。定位装置1-5、视觉检测装置1-7、若干点胶模块1-6和若干上料盒1-4集成在柜体内,柜体上方设有指示灯1-3,柜体侧面设有触摸屏1-1和操作面板1-2,触摸屏1-1、操作面板1-2和指示灯1-3均与控制系统连接。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量产系统的工作方法进行进一步解释:如图3,是一种典型的模块或功能的配置,该配置在2个上料单元1中共配备了4个上料盒1-4,2个定位装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量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叠片平台(3)、控制系统、2个上料单元(1)和2个机械手(2);2个上料单元(1)分别设在叠片平台(3)两侧;/n上料单元(1)包括定位装置(1-5)、视觉检测装置(1-7)、若干点胶模块(1-6)和若干上料盒(1-4);点胶模块(1-6)和上料盒(1-4)均可拆卸的设置在上料单元(1)中;视觉检测装置(1-7)设在定位装置(1-5)上,2个机械手(2)分别设在叠片平台(3)和每个上料单元(1)之间,机械手(2)用于将电池片依次在上料盒(1-4)、定位装置(1-5)、点胶模块(1-6)和叠片平台(3)之间进行转移;机械手(2)、叠片平台(3)、定位装置(1-5)、视觉检测装置(1-7)和点胶模块(1-6)均与控制系统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量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叠片平台(3)、控制系统、2个上料单元(1)和2个机械手(2);2个上料单元(1)分别设在叠片平台(3)两侧;
上料单元(1)包括定位装置(1-5)、视觉检测装置(1-7)、若干点胶模块(1-6)和若干上料盒(1-4);点胶模块(1-6)和上料盒(1-4)均可拆卸的设置在上料单元(1)中;视觉检测装置(1-7)设在定位装置(1-5)上,2个机械手(2)分别设在叠片平台(3)和每个上料单元(1)之间,机械手(2)用于将电池片依次在上料盒(1-4)、定位装置(1-5)、点胶模块(1-6)和叠片平台(3)之间进行转移;机械手(2)、叠片平台(3)、定位装置(1-5)、视觉检测装置(1-7)和点胶模块(1-6)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量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位装置(1-5)、视觉检测装置(1-7)、若干点胶模块(1-6)和若干上料盒(1-4)集成在柜体内,柜体上方设有指示灯(1-3),柜体侧面设有触摸屏(1-1)和操作面板(1-2),触摸屏(1-1)、操作面板(1-2)和指示灯(1-3)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虎彭文博李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