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034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该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区包括驱动区和显示区,驱动区包括晶体管区和功能区,该功能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遮光层、缓冲层、活跃层、栅极绝缘层、第一金属层、介电层、第二金属层、钝化层和第一电极层,其中,遮光层、活跃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一电极层分别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具有公共重叠区域。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显示面板的驱动区设置多个电容电极,能够解决设置多个电容而获得所占面积小且电容值大的储能电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装置有良好的图像质量,能自发光,无视角障碍,工作温度范围大等良好优点,OLED显示装置已被认为是继液晶显示,等离子显示装置之后最具市场价值的新一代平板显示装置。为了得到显示性能良好的OLED器件,TFT电路的设计结构也至关重要。在TFT电路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希望得到足够大的电容,以增强驱动时的充电效果,同时,对于底发射OLED器件而言,我们也希望增大开口率,而电容电极面积的增加将降低开口率,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具有大电容且提高开口率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区包括驱动区和显示区,驱动区包括晶体管区和功能区,该功能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底、遮光层、缓冲层、活跃层、栅极绝缘层、第一金属层、介电层、第二金属层、钝化层和电极层,其中,遮光层、活跃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一电极层分别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具有公共重叠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活跃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一电极层分别作为储能电容的电极。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和活跃层分别作为第一电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金属层和活跃层作为第二电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分别作为第三电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层和第二金属层分别作为第四电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金属层和活跃层之间通过第一过孔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和第一金属层通过第二过孔连接;第一金属层和第一电极层之间通过第三过孔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金属层和第一电极层分别用于外部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区包括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金属屏蔽层、有源层、栅极、源漏极和第二电极层,遮光层与金属屏蔽层同层设置;活跃层与有源层同层设置;第一金属层与栅极同层设置;第二金属层与源漏极同层设置;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同层设置。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各实施例所包括的显示面板。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区包括驱动区和显示区,驱动区包括功能区和晶体管区,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功能区和晶体管区分别形成遮光层和金属屏蔽层;形成缓冲层;在功能区和晶体管区分别形成活跃层和有源层;形成栅极绝缘层,并图案化晶体管区的栅极绝缘层;涂敷光刻胶,在不需要导体化的有源层上形成光刻胶图案,进行活跃层和部分需要导体化的有源层的导体化;去掉光刻胶图案,在功能区和晶体管区分别形成第一金属层和栅极;形成介电层;在功能区和晶体管区分别形成第二金属层和源漏极;形成钝化层和电极层。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区包括驱动区和显示区,驱动区包括功能区和晶体管区,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功能区和晶体管区分别形成遮光层和金属屏蔽层;形成缓冲层;在功能区和晶体管区分别形成活跃层和有源层;形成栅极绝缘层,并图案化晶体管区的栅极绝缘层;在晶体管区形成栅极;导体化活跃层和部分需要导体化的有源层;在功能区形成第一金属层;形成介电层;在功能区和晶体管区分别形成第二金属层和源漏极;形成钝化层和电极层。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显示面板的驱动区设置多个电容电极,能够解决设置多个电容而获得所占面积小且电容值大的储能电容。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AA'的示例性截面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图5至图12示出了根据图3中显示面板制造方法的的具体示例性示意图;图13至图15示出了根据图4中显示面板制造方法的的具体示例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请参考图1和图2,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区包括驱动区20和显示区10,驱动区20包括晶体管区D1和功能区D2,该功能区D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图中未标出)、遮光层101、缓冲层102、活跃层103、栅极绝缘层104、第一金属层105、介电层106、第二金属层107、钝化层108和第一电极层109,其中,遮光层101、活跃层103、第一金属层105、第二金属层107、第一电极层109分别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具有公共重叠区域。此处的公共重叠区域是指遮光层101、活跃层103、第一金属层105、第二金属层107、第一电极层109这五者的公共重叠区域,并不是其中的某两者或三者。在驱动区的非晶体管区设置上述多层级结构的功能区,为在有限区域设置更多的部件提供了可能。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101、活跃层103、第一金属层105、第二金属层107、第一电极层109分别作为储能电容的电极。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储能电容,该储能电容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效果,储能电容的电容越大其驱动能力越强。储能电容中相对设置的两个电极的面积越大其电容值越大,而电容电极面积的增加将增加驱动区的在整个子像素区中的占比,从而减少了显示区10的占比,降低了子像素的开口率。本申请采用多个电容并联的方式,降低电容电极的面积。因此,如何设置功能区中电极的层级将是解决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区包括驱动区和显示区,所述驱动区包括晶体管区和功能区,该功能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底、遮光层、缓冲层、活跃层、栅极绝缘层、第一金属层、介电层、第二金属层、钝化层和第一电极层,其中,所述遮光层、所述活跃层、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分别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具有公共重叠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区包括驱动区和显示区,所述驱动区包括晶体管区和功能区,该功能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底、遮光层、缓冲层、活跃层、栅极绝缘层、第一金属层、介电层、第二金属层、钝化层和第一电极层,其中,所述遮光层、所述活跃层、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分别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具有公共重叠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层、所述活跃层、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分别作为储能电容的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电容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
所述遮光层和所述活跃层分别作为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活跃层作为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分别作为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分别作为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活跃层之间通过第一过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和所述第一金属层通过第二过孔连接;
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通过第三过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分别用于外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区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金属屏蔽层、有源层、栅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学武艾雨孙诗孔玉宝刘博文刘浩张阿猛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