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行稳定的搬运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0228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搬运台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运行稳定的搬运台车,包括载物板、固定支腿、限位箱体、第一柔性软垫、承接板、第一复位弹簧、连接柱、缓冲箱体、支撑板、第二复位弹簧、固定柱、固定板、第二柔性软垫、限位板、限位柱和底轮。该运行稳定的搬运台车,通过设置的第一柔性软垫,在受到震动时,载物板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二柔性软垫向下移动,进而使第二柔性软垫接触缓冲箱体内壁底部,通过第二柔性软垫为橡胶材质制成,从而减轻了载物板受到的震动,震动结束后,通过设置的固定柱,通过设置的第一复位弹簧,从而使承接板向下移动,进而使该装置迅速回归原位,从而达到了运行稳定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行稳定的搬运台车
本技术涉及搬运台车
,具体为一种运行稳定的搬运台车。
技术介绍
物料的搬运与装卸是生产加工中的重要环节,其作业方式、自动化程度、工作特点等因素直接决定着工作效率的高低,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工厂的生产及加工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其中工厂中各种物料及成品运输主要还是靠轨道车、传送带、叉车等搬运工具进行搬运,在以往的自动化物料搬运系统的搬运过程中,是通过输送轨道由搬运台车进行物料的搬运输送,搬运台车将物料装载之后,通过输送轨道运输至加工地点,再将物料进行卸除,现有的搬运台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遇到路面不平受到颠簸时时,搬运台车上的物料容易受到较大的震动,造成物料的散落,运行不够平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运行稳定的搬运台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运行稳定的搬运台车,具备运行稳定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搬运台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遇到路面不平受到颠簸时时,搬运台车上的物料容易受到较大的震动,造成物料的散落,运行不够平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运行稳定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运行稳定的搬运台车,包括载物板、固定支腿、限位箱体、第一柔性软垫、承接板、第一复位弹簧、连接柱、缓冲箱体、支撑板、第二复位弹簧、固定柱、固定板、第二柔性软垫、限位板、限位柱和底轮,所述载物板底部与固定支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腿内壁顶部与限位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箱体内壁顶部与第一柔性软垫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柔性软垫底部与承接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限位箱体内壁的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所述承接板底部与第一复位弹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底部与限位箱体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板底部与连接柱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底部贯穿限位箱体底部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连接柱底部贯穿缓冲箱体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连接柱底部与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缓冲箱体内壁的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底部与第二复位弹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底部与固定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左侧与缓冲箱体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底部与固定柱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底部贯穿固定板中轴并延伸至其下方,所述固定柱底部与第二柔性软垫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箱体底部与限位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固定支腿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底部与限位柱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底部与底轮中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柔性软垫和第二柔性软垫皆由橡胶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外圈与连接柱内圈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内圈和固定柱外圈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中轴设置的有通孔,所述固定板中轴设置的通孔与固定柱外圈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固定柱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柱以缓冲箱体中轴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在缓冲箱体内壁的左侧和右侧。优选的,所述限位箱体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的有第一滑槽,所述承接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的有第一滑块,所述限位箱体内壁的第一滑槽与承接板的左侧和右侧的第一滑块相匹配。优选的,所述缓冲箱体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的有第二滑槽,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的有第二滑块,所述缓冲箱体内壁的第二滑槽与支撑板的左侧和右侧的第二滑块相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运行稳定的搬运台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运行稳定的搬运台车,通过设置的第一柔性软垫,在受到震动时,载物板向下移动,从而使固定支腿向下移动,进而使限位箱体向下移动,从而使承接板向上移动,进而使连接柱向下移动,从而使支撑板向下移动,进而使固定柱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二柔性软垫向下移动,进而使第二柔性软垫接触缓冲箱体内壁底部,通过第二柔性软垫为橡胶材质制成,从而减轻了载物板受到的震动,震动结束后,通过设置的固定柱,从而使支撑板向上移动,进而使连接柱向上移动,通过设置的第一复位弹簧,从而使承接板向下移动,进而使该装置迅速回归原位,从而达到了运行稳定的目的。2、该运行稳定的搬运台车,通过第一柔性软垫为橡胶材质制成,从而达到了减轻载物板受到的震动的目的,通过设置的固定板中轴设置的通孔与固定柱外圈相匹配,从而方便了固定柱的移动,通过设置的限位箱体内壁的第一滑槽与承接板的左侧和右侧的第一滑块相匹配,从而方便了承接板的移动,进而达到了减震的目的,通过设置的缓冲箱体内壁的第二滑槽与支撑板的左侧和右侧的第二滑块相匹配,从而方便了支撑板的移动,进而达到了方便卸力的目的,从而达到了运行稳定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固定支腿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2中A处放大图。其中:1载物板、2固定支腿、3限位箱体、4第一柔性软垫、5承接板、6第一复位弹簧、7连接柱、8缓冲箱体、9支撑板、10第二复位弹簧、11固定柱、12固定板、13第二柔性软垫、14限位板、15限位柱、16底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3,一种运行稳定的搬运台车,包括载物板1、固定支腿2、限位箱体3、第一柔性软垫4、承接板5、第一复位弹簧6、连接柱7、缓冲箱体8、支撑板9、第二复位弹簧10、固定柱11、固定板12、第二柔性软垫13、限位板14、限位柱15和底轮16,载物板1底部与固定支腿2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支腿2内壁顶部与限位箱体3顶部固定连接,限位箱体3内壁顶部与第一柔性软垫4顶部固定连接,第一柔性软垫4和第二柔性软垫13皆由橡胶材料制成,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行稳定的搬运台车,包括载物板(1)、固定支腿(2)、限位箱体(3)、第一柔性软垫(4)、承接板(5)、第一复位弹簧(6)、连接柱(7)、缓冲箱体(8)、支撑板(9)、第二复位弹簧(10)、固定柱(11)、固定板(12)、第二柔性软垫(13)、限位板(14)、限位柱(15)和底轮(16),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板(1)底部与固定支腿(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腿(2)内壁顶部与限位箱体(3)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箱体(3)内壁顶部与第一柔性软垫(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柔性软垫(4)底部与承接板(5)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板(5)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限位箱体(3)内壁的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所述承接板(5)底部与第一复位弹簧(6)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6)底部与限位箱体(3)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板(5)底部与连接柱(7)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7)底部贯穿限位箱体(3)底部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连接柱(7)底部贯穿缓冲箱体(8)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连接柱(7)底部与支撑板(9)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9)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缓冲箱体(8)内壁的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9)底部与第二复位弹簧(10)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0)底部与固定板(1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2)左侧与缓冲箱体(8)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9)底部与固定柱(1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11)底部贯穿固定板(12)中轴并延伸至其下方,所述固定柱(11)底部与第二柔性软垫(13)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箱体(8)底部与限位板(1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14)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固定支腿(2)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14)底部与限位柱(15)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15)底部与底轮(16)中轴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行稳定的搬运台车,包括载物板(1)、固定支腿(2)、限位箱体(3)、第一柔性软垫(4)、承接板(5)、第一复位弹簧(6)、连接柱(7)、缓冲箱体(8)、支撑板(9)、第二复位弹簧(10)、固定柱(11)、固定板(12)、第二柔性软垫(13)、限位板(14)、限位柱(15)和底轮(16),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板(1)底部与固定支腿(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腿(2)内壁顶部与限位箱体(3)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箱体(3)内壁顶部与第一柔性软垫(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柔性软垫(4)底部与承接板(5)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板(5)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限位箱体(3)内壁的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所述承接板(5)底部与第一复位弹簧(6)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6)底部与限位箱体(3)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板(5)底部与连接柱(7)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7)底部贯穿限位箱体(3)底部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连接柱(7)底部贯穿缓冲箱体(8)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连接柱(7)底部与支撑板(9)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9)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缓冲箱体(8)内壁的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9)底部与第二复位弹簧(10)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0)底部与固定板(1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2)左侧与缓冲箱体(8)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9)底部与固定柱(1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11)底部贯穿固定板(12)中轴并延伸至其下方,所述固定柱(11)底部与第二柔性软垫(13)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箱体(8)底部与限位板(1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1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华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马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