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0175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内折终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柔性屏内折终端易因柔性屏过渡弯折造成损伤的问题。柔性屏支撑装置包括:通过旋转组件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转动的方式呈现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别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旋转组件的一侧;在由所述展平状态切换到所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部分绕所述第二部分旋转,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反,以在所述旋转组件上方形成容纳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柔性屏凭借其超薄、可弯折等优良特性逐渐被应用于各种显示终端。根据柔性屏弯折方向的不同,显示终端包括柔性屏内折终端和柔性屏外折终端,对于柔性屏内折终端而言,为了避免折叠后支撑壳体对柔性屏弯折处造成挤压,通常在支撑壳体的转轴位置预留容纳空间。这种情况下,折叠后柔性屏弯折区域将缺少支撑,容易导致柔性屏因过渡弯折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屏内折终端易因柔性屏过渡弯折造成损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屏支撑装置,包括:通过旋转组件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转动的方式呈现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靠近旋转组件的一侧;在由展平状态切换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部分绕第二部分旋转,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壳体的第一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反,以在旋转组件上方形成容纳空间。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承载表面,第一壳体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二承载表面,第二壳体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三承载表面,第二壳体的第二部分包括第四承载表面;在展平状态,第一承载表面、第二承载表面、第三承载表面和第四承载表面共平面;和/或在折叠状态,第二承载表面和第四承载表面正对,第一承载表面和第二承载表面呈第一预定夹角,第三承载表面和第四承载表面呈第二预定夹角,第一承载表面和第三承载表面在靠近旋转组件一端的间距大于在远离旋转组件一端的间距。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组连杆组件,一组连杆组件分别连接在第一壳体的第二部分和旋转组件之间,以及第二壳体的第二部分和旋转组件之间,以将施加在第一壳体的第二部分和/或第二壳体的第二部分上的作用力转换成旋转组件的转动力。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组连杆组件还分别和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壳体的第一部分滑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杆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部分转动连接,第二连杆和旋转组件固连。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杆上设置有滑槽,第一部分上设置有凸起,滑槽和凸起滑动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包括承载表面;在展平状态,第一部分的承载表面和第二部分的承载表面共平面,滑槽的延伸方向和第一承载表面呈第三预定夹角。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组件包括上盖板,上盖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包括承载表面;在展平状态,上盖板的承载表面、第一部分的承载表面和第二部分的承载表面共平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组件包括通过传动组件连接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壳体的第二部分和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二壳体的第二部分和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组件还包括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固连的上盖板,上盖板包括第五承载表面;在展平状态,第五承载表面与位于第五承载表面相对两侧的第一承载表面和第三承载表面共平面。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屏终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柔性屏,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连;以及与柔性屏电连接的中控电路板。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内折终端,通过将转动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实施为转动连接的两个部分,在折叠状态,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壳体的第一部分相互配合形成容纳空间的侧壁,可以对柔性屏的弯曲半径进行限位,防止柔性屏发生过渡弯折,提高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柔性屏支撑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柔性屏折叠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图3所示爆炸图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所示柔性屏折叠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柔性屏支撑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该柔性屏支撑装置适用于柔性屏内折终端,用于为柔性屏提供支撑,以带动柔性屏折叠和展平。结合图1和图2所示,柔性屏支撑装置10包括通过旋转组件11连接的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通过转动的方式呈现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也即柔性屏支撑装置10的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分别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靠近旋转组件11的一侧。在由展平状态切换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部分绕第二部分旋转,第一壳体12的第一部分和第二壳体13的第一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反,以在旋转组件11上方形成容纳空间。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分别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因此,下文未特别指明是第一壳体12还是第二壳体13的情况下,“第一部分”是指第一壳体12的第一部分和第二壳体13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指第一壳体12的第二部分和第二壳体13的第二部分。其中涉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结构关系的描述包括第一壳体12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第二壳体13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结构关系。旋转组件11用于实现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之间的相对转动,例如齿轮或转轴。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2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第一部分121位于第二部分122靠近旋转组件11的一侧。第二壳体13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第一部分131位于第二部分132靠近旋转组件11的一侧。在柔性屏支撑装置10由图1所示的展平状态切换到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壳体12的第一部分121绕第二部分122顺时针旋转,第二壳体13的第一部分131绕第二部分132逆时针旋转。当柔性屏支撑装置10处于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时,在垂直于旋转组件11的旋转轴线的方向S上,第一壳体12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壳体13的第一部分131呈八字,以在旋转组件13上方形成容纳空间Q,用于容纳柔性屏的弯折区域,并将柔性屏的弯折区域限制为水滴状。具体而言,第一壳体12的第一部分121包括第一承载表面A,第一壳体12的第二部分122包括第二承载表面B,第二壳体13的第一部分131包括第三承载表面C,第二壳体13的第二部分132包括第四承载表面D。在展平状态下,如图1所示,第一承载表面A、第二承载表面B、第三承载表面C和第四承载表面D共平面,该平面可以用于支撑柔性屏,以使柔性屏展平。在折叠状态下,如图2所示,第一承载表面A和第四承载表面D正对。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通过旋转组件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转动的方式呈现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别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旋转组件的一侧;/n在由所述展平状态切换到所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部分绕所述第二部分旋转,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反,以在所述旋转组件上方形成容纳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旋转组件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转动的方式呈现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别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旋转组件的一侧;
在由所述展平状态切换到所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部分绕所述第二部分旋转,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反,以在所述旋转组件上方形成容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承载表面,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承载表面,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三承载表面,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四承载表面;
在所述展平状态,所述第一承载表面、所述第二承载表面、所述第三承载表面和所述第四承载表面共平面;和/或
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二承载表面和所述第四承载表面正对,所述第一承载表面和所述第二承载表面呈第一预定夹角,所述第三承载表面和所述第四承载表面呈第二预定夹角,所述第一承载表面和所述第三承载表面在靠近所述旋转组件一端的间距大于在远离所述旋转组件一端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连杆组件,所述一组连杆组件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部分和所述旋转组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部分和所述旋转组件之间,以将施加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部分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部分上的作用力转换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红琪廖富朱召吉吴雨华孙康龙丁立薇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