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充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9831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充电设备,包括带有电子锁的电动汽车充电枪,还包括Wi‑Fi无线声光警报器、粘贴在电动汽车充电口位置处的NFC电子标签和设在电动汽车充电枪上的智能控制器,电动汽车充电枪插接在电动汽车充电口位置处时,NFC电子标签与智能控制器距离小于10cm,智能控制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表面的轻触开关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锂电池、微处理器、Wi‑Fi无线通信模块、NFC近场通讯模块、加速度传感器。上述各电路模块之间配合连接。本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充电设备可检测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是否行驶,可以防止由于车主忘记拔掉充电枪而开走电动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充电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充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充电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技术越趋成熟,且电动车对环境的污染较燃油汽车小,越来越多的人青睐电动汽车。充电桩是电动汽车重要的基础设施,目前人们对于充电桩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充电桩上的充电枪是和用户人身财产安全有直接相关的充电设备,现有的充电枪一般带有电子锁,确保在使用时充电枪与车辆之间无法脱离。如2017年08月25日申请的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6441940U所公开的一种带有电子锁的电动汽车充电枪,包括充电枪本体、腔体和电子锁,充电枪本体上设有充电输出接口,充电枪本体中设有腔体,腔体内固定设有充电部件,充电部件由充电头和充电线缆组成,充电线缆与充电头电性连接并为其供电,充电枪本体的插头上连接有电子锁,电子锁由锁盒以及设置在锁盒内部的电子锁芯组成,电子锁芯内部设有电磁铁、开关和驱动电路,充电枪的手柄不设置有控制开关。该带有电子锁的电动汽车充电枪通过在充电枪插头上连接有电子锁,通过控制开关对充电枪和充电插座之间进行锁止或解锁,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大电流通电过程中工作人员进行手动锁止和解锁时的触电危险,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确保充电枪与车辆之间无法脱离,不仅保护了充电枪,同时也保证了车主的人身安全。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一些电动汽车的车主反应,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长,并且电动汽车充电时车内设备可以正常使用,经常晚上放着充电,第二天忘记拔掉充电插头,上车直接把电动汽车开走,由于充电插头没有拔掉,由于充电枪的电子锁没有自动解锁,会导致充电线被拉扯,甚至把充电线拉断。而充电线在拉扯过程中会造成充电线的绝缘层损坏,继而形成短路,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线路短路是非常危险的,会损坏充电桩及电动汽车的电池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充电设备,可以防止由于车主忘记拔掉充电枪而开走电动汽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充电设备,包括带有电子锁的电动汽车充电枪,还包括Wi-Fi无线声光警报器、粘贴在电动汽车充电口位置处的NFC电子标签和设置在电动汽车充电枪上的智能控制器,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枪插接在电动汽车充电口位置处时,所述NFC电子标签与智能控制器距离小于10cm,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表面的轻触开关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锂电池、微处理器、Wi-Fi无线通信模块、NFC近场通讯模块、加速度传感器,所述锂电池与微处理器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轻触开关和加速度传感器分别与微处理器的I/O端电连接,所述Wi-Fi无线通信模块和NFC近场通讯模块分别与微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Wi-Fi无线通信模块与Wi-Fi无线声光警报器无线通信连接,所述NFC近场通讯模块与NFC电子标签无线通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器的壳体表面还设置有太阳能电板,所述太阳能电板与锂电池电连接。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充电设备通过在电动汽车充电口位置处粘贴的NFC电子标签,在电动汽车充电枪上设置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设有NFC近场通信模块用于识别NFC电子标签,电动汽车充电枪插接在电动汽车充电口位置处时,NFC电子标签与智能控制器距离小于10cm,当NFC电子标签与智能控制器距离大于10cm时,NFC近场通信模块不能检测到NFC电子标签,若NFC近场通信模块没有识别到NFC电子标签,则微处理器判断电动汽车没有在充电。通过这样设置,当电动汽车充电枪插接在电动汽车充电口位置处时,NFC近场通信模块识别到NFC电子标签,微处理器判断此时电动汽车在充电,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汽车有没有行驶,若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汽车在行驶,则加速度传感器产生电信号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通过Wi-Fi无线通信模块发出命令控制Wi-Fi无线声光警报器发出警报,提醒车主应当拔掉电动汽车充电枪,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智能控制器上的轻触开关关掉Wi-Fi无线声光警报器。进一步的,本智能控制器的壳体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板为锂电池充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连接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控制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充电设备,包括带有电子锁的电动汽车充电枪,带有电子锁的电动汽车充电枪为现有设备,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采用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6441940U所公开的一种带有电子锁的电动汽车充电枪。还包括智能控制器1、Wi-Fi无线声光警报器2、和NFC电子标签3,所述Wi-Fi无线声光警报器2和NFC电子标签3均为现有电子设备。所述智能控制器1包括壳体100、微处理器10、锂电池11、太阳能电板12、轻触开关13、加速度传感器14、Wi-Fi无线通信模块15、NFC近场通信模块16,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微处理器10采用AT89S51单片机,所述太阳能电板12、轻触开关13、加速度传感器14、Wi-Fi无线通信模块15、NFC近场通信模块16均为现有电子设备。所述壳体100底部设置有粘胶,所述壳体100粘贴在电动汽车充电枪上(图中未示出),所述太阳能电板12和轻触开关13分别设置在壳体100上,所述微处理器10、锂电池11、加速度传感器14、Wi-Fi无线通信模块15、NFC近场通信模块16均设置在壳体100内。所述太阳能电板12与锂电池11电连接,所述锂电池11与微处理器10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轻触开关13和加速度传感器14分别与微处理器10的I/O端电连接,所述Wi-Fi无线通信模块15和NFC近场通讯模块16分别与微处理器10通信连接,所述Wi-Fi无线通信模块15与Wi-Fi无线声光警报器2无线通信连接,所述NFC近场通讯模块16与NFC电子标签3无线通信连接。所述Wi-Fi无线声光警报器2可以设置在电动车充电桩上或者使用时放置在车顶上,以方便车主发现声光警报为准,所述NFC电子标签3粘贴在电动汽车充电口位置处,并且保证电动汽车充电枪插接在电动汽车充电口位置处时,NFC电子标签3与智能控制器1距离小于10cm。当NFC电子标签3与智能控制器1距离小于10cm时,NFC近场通信模块16检测到NFC电子标签3,则微处理器10判断电动汽车在充电。当NFC电子标签3与智能控制器1距离大于10cm时,NFC近场通信模块16不能检测到NFC电子标签3,则微处理器10判断电动汽车没有在充电。利用这个原理,当电动汽车充电枪插接在电动汽车充电口位置处时,NFC近场通信模块16识别到NFC电子标签3,微处理器10判断此时电动汽车在充电,加速度传感器14实时检测汽车有没有行驶,若加速度传感器14检测到汽车在行驶,则加速度传感器14产生电信号给微处理器10,微处理器10通过Wi-Fi无线通信模块15向Wi-Fi无线声光警报器2发出命令,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充电设备,包括带有电子锁的电动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Wi-Fi无线声光警报器、粘贴在电动汽车充电口位置处的NFC电子标签和设置在电动汽车充电枪上的智能控制器,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枪插接在电动汽车充电口位置处时,所述NFC电子标签与智能控制器距离小于10cm,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表面的轻触开关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锂电池、微处理器、Wi-Fi无线通信模块、NFC近场通讯模块、加速度传感器,所述锂电池与微处理器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轻触开关和加速度传感器分别与微处理器的I/O端电连接,所述Wi-Fi无线通信模块和NFC近场通讯模块分别与微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Wi-Fi无线通信模块与Wi-Fi无线声光警报器无线通信连接,所述NFC近场通讯模块与NFC电子标签无线通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充电设备,包括带有电子锁的电动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Wi-Fi无线声光警报器、粘贴在电动汽车充电口位置处的NFC电子标签和设置在电动汽车充电枪上的智能控制器,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枪插接在电动汽车充电口位置处时,所述NFC电子标签与智能控制器距离小于10cm,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表面的轻触开关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锂电池、微处理器、Wi-Fi无线通信模块、NFC近场通讯模块、加速度传感器,所述锂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种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美辉瑞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