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器支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9806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振器支架总成,包括下支架,减震器,上支架和固定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下支架的设置,在润滑的时候,通过注油嘴向注油孔内加注润滑油,有利于对安装在通孔中的销轴进行润滑,提高减震器使用的灵活性;上支架的设置,在汽车轧到路障时,活动臂向上收缩,导向杆穿过固定臂,在减震弹簧的作用下使汽车开始减震,在减震器的配合下起到了双重减震功能,提高了汽车的减震效果,在减震器故障无法进行减震时,上支架同样能够起到减震作用,使得汽车不失减震功能;导向杆和翼型螺母的设置,翼型螺母与导向杆通过螺纹连接,能够对导向杆起到约束,防止导向杆从固定臂中脱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器支架总成
本技术属于减振器支架
,尤其涉及一种减振器支架总成。
技术介绍
悬架是汽车的车轮与车身之间的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悬架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分别起到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5468379U,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减振器上支架总成,包括上支架和减振器销;所述上支架的一端设有与车架纵梁的腹板相对应的螺栓安装孔,另一端设有与减振器销相配合的销孔,所述螺栓安装孔与销孔的轴线相平行;所述销孔靠近车架纵梁这一侧的孔口平面上设有防扭转凸台,所述减振器销头部的侧壁设有与防扭转凸台的侧平面相贴合的平面。但是现有的减振器上支架总成还存在着结构简单,在使用的时候只能依靠减震器进行减震,无法提高车辆的减震性能,在减震器发生故障的时候,车辆就失去了减震的功能,以及不方便润滑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减振器支架总成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减振器支架总成,以解决现有的减振器上支架总成还存在着结构简单,在使用的时候只能依靠减震器进行减震,无法提高车辆的减震性能,在减震器发生故障的时候,车辆就失去了减震的功能,以及不方便润滑的问题。一种减振器支架总成,包括下支架,减震器,上支架和固定盘,所述减震器下端通过旋转轴与在下支架连接,上端套接在上支架的一侧;所述固定盘焊接在上支架的一侧。所述下支架包括支架体,通孔,注油孔和注油嘴,所述支架体设置为“凹”字状;所述通孔设置2个,分别开设在支架体的两侧;所述注油孔采用2个,开设在支架体的两侧的上端,并与通孔连通;所述注油嘴与注油孔通过螺纹连接,在润滑的时候,通过注油嘴向注油孔内加注润滑油,有利于对安装在通孔中的销轴进行润滑,提高减震器使用的灵活性。所述上支架包括活动臂,销轴,固定臂,倾斜块,减震弹簧,导向杆,翼型螺母和固定轴,所述固定臂下端套接在活动臂内,并通过销轴连接;所述倾斜块设置为三角状,焊接在活动臂上端的一侧;所述减震弹簧套接在导向杆上,并位于活动臂和固定臂之间;所述导向杆一端焊接在倾斜块上,另一端贯穿固定臂;所述固定轴垂直焊接在活动臂的一侧,在汽车轧到路障时,活动臂向上收缩,导向杆穿过固定臂,在减震弹簧的作用下使汽车开始减震,在减震器的配合下起到了双重减震功能,提高了汽车的减震效果,在减震器故障无法进行减震时,上支架同样能够起到减震作用,使得汽车不失减震功能。所述导向杆上端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翼型螺母与导向杆通过螺纹连接,能够对导向杆起到约束,防止导向杆从固定臂中脱出。所述固定盘设置为矩形状,与固定臂采用满焊的方式进行焊接;所述固定盘的四角处开设有螺纹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拆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下支架的设置,在润滑的时候,通过注油嘴向注油孔内加注润滑油,有利于对安装在通孔中的销轴进行润滑,提高减震器使用的灵活性。2.本技术上支架的设置,在汽车轧到路障时,活动臂向上收缩,导向杆穿过固定臂,在减震弹簧的作用下使汽车开始减震,在减震器的配合下起到了双重减震功能,提高了汽车的减震效果,在减震器故障无法进行减震时,上支架同样能够起到减震作用,使得汽车不失减震功能。3.本技术导向杆和翼型螺母的设置,翼型螺母与导向杆通过螺纹连接,能够对导向杆起到约束,防止导向杆从固定臂中脱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下支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上支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支架,11-支架体,12-通孔,13-注油孔,14-注油嘴,2-减震器,3-上支架,31-活动臂,32-销轴,33-固定臂,34-倾斜块,35-减震弹簧,36-导向杆,37-翼型螺母,38-固定轴,4-固定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减振器支架总成,包括下支架1,减震器2,上支架3和固定盘4,所述减震器2下端通过旋转轴与在下支架1连接,上端套接在上支架3的一侧;所述固定盘4焊接在上支架3的一侧。所述下支架1包括支架体11,通孔12,注油孔13和注油嘴14,所述支架体11设置为“凹”字状;所述通孔12设置2个,分别开设在支架体11的两侧;所述注油孔13采用2个,开设在支架体11的两侧的上端,并与通孔12连通;所述注油嘴14与注油孔13通过螺纹连接,在润滑的时候,通过注油嘴14向注油孔13内加注润滑油,有利于对安装在通孔12中的销轴进行润滑,提高减震器2使用的灵活性。所述上支架3包括活动臂31,销轴32,固定臂33,倾斜块34,减震弹簧35,导向杆36,翼型螺母37和固定轴38,所述固定臂33下端套接在活动臂31内,并通过销轴32连接;所述倾斜块34设置为三角状,焊接在活动臂31上端的一侧;所述减震弹簧35套接在导向杆36上,并位于活动臂31和固定臂33之间;所述导向杆36一端焊接在倾斜块34上,另一端贯穿固定臂33;所述固定轴38垂直焊接在活动臂31的一侧,在汽车轧到路障时,活动臂31向上收缩,导向杆36穿过固定臂33,在减震弹簧35的作用下使汽车开始减震,在减震器2的配合下起到了双重减震功能,提高了汽车的减震效果,在减震器2故障无法进行减震时,上支架3同样能够起到减震作用,使得汽车不失减震功能。所述导向杆36上端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翼型螺母37与导向杆36通过螺纹连接,能够对导向杆36起到约束,防止导向杆36从固定臂33中脱出。所述固定盘4设置为矩形状,与固定臂33采用满焊的方式进行焊接;所述固定盘4的四角处开设有螺纹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拆卸。工作原理本技术中,在汽车轧到路障时,活动臂31向上收缩,导向杆36穿过固定臂33,在减震弹簧35的作用下使汽车开始减震,在减震器2的配合下起到了双重减震功能,提高了汽车的减震效果,在减震器2故障无法进行减震时,上支架3同样能够起到减震作用,使得汽车不失减震功能,在润滑的时候,通过注油嘴14向注油孔13内加注润滑油,有利于对安装在通孔12中的销轴进行润滑,提高减震器2使用的灵活性。利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架(1),减震器(2),上支架(3)和固定盘(4),所述减震器(2)下端通过旋转轴与在下支架(1)连接,上端套接在上支架(3)的一侧;所述固定盘(4)焊接在上支架(3)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架(1),减震器(2),上支架(3)和固定盘(4),所述减震器(2)下端通过旋转轴与在下支架(1)连接,上端套接在上支架(3)的一侧;所述固定盘(4)焊接在上支架(3)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1)包括支架体(11),通孔(12),注油孔(13)和注油嘴(14),所述支架体(11)设置为“凹”字状;所述通孔(12)设置2个,分别开设在支架体(11)的两侧;所述注油孔(13)采用2个,开设在支架体(11)的两侧的上端,并与通孔(12)连通;所述注油嘴(14)与注油孔(13)通过螺纹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3)包括活动臂(31),销轴(32),固定臂(33),倾斜块(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劼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华久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