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山地地形的建筑设计手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9749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山地地形的建筑设计手法,步骤为:选择与城市道路接轨的小型山地或坡地,采用无人机进行航拍,确认实时地形图纸;将坡地划分成若干级台地;对每级台地进行地质勘查,记录地质勘查结果;确定地质条件,将同一台地划分成若干设计区域;确定不同设计区域的建筑接地形式,确定建筑选址;在确定的选址地点开始挖土方,打好地基,用混凝土浇筑垫层,对坡体做找平,然后进行基础制作施工,完成后土方回填开始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台地平面按功能分几块,不同体块布置在不同标高处,再以连廊相连;结合地质条件和地形进行建筑接地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建筑物与山地环境更好的结合,充分利用山地环境,使建筑设计更贴合自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山地地形的建筑设计手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计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山地地形的建筑设计手法。
技术介绍
在快节奏、大发展的当下,建筑大多缺乏和城市的有机联系,同时也缺乏原创精神,中国当今城市的同质化,已是大家的共识,很多建筑已脱离了场所、功能、空间、艺术的属性,而加上了产品和金融的特征,被大量复制生产。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做出有地域性、原创性的设计作品,是每个建筑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并持之以恒的课题,在现今生活中建筑物在人们的眼中不过是用来居住和办公的一个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物的生态性也成为了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中国的很多城市由于地形复杂,存在大量的坡地和山地,其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都是直接开凿山地进行建造,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并且使建筑物也成为了一栋栋死寂的楼房,失去了建筑物本身的含义。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也往往忽略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造成建筑与环境的不协调,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山地地形的建筑设计手法,能够将建筑物与山地环境更好的结合,充分利用山地环境,使建筑设计更贴合自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山地地形的建筑设计手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与城市道路接轨的小型山地或坡地,采用无人机进行航拍,确认实时地形图纸,进行分析;步骤2:分析航拍地形图,根据等高线,将坡地划分成若干级台地,并分别做好标记;步骤3:对每级台地进行地质勘查,顺应等高线的方向进行多点勘察,记录地质勘查结果;步骤4:根据地形勘察结果确定地质条件,将同一台地按照不同地质条件划分成若干设计区域;步骤5:结合每个设计区域的地质条件,确定不同设计区域的建筑接地形式,根据设计区域的地域长度和宽度,确定建筑选址;步骤6:在确定的选址地点开始挖土方,土方开挖后,打好地基,将地基清理平整,用混凝土浇筑垫层,对坡体做找平,然后进行基础制作施工,完成后土方回填开始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步骤7:考虑建筑与自然绿地、坡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关系,分析建筑的朝向,台地平面按功能分几块,不同体块布置在不同标高处,再以连廊相连,体块之间有高差,体块内部亦有高差;步骤8:结合地质条件和地形进行建筑接地施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建筑形式确定前,先对地形进行分析,并将地形按照等高线划分成多级台地,对台地上的区域进行地质勘察,根据勘察结果划分出不同的设计区域,先进行区域划分,便于设计者根据区域情况进行合理的建筑布局,能够适应地质条件,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建筑形式,来满足建筑与山地环境的更好结合,同时也能够,降低施工和地形改造的成本,各个建筑选址之间利用连廊和交通进行连通,进而将这个歌山地建筑连为一体,达到山地建筑的优化设计。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2中每级台地的高度落差为2-10m,台地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依次按顺序进行标记,坡顶和坡脚设置在台地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台地在划分时,以2-10m的高度差为一级,使不同台地之间形成1-2层的建筑落差,从而能够保证不同台地之间的建筑以及地基结构能够更好的连为一体,台地依次标记,并将坡顶和坡脚划分在内,能够充分利用山地或者坡地的结构,使设计出来的建筑结构更有层次感,更好的与山地地形融为一体。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3中进行地质勘查时,按照等密度或者等间距进行勘察,勘察点分布在每级台地上,根据勘察结果,确定每种地质结构范围边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质勘察时,能够将每级台地勘察的更全面,使设计者能够更详细的了解每级台地地质条件,更合理的进行建筑设计和布局,做到建筑更安全,使用年限更长。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4中划分设计区域按照可建筑区域、可施工区域和不可建筑区域进行划分,其中:可建筑区域,用于主体建筑的施工区域;可施工区域,可进行道路建设、园林施工的区域;不可建筑区域,需要维持原地形、地貌的区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设计区域划分成三种区域,根据三种区域在设计图上的分布情况,总体设计布局建筑群落,建筑区域分布更合理,达到更优质的通风采光。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建筑接地形式包括埋地式建筑形式、接地式建筑形式和离地式建筑形式,所述埋地式建筑形式、接地式建筑形式和离地式建筑形式任一种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配合使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多种建筑形式,使山地建筑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根据地形和山地高多落差选择不同的建筑形式,选择多样化,调整范围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埋地式建筑形式包括窑洞式建筑和覆土式建筑,所述窑洞式建筑正面向坡地前面敞开,所述覆土式建筑埋设在土层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窑洞式建筑和覆土式建筑的形式,能够更好的与山地破面地形结合在一起,窑洞式建筑和覆土式建筑高度小,顶部可以布置原始地形以及绿化,能够将建筑更好的融入自然中,隐藏在山体间。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接地式建筑形式底部和地形直接发生接触,包括掉层式建筑和退台式建筑,所述掉层式建筑利用地形的高差,在建筑上面和下面分别设两个出口解决交通的问题,所述退台式建筑地面和屋顶上做成退台的形式,适应周边坡地的环境,通过退台形成一个层面,做下一层的屋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掉层式建筑能够根据各级台地地形高度不同,充分利用高度差进行建筑布局,将不同高度地形的建筑连为一体;退台式坡地建筑每一户都有很大的私密空间,地面和屋顶上都做成退台的形式,是适应周边山地的环境,通过退台形成一个层面,可做下一层的屋顶。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离地式建筑形式包括架空式建筑和吊脚式建筑,所述架空式建筑与地面完全不接触,所述吊脚式建筑的一个角度在坡地上,另一个角度用柱子支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离地式建筑则能够将建筑与地面结构隔开,减少地形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和制约,使建筑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坡面林地的环境中。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建筑设计手法通过对山地或坡地地形进行高度数据采集,然后根据采集结果确定等高线,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划分多级台地,以台地为单位进行区域内的地质勘查,并通过勘察结果划分可建筑区域、可施工区域和不可建筑区域,设计者根据三个区域的划分以及三个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建筑形式的匹配,从而搭配出不同的建筑形式,再进行建筑施工,充分利用山地地形,能够做到建筑与地形更好的融合,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多种不同的建筑形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地形结构进行合理布局,能够充分考虑到地形、地质、坡度、交通、绿化和风力等因素,使设计出来的建筑形式更安全、更环保,设计和施工难度得到降低,成本大大减少。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山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山地地形的建筑设计手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选择与城市道路接轨的小型山地或坡地,采用无人机进行航拍,确认实时地形图纸,进行分析;/n步骤2:分析航拍地形图,根据等高线,将坡地划分成若干级台地,并分别做好标记;/n步骤3:对每级台地进行地质勘查,顺应等高线的方向进行多点勘察,记录地质勘查结果;/n步骤4:根据地形勘察结果确定地质条件,将同一台地按照不同地质条件划分成若干设计区域;/n步骤5:结合每个设计区域的地质条件,确定不同设计区域的建筑接地形式,根据设计区域的地域长度和宽度,确定建筑选址;/n步骤6:在确定的选址地点开始挖土方,土方开挖后,打好地基,将地基清理平整,用混凝土浇筑垫层,对坡体做找平,然后进行基础制作施工,完成后土方回填开始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n步骤7:考虑建筑与自然绿地、坡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关系,分析建筑的朝向,台地平面按功能分几块,不同体块布置在不同标高处,再以连廊相连,体块之间有高差,体块内部亦有高差;/n步骤8:结合地质条件和地形进行建筑接地施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山地地形的建筑设计手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与城市道路接轨的小型山地或坡地,采用无人机进行航拍,确认实时地形图纸,进行分析;
步骤2:分析航拍地形图,根据等高线,将坡地划分成若干级台地,并分别做好标记;
步骤3:对每级台地进行地质勘查,顺应等高线的方向进行多点勘察,记录地质勘查结果;
步骤4:根据地形勘察结果确定地质条件,将同一台地按照不同地质条件划分成若干设计区域;
步骤5:结合每个设计区域的地质条件,确定不同设计区域的建筑接地形式,根据设计区域的地域长度和宽度,确定建筑选址;
步骤6:在确定的选址地点开始挖土方,土方开挖后,打好地基,将地基清理平整,用混凝土浇筑垫层,对坡体做找平,然后进行基础制作施工,完成后土方回填开始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
步骤7:考虑建筑与自然绿地、坡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关系,分析建筑的朝向,台地平面按功能分几块,不同体块布置在不同标高处,再以连廊相连,体块之间有高差,体块内部亦有高差;
步骤8:结合地质条件和地形进行建筑接地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山地地形的建筑设计手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每级台地的高度落差为2-10m,台地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依次按顺序进行标记,坡顶和坡脚设置在台地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山地地形的建筑设计手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进行地质勘查时,按照等密度或者等间距进行勘察,勘察点分布在每级台地上,根据勘察结果,确定每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皖生邓海波莫杰芦春岩房芳孙国柱李亚蕾赵洪山俞宏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口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