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的碳纤维预浸布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955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功能的碳纤维预浸布冷却装置,包括支撑台,支撑杆,冷却箱,插接槽,循环孔,防滑冷却座结构,可防尘散热管结构,可通风观察盖结构,散热孔,出液管,U型固定架,制冷箱,循环泵,制冷板和回流管,所述的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支撑台的下端四角位置;所述的冷却箱螺栓连接在支撑台的上端中间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散热箱,固定杆,散热风扇,散热管,第二通风孔,冷却箱和散热孔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的过程中对材料进行散热工作,防止在冷却的过程中影响材料降温工作;转动盖,观察片,吸附块和冷却箱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片观察材料的冷却进度,增加观察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的碳纤维预浸布冷却装置
本技术属于冷却装置
,尤其涉及多功能的碳纤维预浸布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预浸布受热含浸后需进行冷却,目前多采用自然冷却或单一冷盘由下而上散热的冷却方式。但是现有的冷却装置还存在着进行工作时不方便进行通风散热工作,工作的过程中不方便进行观察工作以及不不方便进行维护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多功能的碳纤维预浸布冷却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多功能的碳纤维预浸布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冷却装置还存在着进行工作时不方便进行通风散热工作,工作的过程中不方便进行观察工作以及不不方便进行维护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多功能的碳纤维预浸布冷却装置,包括支撑台,支撑杆,冷却箱,插接槽,循环孔,防滑冷却座结构,可防尘散热管结构,可通风观察盖结构,散热孔,出液管,U型固定架,制冷箱,循环泵,制冷板和回流管,所述的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支撑台的下端四角位置;所述的冷却箱螺栓连接在支撑台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插接槽从上到下依次开设在冷却箱的左右两侧内壁;所述的循环孔从上到下依次开设在冷却箱的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滑冷却座结构分别安装在插接槽的内部;所述的可防尘散热管结构安装在冷却箱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可通风观察盖结构安装在冷却箱的正表面左侧;所述的散热孔开设在冷却箱的顶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出液管的下端螺纹连接在循环泵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U型固定架的上端螺栓连接在支撑台的下端;所述的制冷箱螺栓连接在U型固定架的内部底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循环泵螺栓连接在制冷箱的上端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制冷板螺栓连接在制冷箱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回流管的下端右侧螺纹连接在制冷箱的左侧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滑冷却座结构包括H型放置座,降温管,第一通风孔,连接管和防滑垫,所述的降温管横向贯穿H型放置座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通风孔从左到右依次开设在H型放置座的内部;所述的连接管分别螺纹连接在降温管的两端外壁;所述的防滑垫胶接在H型放置座的上端。优选的,所述的可防尘散热管结构包括散热箱,固定杆,散热风扇,散热管和过滤网,所述的固定杆分别螺栓连接在散热箱的内壁下部;所述的散热风扇从左到右依次螺栓连接在固定杆之间;所述的散热管的下端焊接在散热箱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过滤网螺钉连接在散热管的内壁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的可通风观察盖结构包括转动盖,观察片,第二通风孔,吸附块和U型把杆,所述的观察片镶嵌在转动盖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二通风孔从左到右依次开设在转动盖的正表面下部;所述的吸附块分别镶嵌在转动盖的左上角位置和坐下角位置;所述的U型把杆焊接在转动盖的左侧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的循环泵和制冷箱管道连接设置;所述的回流管和制冷箱连通设置;所述的支撑台采用内部左右两侧开设有通孔的不锈钢台;所述的出液管和回流管分别贯穿支撑台的左右两侧。优选的,所述的连接管分别设置在H型放置座的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滑垫采用上端带有十字形防滑纹且内部开设有通孔的硅胶垫。优选的,所述的H型放置座插接在插接槽之间;所述的连接管分别贯穿循环孔;所述的连接管从上到下依次螺纹连接在出液管的左侧和回流管的右侧。优选的,所述的散热箱和散热管连通设置;所述的过滤网采用不锈钢网。优选的,所述的散热箱螺栓连接在冷却箱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散热箱通过散热孔和冷却箱连通设置。优选的,所述的观察片采用透明的钢化玻璃片;所述的吸附块采用磁铁块;所述的转动盖采用不锈钢盖。优选的,所述的转动盖铰链连接在冷却箱的正表面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动盖和冷却箱之间设置有硅胶条。优选的,所述的散热风扇具体采用型号为DC9225的滚珠风扇;所述的循环泵具体采用型号为DRS-6的循环泵;所述的制冷板具体采用型号为TEC1-12706的制冷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所述的散热箱,固定杆,散热风扇,散热管,第二通风孔,冷却箱和散热孔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的过程中对材料进行散热工作,防止在冷却的过程中影响材料降温工作。2.本技术中,所述的转动盖,观察片,吸附块和冷却箱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片观察材料的冷却进度,增加观察功能。3.本技术中,所述的H型放置座,降温管,连接管,冷却箱和插接槽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过程中拆卸H型放置座,方便进行维护和清理工作。4.本技术中,所述的散热箱,散热管和过滤网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的过程中放置材料滑动影响材料冷却工作,增加防滑功能。5.本技术中,所述的转动盖,第二通风孔,冷却箱,散热孔,散热箱,散热风扇和散热管相互配合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的过程中使冷却箱内部的空气形成流动,方便进行材料降温工作。6.本技术中,所述的转动盖,吸附块和冷却箱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的过程中固定转动盖,方便进行材料降温工作。7.本技术中,所述的制冷箱,循环泵,制冷板和回流管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的过程中使冷凝液进行循环降温工作,方便进行材料冷却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防滑冷却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可防尘散热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可通风观察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4中:1、支撑台;2、支撑杆;3、冷却箱;4、插接槽;5、循环孔;6、防滑冷却座结构;61、H型放置座;62、降温管;63、第一通风孔;64、连接管;65、防滑垫;7、可防尘散热管结构;71、散热箱;72、固定杆;73、散热风扇;74、散热管;75、过滤网;8、可通风观察盖结构;81、转动盖;82、观察片;83、第二通风孔;84、吸附块;85、U型把杆;9、散热孔;10、出液管;11、U型固定架;12、制冷箱;13、循环泵;14、制冷板;15、回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多功能的碳纤维预浸布冷却装置,包括支撑台1,支撑杆2,冷却箱3,插接槽4,循环孔5,防滑冷却座结构6,可防尘散热管结构7,可通风观察盖结构8,散热孔9,出液管10,U型固定架11,制冷箱12,循环泵13,制冷板14和回流管15,所述的支撑杆2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支撑台1的下端四角位置;所述的冷却箱3螺栓连接在支撑台1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插接槽4从上到下依次开设在冷却箱3的左右两侧内壁;所述的循环孔5从上到下依次开设在冷却箱3的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滑冷却座结构6分别安装在插接槽4的内部;所述的可防尘散热管结构7安装在冷却箱3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可通风观察盖结构8安装在冷却箱3的正表面左侧;所述的散热孔9开设在冷却箱3的顶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出液管10的下端螺纹连接在循环泵13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U型固定架11的上端螺栓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的碳纤维预浸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的碳纤维预浸布冷却装置,包括支撑台(1),支撑杆(2),冷却箱(3),插接槽(4),循环孔(5),防滑冷却座结构(6),可防尘散热管结构(7),可通风观察盖结构(8),散热孔(9),出液管(10),U型固定架(11),制冷箱(12),循环泵(13),制冷板(14)和回流管(15),所述的支撑杆(2)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支撑台(1)的下端四角位置;所述的冷却箱(3)螺栓连接在支撑台(1)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插接槽(4)从上到下依次开设在冷却箱(3)的左右两侧内壁;所述的循环孔(5)从上到下依次开设在冷却箱(3)的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滑冷却座结构(6)分别安装在插接槽(4)的内部;所述的可防尘散热管结构(7)安装在冷却箱(3)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可通风观察盖结构(8)安装在冷却箱(3)的正表面左侧;所述的散热孔(9)开设在冷却箱(3)的顶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出液管(10)的下端螺纹连接在循环泵(13)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U型固定架(11)的上端螺栓连接在支撑台(1)的下端;所述的制冷箱(12)螺栓连接在U型固定架(11)的内部底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循环泵(13)螺栓连接在制冷箱(12)的上端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制冷板(14)螺栓连接在制冷箱(12)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回流管(15)的下端右侧螺纹连接在制冷箱(12)的左侧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滑冷却座结构(6)包括H型放置座(61),降温管(62),第一通风孔(63),连接管(64)和防滑垫(65),所述的降温管(62)横向贯穿H型放置座(6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通风孔(63)从左到右依次开设在H型放置座(61)的内部;所述的连接管(64)分别螺纹连接在降温管(62)的两端外壁;所述的防滑垫(65)胶接在H型放置座(61)的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的碳纤维预浸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的碳纤维预浸布冷却装置,包括支撑台(1),支撑杆(2),冷却箱(3),插接槽(4),循环孔(5),防滑冷却座结构(6),可防尘散热管结构(7),可通风观察盖结构(8),散热孔(9),出液管(10),U型固定架(11),制冷箱(12),循环泵(13),制冷板(14)和回流管(15),所述的支撑杆(2)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支撑台(1)的下端四角位置;所述的冷却箱(3)螺栓连接在支撑台(1)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插接槽(4)从上到下依次开设在冷却箱(3)的左右两侧内壁;所述的循环孔(5)从上到下依次开设在冷却箱(3)的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滑冷却座结构(6)分别安装在插接槽(4)的内部;所述的可防尘散热管结构(7)安装在冷却箱(3)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可通风观察盖结构(8)安装在冷却箱(3)的正表面左侧;所述的散热孔(9)开设在冷却箱(3)的顶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出液管(10)的下端螺纹连接在循环泵(13)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U型固定架(11)的上端螺栓连接在支撑台(1)的下端;所述的制冷箱(12)螺栓连接在U型固定架(11)的内部底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循环泵(13)螺栓连接在制冷箱(12)的上端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制冷板(14)螺栓连接在制冷箱(12)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回流管(15)的下端右侧螺纹连接在制冷箱(12)的左侧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滑冷却座结构(6)包括H型放置座(61),降温管(62),第一通风孔(63),连接管(64)和防滑垫(65),所述的降温管(62)横向贯穿H型放置座(6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通风孔(63)从左到右依次开设在H型放置座(61)的内部;所述的连接管(64)分别螺纹连接在降温管(62)的两端外壁;所述的防滑垫(65)胶接在H型放置座(61)的上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的碳纤维预浸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防尘散热管结构(7)包括散热箱(71),固定杆(72),散热风扇(73),散热管(74)和过滤网(75),所述的固定杆(72)分别螺栓连接在散热箱(71)的内壁下部;所述的散热风扇(73)从左到右依次螺栓连接在固定杆(72)之间;所述的散热管(74)的下端焊接在散热箱(71)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过滤网(75)螺钉连接在散热管(74)的内壁中间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三平杨正刘鹏杨翠翠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智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