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车辆控制方法、眼镜、眼镜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2539448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的控制方法,眼镜,眼镜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车辆包括:风挡玻璃;电感液晶组件,设置在风挡玻璃上,电感液晶组件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被配置为适于测量电感液晶组件上的光照强度;控制装置,与电感液晶组件相连接,控制装置根据光照强度控制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光电传感器实时获取照射至电感液晶组件上的光线强度,并将获取到的光线强度转换为对应的电线号以传输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判断出当前光线强度是否影响驾驶员的正常驾驶,在判断出当前光线强度超出驾驶员肉眼所能承受的正常光线强度范围时,改变该区域的透光度,从而削减照射至用户肉眼的光线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车辆控制方法、眼镜、眼镜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风挡和车辆安全驾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一种眼镜,一种眼镜的控制方法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会受到外部光线的影响,在白天驾驶员会受到强光照射的影响,夜间驾驶过程中驾驶员会受到对象车辆车灯的影响,从而增加驾驶员视觉疲劳度,影响安全驾驶。对此,现有的车辆中,针对防强光这一问题,一般采用调节遮阳板或智能大灯的方法,调节遮阳板需要用户亲自操作并且遮挡范围较小,智能大灯则是被动防光,用户无法保证对象的车辆都可以智能控制大灯避让自身车辆,因此,现有的车辆都无法主动阻隔光线。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自动识别并自动阻隔强光的车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眼镜。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眼镜的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风挡玻璃;电感液晶组件,设置在风挡玻璃上,电感液晶组件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被配置为适于测量电感液晶组件上的光照强度;控制装置,与电感液晶组件相连接,控制装置根据光照强度控制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在该技术方案中,车辆包括风挡玻璃,风挡玻璃上设置有电感液晶组件,电感液晶组件可以在电控下改善自身的透光度,电感液晶组件上还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风挡玻璃外侧(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光线,并根据光线强度生成对应的电信号。控制装置分别与电感液晶组件和光电传感器相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光照强度控制电感液晶组件对应改变自身的透明度。具体工作过程中,车辆正常行进,光电传感器实时获取照射至电感液晶组件(风挡玻璃)上的光线强度,并将获取到的光线强度转换为对应的电线号以传输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判断出当前光线强度是否影响驾驶员的正常驾驶,在判断出当前光线强度超出驾驶员肉眼所能承受的正常光线强度范围时,控制与被照射区域相对应的电感液晶组件工作,以改变该区域的透光度,从而削减照射至用户肉眼的光线强度,进而实现车辆风挡玻璃针对强光的智能化过滤和自动化过滤,从自身车辆出发主动屏蔽强光,提升驾驶安全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地,针对现有车辆行驶过程中所面临的强光干扰场景:例如,当车辆在白天行驶,且强烈的太阳光照射至前风挡玻璃的右上角时,控制器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出该区域(右上角)的光线强度超出了用户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围,从而控制与该区域对应的电感液晶组件降低自身的透光度,进而减小射入用户肉眼的光线量,解决太阳光照射影响用户驾驶的技术问题;当车辆在夜间行驶,且对向行驶的车辆的远光灯照射至车辆的左下角时,控制器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出该区域对应的光线强度超出用户所能承受范围,从而控制与该区域对应的电感液晶组件降低自身的透光度,进而减小射入用户肉眼的光线量,解决对向远光灯照射影响用户驾驶的技术问题。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车辆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风挡玻璃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均设置有电感液晶组件。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电感液晶组件做出了进一步限定,风挡玻璃上设置有多个电感液晶组件,多个电感液晶组件设置在风挡玻璃的不同区域上,且保证多个电感液晶组件之间不存在重合区域。正常情况下,照射至风挡玻璃上的光线集中在部分区域上,通过将风挡玻璃划分为多个区域并对应设置多个电感液晶组件,可以提升光线阻隔的精准性,保证除被强光照射区域以外的区域透光度不改变,从而降低对驾驶员驾驶视野能见度的影响,进而实现优化车辆结构,提升驾驶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电感液晶组件包括:电感液晶层,设置于风挡玻璃上,光电传感器设置于电感液晶层上;供电部,与电感液晶层相连接,控制装置与供电部相连接,控制装置控制供电部工作。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电感液晶组件的结构做出了具体限定。电感液晶组件包括电感液晶层和供电部。电感液晶层与风挡玻璃同步设置,外部光线穿过风挡玻璃和电感液晶层后才能射入驾驶室内部,其中电感液晶层内充有大量液晶。工作过程中,控制装置控制供电部通电,供电部在电感液晶层内形成电磁场,液晶在电磁场的作用下由自由运动状态改变为有规律的同一排列状态,从而使光线可以较为容易的穿过电感液晶层,从而可通过控制供电部的工作状态来改变电感液晶组件的透光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风挡玻璃为夹层玻璃,电感液晶层设置于夹层玻璃的夹层中,或电感液晶层贴设于风挡玻璃的表面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一种电感液晶层的形态和设置方式。其中,风挡玻璃为夹层玻璃,电感液晶层填充在风挡玻璃的某一夹层中,其余夹层中填充有胶质层,光线在穿过夹层玻璃的过程中穿过电感液晶层,并受到电感液晶层的过滤。从而实现了电感液晶层在夹层玻璃上的定位安装。通过将电感液晶层设置在风挡玻璃内部可以通过风挡玻璃保护电感液晶组件,保证电感液晶组件可以稳定工作。进而实现优化电感液晶层和风挡玻璃的装配结构,提升产品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进一步地,该技术方案还限定了另一种电感液晶层的形态和设置方式。其中,电感液晶层可以为贴膜的行驶贴覆在风挡玻璃朝向驾驶室一侧的表面上。通过将电感液晶层设置为贴膜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降低电感液晶层的装配难度和装配自由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维护和更换难度,使电感液晶层在出现故障时,用户可直接通过更换电感液晶层来实现维护。进而实现了优化电感液晶组件结构,降低电感液晶组件的装配难度和维护难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车辆,车辆包括风挡玻璃,风挡玻璃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均设置有电感液晶组件,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每个区域中任一区域的第一光照强度;根据第一光照强度控制任一区域中的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在该技术方案中,车辆包括风挡玻璃,风挡玻璃上设置有电感液晶组件,电感液晶组件可以在电控下改善自身的透光度,电感液晶组件上还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风挡玻璃外侧(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光线,并根据光线强度生成对应的电信号。风挡玻璃上设置有多个电感液晶组件,多个电感液晶组件设置在风挡玻璃的不同区域上,且保证多个电感液晶组件之间不存在重合区域。在此基础上,控制装置在控制电感液晶组件工作中,先接收每个区域中任一区域的第一光照强度,其后根据每个区域中所对应的第一光照强度控制相应的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例如,当车辆在白天行驶,且强烈的太阳光照射至前风挡玻璃的右上角时,控制器通过光电传感器接收右上角区域的第一光照强度,当检测出第一光照强度超出了用户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围,则控制与该区域对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n风挡玻璃;/n电感液晶组件,设置在所述风挡玻璃上,所述电感液晶组件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被配置为适于测量所述电感液晶组件上的光照强度;/n控制装置,与所述电感液晶组件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光照强度控制所述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挡玻璃;
电感液晶组件,设置在所述风挡玻璃上,所述电感液晶组件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被配置为适于测量所述电感液晶组件上的光照强度;
控制装置,与所述电感液晶组件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光照强度控制所述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挡玻璃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所述区域中均设置有所述电感液晶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液晶组件包括:
电感液晶层,设置于所述风挡玻璃上,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感液晶层上;
供电部,与所述电感液晶层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供电部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供电部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挡玻璃为夹层玻璃,所述电感液晶层设置于所述夹层玻璃的夹层中;或
所述电感液晶层贴设于所述风挡玻璃的表面上。


5.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所述车辆包括风挡玻璃,所述风挡玻璃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所述区域均设置有电感液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每个所述区域中任一区域的第一光照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光照强度控制所述任一区域中的所述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照强度控制所述任一区域中的所述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光照强度阈值;
基于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大于所述光照强度阈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苗秦红波杨道国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