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87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板带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五个球阀、减压阀、测压组件、两个电磁换向阀、零泄漏电磁锁阀、溢流阀、两个二通流量控制阀、两个第一整流叠加板、叠加式溢流阀、两个压力继电器、两个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两个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有机组合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运动速度方便的实现了同步调整,上支撑辊平衡缸能够实现三种不同的平衡压力,减少了上支撑辊重量完全压在上中间辊上产生辊印的可能。在停机时,上支撑辊位置能够长期保持上支撑辊平衡位置,有效保证了轧制带材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
本技术属于板带轧制
,具体涉及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
技术介绍
六辊板带轧机生产过程中,上支撑辊的重量对轧机的控制是一种干扰因素,所以在轧制过程中需要将上支撑辊的重量平衡起来,以减少其对轧制的影响。换辊过程中,上支撑辊需要根据换辊需求平衡或落下,其动作由上支撑辊平衡回路控制。传统的上支撑辊平衡回路有以下不足:1)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与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同时控制,由三通将工作油液直接分至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与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与传动侧平上支撑辊平衡缸无单独调节功能,由于机械加工精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与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动作不同步,换辊过程中可能出现上支撑辊倾斜等事故。2)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的平衡压力固定,上支撑辊平衡缸落下通过电磁换向阀向上支撑辊平衡缸杆腔通压力油控制实现,落下后上支撑辊重量完全落在上中间辊上,容易形成辊印,进而影响轧制带材成品质量。3)停机时上支撑辊位置保持采用普通叠加式液控单向阀实现,无法长期保持上支撑辊平衡位置,上支撑辊停留一段时间后会自然落下而与上中间辊接触形成辊印,进而影响轧制带材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上支撑辊换辊过程中操作侧与传动侧的动作同步,同时可以实现上支撑辊平衡回路不同的平衡力的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停机时,上支撑辊位置可以长期保持上支撑辊平衡位置,从而有效保证轧制带材成品质量的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包括第一电磁换向阀、零泄漏电磁锁阀、第一二通流量控制阀、第二二通流量控制阀、第一整流叠加板、第二整流叠加板、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总供油口和总回油口;所述的总供油口通过第一电磁换向阀与零泄漏电磁锁阀的入口连接,零泄漏电磁锁阀的出口分别与第一整流叠加板和第二整流叠加板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叠加板通过第一二通流量控制阀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塞腔连接,第二整流叠加板通过第二二通流量控制阀与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塞腔连接,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与第一电磁换向阀连接,所述的总回油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连接。还包括减压阀;所述减压阀的入口与总供油口连接,减压阀的出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连接,减压阀的泄油口与总回油口连接。还包括测压组件;所述的测压组件与减压阀连接,用于测量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的工作压力。还包括第一球阀、第二球阀、第三球阀、第四球阀和第五球阀;所述的第一球阀连接在总供油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连接的管路上;所述的第二球阀连接在总回油口上;所述的第三球阀连接在第一整流叠加板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之间的管路上,第四球阀连接在第二整流叠加板与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之间连接的管路上,第五球阀连接在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与第一电磁换向阀之间连接的管路上。还包括溢流阀、叠加式溢流阀和第二电磁换向阀;所述的溢流阀的入口与零泄漏电磁锁阀的出口连接,溢流阀的出口与总回油口连接,溢流阀的泄油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的工作油口A和B通过叠加式溢流阀与总回油口连接。还包括第一压力继电器和第二压力继电器;所述第一压力继电器设置在零泄漏电磁锁阀与第一整流叠加板和第二整流叠加板之间;所述第二压力继电器设置在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杆腔、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杆腔与第一电磁换向阀之间。所述的操作侧上支撑平衡缸包括第一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第二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所述的第一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第二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采用并联方式连接。所述的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包括第一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第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第一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第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采用并联方式连接。还包括减压阀、第一球阀、第二球阀、第三球阀、第四球阀、第五球阀、溢流阀、叠加式溢流阀、第二电磁换向阀、测压组件、第一压力继电器和第二压力继电器;所述减压阀的入口与总供油口连接,减压阀的出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连接,减压阀的泄油口与总回油口连接;所述的第一球阀连接在总供油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连接的管路上;所述的第二球阀连接在总回油口上;所述的第三球阀连接在第一整流叠加板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之间的管路上,第四球阀连接在第二整流叠加板与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之间连接的管路上,第五球阀连接在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与第一电磁换向阀之间连接的管路上;所述的溢流阀的入口与零泄漏电磁锁阀的出口连接,溢流阀的出口与总回油口连接,溢流阀的泄油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的工作油口A和B通过叠加式溢流阀与总回油口连接;所述的测压组件与减压阀连接,用于测量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的工作压力;所述第一压力继电器设置在零泄漏电磁锁阀与第一整流叠加板和第二整流叠加板之间;所述第二压力继电器设置在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杆腔、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杆腔与第一电磁换向阀之间;所述的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包括第一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第二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所述的第一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第二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采用并联方式连接;所述的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包括第一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第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第一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第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采用并联方式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五个球阀、减压阀、测压组件、两个电磁换向阀、零泄漏电磁锁阀、溢流阀、两个二通流量控制阀、两个第一整流叠加板、叠加式溢流阀、两个压力继电器、两个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两个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有机组合而成。本技术的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运动速度方便的实现了同步调整,避免了换辊过程中上支撑辊倾斜等事故的发生,上支撑辊平衡缸能够实现三种不同的平衡压力,减少了上支撑辊重量完全压在上中间辊上产生辊印的可能。在停机时,上支撑辊位置能够长期保持上支撑辊平衡位置,有效保证了轧制带材的成品质量。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原理图。图中:1-1、第一球阀;1-2、第二球阀;2-减压阀;3-测压组件;4-1、第一电磁换向阀;4-2、第二电磁换向阀;5、零泄漏电磁锁阀;6、溢流阀;7-1、第一二通流量控制阀;7-2、第二二通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磁换向阀(4-1)、零泄漏电磁锁阀(5)、第一二通流量控制阀(7-1)、第二二通流量控制阀(7-2)、第一整流叠加板(8-1)、第二整流叠加板(8-2)、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总供油口(Ps)和总回油口(T);所述的总供油口(Ps)通过第一电磁换向阀(4-1)与零泄漏电磁锁阀(5)的入口连接,零泄漏电磁锁阀(5)的出口分别与第一整流叠加板(8-1)和第二整流叠加板(8-2)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叠加板(8-1)通过第一二通流量控制阀(7-1)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塞腔连接,第二整流叠加板(8-2)通过第二二通流量控制阀(7-2)与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塞腔连接,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与第一电磁换向阀(4-1)连接,所述的总回油口(T)与第一电磁换向阀(4-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磁换向阀(4-1)、零泄漏电磁锁阀(5)、第一二通流量控制阀(7-1)、第二二通流量控制阀(7-2)、第一整流叠加板(8-1)、第二整流叠加板(8-2)、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总供油口(Ps)和总回油口(T);所述的总供油口(Ps)通过第一电磁换向阀(4-1)与零泄漏电磁锁阀(5)的入口连接,零泄漏电磁锁阀(5)的出口分别与第一整流叠加板(8-1)和第二整流叠加板(8-2)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叠加板(8-1)通过第一二通流量控制阀(7-1)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塞腔连接,第二整流叠加板(8-2)通过第二二通流量控制阀(7-2)与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塞腔连接,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与第一电磁换向阀(4-1)连接,所述的总回油口(T)与第一电磁换向阀(4-1)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压阀(2);所述减压阀(2)的入口与总供油口(Ps)连接,减压阀(2)的出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4-1)连接,减压阀(2)的泄油口与总回油口(T)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压组件(3);所述的测压组件(3)与减压阀(2)连接,用于测量上支撑辊平衡回路的工作压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球阀(1-1)、第二球阀(1-2)、第三球阀(10-1)、第四球阀(10-2)和第五球阀(10-3);所述的第一球阀(1-1)连接在总供油口(Ps)与第一电磁换向阀(4-1)连接的管路上;所述的第二球阀(1-2)连接在总回油口(T)上;所述的第三球阀(10-1)连接在第一整流叠加板(8-1)与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之间的管路上,第四球阀(10-2)连接在第二整流叠加板(8-2)与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之间连接的管路上,第五球阀(10-3)连接在操作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和传动侧上支撑辊平衡缸的杆腔与第一电磁换向阀(4-1)之间连接的管路上。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阀(6)、叠加式溢流阀(9)和第二电磁换向阀(4-2);所述的溢流阀(6)的入口与零泄漏电磁锁阀(5)的出口连接,溢流阀(6)的出口与总回油口(T)连接,溢流阀(6)的泄油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4-2)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4-2)的工作油口A和B通过叠加式溢流阀(9)与总回油口(T)连接。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六辊板带轧机上支撑辊平衡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压力继电器(11-1)和第二压力继电器(11-2);所述第一压力继电器(11-1)设置在零泄漏电磁锁阀(5)与第一整流叠加板(8-1)和第二整流叠加板(8-2)之间;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毅魏维刚徐利璞苏明计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