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IPV支架组件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873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BIPV支架组件及其安装方法,属于BIPV领域,一种BIPV支架组件,包括倾斜铺设的房屋梁架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房屋梁架上侧的屋脊盖板、数量至少两个压条、至少一个光伏组件、至少一个横向流水槽、至少两个纵向水槽和至少一个檐沟;屋脊盖板和檐沟分别位于房屋梁架的最高处和最低处,屋脊盖板与最上侧的光伏组件上边沿密封连接,可以实现将落至光伏板表面的水大部分直接排至檐沟,少量从光伏板间隙进入的水被先后引导至横向流水槽、纵向水槽和檐沟,然后集中排出处理,使得雨水不易进入屋内,再通过屋脊盖板内折板与压条上的挡板配合,使得压条具有阻碍力,不易沿光伏板长度方向滑落,使得光伏板安装有效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IPV支架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BIPV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BIPV支架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BIPV即BuildingIntegratedPV是光伏建筑一体化。PV即Photovoltaic。BIPV技术是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现代化社会中,人们对舒适的建筑环境的追求越来越高,导致建筑采暖和空调的能耗日益增长。在发达国家,建筑用能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0%-40%,对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目前,采用斜屋顶安装光伏板,具有较好经济性:1、可以按照最佳角度或接近最佳角度安装,因此可以获得最大或者较大发电量;2、可以采用标准光伏组件,性能好、成本低;3、与建筑物功能不发生冲突。4、光伏发电成本最低或者较低,是光伏系统优选安装方案之一。然而,斜屋顶由于受到光伏板重力方面的影响易导致安装不够牢固,容易产生松动,而且利用光伏板作为屋顶,首要解决的就是漏水问题,一旦结构不合理就会导致漏水至屋内,使用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IPV支架组件及其安装方法,它可以实现将落至光伏板表面的水大部分直接排至檐沟,少量从光伏板间隙进入的水被先后引导至横向流水槽、纵向水槽和檐沟,然后集中排出处理,使得雨水不易进入屋内,再通过屋脊盖板内折板与压条上的挡板配合,使得压条具有阻碍力,不易沿光伏板长度方向滑落,使得光伏板安装有效得到保障。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BIPV支架组件,包括倾斜铺设的房屋梁架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房屋梁架上侧的屋脊盖板、数量至少两个压条、至少一个光伏组件、至少一个横向流水槽、至少两个纵向水槽和至少一个檐沟;所述屋脊盖板和檐沟分别位于房屋梁架的最高处和最低处,屋脊盖板与最上侧的所述光伏组件上边沿密封连接,且屋脊盖板与压条通过螺栓连接,檐沟用于承接从纵向水槽内流出的水;相邻两个所述压条纵向分布于所述光伏组件两侧,且压条与光伏组件边缘处粘接,压条用于引导光伏组件上的水从板面的纵向排出;所述横向流水槽横向安装于所述光伏组件下端靠近下边沿处,用于承接从光伏组件上排出的流水;两相邻所述纵向水槽纵向设置于光伏组件左右两侧,并通过螺栓固定于房屋梁架上,且纵向水槽用于承接从横向流水槽两端排出的水流;压条和纵向水槽中部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光伏组件和横向流水槽的边缘紧压在压条和纵向水槽之间;所述屋脊盖板包括主横板、固定于横板两端的斜侧板、固定于两斜侧板间的第一加强筋、固定在斜侧板下端的折板,所述压条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折板本体与压条间通过螺栓连接,并阻碍所述挡板下滑。进一步的,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和顶盖,所述顶盖用于安装光伏板,顶盖纵向突出光伏板表面,顶盖横向所在面与光伏板齐平。进一步的,靠近最外侧的所述顶盖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一对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于纵向水槽上。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流水槽包括盛水部和固定于盛水部两端的挂接部,所述顶盖下端开凿有与挂接部对应的勾槽,所述盛水部通过挂接部勾在勾槽内,使得在重力的斜向分力作用下不易沿着光伏组件的长度方向滑动。进一步的,所述盛水部设置为梯形结构,且梯形结构的上端宽度小于下端。进一步的,在所述压条与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条,橡胶密封条上下侧面通过胶水分别粘接在压条和光伏组件上,位于最上侧所述光伏组件和屋脊盖板间粘接有密封橡胶垫,所述顶盖和纵向水槽之间设置有缓冲橡胶垫。进一步的,所述折板本体呈U形结构,由第一折板、第二折板和第三折板依次连接而成,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之间以及第二折板和第三折板间的角度均小于90度,第一折板竖直设置,第二折板与压条倾斜角度一致,第三折板与挡板倾斜角度一致,第二折板和第三折板间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加强筋。进一步的,在所述屋面上还设置有走道板,所述走道板位于房屋梁架上靠近边缘处,所述走道板直接通过螺栓安装在房屋梁架上,用于工人维修走动使用。一种BIPV支架组件的安装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工人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S2:材料进场,施工准备,机具齐全;S3: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和屋面实际尺寸,按屋顶梁架放样;S4:安装纵向水槽步骤:将左边第一支纵向水槽从左往右施工放在房屋梁架上,并通过M6*100自攻螺丝固定在房屋梁架上,以第一支纵向水槽为基准,第二支纵向水槽的安装距离小于光伏组件尺寸,第三支,第四支等依此类推;S5:安装光伏组件:在光伏组件下端纵向长边粘接缓冲橡胶垫,缓冲橡胶垫的长度小于两相邻横向流水槽间的距离,然后第一块,第二块等(同时组件进行串联);S6:安装压条:光伏组件表面长边粘好硅胶双面胶,再安装压条,压条用M6*75自攻螺丝与纵向水槽连接;S7:安装横向流水槽:将横向流水槽勾在光伏组件下端,并使其两端置于纵向水槽上侧,横向流水槽的长度大于相邻两纵向水槽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相邻两纵向水槽间的最长距离;S8:设置檐沟:将檐沟安装在最下侧的所述纵向水槽下方,使纵向水槽内流出的水能落入檐沟集中排出;S9:完工。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本方案落至光伏板表面的水大部分直接排至檐沟,少量从光伏板间隙进入的水被先后引导至横向流水槽、纵向水槽和檐沟,然后集中排出处理,使得雨水不易进入屋内,再通过屋脊盖板内折板与压条上的挡板配合,使得压条具有阻碍力,不易沿光伏板长度方向滑落,使得光伏板安装有效得到保障。二、顶盖纵向突出光伏板表面,用于有效防止落至光伏板表面的水从两侧流出,顶盖横向所在面与光伏板齐平,便于光伏板表面的水纵向排出,即沿着光伏板长度方向排出,便于水进入横向流水槽内。三、通过连接板对边缘处的顶盖加固,减少其松动的可能性。四、横向流水槽包括盛水部和挂接部,通过挂接部与开凿在顶盖下端的勾槽配合,使得在重力的斜向分力作用下盛水部不易沿着光伏组件的长度方向滑动。五、盛水部设置为梯形结构,且梯形结构的上端宽度小于下端,相比于U形结构,由于进入盛水部内的水液面为水平,同等材料使用量下,设置为上端宽度小于下端的梯形结构盛水量更多。六、橡胶密封条、密封橡胶垫和缓冲橡胶垫的设置,加强各部件间的密封紧密度。七、设置走道板,便于工人维修走动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C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屋脊盖板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折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横向流水槽处结构示意图;图9为现有技术的U形横向流水槽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房屋梁架、2屋脊盖板、21主横板、22斜侧板、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IPV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倾斜铺设的房屋梁架(1)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房屋梁架(1)上侧的屋脊盖板(2)、数量至少两个压条(3)、至少一个光伏组件(4)、至少一个横向流水槽(5)、至少两个纵向水槽(6)和至少一个檐沟(7);/n所述屋脊盖板(2)和檐沟(7)分别位于房屋梁架(1)的最高处和最低处,屋脊盖板(2)与最上侧的所述光伏组件(4)上边沿密封连接,且屋脊盖板(2)与压条(3)通过螺栓连接,檐沟(7)用于承接从纵向水槽(6)内流出的水;/n相邻两个所述压条(3)纵向分布于所述光伏组件(4)两侧,且压条(3)与光伏组件(4)边缘处粘接,压条(3)用于引导光伏组件(4)上的水从板面的纵向排出;/n所述横向流水槽(5)横向安装于所述光伏组件(4)下端靠近下边沿处,用于承接从光伏组件(4)上排出的流水;/n两相邻所述纵向水槽(6)纵向设置于光伏组件(4)左右两侧,并通过螺栓固定于房屋梁架(1)上,且纵向水槽(6)用于承接从横向流水槽(5)两端排出的水流;/n压条(3)和纵向水槽(6)中部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光伏组件(4)和横向流水槽(5)的边缘紧压在压条(3)和纵向水槽(6)之间;/n所述屋脊盖板(2)包括主横板(21)、固定于横板(21)两端的斜侧板(22)、固定于两斜侧板(22)间的第一加强筋(23)、固定在斜侧板(22)下端的折板(24),所述压条(3)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31),所述折板本体(24)与压条(3)间通过螺栓连接,并阻碍所述挡板(31)下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IPV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倾斜铺设的房屋梁架(1)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房屋梁架(1)上侧的屋脊盖板(2)、数量至少两个压条(3)、至少一个光伏组件(4)、至少一个横向流水槽(5)、至少两个纵向水槽(6)和至少一个檐沟(7);
所述屋脊盖板(2)和檐沟(7)分别位于房屋梁架(1)的最高处和最低处,屋脊盖板(2)与最上侧的所述光伏组件(4)上边沿密封连接,且屋脊盖板(2)与压条(3)通过螺栓连接,檐沟(7)用于承接从纵向水槽(6)内流出的水;
相邻两个所述压条(3)纵向分布于所述光伏组件(4)两侧,且压条(3)与光伏组件(4)边缘处粘接,压条(3)用于引导光伏组件(4)上的水从板面的纵向排出;
所述横向流水槽(5)横向安装于所述光伏组件(4)下端靠近下边沿处,用于承接从光伏组件(4)上排出的流水;
两相邻所述纵向水槽(6)纵向设置于光伏组件(4)左右两侧,并通过螺栓固定于房屋梁架(1)上,且纵向水槽(6)用于承接从横向流水槽(5)两端排出的水流;
压条(3)和纵向水槽(6)中部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光伏组件(4)和横向流水槽(5)的边缘紧压在压条(3)和纵向水槽(6)之间;
所述屋脊盖板(2)包括主横板(21)、固定于横板(21)两端的斜侧板(22)、固定于两斜侧板(22)间的第一加强筋(23)、固定在斜侧板(22)下端的折板(24),所述压条(3)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31),所述折板本体(24)与压条(3)间通过螺栓连接,并阻碍所述挡板(31)下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PV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4)包括光伏板(41)和顶盖(42),所述顶盖(42)用于安装光伏板(41),顶盖(42)纵向突出光伏板(41)表面,顶盖(42)横向所在面与光伏板(41)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IPV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靠近最外侧的所述顶盖(4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一对连接板(4a),所述连接板(4a)通过螺栓固定于纵向水槽(6)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IPV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流水槽(5)包括盛水部(51)和固定于盛水部(51)两端的挂接部(52),所述顶盖(42)下端开凿有与挂接部(52)对应的勾槽(421),所述盛水部(51)通过挂接部(52)勾在勾槽(421)内,使得在重力的斜向分力作用下不易沿着光伏组件(4)的长度方向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BIPV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水部(51)设置为梯形结构,且梯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雄刚孙敏炯赵建炯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曹娥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