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化微生物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653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强化微生物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属于生态护岸技术领域。该生态护岸,包括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常水位区护岸单元、洪水位区护岸单元,所述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抛石护脚、微生物柔性生态袋、松木桩支护,所述抛石护脚位于临水侧,所述松木桩支护密排设置且位于抛石护脚的内侧,所述微生物柔性生态袋沿原河岸带层叠设置且位于松木桩支护和抛石护脚的临土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生态护岸主要用于生态治理领域。其可实现河道底泥的废物再利用,同时,可对黑臭水体进行高效治理,省去了河道底泥的处理工程,具有一定的环保价值,且具有成本低廉,微生物柔性生态袋便于更换,施工方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化微生物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护岸
,具体涉及一种强化微生物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
技术介绍
传统的护岸工程多采用水泥、砂浆、石料、混凝土和沥青等材料,其在结构和工程材料上力求经济,施工简便,偏重于防洪功能,往往忽视了河流的生态效应,使河流丧失了最基本的生态功能,生态景观效果较差,功能相对单一。生态护岸遵循再循环、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人工和自然作用,重建或修复河道原有驳岸的水陆生态结构,将传统的护岸工程恢复成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护岸,使其具有调节河流水文状态、滤除污染物、营造生物栖息环境、维持水体滨岸带生物多样性等功能。CN201911010334.6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构建方法,根据河道护岸各区域不同特点,将河道护岸的防洪、生态和景观功能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既解决了传统护岸生态、景观效果差的问题,又提高和改善了河岸带生态系统和护岸稳定性。然而,现有生态护岸多数局限于植物生态的构成,且偏向于优良水体护岸景观效果建设,缺乏对水体的净化功能,尤其是对黑臭水体的净化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化微生物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兼具了护岸防洪、生态恢复和景观功能,解决了传统护岸对生态的破坏和景观效果差的问题,达到了对黑臭水体治理的功效以及对河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作用。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强化微生物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包括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常水位区护岸单元、洪水位区护岸单元;其中,所述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抛石护脚、微生物柔性生态袋、松木桩支护,所述抛石护脚位于临水侧,所述松木桩支护密排设置且位于抛石护脚的内侧,所述微生物柔性生态袋沿原河岸带层叠设置且位于松木桩支护和抛石护脚的临土侧。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柔性生态袋内设有水处理填料,所述水处理填料由河道底泥、过氧化钙释氧剂颗粒、硫铁矿、碳酸钙、海藻酸钠、活性炭构成。进一步地,所述河道底泥、过氧化钙释氧剂颗粒、硫铁矿、活性炭、碳酸钙、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00:(8~12):(5~10):(0.8~1.2):(0.8~1.2):(0.8~1.2)。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柔性生态袋由包括如下步骤制备:1)从污染河道中取出污染底泥,脱水,得河道底泥;2)将步骤1)所得河道底泥先与硫铁矿、活性炭、碳酸钙、硅藻酸钠混合,然后加入过氧化钙释氧剂颗粒,得水处理填料;3)将步骤2)所得水处理填料装入柔性生态袋中,得微生物柔性生态袋。进一步地,步骤1)中,脱水至河道底泥含水率低于80%;步骤3)中,还包括,将步骤2)所得水处理填料放置至含水率低于45%后,装入柔性生态袋中。进一步地,所述常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生态缓冲槽;生态缓冲槽与最高处的微生物柔性生态袋相邻设置,生态缓冲槽的顶部与微生物柔性生态袋的最高处等高;所述生态缓冲槽内设有净水湿地、集水暗渠,所述净水湿地位于集水暗渠的上部,净水湿地的底部设置通过排水口与集水暗渠相连通,所述集水暗渠通过连通管与原河岸带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暗渠内部设有储水模块。进一步地,所述洪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设置在原河岸带上的生态草地、设置在所述生态草地底部的引水横沟以及设置在引水横沟与净水湿地之间的渗滤坝。进一步地,所述生态草地由下至上依次铺设微生物柔性生态袋、种植有观赏草的普通生态袋;所述微生物柔性生态袋占生态草地面积的1/2~1/3。进一步地,所述渗滤坝设置在原河岸带上,渗滤坝的底部与生态缓冲槽的顶部等高。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强化微生物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根据河道不同时期的水位,将护岸分为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常水位区护岸单元、洪水位区护岸单元,并分别针对护岸不同区域所承担的主要功能构建了符合其需求的生态护岸结构。在枯水位区、洪水位区分别设置了具有强化微生物活性功能的微生物柔性生态袋,利用河道底泥与过氧化钙、硫铁矿、碳酸钙等的协同作用,促进河道底泥中净水微生物的活性,强化微生物净水功效,使得生态护岸具有行洪能力,生态景观效果,同时,还具有净水功能,从而进一步改善和恢复水生态系统。该生态护岸可对黑臭水体和雨水径流进行高效治理,同时,可实现河道底泥的废物再利用,省去了部分河道底泥的处理处置,具有一定的环保和经济价值,且具有成本低廉,微生物柔性生态袋便于更换,施工方便等特点。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生态护岸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生态草地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抛石护脚1;微生物柔性生态袋2;集水暗渠3;净水湿地4;渗滤坝5;引水横沟6;生态草地7;微生物柔性生态袋71;普通生态袋72;松木桩支护8;原河岸带9;生态缓冲槽10;储水模块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强化微生物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包括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常水位区护岸单元、洪水位区护岸单元,所述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抛石护脚1、微生物柔性生态袋2、松木桩支护8,所述抛石护脚1位于临水侧,所述松木桩支护8密排设置且位于抛石护脚1的内侧,所述微生物柔性生态袋2沿原河岸带9层叠设置且位于松木桩支护8和抛石护脚1的临土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枯水位区护岸单元中:层叠布置的微生物柔性生态袋可通过增强微生物活性并对水体进行缓慢复氧,以物理和微生物作用对水体中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进行去除,实现对河道水质的长期治理。同时,采用具有较好的防冲击能力的抛石护脚并在其内侧密排设置松木桩支护进行固定,以增加支撑能力和稳定性,也可为底栖动物提供栖息地。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柔性生态袋内设有水处理填料,所述水处理填料由河道底泥、过氧化钙释氧剂颗粒、硫铁矿、活性炭、碳酸钙、海藻酸钠构成。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河道底泥、过氧化钙释氧剂颗粒、硫铁矿、活性炭、碳酸钙、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00:(8~12):(5~10):(0.8~1.2):(0.8~1.2):(0.8~1.2)。优选的,河道底泥、过氧化钙释氧剂颗粒、硫铁矿、活性炭、碳酸钙、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00:10:7:1:1:1。需要指出,过氧化钙释氧剂颗粒采用常规手段制备而得,例如过氧化钙释氧剂颗粒可通过CN110184072A的方法,以过氧化钙粉末为释氧剂、聚乳酸颗粒为包埋剂并以二氯甲烷为中间介质制备而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河道底泥中含有硝化菌、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等完整的脱氮微生物菌群,可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过氧化钙释氧剂颗粒可为微生物的硝化反应和有机质的分解提供氧气,同时可适当调节周围pH,增强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硫铁矿释放的铁离子增强反硝化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化微生物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包括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常水位区护岸单元、洪水位区护岸单元;/n其中,所述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抛石护脚(1)、微生物柔性生态袋(2)、松木桩支护(8),所述抛石护脚(1)位于临水侧,所述松木桩支护(8)密排设置且位于抛石护脚(1)的内侧,所述微生物柔性生态袋(2)沿原河岸带(9)层叠设置且位于松木桩支护(8)和抛石护脚(1)的临土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化微生物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包括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常水位区护岸单元、洪水位区护岸单元;
其中,所述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抛石护脚(1)、微生物柔性生态袋(2)、松木桩支护(8),所述抛石护脚(1)位于临水侧,所述松木桩支护(8)密排设置且位于抛石护脚(1)的内侧,所述微生物柔性生态袋(2)沿原河岸带(9)层叠设置且位于松木桩支护(8)和抛石护脚(1)的临土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生物柔性生态袋(2)内设有水处理填料,所述水处理填料由河道底泥、过氧化钙释氧剂颗粒、硫铁矿、碳酸钙、海藻酸钠、活性炭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
所述河道底泥、过氧化钙释氧剂颗粒、硫铁矿、活性炭、碳酸钙、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00:(8~12):(5~10):(0.8~1.2):(0.8~1.2):(0.8~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生物柔性生态袋(2)由包括如下步骤制备:
1)从污染河道中取出污染底泥,脱水,得河道底泥;
2)将步骤1)所得河道底泥先与硫铁矿、活性炭、碳酸钙、硅藻酸钠混合,然后加入过氧化钙释氧剂颗粒,得水处理填料;
3)将步骤2)所得水处理填料装入柔性生态袋中,得微生物柔性生态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脱水至河道底泥含水率低于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嗣禹杨龙王香春储杨阳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