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纺纱制造加工后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594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纺纱制造加工后处理工艺,包括底板、夹持装置、承放装置和裁剪装置,底板上端安装有夹持装置,夹持装置中间设置有承放装置,承放装置安装在底板上,承放装置上端安装有裁剪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的设备在针对混纺纱进行裁剪时,不能在混纺纱裁剪前对其进行夹紧固定,混纺纱在裁剪时易出现脱落的现象,并且,在裁剪后混纺纱易出现回弹和蹦飞的现象,从而不利于混纺纱的集中收集,裁剪后的混纺纱易出现长度不一致的现象,同时,不能采用多层式的排线方式,从而不利于实现对混纺纱进行定长裁剪,并且,在一次裁剪的过程中不能裁剪出多根混纺纱线,从而降低了裁剪的效率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纺纱制造加工后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纱线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混纺纱制造加工后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混纺纱是指由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纤维按一定比例混合纺制的纱线,如涤棉混纺纱,涤粘混纺纱等,混纺纱线可以分为三大类:1、天然纤维类混纺纱,如:棉/麻、毛/麻、丝/棉等等;2、人造纤维类混纺纱,如:涤/腈、涤/粘、锦/人造丝等等;3、天然与人造纤维混纺纱线,如:涤/棉、毛/粘等等;混纺比例没有硬性规定。目前,现有的在针对混纺纱进行裁剪时,通常存在以下不足:1、现有设备不能在混纺纱裁剪前对其进行夹紧固定,混纺纱在裁剪时易出现脱落的现象,并且,在裁剪后混纺纱易出现回弹和蹦飞的现象,从而不利于混纺纱的集中收集,裁剪后的混纺纱易出现长度不一致的现象;2、现有的设备不能采用多层式的排线方式,从而不利于实现对混纺纱进行定长裁剪,并且,在一次裁剪的过程中不能裁剪出多根混纺纱线,从而降低了裁剪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的设备在针对混纺纱进行裁剪时,不能在混纺纱裁剪前对其进行夹紧固定,混纺纱在裁剪时易出现脱落的现象,并且,在裁剪后混纺纱易出现回弹和蹦飞的现象,从而不利于混纺纱的集中收集,裁剪后的混纺纱易出现长度不一致的现象,同时,不能采用多层式的排线方式,从而不利于实现对混纺纱进行定长裁剪,并且,在一次裁剪的过程中不能裁剪出多根混纺纱线,从而降低了裁剪的效率等难题。(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混纺纱制造加工后处理工艺,其使用了一种混纺纱制造加工后处理设备,该混纺纱制造加工后处理设备包括底板、夹持装置、承放装置和裁剪装置,采用上述混纺纱制造加工后处理设备对混纺纱制造加工后裁剪时具体方法如下:S1、设备检测:在启动前设备,通过人工的方式对设备进行常规检查;S2、放置纱料:通过人工或机械辅助的方式将混纺纱放置在承放装置上;S3、裁剪处理:将步骤S2放置在承放装置上的混纺纱通过人工或机械辅助的方式绕卷在夹持装置上,之后,启动裁剪装置,裁剪装置对混纺纱进行裁剪处理;S4、收集入库: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步骤S3裁剪后的混纺纱从夹持装置上取下,进行集中收集并放入仓库内备用。底板上端安装有夹持装置,夹持装置中间设置有承放装置,承放装置安装在底板上,承放装置上端安装有裁剪装置。所述的夹持装置包括连接板、安放板、支撑板、定位机构、夹持框、夹紧机构、张紧杆和张紧弹簧,所述的连接板安装在底板上,连接板上端左右对称设置有安放板,安放板安装在连接板上,安放板上端前后对称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安装在安放板上,位于左侧的支撑板之间安装有定位机构,支撑板外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夹持框,夹持框安装在支撑板上,夹持框内部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夹紧机构,夹紧机构与支撑板滑动配合,夹紧机构中部均匀设置有张紧杆,张紧杆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夹持框连接,张紧杆内端安装有张紧弹簧,张紧弹簧内端安装在夹持框上,具体工作时,通过人工或机械辅助的方式将放置在承放装置上的混纺纱通过螺旋缠绕的方式绕卷在夹持框内,张紧杆通过张紧弹簧持续对混纺纱进行张紧,避免混纺纱出现掉落的现象,之后,混纺纱上端移动到定位机构内,定位机构对其进行锁紧定位,避免在裁剪时出现松落的现象。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C型杆、连接弹簧、转动杆、复位弹簧、滑动杆、上夹板、下夹板、钢丝绳和拉环,所述的C型杆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夹持框连接,C型杆与夹持框之间连接有连接弹簧,C型杆侧壁上下对称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通过销轴与C型杆侧壁连接,转动杆与C型杆侧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转动杆内端通过销轴配合的方式连接有滑动杆,滑动杆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夹持框连接,位于上方的滑动杆内端安装有上夹板,位于下方的滑动杆内端安装有下夹板,C型杆内端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支撑板连接,钢丝绳内端连接有拉环,具体工作时,裁剪装置与拉环配合带动钢丝绳运动,钢丝绳通过C型杆带动滑动杆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带动上夹板和下夹板进行运动,实现在裁剪前对混纺纱进行夹紧固定从而避免裁剪时混纺纱出现脱落的现象,导致裁剪不完全,同时,可以避免混纺纱在裁剪完成后出现回弹和蹦飞的现象,从而便于混纺纱的集中收集,避免了裁剪后的混纺纱出现长度不一致的现象。优选的,所述的承放装置包括安装柱和承放轮,所述的安装柱安装在底板上,安装柱外表面中部设置有承放轮,承放轮通过轴承与安装柱连接,具体工作时,通过人工或机械辅助的方式将混纺纱绕卷在承放轮上,之后,牵引混纺纱的一端缠绕在夹持框上。优选的,所述的裁剪装置包括裁剪板、双向推杆、裁剪刀、滑动板、顶升弹簧、推动板、顶紧板和卡杆,所述的裁剪板安装在安装柱上端,裁剪板上端中部通过推杆座安装有双向推杆,双向推杆顶端左右对称安装有裁剪刀,裁剪刀下端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与裁剪板滑动连接,裁剪刀与滑动板之间连接有顶升弹簧,滑动板上端前后对称安装有推动板,推动板侧壁上通过扭簧连接有顶紧板,顶紧板与滑动板滑动连接,顶紧板端面设置有滚柱,推动板外端面上均匀安装有卡杆,具体工作时,首先,手动启动双向推杆,双向推杆通过裁剪刀带动推动板进行运动,推动板通过顶紧板对混纺纱进行顶紧,使其保持张紧状态,之后,双向推杆继续带动裁剪刀对混纺纱进行裁剪。优选的,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连接杆、定位框、锁紧螺杆和锁紧圆板,所述的连接杆安装在支撑板内端面上,连接杆右端安装有定位框,定位框上壁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有锁紧螺杆,锁紧螺杆下端安装有锁紧圆板,锁紧圆板下端设置有防滑齿,具体工作时,当混纺纱上端牵引至锁紧圆板下端时,手动转动锁紧螺杆,锁紧螺杆通过锁紧圆板对混纺纱进行定位固定。优选的,所述的夹持框外端设置有矩形开口,矩形开口侧壁上下对称设置有三角形凸起,具体工作时,三角形凸起便于混纺纱的缠绕,避免混纺纱缠绕在夹持框外侧。优选的,所述的上夹板呈波浪形结构,上夹板内端设置有橡胶垫,上夹板上均匀设置有开口,具体工作时,波浪形结构提高了与混纺纱的接触面接,从而提高了夹持的效率,避免出现松落的现象。优选的,所述的下夹板呈与上夹板配合的波浪形结构,下夹板内端设置有橡胶垫,下夹板上均匀设置有开口,具体工作时,下夹板与上夹板配合提高了与混纺纱的接触面接,从而提高了夹持的效率,避免出现松落的现象。(三)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纺纱制造加工后处理工艺,所采用的夹持装置可以在混纺纱裁剪前对其进行夹紧固定,从而避免了混纺纱在裁剪时出现脱落的现象,并且,在裁剪后可以避免混纺纱出现回弹和蹦飞的现象,从而便于混纺纱的集中收集,避免了裁剪后的混纺纱出现长度不一致的现象;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纺纱制造加工后处理工艺,采用多层式的排线方式,从而可以实现对混纺纱进行定长裁剪,并且,在一次裁剪的过程中可以裁剪出多根混纺纱线,从而提高了裁剪的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纺纱制造加工后处理工艺,其使用了一种混纺纱制造加工后处理设备,该混纺纱制造加工后处理设备包括底板(1)、夹持装置(2)、承放装置(3)和裁剪装置(4),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混纺纱制造加工后处理设备对混纺纱制造加工后裁剪时具体方法如下:/nS1、设备检测:在启动前设备,通过人工的方式对设备进行常规检查;/nS2、放置纱料:通过人工或机械辅助的方式将混纺纱放置在承放装置(3)上;/nS3、裁剪处理:将步骤S2放置在承放装置(3)上的混纺纱通过人工或机械辅助的方式绕卷在夹持装置(2)上,之后,启动裁剪装置(4),裁剪装置(4)对混纺纱进行裁剪处理;/nS4、收集入库: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步骤S3裁剪后的混纺纱从夹持装置(2)上取下,进行集中收集并放入仓库内备用;/n底板(1)上端安装有夹持装置(2),夹持装置(2)中间设置有承放装置(3),承放装置(3)安装在底板(1)上,承放装置(3)上端安装有裁剪装置(4);/n所述的夹持装置(2)包括连接板(21)、安放板(22)、支撑板(23)、定位机构(24)、夹持框(25)、夹紧机构(26)、张紧杆(27)和张紧弹簧(28),所述的连接板(21)安装在底板(1)上,连接板(21)上端左右对称设置有安放板(22),安放板(22)安装在连接板(21)上,安放板(22)上端前后对称设置有支撑板(23),支撑板(23)安装在安放板(22)上,位于左侧的支撑板(23)之间安装有定位机构(24),支撑板(23)外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夹持框(25),夹持框(25)安装在支撑板(23)上,夹持框(25)内部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夹紧机构(26),夹紧机构(26)与支撑板(23)滑动配合,夹紧机构(26)中部均匀设置有张紧杆(27),张紧杆(27)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夹持框(25)连接,张紧杆(27)内端安装有张紧弹簧(28),张紧弹簧(28)内端安装在夹持框(25)上;/n所述的夹紧机构(26)包括C型杆(261)、连接弹簧(262)、转动杆(263)、复位弹簧(264)、滑动杆(265)、上夹板(266)、下夹板(267)、钢丝绳(268)和拉环(269),所述的C型杆(261)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夹持框(25)连接,C型杆(261)与夹持框(25)之间连接有连接弹簧(262),C型杆(261)侧壁上下对称设置有转动杆(263),转动杆(263)通过销轴与C型杆(261)侧壁连接,转动杆(263)与C型杆(261)侧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264),转动杆(263)内端通过销轴配合的方式连接有滑动杆(265),滑动杆(265)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夹持框(25)连接,位于上方的滑动杆(265)内端安装有上夹板(266),位于下方的滑动杆(265)内端安装有下夹板(267),C型杆(261)内端连接有钢丝绳(268),钢丝绳(268)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支撑板(23)连接,钢丝绳(268)内端连接有拉环(26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纺纱制造加工后处理工艺,其使用了一种混纺纱制造加工后处理设备,该混纺纱制造加工后处理设备包括底板(1)、夹持装置(2)、承放装置(3)和裁剪装置(4),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混纺纱制造加工后处理设备对混纺纱制造加工后裁剪时具体方法如下:
S1、设备检测:在启动前设备,通过人工的方式对设备进行常规检查;
S2、放置纱料:通过人工或机械辅助的方式将混纺纱放置在承放装置(3)上;
S3、裁剪处理:将步骤S2放置在承放装置(3)上的混纺纱通过人工或机械辅助的方式绕卷在夹持装置(2)上,之后,启动裁剪装置(4),裁剪装置(4)对混纺纱进行裁剪处理;
S4、收集入库: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步骤S3裁剪后的混纺纱从夹持装置(2)上取下,进行集中收集并放入仓库内备用;
底板(1)上端安装有夹持装置(2),夹持装置(2)中间设置有承放装置(3),承放装置(3)安装在底板(1)上,承放装置(3)上端安装有裁剪装置(4);
所述的夹持装置(2)包括连接板(21)、安放板(22)、支撑板(23)、定位机构(24)、夹持框(25)、夹紧机构(26)、张紧杆(27)和张紧弹簧(28),所述的连接板(21)安装在底板(1)上,连接板(21)上端左右对称设置有安放板(22),安放板(22)安装在连接板(21)上,安放板(22)上端前后对称设置有支撑板(23),支撑板(23)安装在安放板(22)上,位于左侧的支撑板(23)之间安装有定位机构(24),支撑板(23)外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夹持框(25),夹持框(25)安装在支撑板(23)上,夹持框(25)内部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夹紧机构(26),夹紧机构(26)与支撑板(23)滑动配合,夹紧机构(26)中部均匀设置有张紧杆(27),张紧杆(27)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夹持框(25)连接,张紧杆(27)内端安装有张紧弹簧(28),张紧弹簧(28)内端安装在夹持框(25)上;
所述的夹紧机构(26)包括C型杆(261)、连接弹簧(262)、转动杆(263)、复位弹簧(264)、滑动杆(265)、上夹板(266)、下夹板(267)、钢丝绳(268)和拉环(269),所述的C型杆(261)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夹持框(25)连接,C型杆(261)与夹持框(25)之间连接有连接弹簧(262),C型杆(261)侧壁上下对称设置有转动杆(263),转动杆(263)通过销轴与C型杆(261)侧壁连接,转动杆(263)与C型杆(261)侧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264),转动杆(263)内端通过销轴配合的方式连接有滑动杆(265),滑动杆(265)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夹持框(25)连接,位于上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宇张国华余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锦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