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料热压分离式轧光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583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料热压分离式轧光加工工艺,包括加热系统和轧点系统,所述的加热系统与轧点系统的轧点速度同步,在进轧点前对织物进行加热;所述的加热系统和轧点系统之间设有布面温度保持装置,保证布面温度的维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压分离的专用的热压分离轧光机加工设备,含有独立的加热系统(包括红外加热、蒸汽加热、导热油加热)和轧点装置的纺织品、无纺布、皮革等用轧光机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料热压分离式轧光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料热压分离式轧光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轧光又称压光,织物面料整理加工的后道工序。利用纤维在加热条件下的热可塑性将织物表面轧平,以增进织物光泽和减少纤维之间的间隙提高羽绒服用途织物防钻绒性能的整理过程。传统的轧光机由若干只表面光滑的硬辊和软辊组成。硬辊为金属辊,表面经过高度抛光,附有加热装置,加热方式有电磁感应加热,循环导热油加热,电热纯水加热等。软辊为尼龙辊、棉花纸辊/羊毛纸辊/亚麻纸辊等纤维辊、聚酰胺辊、其他合成树脂辊等。由硬辊和软辊组成的轧点称硬轧点,轧压温度为60℃~220℃。使用液压系统进行加压,线压力一般在100-500N/mm织物经轧压后纱线被压扁,表面平滑,光泽增强,空透指标提高。现有的轧光加工工艺一般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1.高温硬辊设计为耐重压,并有加热结构来保证加热均匀稳定,结构复杂,温度均匀性不高,且温度响应缓慢。2.高温硬辊散热面积大,在加工化纤品种时所需表面温度高,耗能大,浪费大。操作安全风险高。3.轧点实际接触面积小,对纤维组织的有效加热时间短。一般通过提高设定温度、增加压力来增加轧点啮合宽度或降低加工速度来保证加工效果。其中降低加工速度影响了设备生产效率,一般加工速度在10-40m/min左右。4.为保证实际作用压强,需要增加压力,从而对整个机械结构,油压系统,压辊的材料和结构有更高的要求。5.钢棍实际温度要远远大于布面实际有效温度,局部染料升华,布面变色(偏浅)的情况严重,不得不在前工程增加染料的使用量来满足颜色深度的要求,严重时会影响色牢度。6.现有工艺的加工手感偏硬。现有加工工艺存在着耗能高,加工压力大,效率低,设备可靠性低,手感差,颜色变化严重,加工成本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加工工艺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料热压分离式轧光加工工艺。技术方案:一种面料热压分离式轧光加工工艺,包括加热系统和轧点系统,织物依次穿过加热系统和轧点系统进行轧光加工,所述的加热系统的布面加热速度与轧点系统的轧点速度同步,在进轧点前对织物进行加热;所述的加热系统和轧点系统之间还设有布面温度保持装置,通过布面温度保持装置维持织物表面的温度;所述的布面温度保持装置包括上下两片相互对称的可拼接成三角形状的金属外壳,织物从上下两片金属外壳的正中间穿过,保持织物表面的温度;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设有高效保温层,所述的高效保温层由电气加热贴片组成,所述的电气加热贴片还串连有温度探头、温度控制器和加热电流控制器,通过温度探头时刻监测电气加热贴片表面的温度,通过温度控制器和加热电流控制器时刻控制调整电气加热贴片的表面温度;所述的加热系统可根据不同的织物要求,可配置如下不同的加热系统:红外加热布面温度恒温控制系统、高效蒸汽式布面温度恒温系统或者高效导热油式织物布面加热系统;所述的红外加热布面温度恒温控制系统适用于中厚面料;所述的高效蒸汽式布面温度恒温系统适用于对布面加工光泽的轻薄面料;所述的高效导热油式织物布面加热系统适用于对布面加工光泽要求较高的各种面料;所述的轧点系统中的轧点上部为常温金属抛光硬辊和下部为常温软辊,布面从上部的常温金属抛光硬辊和下部的常温软辊中间穿过进行轧光加工,同时,所述的常温金属抛光硬辊和常温软辊的辊面上方均安装有温度恒温装置,所述的温度恒温装置包括表面温度探头、风扇和温度控制器,所述的表面温度探头和风扇分别连接至温度控制器进行温度的控制。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系统与轧点系统之间,距离在5cm-50cm之间设有布面温度保持装置,保证热损失在5℃以内。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气加热贴片的材质为石墨烯。进一步的,所述的红外加热布面温度恒温控制系统采用电热红外管加热或天然气红外燃烧板加热,产生长波红外波对布面进行加热,红外加热的波长范围在760nm-1mm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的高效蒸汽式布面温度恒温系统采用大于0.5MPa的蒸汽进行加热;所述的高效蒸汽式布面温度恒温系统包括高效蒸汽加热辊、辊面温度传感器、压力调节器、温度压力装换器、精密蒸汽调压阀、疏水器,所述的高效蒸汽加热辊的内腔设有特氟龙疏水涂层,用于提高潜热交换效率,传热系数高,高效蒸汽加热辊的辊面温度控制在+-1摄氏度之间,所述的高效蒸汽加热辊连接有辊面温度传感器、温度压力装换器、压力调节器、精密蒸汽调压阀,通过自控转换温度为饱和蒸汽对应压力信号给压力调节器控制精密蒸汽调压阀,控制蒸汽压力,精确控制布面温度;所述的疏水器,用于排出蒸汽凝结水。进一步的,所述的高效导热油式织物布面加热系统包括导热油加热辊、辊面嵌入式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和导热油加热单元,所述的导热油加热辊内部为螺旋构造,用于提高导热油循环的流体雷诺数至4000以上,形成紊流,提高传热效率,保证辊面温度均匀;导热油加热辊外连接有辊面嵌入式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和导热油加热单元,通过辊面嵌入式温度传感器自动反馈的导热油加热辊的温度,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温度,通过导热油加热单元控制导热油的进出。进一步的,所述的轧点系统中的常温金属抛光硬辊采用金属抛光辊,直径范围为200mm-800mm,内部不设加热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的轧点系统中的常温软辊直径范围为200mm-800mm,硬度为邵氏D45-90。进一步的,所述的常温软辊的表面温度探头为红外温度探测头。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优势如下:1.本专利技术降低了能源消耗,加热的热功率可以大幅度降低至现有传统工艺的1/3以下。2.本专利技术提高轧光工艺加工速度至现有传统工艺的2倍以上。3.本专利技术有效改善高温轧光加工品的手感至更柔软,提高面料饱满度。4.本专利技术改进高温轧光加工品的颜色变化问题,大幅度节约深色加工品的染料消耗。5.本专利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布面温度保持装置位置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布面温度保持装置的详细结构原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轧点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轧点系统中的温度恒温装置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高效蒸汽式布面温度恒温系统的原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高效导热油式织物布面加热系统的原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红外加热的热压分离轧光机原理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蒸汽/导热油的热压分离轧光机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的界定。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种面料热压分离式轧光加工工艺,包括加热系统1和轧点系统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料热压分离式轧光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系统和轧点系统,织物依次穿过加热系统和轧点系统进行轧光加工,所述的加热系统的布面加热速度与轧点系统的轧点速度同步,在进轧点前对织物进行加热;/n所述的加热系统和轧点系统之间还设有布面温度保持装置,通过布面温度保持装置维持织物表面的温度;/n所述的布面温度保持装置包括上下两片相互对称的可拼接成三角形状的金属外壳,织物从上下两片金属外壳的正中间穿过,保持织物表面的温度;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设有高效保温层,所述的高效保温层由电气加热贴片组成,所述的电气加热贴片还串连有温度探头、温度控制器和加热电流控制器,通过温度探头时刻监测电气加热贴片表面的温度,通过温度控制器和加热电流控制器时刻控制调整电气加热贴片的表面温度;/n所述的加热系统可根据不同的织物要求,可配置如下不同的加热系统:红外加热布面温度恒温控制系统、高效蒸汽式布面温度恒温系统或者高效导热油式织物布面加热系统;所述的红外加热布面温度恒温控制系统适用于中厚面料;所述的高效蒸汽式布面温度恒温系统适用于对布面加工光泽的轻薄面料;所述的高效导热油式织物布面加热系统适用于对布面加工光泽要求较高的各种面料;/n所述的轧点系统中的轧点上部为常温金属抛光硬辊和下部为常温软辊,布面从上部的常温金属抛光硬辊和下部的常温软辊中间穿过进行轧光加工,同时,所述的常温金属抛光硬辊和常温软辊的辊面上方均安装有温度恒温装置,所述的温度恒温装置包括表面温度探头、风扇和温度控制器,所述的表面温度探头和风扇分别连接至温度控制器进行温度的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料热压分离式轧光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系统和轧点系统,织物依次穿过加热系统和轧点系统进行轧光加工,所述的加热系统的布面加热速度与轧点系统的轧点速度同步,在进轧点前对织物进行加热;
所述的加热系统和轧点系统之间还设有布面温度保持装置,通过布面温度保持装置维持织物表面的温度;
所述的布面温度保持装置包括上下两片相互对称的可拼接成三角形状的金属外壳,织物从上下两片金属外壳的正中间穿过,保持织物表面的温度;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设有高效保温层,所述的高效保温层由电气加热贴片组成,所述的电气加热贴片还串连有温度探头、温度控制器和加热电流控制器,通过温度探头时刻监测电气加热贴片表面的温度,通过温度控制器和加热电流控制器时刻控制调整电气加热贴片的表面温度;
所述的加热系统可根据不同的织物要求,可配置如下不同的加热系统:红外加热布面温度恒温控制系统、高效蒸汽式布面温度恒温系统或者高效导热油式织物布面加热系统;所述的红外加热布面温度恒温控制系统适用于中厚面料;所述的高效蒸汽式布面温度恒温系统适用于对布面加工光泽的轻薄面料;所述的高效导热油式织物布面加热系统适用于对布面加工光泽要求较高的各种面料;
所述的轧点系统中的轧点上部为常温金属抛光硬辊和下部为常温软辊,布面从上部的常温金属抛光硬辊和下部的常温软辊中间穿过进行轧光加工,同时,所述的常温金属抛光硬辊和常温软辊的辊面上方均安装有温度恒温装置,所述的温度恒温装置包括表面温度探头、风扇和温度控制器,所述的表面温度探头和风扇分别连接至温度控制器进行温度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热压分离式轧光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系统与轧点系统之间,距离在5cm-50cm之间设有布面温度保持装置,保证热损失在5℃以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热压分离式轧光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气加热贴片的材质为石墨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热压分离式轧光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磊王正球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酒伊织染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