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淤泥固化混合搅拌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566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淤泥固化混合搅拌斗,包括搅拌斗本体,所述搅拌斗本体的外壁上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壁上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端竖直向下延伸至搅拌斗本体的内部并固定有混合杆,所述混合杆的外壁上固定有多个搅拌叶,所述固定板靠近搅拌斗本体的一侧侧壁上还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下侧壁固定有轴承,所述轴承内固定有转杆,所述电机的驱动端与转杆之间共同套设有皮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搅拌叶对淤泥和固化剂混合时通过皮带带动凸轮转动,进而通过凸轮的不断转动实现滑板的上下移动,上下淤泥和固化剂的上下移动,避免了堆积,保证搅拌和固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淤泥固化混合搅拌斗
本技术涉及水环境治理
,尤其涉及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淤泥固化混合搅拌斗。
技术介绍
河道淤积己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使河道通过治理变深、变宽,河水变清,群众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因此进行水环境的治理时需要进行淤泥的清除。传统在进行淤泥的清除时一般采用添加固化剂与淤泥混合,对污泥进行固化,以去除淤泥内较多的水分以便于淤泥的运输,但在淤泥与固化剂的混合时常常会出现底部淤泥堆积无法进行充分混合的情况,导致淤泥的固化不彻底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淤泥与固化剂混合时底部淤泥堆积无法充分混合而导致固化不彻底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淤泥固化混合搅拌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淤泥固化混合搅拌斗,包括搅拌斗本体,所述搅拌斗本体的外壁上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壁上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端竖直向下延伸至搅拌斗本体的内部并固定有混合杆,所述混合杆的外壁上固定有多个搅拌叶,所述固定板靠近搅拌斗本体的一侧侧壁上还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下侧壁固定有轴承,所述轴承内固定有转杆,所述电机的驱动端与转杆之间共同套设有皮带,所述转杆的下端固定有凸轮,所述搅拌斗本体的外壁上开设有滑动口,所述滑动口内滑动有角块,所述角块靠近固定板的一侧固定有半圆板,所述搅拌斗本体的内壁上滑动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下侧壁通过连杆固定有与角块斜面相接触的圆球。优选地,每个所述搅拌叶均倾斜设置。优选地,所述搅拌斗本体的外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安装有门板。优选地,所述搅拌斗本体的外壁上固定有套设在转杆外壁上的限位板。优选地,所述搅拌斗本体的内底壁固定有多个与角块相接触的钢珠。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水环境治理用淤泥固化混合搅拌斗的优点在于:1、设置皮带,在电机驱动端转动时通过皮带的联动作用带动凸轮转动,实现联动;2、通过凸轮的不断转动实现滑板的顶起下降,实现底部的淤泥往上推动,上部的淤泥下降,再通过搅拌叶对其进行搅拌混合,避免底部或上部原料堆积无法充分搅拌的问题;3、设置钢珠,通过钢珠对角块进行支撑,减小角块与搅拌斗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角块的滑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在搅拌叶对淤泥和固化剂混合时通过皮带带动凸轮转动,进而通过凸轮的不断转动实现滑板的上下移动,上下淤泥和固化剂的上下移动,避免了堆积,保证搅拌和固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淤泥固化混合搅拌斗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淤泥固化混合搅拌斗的侧视图。图中:1固定板、2搅拌斗本体、3连接杆、4电机、5固定杆、6转杆、7凸轮、8皮带、9搅拌叶、10滑板、11角块、12圆球、13半圆板、14钢珠、15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淤泥固化混合搅拌斗,包括搅拌斗本体2,搅拌斗本体2的外壁上开设有开口,开口内安装有门板,进一步地,搅拌斗本体2的上侧壁设有进料口,门板可采用常见的插栓或锁等进行固定,当淤泥固化后即可打开门板将其取出,搅拌斗本体2的外壁上固定有固定板1,固定板1的外壁上固定有连接杆3,连接杆3的端部固定有电机4,电机4的驱动端竖直向下延伸至搅拌斗本体2的内部并固定有混合杆,混合杆的外壁上固定有多个搅拌叶9,每个搅拌叶9均倾斜设置,电机4带动混合杆和搅拌叶9进行转动实现对淤泥和固化剂的搅拌混合。固定板1靠近搅拌斗本体2的一侧侧壁上还固定有固定杆5,固定杆5的下侧壁固定有轴承,轴承内固定有转杆6,电机4的驱动端与转杆6之间共同套设有皮带8,进一步地,电机4驱动端的外壁上和转杆6的外壁上均固定套设有皮带轮,皮带8套设在两个皮带轮之间,转杆6的下端固定有凸轮7,当电机4启动时,通过皮带8的联动作用带动转杆6进行转动,搅拌斗本体2的外壁上开设有滑动口,滑动口内滑动有角块11,搅拌斗本体2的内底壁固定有多个与角块11相接触的钢珠14,通过钢珠14对角块11进行支撑,减小角块11与搅拌斗本体2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角块11的滑动。角块11靠近固定板1的一侧固定有半圆板13,搅拌斗本体2的内壁上滑动有滑板10,滑板10的下侧壁通过连杆固定有与角块11斜面相接触的圆球12,转杆6带动凸轮7进行转动,当凸轮7的较长端转至与半圆板13接触时,挤压半圆板13往搅拌斗本体2内移动,通过角块11与圆球12的接触将滑板10顶起,将底部的淤泥和固化剂往上顶起使搅拌叶9对底部的淤泥进行搅拌,当凸轮7的较长端转离半圆板13时,在淤泥的重力作用下,挤压滑板10往下移动,圆球12挤压角块11往外侧移动,搅拌斗本体2内的上侧淤泥往下移动使搅拌叶9对其进行混合,进而通过凸轮7的不断转动实现滑板10的顶起下降,实现底部的淤泥上升上部的淤泥下降,以通过搅拌叶9对其进行搅拌混合。进一步地,为避免角块11脱离搅拌斗本体2,可在角块11的上侧壁固定位于搅拌斗本体2内的限位板,避免角块11滑离。搅拌斗本体2的外壁上固定有套设在转杆6外壁上的限位板15,设置限位板15对转杆6的中部进行支撑,使转杆6的转动更加平稳,避免晃动。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现对本技术的操作原理作如下阐述:将淤泥和固化剂注入至搅拌斗本体2内,启动电机4,电机4带动混合杆和搅拌叶9进行转动对淤泥和固化剂进行混合,同时通过皮带8带动转杆6进行转动,转杆6带动凸轮7进行转动,当凸轮7的较长端转至与半圆板13接触时,挤压半圆板13往搅拌斗本体2内移动,通过角块11与圆球12的接触将滑板10顶起,将底部的淤泥和固化剂往上顶起使搅拌叶9对底部的淤泥进行搅拌,当凸轮7的较长端转离半圆板13时,在淤泥的重力作用下,挤压滑板10往下移动,圆球12挤压角块11往外侧移动,进而通过凸轮7的不断转动实现滑板10的顶起下降,实现底部的淤泥上升上部的淤泥下降,以通过搅拌叶9对其进行搅拌混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淤泥固化混合搅拌斗,包括搅拌斗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斗本体(2)的外壁上固定有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的外壁上固定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端部固定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驱动端竖直向下延伸至搅拌斗本体(2)的内部并固定有混合杆,所述混合杆的外壁上固定有多个搅拌叶(9),所述固定板(1)靠近搅拌斗本体(2)的一侧侧壁上还固定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下侧壁固定有轴承,所述轴承内固定有转杆(6),所述电机(4)的驱动端与转杆(6)之间共同套设有皮带(8),所述转杆(6)的下端固定有凸轮(7),所述搅拌斗本体(2)的外壁上开设有滑动口,所述滑动口内滑动有角块(11),所述角块(11)靠近固定板(1)的一侧固定有半圆板(13),所述搅拌斗本体(2)的内壁上滑动有滑板(10),所述滑板(10)的下侧壁通过连杆固定有与角块(11)斜面相接触的圆球(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淤泥固化混合搅拌斗,包括搅拌斗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斗本体(2)的外壁上固定有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的外壁上固定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端部固定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驱动端竖直向下延伸至搅拌斗本体(2)的内部并固定有混合杆,所述混合杆的外壁上固定有多个搅拌叶(9),所述固定板(1)靠近搅拌斗本体(2)的一侧侧壁上还固定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下侧壁固定有轴承,所述轴承内固定有转杆(6),所述电机(4)的驱动端与转杆(6)之间共同套设有皮带(8),所述转杆(6)的下端固定有凸轮(7),所述搅拌斗本体(2)的外壁上开设有滑动口,所述滑动口内滑动有角块(11),所述角块(11)靠近固定板(1)的一侧固定有半圆板(13),所述搅拌斗本体(2)的内壁上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聪宇吴松华李永吉王森林汪玮昕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