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刚石表面镀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8527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镀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刚石表面镀钨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金刚石颗粒进行粗化处理,得到粗化金刚石颗粒;将所述粗化金刚石颗粒与胶体钯溶液混合,进行敏化‑活化,然后将敏化‑活化的金刚石颗粒与解胶液混合,进行解胶,得到活化金刚石颗粒;将所述活化金刚石颗粒与镀覆料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料在氢气气氛中进行镀覆反应,在金刚石表面形成镀层;所述镀层的成分为W和WC;所述镀覆反应的温度为700~800℃;所述镀覆料为蓝钨或紫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在金刚石表面形成镀层,避免造成金刚石热损伤;镀层致密均匀,无漏镀现象,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刚石表面镀钨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镀膜
,尤其涉及一种金刚石表面镀钨的方法。
技术介绍
金刚石具有自然材料中最高的热导率(1200~2000W·m-1·K-1),将其作为第二相,与高导热的金属铜复合得到的金刚石~Cu复合材料理论上可以获得极为优异的热导率性能,因此作为最具潜力的新一代电子封装用热管理材料而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由于金刚石与铜两相的润湿性差,因此开发或优化可行的界面优化方法,成为相关研究工作的核心。为改善金刚石与铜之间的润湿性,金刚石表面镀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目前可选择的镀覆元素所对应的碳化物中,钨与金刚石表面碳原子形成的WC热导率值最高,高达121W·m-1·K-1,且在1150℃时铜对WC的润湿角最小,仅为17°,可显著增加金刚石与铜的润湿性。然而,要在金刚石表面镀一层均匀致密的钨膜同样存在技术难点,现有的镀钨方法主要有磁控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盐浴镀和粉末覆盖烧结法等,但现有的镀钨方法均存在不同的缺点及局限性。陆轻铀在《在金刚石颗粒上形成化学结合的金属镀膜方法》(CN1752267A)中提出磁控溅射法,该方法虽然能在金刚石颗粒表面镀上钨,但是该方法单次镀覆量少,获得的膜厚度不均匀,还会出现金刚石某一晶面乃至部分金刚石颗粒漏镀的现象,尤其是当金刚石颗粒尺寸较小时漏镀现象更严重;同时该方法要求专门的设备,生产效率低,需专门的靶材,专人操作。马捷等在《一种金刚石粉体表面镀钨的方法》(CN106521451A)中利用化学沉积法于550~700℃在金刚石表面镀钨,该工艺镀膜温度低,对金刚石不造成热损伤,但其镀层物相为W,金刚石与钨未形成WC的冶金结合。余新泉等在《一种金刚石表面镀钨的方法》(CN103388142A)中利用盐浴镀法在金刚石表面镀钨,但其镀覆温度高(900~1000℃),容易造成金刚石热损伤。王西涛等在《一种新型高导热铜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CN104651658A)中利用金刚石覆盖燃烧法镀钨,获得由W相和WC相组成的镀层,但其镀覆温度高(达950~1050℃),容易造成金刚石热损伤。向波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向波,谢志刚,贺跃辉等.金刚石表面镀覆金属钨的新方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17(9):1511~1515.),即用H2/H2O混合气体于750℃~900℃还原含有催化剂的氧化钨,利用氧化钨在水蒸气中蒸发及化学气相传输,在金刚石表面镀钨,该方法获得的钨膜出现严重的漏镀现象。以上分析说明金刚石表面镀钨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刚石表面镀钨的方法,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在金刚石表面形成镀层,避免造成金刚石热损失;镀层致密均匀,无漏镀现象,成本较低。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刚石表面镀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金刚石颗粒进行粗化处理,得到粗化金刚石颗粒;将所述粗化金刚石颗粒与胶体钯溶液混合,进行敏化-活化,然后将敏化-活化的金刚石颗粒与解胶液混合,进行解胶,得到活化金刚石颗粒;将所述活化金刚石颗粒与镀覆料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料在氢气气氛中进行镀覆反应,在金刚石表面形成镀层;所述镀层的成分为W和WC;所述镀覆反应的温度为700~800℃;所述镀覆料为蓝钨或紫钨。优选的,所述镀覆反应的时间为30~180min。优选的,所述金刚石颗粒的粒径为20~600μm。优选的,所述蓝钨或紫钨的粒径为20~1000nm。优选的,所述活化金刚石颗粒与镀覆料的质量比为1:(0.2~2)。优选的,完成所述镀覆反应后,还包括将反应产物进行筛分分离,得到镀钨金刚石和钨粉。优选的,所述粗化处理的方法为:将金刚石颗粒在硝酸溶液中煮沸3~10min;所述硝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优选的,所述胶体钯溶液的制备原料包括:氯化钯1g/L、氯化亚锡77.53g/L、锡酸钠7g/L、盐酸300mL/L和余量的水;所述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6~38%。优选的,所述敏化-活化的时间为3~6min。优选的,所述解胶液为稀盐酸或次磷酸氢钠溶液;所述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0%,所述次磷酸氢钠溶液的浓度为20~30g/L。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刚石表面镀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金刚石颗粒进行粗化处理,得到粗化金刚石颗粒;将所述粗化金刚石颗粒与胶体钯溶液混合,进行敏化-活化,然后将敏化-活化的金刚石颗粒与解胶液混合,进行解胶,得到活化金刚石颗粒;将所述活化金刚石颗粒与镀覆料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料在氢气气氛下进行镀覆反应,在金刚石表面形成镀层;所述镀层的成分为W和WC;所述镀覆反应的温度为700~800℃;所述镀覆料为蓝钨或紫钨。本专利技术利用粗化处理在金刚石表面形成微蚀坑,便于后续金刚石镀钨;然后将得到的粗化金刚石颗粒与胶体钯溶液混合,进行敏化-活化,在金刚石颗粒表面吸附胶体钯微粒,之后与解胶液混合进行解胶,得到吸附有钯活性位点的活化金刚石颗粒;最后将吸附有钯活性位点的活化金刚石颗粒与镀覆料混合,以蓝钨或紫钨作为镀覆料,利用蓝钨、紫钨较强的反应活性,在较低的温度(700~800℃)下,蓝钨或紫钨便可与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的活性W原子随气相迁移与金刚石表面充分接触,同时金刚石活化后表面存在的钯活性位点,有利于钨在金刚石表面的沉积;根据金刚石晶体结构可知,金刚石表面碳原子存在一个悬挂键,该悬挂键可与W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在镀覆温度下发生界面键合反应,生成稳定的WC。镀覆过程中伴随着金刚石表面的C及W原子的扩散迁移,物理距离较近的W与C结合,反应生成WC,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WC层阻碍C与W进一步的扩散和迁移,部分W原子以金属W形式沉积在镀层表面。因而经扩散镀钨后金刚石表面能形成均匀致密的镀层,镀层物相由W、WC组成。本专利技术的镀覆反应温度较低(为700~800℃),因此可避免金刚石发生热损伤。此外,因为传统镀钨方法反应温度高,镀层厚度不易控制,镀层较厚时在金刚石表面棱角处易引起应力集中,导致镀层脱落,同时镀层和金刚石基体的界面应力差也易引起镀层剥落;本专利技术对金刚石进行敏化-活化处理,使得金刚石颗粒易于吸附镀覆过程中产生的活性W原子,同时采用低温活性镀,能控制镀层厚度在100nm以内,镀层与金刚石之间应力差较小,因而无漏镀现象。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有效镀覆粒径范围为20~600μm的金刚石,镀覆范围更广。这是由于盐浴镀和粉末覆盖烧结法的镀覆温度一般在900℃以上,金刚石与镀覆料反应后会有粘结现象,镀覆料颗粒之间也会产生团聚,不能有效分离金刚石,不适于镀覆200目以下金刚石;而本专利技术的镀覆温度较低,可减少镀覆料与金刚石之间的粘结,避免镀覆料颗粒之间产生团聚,仅通过简单的筛分就可实现金刚石的分离,筛分简单,因而镀覆范围更广。本专利技术的镀覆反应的产物为镀钨金刚石与钨粉,钨粉商业价值高,降低了镀覆成本。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得到的镀钨金刚石可应用于金刚石-Cu高导热材料的制备,同时镀钨后金刚石电阻率大幅下降,尤其400目金刚石微粉电阻率降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刚石表面镀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将金刚石颗粒进行粗化处理,得到粗化金刚石颗粒;/n将所述粗化金刚石颗粒与胶体钯溶液混合,进行敏化-活化,然后将敏化-活化的金刚石颗粒与解胶液混合,进行解胶,得到活化金刚石颗粒;/n将所述活化金刚石颗粒与镀覆料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料在氢气气氛中进行镀覆反应,在金刚石表面形成镀层;所述镀层的成分为W和WC;所述镀覆反应的温度为700~800℃;所述镀覆料为蓝钨或紫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刚石表面镀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金刚石颗粒进行粗化处理,得到粗化金刚石颗粒;
将所述粗化金刚石颗粒与胶体钯溶液混合,进行敏化-活化,然后将敏化-活化的金刚石颗粒与解胶液混合,进行解胶,得到活化金刚石颗粒;
将所述活化金刚石颗粒与镀覆料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料在氢气气氛中进行镀覆反应,在金刚石表面形成镀层;所述镀层的成分为W和WC;所述镀覆反应的温度为700~800℃;所述镀覆料为蓝钨或紫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镀覆反应的时间为30~18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刚石颗粒的粒径为20~6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钨或紫钨的粒径为20~10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金刚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莉周强温禄潘锡翔魏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离子型稀土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