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炉前工作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848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3
智能化炉前工作站系统,包括移动机构、堵炉眼机构、捅钎通氧机构、开炉眼机构,本方案设置有移动机构,实现堵炉眼机构、捅钎通氧机构、开炉眼机构在移动机构上方的前后、上下、左右移动,并将其输送至指定位置,本方案还设置有堵炉眼机构、捅钎通氧机构、开炉眼机构,实现对炉眼的开眼、通氧、捅钎、封堵炉眼的自动化智能操作,该系统与现有生产工艺的无缝对接,大幅减少矿热炉出炉难度,炉前不需操作人员值守,大幅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及其劳务成本,开堵炉眼效率及安全性明显提高,用电成本显著降低,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化炉前工作站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热炉炉眼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炉前工作站系统。
技术介绍
硅锰、硅铁合金冶炼矿热炉在冶金行业中用量众多,当前普遍采用开炉机实现开眼、堵眼,在冶炼流体流出过程中出现的熔渣经常堵流,为了保证冶炼流体正常流出,目前大多采用人工助流的形式,采用长钢钎对炉眼进行往复抽拉,由于炉内高温金属液态流出,为保证人员安全,必须在原理炉口一定距离操作,来保证相对的安全性,而长距离的拖拽、抽拉动作需要多人共同完成,导致目前炉前工作人员在偏多,给企业带来了很高的运营成本。在开炉过程中,通常采用铁管对炉眼内供氧,使炉眼内高温区域逐步融化至液态流出,由于该操作过程在不足10cm的孔内进行,当氧气进入后,高温区域瞬间融化、燃烧会导致喷射式的向外溅射,对操作人员非常不安全,很容易造成人员受伤事故,给场内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多不可控因素。硅锰、硅铁合金冶炼矿热炉现场,由于在金属液态情况下,很难避免部分直接凝固成粉末状,以浮尘形式存在于冶炼矿热炉周边,每次开炉过程中操作人员需长时间在冶炼矿热炉周边工作,大量的金属粉末吸入会导致人员职业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不足,有必要提出一种智能化炉前工作站系统。智能化炉前工作站系统,包括移动机构、堵炉眼机构、捅钎通氧机构、开炉眼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于炉眼一侧预设的导轨上,所述堵炉眼机构设置于移动机构长度方向上表面一侧,所述捅钎通氧机构设置于移动机构长度方向上表面另一侧,所述开炉眼机构设置于移动机构上表面堵炉眼机构与捅钎通氧机构之间,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底板、支撑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升降单元、第二水平移动单元,所述固定底板设置于炉眼一侧预设的导轨之间,所述支撑台设置于固定底板上表面一侧,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一端设置于固定底板一侧,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另一端设置于导轨上,所述升降单元一端设置于固定底板上表面端部一侧,所述第二水平移动单元与升降单元另一端连接,所述堵炉眼机构包括轨道、套筒、推杆、第一支撑单元、第一滑动单元,所述轨道设置于第二水平移动单元长度方向上表面一侧,所述套筒设置于轨道一端上方,所述推杆一端设置于套筒内部,所述推杆另一端延伸至轨道另一端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单元设置于套筒与轨道一端之间,所述第一滑动单元一侧与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单元另一侧设置于轨道上,所述捅钎通氧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单元、第二滑动单元、夹紧单元、通氧单元、捅钎单元、第一传动单元,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设置于第二水平移动单元长度方向上表面另一侧,所述第二滑动单元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的滑轨上,所述夹紧单元设置于第二滑动单元上表面,所述通氧单元设置于第二滑动单元上表面一侧并与夹紧单元一侧连接,所述捅钎单元设置于夹紧单元另一侧,所述第一传动单元一端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一侧,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另一侧内部,所述开炉眼机构包括第三支撑单元、第三滑动单元、开眼单元、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三支撑单元设置于第二水平移动单元长度方向上表面轨道与第二支撑单元之间,所述第三滑动单元设置于第三支撑单元的滑轨上,所述开眼单元设置于第三滑动单元一侧,所述第二传动单元一端设置于第三支撑单元一侧,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另一端设置于第三支撑单元另一侧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包括上夹板、下夹板、第一L形支板、第二L形支板、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从动皮带、驱动电机、主动皮带,所述上夹板、下夹板相对设置于固定底板一侧,所述第一L形支板一端设置于上夹板上表面一侧,所述第一L形支板另一端延伸至导轨上方,所述第二L形支板一端设置于上夹板上表面另一侧,所述第二L形支板另一端延伸至导轨上方,所述第一从动轮设置于第一L形支板另一端预设的卡槽中并与导轨接触,所述第二从动轮设置于第二L形支板另一端预设的卡槽中并与导轨接触,所述从动皮带一端与第一从动轮转轴连接,所述从动皮带另一端与第二从动轮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固定底板靠近第二从动轮的一侧,所述主动皮带一端设置于驱动电机的转轴上,所述主动皮带另一端设置于第二从动轮转轴上。优选的,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固定支架、保护壳、升降驱动电机、蜗轮、蜗杆、支撑圆台,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固定底板上表面端部一侧,所述保护壳设置于固定支架上,所述升降驱动电机设置于保护壳一侧,所述蜗轮设置于保护壳内部并与升降驱动电机输出端轴套连接,所述蜗杆一端设置于保护壳内部并与蜗轮啮合连接,所述支撑圆台一端与蜗杆另一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水平移动单元包括水平支架、移动支架、气缸,所述水平支架设置于支撑圆台另一端,所述水平支架沿长度方向在两侧设置有滑行凸台,所述移动支架设置于水平支架长度方向两侧的滑行凸台上,所述气缸固定端设置于水平支架宽度方向一侧,所述气缸输出端与移动支架靠近第三支撑单元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上还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优选的,所述开炉眼机构上还设置有速度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捅钎通氧机构上还设置有工业相机。优选的,所述堵炉眼机构上还设置有拉力传感器。本方案设置有移动机构,实现堵炉眼机构、捅钎通氧机构、开炉眼机构在移动机构上方的前后、上下、左右移动,并将其输送至指定位置,本方案还设置有堵炉眼机构、捅钎通氧机构、开炉眼机构,实现对炉眼的开眼、通氧、捅钎、封堵炉眼的自动化智能操作,该系统与现有生产工艺的无缝对接,大幅减少矿热炉出炉难度,炉前不需操作人员值守,大幅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及其劳务成本,开堵炉眼效率及安全性明显提高,用电成本显著降低,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智能化炉前工作站系统的轴侧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方向的轴侧示意图。图3为移动机构的轴侧示意图。图4为堵炉眼机构的轴侧示意图。图5为捅钎通氧机构的轴侧示意图。图6为开炉眼机构的轴侧示意图。图7为控制系统的连接示意图。图中:移动机构10、固定底板11、支撑台12、第一水平移动单元13、上夹板131、下夹板132、第一L形支板133、第二L形支板134、第一从动轮135、第二从动轮136、从动皮带137、驱动电机138、主动皮带139、升降单元14、固定支架141、保护壳142、升降驱动电机143、蜗杆144、支撑圆台145、第二水平移动单元15、水平支架151、移动支架152、气缸153、堵炉眼机构20、轨道21、套筒22、推杆23、第一支撑单元24、第一滑动单元25、捅钎通氧机构30、第二支撑单元31、第二滑动单元32、夹紧单元33、通氧单元34、捅钎单元35、第一传动单元36、工业相机37、开炉眼机构40、第三支撑单元41、第三滑动单元42、开眼单元43、第二传动单元44、控制系统50、第一采集单元51、第二采集单元52、第三采集单元53、第四采集单元54、处理单元55、无线传输单元56、储存单元57、控制单元58;导轨100;显示屏200;穿戴设备30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化炉前工作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构、堵炉眼机构、捅钎通氧机构、开炉眼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于炉眼一侧预设的导轨上,所述堵炉眼机构设置于移动机构长度方向上表面一侧,所述捅钎通氧机构设置于移动机构长度方向上表面另一侧,所述开炉眼机构设置于移动机构上表面堵炉眼机构与捅钎通氧机构之间,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底板、支撑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升降单元、第二水平移动单元,所述固定底板设置于炉眼一侧预设的导轨之间,所述支撑台设置于固定底板上表面一侧,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一端设置于固定底板一侧,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另一端设置于导轨上,所述升降单元一端设置于固定底板上表面端部一侧,所述第二水平移动单元与升降单元另一端连接,所述堵炉眼机构包括轨道、套筒、推杆、第一支撑单元、第一滑动单元,所述轨道设置于第二水平移动单元长度方向上表面一侧,所述套筒设置于轨道一端上方,所述推杆一端设置于套筒内部,所述推杆另一端延伸至轨道另一端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单元设置于套筒与轨道一端之间,所述第一滑动单元一侧与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单元另一侧设置于轨道上,所述捅钎通氧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单元、第二滑动单元、夹紧单元、通氧单元、捅钎单元、第一传动单元,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设置于第二水平移动单元长度方向上表面另一侧,所述第二滑动单元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的滑轨上,所述夹紧单元设置于第二滑动单元上表面,所述通氧单元设置于第二滑动单元上表面一侧并与夹紧单元一侧连接,所述捅钎单元设置于夹紧单元另一侧,所述第一传动单元一端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一侧,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另一侧内部,所述开炉眼机构包括第三支撑单元、第三滑动单元、开眼单元、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三支撑单元设置于第二水平移动单元长度方向上表面轨道与第二支撑单元之间,所述第三滑动单元设置于第三支撑单元的滑轨上,所述开眼单元设置于第三滑动单元一侧,所述第二传动单元一端设置于第三支撑单元一侧,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另一端设置于第三支撑单元另一侧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化炉前工作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构、堵炉眼机构、捅钎通氧机构、开炉眼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于炉眼一侧预设的导轨上,所述堵炉眼机构设置于移动机构长度方向上表面一侧,所述捅钎通氧机构设置于移动机构长度方向上表面另一侧,所述开炉眼机构设置于移动机构上表面堵炉眼机构与捅钎通氧机构之间,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底板、支撑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升降单元、第二水平移动单元,所述固定底板设置于炉眼一侧预设的导轨之间,所述支撑台设置于固定底板上表面一侧,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一端设置于固定底板一侧,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另一端设置于导轨上,所述升降单元一端设置于固定底板上表面端部一侧,所述第二水平移动单元与升降单元另一端连接,所述堵炉眼机构包括轨道、套筒、推杆、第一支撑单元、第一滑动单元,所述轨道设置于第二水平移动单元长度方向上表面一侧,所述套筒设置于轨道一端上方,所述推杆一端设置于套筒内部,所述推杆另一端延伸至轨道另一端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单元设置于套筒与轨道一端之间,所述第一滑动单元一侧与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单元另一侧设置于轨道上,所述捅钎通氧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单元、第二滑动单元、夹紧单元、通氧单元、捅钎单元、第一传动单元,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设置于第二水平移动单元长度方向上表面另一侧,所述第二滑动单元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的滑轨上,所述夹紧单元设置于第二滑动单元上表面,所述通氧单元设置于第二滑动单元上表面一侧并与夹紧单元一侧连接,所述捅钎单元设置于夹紧单元另一侧,所述第一传动单元一端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一侧,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另一侧内部,所述开炉眼机构包括第三支撑单元、第三滑动单元、开眼单元、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三支撑单元设置于第二水平移动单元长度方向上表面轨道与第二支撑单元之间,所述第三滑动单元设置于第三支撑单元的滑轨上,所述开眼单元设置于第三滑动单元一侧,所述第二传动单元一端设置于第三支撑单元一侧,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另一端设置于第三支撑单元另一侧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炉前工作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包括上夹板、下夹板、第一L形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军红刘勤学李君龙王佳瑞杨浩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吉元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吉元君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