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镭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镭射膜及复合纸技术

技术编号:2538364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镭射涂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镭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镭射膜及复合纸,所述镭射涂料的配方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两种单体15‑20份,去离子水60‑80份,乳化剂0.5‑4份,硅烷偶联剂4‑7份,缓冲剂0.2‑0.6份,消泡剂0.01‑0.2份,引发剂0.2‑0.6份,以及中和剂0.3‑1份。主要以水性丙烯酸酯类单体聚合,水作为溶剂,VOC排放低,环保安全,分散均匀,而且成膜后,与铝层的结合能力强,与基材的剥离效果理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镭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镭射膜及复合纸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镭射涂料
,尤其涉及一种镭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镭射膜及复合纸。
技术介绍
镭射膜是近年来随着世界环保要求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工艺技术产物,不但具备装饰、防伪等诸多功能,且成本低廉,经久耐用,逐步得到包装行业的广泛认可及应用,如用作化妆品包装、烟包、酒包、礼盒包装等。具体的,通过将全息镭射图像经模压转移到涂布有涂料的透明基材上,从而具有彩虹动态和三维立体效果的薄膜。其中,全息镭射图像通过拍照法或光刻法成像于光刻玻璃涂层板上,获得全息母版,再通过电铸法将所述全息母版复制到金属镍板上,将带有全息镭射图像的金属镍板作为模压板贴合在全息镭射模压机的辊轮上,然后,将加热的辊轮在透明基材表面的涂布层上进行模压,从而把辊轮上的全息镭射图像压印于所述透明基材表面的涂布层上形成素面全息PET薄膜,对所述素面全息PET薄膜,再进行镀铝,形成可用于防伪标签或包装材料上的镭射膜。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市场上应用于镭射膜的涂料所使用的溶剂为酮类化合物,其具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和毒性,会生产者造成潜在的健康威胁,同时残留的挥发性有机物质VOC也会对消费者造成潜在的威胁,不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镭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镭射膜及复合纸,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镭射涂料较环保,分散均匀,而且成膜后,与铝层的结合能力强,与基材的剥离效果理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给了一种镭射涂料,所述镭射涂料的配方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两种单体15-20份,去离子水60-80份,乳化剂0.5-4份,硅烷偶联剂4-7份,缓冲剂0.2-0.6份,消泡剂0.01-0.2份,引发剂0.2-0.6份,以及中和剂0.3-1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烷偶联剂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所述十二烷基硫酸钠之间的比例范围为1:1-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和/或,所述消泡剂为硅油。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剂为碳酸氢钠,和/或,所述中和剂为氨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给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镭射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两种单体、去离子水和乳化剂进行混合预乳化,并搅拌;加入所述引发剂、缓冲剂和消泡剂,在70-80℃的温度下加热;加入所述中和剂,过滤,得到所述镭射涂料。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的时间为20min。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给了一种镭射膜,包括:依次相接触的基材层、镭射涂层、全息图像层和铝层;其中,所述镭射涂层由上第二方面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镭射涂料涂布于所述基材层上形成,所述全息图像层模压于所述镭射涂层,所述铝层镀设于所述模压有全息图像层的镭射涂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给了一种复合纸,包括:纸基、粘结胶层,以及如上第三方面所述的镭射膜;其中,所述镭射膜的铝层的一面通过所述粘结胶层粘合于所述纸基;当所述镭射膜粘合于所述纸基后,所述基材层与所述镭射涂层剥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镭射涂料,采用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两种单体作为主要的成膜物质,进行聚合,水作为溶剂,VOC排放低,环保安全,分散均匀,而且成膜后,与铝层的结合能力强,与基材的剥离效果理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镭射涂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图1中所述镭射涂料的制备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要应用于镭射转移工艺中的镭射涂料,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专利技术人对镭射转移工艺的原理阐述如下:镭射转移工艺是将全息光刻图像模压转移到基材上,例如薄膜或纸张,使得基材载有全息光刻图像信息,从而,可成为具有多功能效果的包装材料,例如可用于防伪或增强视觉效果,广泛应用于印刷包装领域。具体的,镭射转移工艺是在薄膜上涂布镭射涂料,形成镭射涂层,将全息光刻图像模压于所述镭射涂层,从而,将所述全息光刻图像信息转移到所述薄膜上。然后,进行真空镀铝,形成铝层,在所述铝层上涂布复合胶,将所述薄膜上的铝层与纸张复合在一起,最后,将所述薄膜剥离,从而,将所述全息光刻图像信息转移到纸张上,获得具有全息光刻图像信息的复合纸。由此,对于镭射涂料,需要其具有优良的铝层附着能力、剥离性能、模压适应性以及印刷适应性等性能。目前,市场上应用于镭射转移工艺中的镭射涂料为溶剂型涂料,其所使用的溶剂为酮类化合物,具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和毒性,因此,在生产和涂布上述含酮的镭射涂料的过程中,会对生产者造成潜在的健康威胁,同时,残留的挥发性有机物VOC也会对消费者造成潜在的威胁,不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溶剂型涂料正被新兴的水性涂料所取代,例如丙烯酸酯类涂料,以其粘结性好,环保等优点得到巨大发展。另外因水性丙烯酸酯类涂料的研究尚不完善,水性丙烯酸酯涂料的性能还存在许多不理想的情况,比如水性丙烯酸酯涂料成膜后的剥离性、铝层附着力、耐高温性能等还不能满足要求。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镭射涂料,所述镭射涂料的配方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两种单体15-20份,去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镭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镭射涂料的配方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n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两种单体15-20份,去离子水60-80份,乳化剂0.5-4份,硅烷偶联剂4-7份,缓冲剂0.2-0.6份,消泡剂0.01-0.2份,引发剂0.2-0.6份,以及中和剂0.3-1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镭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镭射涂料的配方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
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两种单体15-20份,去离子水60-80份,乳化剂0.5-4份,硅烷偶联剂4-7份,缓冲剂0.2-0.6份,消泡剂0.01-0.2份,引发剂0.2-0.6份,以及中和剂0.3-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镭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镭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镭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所述十二烷基硫酸钠之间的比例范围为1:1-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镭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和/或,所述消泡剂为硅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镭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剂为碳酸氢钠,和/或,所述中和剂为氨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君俞朝晖唐宗福黄良沈祖广韩国程郭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