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轴内油管的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8078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0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轴内油管的移动装置,属于装配领域。移动装置包括胀紧筒、芯轴及驱动件;芯轴同轴插装在胀紧筒中,芯轴的第一端设置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位于胀紧筒外,且限位挡板朝向芯轴的板面与胀紧筒的第一端相抵,芯轴上套装有驱动件,驱动件和胀紧筒的第二端相抵;胀紧筒上设置有多个长条形的开缝,每个开缝均平行于胀紧筒的轴线,开缝的开口位于胀紧筒的第一端,开缝由开口朝向胀紧筒的第二端延伸;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胀紧筒的第二端朝向限位挡板移动。本公开通过胀紧筒可在狭小空间内进行作业,使内油管受力均匀,不会对内油管造成损伤。对环境要求不高,可操作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轴内油管的移动装置
本公开属于装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轴内油管的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某些工序需将轴内油管进行移动。相关技术中,一般都是采用现有的工具,比如吊带、卡钳等,通过吊带或卡钳将油管固定或夹持,然后拉动吊带或者卡钳以实现对轴内油管的移动。然而,由于作业空间狭小及轴内油管结构的特殊性,通过吊带、卡钳等手段对轴内油管进行移动时,很容易磕伤油管以致造成油管的破损影响油管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轴内油管的移动装置,可以对轴内油管进行有效的移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轴内油管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胀紧筒、芯轴及驱动件;所述芯轴同轴插装在所述胀紧筒中,所述芯轴的第一端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位于所述胀紧筒外,且所述限位挡板朝向所述芯轴的板面与所述胀紧筒的第一端相抵,所述芯轴上套装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和所述胀紧筒的第二端相抵;所述胀紧筒上设置有多个长条形的开缝,每个所述开缝均平行于所述胀紧筒的轴线,所述开缝的开口位于所述胀紧筒的第一端,所述开缝由开口朝向所述胀紧筒的第二端延伸;所述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胀紧筒的第二端朝向所述限位挡板移动。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芯轴的外周壁靠近第二端的位置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沿所述芯轴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驱动件套装在所述芯轴上,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外螺纹螺纹配合。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螺母和第二驱动螺母,所述第一驱动螺母和所述第二驱动螺母均套装在所述芯轴上,且所述第一驱动螺母和所述第二驱动螺母均与所述外螺纹螺纹配合。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开缝的长度均为所述胀紧筒的长度的一半。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挡板垂直于所述芯轴,且所述限位挡板的外边缘均凸出于所述芯轴的外周壁。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芯轴的外周壁中部同轴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的外周壁和所述胀紧筒的内周壁滑动配合。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芯轴上可滑动地套装有垫环,所述垫环位于所述胀紧筒外,所述垫环的一板面与所述胀紧筒的第二端相抵,所述垫环的另一板面与所述驱动件相抵。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芯轴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两个切面,两个切面相对平行布置,且两个切面位于所述胀紧筒外。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芯轴的第二端插装有用于连接钢丝绳的吊环。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胀紧筒为无缝钢管。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轴内油管的移动装置在对轴内油管进行移动时,可将芯轴及胀紧筒一起插入轴内油管中,由于该移动装置包括驱动件,所以,可以通过驱动件驱动胀紧筒朝向限位挡板移动,使得胀紧筒在限位挡板与驱动件的夹紧作用下,由开缝处发生膨胀变形,使得胀紧筒可以与轴内油管的内壁紧密接触,最终通过拉动芯轴一起将胀紧筒及轴内油管进行移动。由于芯轴及胀紧筒均插设在轴内油管中,所以不占用空间,实现了在狭小空间且不在油管外部进行装夹的情况下,对轴内油管进行移动,提高了轴内油管移动的工艺性,保护了轴内油管。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轴内油管的移动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可在狭小空间内进行作业,使内轴内油管受力均匀,不会对轴内油管造成损伤。对环境要求不高,可操作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轴内油管的移动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胀紧筒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芯轴的剖视图;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垫环的剖视图;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1、胀紧筒;10、开口;11、开缝;2、芯轴;20、外螺纹;21、限位挡板;22、凸缘;23、切面;24、螺纹孔;25、吊环;3、驱动件;31、第一驱动螺母;32、第二驱动螺母4、垫环;100、内油管;200、外油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轴内油管的移动装置,如图1所示,移动装置包括胀紧筒1、芯轴2及驱动件3。芯轴2同轴插装在胀紧筒1中,芯轴2的第一端设置有限位挡板21,限位挡板21位于胀紧筒1外,且限位挡板21朝向芯轴2的板面与胀紧筒1的第一端相抵,芯轴2上套装有驱动件3,驱动件3和胀紧筒1的第二端相抵。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胀紧筒的剖视图,结合图2,胀紧筒1上设置有多个长条形的开缝11,每个开缝11均平行于胀紧筒1的轴线,开缝11的开口10位于胀紧筒1的第一端,开缝11由开口10朝向胀紧筒1的第二端延伸。驱动件3被配置为驱动胀紧筒1的第二端朝向限位挡板21移动。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轴内油管的移动装置在对轴内油管进行移动时,可将芯轴2及胀紧筒1一起插入轴内油管中,由于该移动装置包括驱动件3,所以,可以通过驱动件3驱动胀紧筒1朝向限位挡板21移动,使得胀紧筒1在限位挡板21与驱动件3的夹紧作用下,由开缝11处发生膨胀变形,使得胀紧筒1可以与轴内油管的内壁紧密接触,最终通过拉动芯轴2一起将胀紧筒1及轴内油管进行移动。由于芯轴2及胀紧筒1均插设在轴内油管中,所以不占用空间,实现了在狭小空间且不在油管外部进行装夹的情况下,对轴内油管进行移动,提高了轴内油管移动的工艺性,保护了轴内油管。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轴内油管的移动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可在狭小空间内进行作业,使内轴内油管受力均匀,不会对轴内油管造成损伤。对环境要求不高,可操作性强。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胀紧筒1能够受力膨胀变形,胀紧筒1可以选择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并且,开缝11的开口10位于胀紧筒1的第一端,可以保证胀紧筒1在受到驱动件3的驱动时,胀紧筒1通过第二端能够均匀的将作用力传递到胀紧筒1的第一端,使得胀紧筒1通过开缝11整体发生有效变形。如果将开缝11设置在胀紧筒1的第二端,则胀紧筒1在受到驱动件3的驱动时,由于开缝11的存在,胀紧筒1的第二端首先发生变形,并不能有效的保证胀紧筒1整体的变形。优选地,胀紧筒1可以为无缝钢管,从而保证了胀紧筒1的结构强度。图3是图2的左视图,结合图3,示例性地,开缝11的数量可以为6个,6条开缝11沿胀紧筒1的周向均匀间隔的布置在胀紧筒1的周壁。在上述实现方式中,6条开缝11的设置可以保证胀紧筒1在受力时,能够及时发生变形产生胀紧力,对轴内油管产生均匀的挤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轴内油管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胀紧筒(1)、芯轴(2)及驱动件(3);/n所述芯轴(2)同轴插装在所述胀紧筒(1)中,所述芯轴(2)的第一端设置有限位挡板(21),所述限位挡板(21)位于所述胀紧筒(1)外,且所述限位挡板(21)朝向所述芯轴(2)的板面与所述胀紧筒(1)的第一端相抵,所述芯轴(2)上套装有驱动件(3),所述驱动件(3)和所述胀紧筒(1)的第二端相抵;/n所述胀紧筒(1)上设置有多个长条形的开缝(11),每个所述开缝(11)均平行于所述胀紧筒(1)的轴线,所述开缝(11)的开口位于所述胀紧筒(1)的第一端,所述开缝(11)由开口(10)朝向所述胀紧筒(1)的第二端延伸;/n所述驱动件(3)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胀紧筒(1)的第二端朝向所述限位挡板(21)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轴内油管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胀紧筒(1)、芯轴(2)及驱动件(3);
所述芯轴(2)同轴插装在所述胀紧筒(1)中,所述芯轴(2)的第一端设置有限位挡板(21),所述限位挡板(21)位于所述胀紧筒(1)外,且所述限位挡板(21)朝向所述芯轴(2)的板面与所述胀紧筒(1)的第一端相抵,所述芯轴(2)上套装有驱动件(3),所述驱动件(3)和所述胀紧筒(1)的第二端相抵;
所述胀紧筒(1)上设置有多个长条形的开缝(11),每个所述开缝(11)均平行于所述胀紧筒(1)的轴线,所述开缝(11)的开口位于所述胀紧筒(1)的第一端,所述开缝(11)由开口(10)朝向所述胀紧筒(1)的第二端延伸;
所述驱动件(3)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胀紧筒(1)的第二端朝向所述限位挡板(21)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2)的外周壁靠近第二端的位置设置有外螺纹(20),所述外螺纹(20)沿所述芯轴(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驱动件(3)套装在所述芯轴(2)上,且所述驱动件(3)与所述外螺纹(20)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包括第一驱动螺母(31)和第二驱动螺母(32),所述第一驱动螺母(31)和所述第二驱动螺母(32)均套装在所述芯轴(2)上,且所述第一驱动螺母(31)和所述第二驱动螺母(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泽川刘端桑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