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SA机床的手臂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047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DSA机床的手臂支架,包括DSA机床,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大臂撑板、小臂撑板、第一海绵垫层和第二海绵垫层,所述大臂撑板的一端设在DSA机床的一侧并与其转动连接,大臂撑板的另一端与小臂撑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大臂撑板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海绵垫层,所述小臂撑板的端面上设有第二海绵垫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方便患者搭放并转动手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SA机床的手臂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臂支架,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DSA机床的手臂支架,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技术介绍
现有的DSA机床(血管造影机)用于心内科可开展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等手术。用于神经外科可开展脑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脑血栓早期动脉溶栓,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目前,心内科医生在桡动脉穿刺手术过程中,预先安置患者平躺在DSA的机床上,并平卧位右侧上肢使其自然外展,且手掌朝上,以便于医生行桡动脉消毒、穿刺、置鞘管,穿刺成功后将患者上肢放于身体侧,以方便心内科介入手术时C臂机器的旋转,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机床的宽度有限,患者的手臂容易从机床一侧滑落,一方面容易导致桡动脉消毒部位的污染,另一方面易导致穿刺的失败,再者因为上肢滑落易导致穿刺好的鞘管滑脱,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方便患者搭放并能转动上肢的手臂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方便患者搭放并能转动手臂,提高患者舒适度的DSA机床的手臂支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DSA机床的手臂支架,包括DSA机床,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大臂撑板、小臂撑板、第一海绵垫层和第二海绵垫层,所述大臂撑板的一端设在DSA机床的一侧并与其转动连接,大臂撑板的另一端与小臂撑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大臂撑板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海绵垫层,所述小臂撑板的端面上设有第二海绵垫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在DSA机床的一侧,且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在DSA机床的底部,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座与大臂撑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大臂撑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座与小臂撑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小臂撑板的另一端设有挡手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小臂撑板沿其长度方向具有滑槽,所述挡手板包括滑动板和设在滑动板两端的竖板,所述滑动板设在滑槽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手板两端的内侧壁上设有导条,小臂撑板另一端两侧的外壁上设有导槽,所述挡手板的导条与小臂撑板的导槽滑动配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手板为U形挡手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手板的内侧壁上设有海绵垫层,且海绵垫层上设有无菌布。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海绵垫层和第二海绵垫层的表面均设有无菌布。本技术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本技术的DSA机床的手臂支架后,由于本技术还包括大臂撑板、小臂撑板、第一海绵垫层和第二海绵垫层,所述大臂撑板的一端设在DSA机床的一侧并与其转动连接,大臂撑板的另一端与小臂撑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大臂撑板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海绵垫层,所述小臂撑板的端面上设有第二海绵垫层,本技术的大臂撑板和小臂撑板转动结构可以方便转运病人手术床靠近机床或者方便患者上下手术台,使用时,预先转动大臂撑板,待患者平躺在DSA机床后,转动本技术使其位于患者身体一侧,然后患者的上肢放于大臂撑板的第一海绵垫层和小臂撑板的第二海绵垫层上,若心内科冠脉医生操作时,转动大臂撑板,这样方便穿刺桡动脉,穿刺成功后再反向转动使得大臂撑板转到患者身体侧,医生继续冠脉造影手术,这样患者上肢不容易从机床一侧滑落,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桡动脉消毒部位发生污染和穿刺失败,而且能够避免因患者上肢滑落而导致穿刺好的鞘管脱落的现象发生;若患者需要行PTCD,可以转动小臂撑板,一方便行PTCD穿刺的患者手臂外展,或者提高手臂不能伸直患者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大臂撑板与海绵垫层以及无菌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大臂撑板与海绵垫层以及无菌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2、3所示,一种DSA机床的手臂支架,包括DSA机床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大臂撑板2、小臂撑板3、第一海绵垫层4和第二海绵垫层5,所述大臂撑板2的一端设在DSA机床1的一侧并与其转动连接,大臂撑板2的另一端与小臂撑板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大臂撑板2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海绵垫层4,所述小臂撑板3的端面上设有第二海绵垫层5。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将大臂撑板与DSA机床转动连接,本技术还包括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设在DSA机床1的一侧,且连接板6的一端固定在DSA机床1的底部,所述连接板6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座7与大臂撑板2的一端转动连接。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转动小臂撑板,所述大臂撑板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座8与小臂撑板3的一端转动连接。当然,并不局限与此,所述连接板6也可以通过轴承与大臂撑板2的一端转动连接,大臂撑板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小臂撑板3的一端转动连接。如图1所示,为了更好的固定患者的手臂,防止手臂从撑板下滑造成不适,所述小臂撑板3的另一端设有挡手板9。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调节挡手板9的位置,使其更加适用于不同长度患者的手臂,所述小臂撑板3沿其长度方向具有滑槽31,所述挡手板9包括滑动板91和设在滑动板91两端的竖板92,所述滑动板91设在滑槽31内。使用时,根据患者的需求,滑动挡手板9到合适位置,可更好的固定患者的手腕和手部,防止上肢滑落。当然,挡手板9的调节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也可以是所述挡手板9两端的内侧壁上设有导条,小臂撑板3另一端两侧的外壁上设有导槽,所述挡手板9的导条与小臂撑板3的导槽滑动配合。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本技术结构更加合理,所述挡手板9为U形挡手板。为了提高患者手腕和手部的舒适感,本技术所述挡手板9的内侧壁上设有海绵垫层,且海绵垫层上设有无菌布。为了提高清洁度,所述第一海绵垫层4和第二海绵垫层5的表面均设有无菌布10。本技术的大臂撑板能够180°旋转,小臂撑板能够90°旋转,方便转运病人手术床靠近机床或者方便患者上下手术台。本技术使用时,预先转动大臂撑板2,待患者平躺在DSA机床后,转动本技术使其位于患者身体一侧,然后患者的上肢放于大臂撑板2的第一海绵垫层4和小臂撑板3的第二海绵垫层5上,防止患者上肢直接搭放在硬质板上造成的不舒适感,若心内科冠脉医生操作时,转动大臂撑板2,这样方便穿刺桡动脉,穿刺成功后再反向转动使得大臂撑板转到患者身体侧,方便心内科介入手术时C臂机器的旋转,医生能够继续冠脉造影手术,这样患者上肢不容易从机床一侧滑落,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桡动脉消毒部位发生污染和穿刺失败,而且能够避免因患者上肢滑落而导致穿刺好的鞘管脱落的现象发生;若患者需要行PTCD,可以转动小臂撑板,一方便行PTCD穿刺的患者手臂外展,或者提高手臂不能伸直患者的舒适度,所述挡手板9能够有效防止患者上肢摆放不到位从撑板上滑落,更好地固定患者手臂,防止因手臂下滑造成不适。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DSA机床的手臂支架,包括DSA机床(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大臂撑板(2)、小臂撑板(3)、第一海绵垫层(4)和第二海绵垫层(5),所述大臂撑板(2)的一端设在DSA机床(1)的一侧并与其转动连接,大臂撑板(2)的另一端与小臂撑板(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大臂撑板(2)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海绵垫层(4),所述小臂撑板(3)的端面上设有第二海绵垫层(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SA机床的手臂支架,包括DSA机床(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大臂撑板(2)、小臂撑板(3)、第一海绵垫层(4)和第二海绵垫层(5),所述大臂撑板(2)的一端设在DSA机床(1)的一侧并与其转动连接,大臂撑板(2)的另一端与小臂撑板(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大臂撑板(2)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海绵垫层(4),所述小臂撑板(3)的端面上设有第二海绵垫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SA机床的手臂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设在DSA机床(1)的一侧,且连接板(6)的一端固定在DSA机床(1)的底部,所述连接板(6)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座(7)与大臂撑板(2)的一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SA机床的手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臂撑板(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座(8)与小臂撑板(3)的一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SA机床的手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臂撑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秋芬刘楠余虹陈迪王晨霞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