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精度传输的单支撑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8020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高精度传输的单支撑传动装置,包括侧板和底板,侧板一侧下端固定有底板,还包括第一滚轴、第二滚轴、皮带轮、O形圈、负载调节装置和支撑装置,侧板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轴,第一滚轴一端固定有第二滚轴,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皮带轮,两个第一滚轴上的皮带轮和两个第二滚轴上的皮带轮·分别通过O形圈传动连接,侧板一侧固定有用于第一滚轴稳定传动的负载调节装置,底板上表面安装有支撑装置。本实用传输精度和稳定性较高,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精度传输的单支撑传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视觉中被拍摄物体的高精度、高稳定度的传输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精度传输的单支撑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发展的一个分支。简单说来,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系统是通过机器视觉产品(即图像摄取装置,分CMOS和CCD两种)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得到被摄目标的形态信息,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例如传输盖板玻璃,小型的金属片(如手机CNC加工的后盖)、太阳能硅片、晶圆片等等,需要机器视觉检测其表面是否有破损等,对于高精度高稳定度的物体传输,是采用O型圈+滚轴的方法进行转动:此方法在两条平行的滚轴之间套上O型圈,O型圈随滚轴转动而移动,物体放在O型圈上,从而实现物体的平移,由于O型圈是易耗品,O型圈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新的O型圈。此时,双固定支撑的方案会使得O型圈的更换耗时耗力,系统维护成本高。因此,单固定支撑的方式会被使用作为O型圈方案的主要支撑。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滚轴和轴承之间存在一定的游隙。物体从一个O型圈模组传送到另一个O型圈模组时,物体会对滚轴产生一个向下方的负载压力,由于物体从一个模组到别一个模组运动时,滚轴上的负载会动态产生变化,此时由于游隙的存在,滚轴会产生上下颤动,从而降低传输的稳定性和精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高精度传输的单支撑传动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用于高精度传输的单支撑传动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高精度传输的单支撑传动装置,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一侧下端固定有底板,还包括第一滚轴、第二滚轴、皮带轮、O形圈、负载调节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侧板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轴,所述第一滚轴一端固定有第二滚轴,所述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一端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皮带轮,两个所述第一滚轴上的皮带轮和两个第二滚轴上的皮带轮分别通过O形圈传动连接,所述侧板一侧固定有用于第一滚轴稳定传动的负载调节装置,所述底板上表面安装有支撑装置。优选的,所述负载调节装置包括磁力环、第一安装座、第一固定轴、电磁铁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滚轴远离第二滚轴的一端穿过侧板固定有磁力环,所述侧板远离底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安装座,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固定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两端固定有电磁铁,所述侧板两端固定有控制器,且两个电磁铁分别与两个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固定轴、弯折杆、第三固定轴和承托轮,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有第二安装座,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中部固定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两端固定有弯折杆,所述弯折杆远离第二固定轴的一端固定有第三固定轴,所述第三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承托轮,且承托轮位于O形圈内壁顶部接触。优选的,所述底板表面开设有安装孔。优选的,所述承托轮外侧固定有橡胶防滑层。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高精度传输的单支撑传动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高精度传输的单支撑传动装置:使用时,O形圈套在皮带轮的槽构内进行传动,工件则通过两个O形圈进行传输,当工件输送至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上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使得第一滚轴一端向下方有一定的偏移量,则会导致导致工件传输发生偏斜,在工件经过一个第一滚轴时,则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则可以吸附磁力环,给第一滚轴远离第二滚轴的一端施加一个平衡力,来抵消因工件重量下压的力,随着工件组件远离第一滚轴,则控制器控制电磁铁的磁力慢慢变小,使得第一滚轴的偏移可以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第一滚轴的颤动,当工件从一端移动至另一端时,经过第一个第一滚轴所受的负载会慢慢变小,相反到第二个第一滚轴时会慢慢变大,此时控制器会控制两个电磁铁,使得两个第一滚轴的变化的负载可以抵消,从而保证物体在传送过程中是稳定的,从而提高整个传送系统的精度和稳定度,此装置传输精度和稳定性较高,便于人们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负载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侧板;2、底板;3、第一滚轴;5、第二滚轴;6、皮带轮;7、O形圈;8、负载调节装置;81、磁力环;82、第一安装座;83、第一固定轴;84、电磁铁;85、控制器;9、支撑装置;91、第二安装座;92、第二固定轴;93、弯折杆;94、第三固定轴;95、承托轮;10、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一种用于高精度传输的单支撑传动装置,包括侧板1和底板2,所述侧板1一侧下端固定有底板2,所述底板2表面开设有安装孔10,还包括第一滚轴3、第二滚轴5、皮带轮6、O形圈7、负载调节装置8和支撑装置9,所述侧板1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轴3,所述第一滚轴3一端固定有第二滚轴5,所述第一滚轴3和第二滚轴5一端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皮带轮6,两个所述第一滚轴3上的皮带轮6和两个第二滚轴5上的皮带轮6分别通过O形圈7传动连接,所述侧板1一侧固定有用于第一滚轴3稳定传动的负载调节装置8,所述底板2上表面安装有支撑装置9。请参照图2所示,所述负载调节装置8包括磁力环81、第一安装座82、第一固定轴83、电磁铁84和控制器85,所述第一滚轴3远离第二滚轴5的一端穿过侧板1固定有磁力环81,所述侧板1远离底板2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安装座82,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82固定有第一固定轴83,所述第一固定轴83两端固定有电磁铁84,所述侧板1两端固定有控制器85,且两个电磁铁84分别与两个控制器85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85控制电磁铁84通电,产生磁力,则可以吸附磁力环81,给第一滚轴3远离第二滚轴5的一端施加一个平衡力,来抵消因工件重量下压的力,随着工件组件远离第一滚轴3,则控制器85控制电磁铁84的磁力慢慢变小,使得第一滚轴3的偏移可以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第一滚轴3的颤动。实施例2请参照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9包括第二安装座91、第二固定轴92、弯折杆93、第三固定轴94和承托轮95,所述底板2上表面固定有第二安装座91,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91中部固定有第二固定轴92,所述第二固定轴92两端固定有弯折杆93,所述弯折杆93远离第二固定轴92的一端固定有第三固定轴94,所述第三固定轴94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承托轮95,且承托轮95位于O形圈7内壁顶部接触,所述承托轮95外侧固定有橡胶防滑层,通过在底板2上设置支撑装置9,使得承托轮95可以始终对O形圈7进行支撑,提高传输精度。实施例3所述O形圈7可以为平皮带或者同步带。实施例4所述承托轮95可以为表面光环的环形装置,如陶瓷环等。工作原理:使用时,O形圈7套在皮带轮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精度传输的单支撑传动装置,包括侧板(1)和底板(2),所述侧板(1)一侧下端固定有底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滚轴(3)、第二滚轴(5)、皮带轮(6)、O形圈(7)、负载调节装置(8)和支撑装置(9),所述侧板(1)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轴(3),所述第一滚轴(3)一端固定有第二滚轴(5),所述第一滚轴(3)和第二滚轴(5)一端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皮带轮(6),两个所述第一滚轴(3)上的皮带轮(6)和两个第二滚轴(5)上的皮带轮(6)分别通过O形圈(7)传动连接,所述侧板(1)一侧固定有用于第一滚轴(3)稳定传动的负载调节装置(8),所述底板(2)上表面安装有支撑装置(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精度传输的单支撑传动装置,包括侧板(1)和底板(2),所述侧板(1)一侧下端固定有底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滚轴(3)、第二滚轴(5)、皮带轮(6)、O形圈(7)、负载调节装置(8)和支撑装置(9),所述侧板(1)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轴(3),所述第一滚轴(3)一端固定有第二滚轴(5),所述第一滚轴(3)和第二滚轴(5)一端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皮带轮(6),两个所述第一滚轴(3)上的皮带轮(6)和两个第二滚轴(5)上的皮带轮(6)分别通过O形圈(7)传动连接,所述侧板(1)一侧固定有用于第一滚轴(3)稳定传动的负载调节装置(8),所述底板(2)上表面安装有支撑装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精度传输的单支撑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调节装置(8)包括磁力环(81)、第一安装座(82)、第一固定轴(83)、电磁铁(84)和控制器(85),所述第一滚轴(3)远离第二滚轴(5)的一端穿过侧板(1)固定有磁力环(81),所述侧板(1)远离底板(2)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安装座(82),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卫文刘颖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品图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