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779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瓣膜修复装置。该瓣膜修复装置,包括:主手柄,内部中空;导管,一端位于主手柄内、另一端伸出主手柄设置,所述导管内能够用于锚件穿过;调弯导管,连接于所述主手柄,且所述导管至少伸出所述主手柄的部分套设于所述调弯导管内;调弯装置,连接于所述主手柄,且能够调节调弯导管的弯曲度;递送装置,连接于所述主手柄的侧部,所述递送装置被配置为将穿设在线体上的锚件依次送至所述导管入口处;推送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手柄,并能够将位于所述导管入口处的所述锚件依次推入所述导管中,直至沿所述导管将所述锚件依次推入组织中。该瓣膜修复装置,其集成多种功能于一体,操作灵活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瓣膜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瓣膜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瓣环扩张是二尖瓣、三尖瓣最常见的病因,它可以导致瓣叶互相分离、产生间隙而导致瓣膜反流。因此,针对瓣环扩张而进行的瓣环环缩术是二尖瓣或三尖瓣修复的重要术式,也是基础术式,其原理是针对于瓣环扩张引起的关闭不全,通过使二尖瓣或三尖瓣瓣口面积减小来使瓣叶能够互相贴合,从而减小反流,甚至是完全消除反流。瓣环环缩术可单独应用来治疗二尖瓣、三尖瓣反流,也可以联合其他修复技术(如瓣叶修复、腱索植入)来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无反流生存时间。传统外科瓣环环缩手术需要开胸、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患者创伤大、痛苦程度高、恢复慢,许多高龄、体弱者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近年来,经导管微创介入的方法来实施瓣环环缩术的概念应运而生,其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依靠影像学手段进行指导,使用器械对二尖瓣、三尖瓣进行环缩。在环缩过程中,通常使用多个锚件进入瓣环组织中,再将多个瓣环通过线体串接,最终通过拉紧线体,从而带动多个锚件围绕一中心收紧,之后将线体打结锁紧后剪断,以完成手术。然而,现有技术每个步骤需要一个单独的工具进行操作,操作非常繁琐,造成手术难度大,严重影响手术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集成多种功能于一体,操作灵活方便。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包括:主手柄,内部中空;导管,一端位于所述主手柄内、另一端伸出所述主手柄设置,所述导管内能够用于锚件穿过;调弯导管,连接于所述主手柄,且所述导管至少伸出所述主手柄的部分套设于所述调弯导管内;调弯装置,连接于所述主手柄,且能够调节调弯导管的弯曲度;递送装置,连接于所述主手柄的侧部,所述递送装置被配置为将穿设在线体上的锚件依次送至所述导管入口处;推送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手柄,并能够将位于所述导管入口处的所述锚件依次推入所述导管中,直至沿所述导管将所述锚件依次推入组织中。其中,所述递送装置包括与所述主手柄连接的底板及位于所述底板上的匣体,所述匣体能够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收容多个所述锚件,所述匣体能沿其长度方向朝向所述导管移动,以逐次将位于其内的所述锚件递送至所述导管的入口处。其中,所述主手柄沿所述导管的径向开设有移动槽,所述匣体能够沿着所述移动槽移动。其中,所述递送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匣体驱动结构,所述匣体驱动结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匣体移动。其中,所述匣体沿其移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锚件容置槽。其中,所述递送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被配置为在所述匣体的其中一个所述锚件容置槽对准所述导管的入口时固定所述匣体。其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锚件容置槽的入口端之间开设有过线槽,在所述匣体的入口端设置有滑轮,所述线体经过所述滑轮和所述过线槽。其中,所述递送装置还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张紧轮,所述张紧轮用于储存并张紧线体,所述线体的自由端在穿过所述锚件后被牵制在所述主手柄以外。其中,所述递送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被配置为限位所述张紧轮转动。其中,所述推送装置包括推杆,所述推杆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主手柄的一端且能伸入所述导管内,所述推杆的头端能够与所述锚件的端部活动连接。其中,所述推送装置还包括:推柄,所述推杆连接于所述推柄,所述推柄与所述推杆能相对转动,所述推柄能进入所述主手柄内并与所述主手柄之间螺纹配合;推杆限位装置,所述推杆限位装置被配置为限制所述推杆在所述导管和所述主手柄内转动。其中,所述调弯导管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调弯部,所述调弯装置能够独立调节每个所述调弯部的弯曲度。其中,每个所述调弯部对应的所述调弯导管的侧壁开设有能使所述调弯导管弯折的弯折槽;所述弯折槽为至少一列;其中,每列所述弯折槽包括多个凹槽且多个所述凹槽沿着所述调弯导管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相邻两列所述弯折槽沿所述调弯导管的周向排布且相邻两列所述弯折槽的所述凹槽交替排列。其中,该瓣膜修复装置还包括穿刺装置,所述穿刺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锚件进入组织前进入组织中。其中,所述主手柄的末端连接有副手柄,所述副手柄能相对于所述主手柄移动,所述穿刺装置和所述调弯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副手柄。其中,所述穿刺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副手柄的穿刺旋柄、设置于所述穿刺旋柄内的穿刺滑块及连接于所述穿刺滑块的穿刺管,所述穿刺管套设于所述导管和所述调弯导管之间。其中,所述锚件包括立柱和围绕所述立柱设置且活动连接于所述立柱的叶翅结构,其中,所述立柱开设有用于所述线体穿过的穿线孔,所述叶翅结构能够相对于所述立柱收拢或张开,所述叶翅结构与所述立柱能够相对转动。其中,所述导管的入口处设置有止血阀和冲洗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瓣膜修复装置,包括:主手柄,内部中空;导管,一端位于所述主手柄内、另一端伸出所述主手柄设置,所述导管内能够用于锚件穿过;调弯导管,连接于所述主手柄,且所述导管至少伸出所述主手柄的部分套设于所述调弯导管内;调弯装置,连接于所述主手柄,且能够调节调弯导管的弯曲度;递送装置,连接于所述主手柄的侧部,所述递送装置被配置为将穿设在线体上的锚件依次送至所述导管入口处;推送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手柄,并能够将位于所述导管入口处的所述锚件依次推入所述导管中,直至沿所述导管将所述锚件依次推入组织中。该瓣膜修复装置,通过递送装置将锚件送至导管的入口处,再通过推送装置将位于导管的入口处的锚件推入导管中,直至沿导管将锚件推入组织中;在该过程中,调弯装置通过调节调弯导管的弯曲度,从而调整内部的导管的完全方向,进而实现不同位置锚件的打入,其集成多种功能于一体,操作灵活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瓣膜修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瓣膜修复装置在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递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匣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瓣膜修复装置移除主手柄的上部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推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调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调弯导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调弯导管增加过线槽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的调弯导管增加过线槽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另一种调弯导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调弯导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再一种调弯导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调弯导管的横截面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调弯导管的一种使用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手柄(10),内部中空;/n导管(20),一端位于所述主手柄(10)内、另一端伸出所述主手柄(10)设置,所述导管(20)内能够用于锚件(5)穿过;/n调弯导管(4),连接于所述主手柄(10),且所述导管(20)至少伸出所述主手柄(10)的部分套设于所述调弯导管(4)内;/n调弯装置(3),连接于所述主手柄(10),且能够调节调弯导管(4)的弯曲度;/n递送装置(1),连接于所述主手柄(10)的侧部,所述递送装置(1)被配置为将穿设在线体(30)上的锚件(5)依次送至所述导管(20)入口处;/n推送装置(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手柄(10),并能够将位于所述导管(20)入口处的所述锚件(5)依次推入所述导管(20)中,直至沿所述导管(20)将所述锚件(5)依次推入组织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手柄(10),内部中空;
导管(20),一端位于所述主手柄(10)内、另一端伸出所述主手柄(10)设置,所述导管(20)内能够用于锚件(5)穿过;
调弯导管(4),连接于所述主手柄(10),且所述导管(20)至少伸出所述主手柄(10)的部分套设于所述调弯导管(4)内;
调弯装置(3),连接于所述主手柄(10),且能够调节调弯导管(4)的弯曲度;
递送装置(1),连接于所述主手柄(10)的侧部,所述递送装置(1)被配置为将穿设在线体(30)上的锚件(5)依次送至所述导管(20)入口处;
推送装置(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手柄(10),并能够将位于所述导管(20)入口处的所述锚件(5)依次推入所述导管(20)中,直至沿所述导管(20)将所述锚件(5)依次推入组织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递送装置(1)包括与所述主手柄(10)连接的底板(11)及位于所述底板(11)上的匣体(12),所述匣体(12)能够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收容多个所述锚件(5),所述匣体(12)能沿其长度方向朝向所述导管(20)移动,以逐次将位于其内的所述锚件(5)递送至所述导管(20)的入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手柄(10)沿所述导管(20)的径向开设有移动槽(101),所述匣体(12)能够沿着所述移动槽(101)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递送装置(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匣体驱动结构,所述匣体驱动结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匣体(12)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匣体(12)沿其移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锚件容置槽(1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递送装置(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第一限位结构(17),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7)被配置为在所述匣体(12)的其中一个所述锚件容置槽(122)对准所述导管(20)的入口时固定所述匣体(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锚件容置槽(122)的入口端之间开设有过线槽(121),在所述匣体(12)的入口端设置有滑轮(123),所述线体(30)经过所述滑轮(123)和所述过线槽(12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递送装置(1)还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张紧轮(14),所述张紧轮(14)用于储存并张紧线体(30),所述线体(30)的自由端在穿过所述锚件(5)后被牵制在所述主手柄(10)以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递送装置(1)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剑刘洋龚霄雁魏继昌王东洋
申请(专利权)人:茵络无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