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轮机SCR脱硝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742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SCR脱硝工艺,包括燃气轮机出口烟道和余热锅炉,还包括进口烟道,所述进口烟道连接于燃气轮机出口烟道和余热锅炉之间,所述进口烟道截面面积小于余热锅炉进口端截面面积,所述进口烟道内沿烟气流向连接有烟气导流单元和喷氨单元。不同于喷氨格栅布置在位于催化剂前的余热锅炉内部,喷氨单元安装于连接于余热锅炉进口端的进口烟道内,安装条件好,空间足够,所述进口烟道截面面积小于余热锅炉进口端截面面积,这样可以减小连接于进口烟道内的喷氨单元的面积,进而节省了喷氨单元的大量安装材料,其次,延长了氨气和烟气的混合时间,保证了氨气和烟气中的氮化物能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轮机SCR脱硝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脱硝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燃气轮机SCR脱硝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燃气轮机大部分采用的是SNCR脱硝,但是随着国家排放标准的提高,SNCR已无法满足排放需要,越来越多的燃气轮机采用了SCR进行脱硝。现有的SCR脱硝工艺中,喷氨格栅一般布置在位于催化剂前的余热锅炉内部,这样使氨气和烟气之间混合时间短,混合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SCR脱硝工艺,包括燃气轮机出口烟道和余热锅炉,还包括进口烟道,所述进口烟道连接于燃气轮机出口烟道和余热锅炉之间,所述进口烟道截面面积小于余热锅炉进口端截面面积,所述进口烟道内沿烟气流向连接有烟气导流单元和喷氨单元。优选的,所述进口烟道沿烟气流向呈逐步扩张式设置,所述喷氨单元位于进口烟道内后端位置。优选的,所述喷氨单元包括:固定格栅,所述固定格栅竖直连接于进口烟道内;喷氨管道,若干个所述喷氨管道连接于固定格栅上;喷氨喷嘴,若干个所述喷氨喷嘴连接于喷氨管道上;均流器,所述均流器连接于进口烟道外,所述均流器出口端与各喷氨管道连接;带泵进氨管,所述带泵进氨管与均流器进口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烟气导流单元包括若干层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V型、上小下大型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所述余热锅炉包括:壳体;进口喇叭,所述进口喇叭设于壳体侧端,所述进口喇叭连接出烟通道设置;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于壳体内;脱硝催化剂,所述脱硝催化剂设于壳体内。优选的,所述均流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连接于进口烟道侧端;进氨口,所述进氨口开设于箱体表面,带泵进氨管与进氨口连接;封板,所述封板横向连接于所述箱体内靠近顶端位置;中心进水口,所述中心进水口开设于所述封板中心端;堵头,所述堵头设为半椭圆体结构,所述堵头顶端封堵中心进水口;转体,所述转体转动连接于箱体内;进水槽,多个所述进水槽周向分布于转体侧端,所述进水槽开槽方向沿所述转体中心轴方向平行设置;传动孔,所述传动孔竖直穿设于所述转体中心轴端;斜槽,两个所述斜槽开设于所述传动孔内壁上;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等数量于斜槽设置,所述第一传动杆竖直连接于堵头底端;转轴,所述转轴滑动连接于斜槽内,所述转轴连接于第一传动杆远离堵头端;弹簧固定座,所述弹簧固定座截面设为弓字形结构,所述弹簧固定座开口端朝下连接于所述箱体内底端位置;中心杆,所述中心杆插设于传动孔中心端,所述中心杆顶端与所述堵头底端连接,所述中心杆底端穿设所述弹簧固定座顶端设置;锁块,所述锁块连接于中心杆底端;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中心杆上,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弹簧固定座内端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与锁块连接;出氨口,所述出氨口连接于所述箱体底端靠近边沿位置,所述出氨口适配进水槽等数量设置,所述出氨口与各喷氨管道连接。优选的,所述锁块设为圆台状结构,所述中心杆底端与锁止块大头端连接。优选的,还包括:楔形块,所述楔形块适配锁块倾斜端设置;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楔形块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远离楔形块端贯穿弹簧固定座侧端;制动片,所述制动片连接于第二传动杆远离楔形块端,所述制动片靠近传动孔内壁设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喷氨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喷氨单元侧面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均流器中进水槽和出氨口未连通时剖视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均流器中进水槽和出氨口连通时剖视图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均流器中进水槽和出氨口未连通时剖视图二;图7为本专利技术均流器中进水槽和出氨口连通时剖视图二。图中:1.燃气轮机出口烟道;2.烟气导流单元;3.喷氨单元;4.进口喇叭;5.换热管;6.脱硝催化剂;7.余热锅炉;8.均流器;34.固定格栅;35.喷氨管道;36.喷氨喷嘴;37.带泵进氨管;81.箱体;82.进氨口;83.转体;84.进水槽;85.传动孔;86.斜槽;87.封板;88.中心进水口;89.堵头;80.第一传动杆;91.转轴;92.弹簧固定座;93.中心杆;94.锁块;95.复位弹簧;96.出氨口;97.楔形块;98.第二传动杆;99.制动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轮机SCR脱硝工艺,包括燃气轮机出口烟道1和余热锅炉7,还包括进口烟道,所述进口烟道连接于燃气轮机出口烟道1和余热锅炉7之间,所述进口烟道截面面积小于余热锅炉7进口端截面面积,所述进口烟道内沿烟气流向连接有烟气导流单元2和喷氨单元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SCR脱硝工艺,不同于喷氨格栅布置在位于催化剂前的余热锅炉内部,喷氨单元3安装于连接于余热锅炉7进口端的进口烟道内,安装条件好,空间足够,所述进口烟道截面面积小于余热锅炉7进口端截面面积,这样可以减小连接于进口烟道内的喷氨单元3的面积,进而节省了喷氨单元3的大量安装材料,其次,延长了氨气和烟气的混合时间,保证了氨气和烟气中的氮化物能充分混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口烟道沿烟气流向呈逐步扩张式设置,所述喷氨单元3位于进口烟道内后端位置。如图2、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氨单元3包括:固定格栅34,所述固定格栅34竖直连接于进口烟道内;喷氨管道35,若干个所述喷氨管道35连接于固定格栅34上;喷氨喷嘴36,若干个所述喷氨喷嘴36连接于喷氨管道35上;均流器8,所述均流器8连接于进口烟道外,所述均流器8出口端与各喷氨管道35连接;带泵进氨管37,所述带泵进氨管37与均流器8进口端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自燃气轮机出口烟道1排出的高温烟气自进口烟道进入余热锅炉7内,带泵进氨管37工作,将氨水自均流器8分入各喷氨管道35内,氨水自喷氨喷嘴36喷入进口烟道内,与高温烟气混合,各所述喷氨管道35可水平或竖直连接于固定格栅34上,喷氨喷嘴36可采用均匀布置,也可根据催化剂前氮氧化物浓度分布采用非均匀性布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气导流单元2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轮机SCR脱硝工艺,包括燃气轮机出口烟道(1)和余热锅炉(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口烟道,所述进口烟道连接于燃气轮机出口烟道(1)和余热锅炉(7)之间,所述进口烟道截面面积小于余热锅炉(7)进口端截面面积,所述进口烟道内沿烟气流向连接有烟气导流单元(2)和喷氨单元(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轮机SCR脱硝工艺,包括燃气轮机出口烟道(1)和余热锅炉(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口烟道,所述进口烟道连接于燃气轮机出口烟道(1)和余热锅炉(7)之间,所述进口烟道截面面积小于余热锅炉(7)进口端截面面积,所述进口烟道内沿烟气流向连接有烟气导流单元(2)和喷氨单元(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SCR脱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烟道沿烟气流向呈逐步扩张式设置,所述喷氨单元(3)位于进口烟道内后端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SCR脱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氨单元(3)包括:
固定格栅(34),所述固定格栅(34)竖直连接于进口烟道内;
喷氨管道(35),若干个所述喷氨管道(35)连接于固定格栅(34)上;
喷氨喷嘴(36),若干个所述喷氨喷嘴(36)连接于喷氨管道(35)上;
均流器(8),所述均流器(8)连接于进口烟道外,所述均流器(8)出口端与各喷氨管道(35)连接;
带泵进氨管(37),所述带泵进氨管(37)与均流器(8)进口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SCR脱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导流单元(2)包括若干层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V型、上小下大型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SCR脱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锅炉(7)包括:
壳体;
进口喇叭(4),所述进口喇叭(4)设于壳体侧端,所述进口喇叭(4)连接出烟通道设置;
换热管(5),所述换热管(5)设于壳体内;
脱硝催化剂(6),所述脱硝催化剂(6)设于壳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SCR脱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器(8)包括:
箱体(81),所述箱体(81)连接于进口烟道侧端;
进氨口(82),所述进氨口(82)开设于箱体(81)表面,带泵进氨管(37)与进氨口(82)连接;
封板(87),所述封板(87)横向连接于所述箱体(81)内靠近顶端位置;
中心进水口(88),所述中心进水口(88)开设于所述封板(87)中心端;
堵头(89),所述堵头(89)设为半椭圆体结构,所述堵头(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友华邓立锋王勇宫锐朱昊成
申请(专利权)人:龙净科杰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