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扣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7238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扣具结构,其包括扣具本体,所述扣具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扣孔;所述扣具本体包括顶层碳纤维织布、底层碳纤维织布以及夹设于顶层碳纤维织布与底层碳纤维织布之间的多层纤维角度不尽相同的碳纤维纱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扣具本体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这使得扣具本体具有强度高、重量轻、不易腐蚀的优点,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扣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安全帽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碳纤维扣具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绳带上使用的扣具,如插扣、日字扣、梯扣等,一般采用塑料或金属制成,金属扣具存在重量重、容易生锈的问题,而塑料扣具则存在强度不足,使用时容易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扣具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碳纤维扣具结构,其包括扣具本体,所述扣具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扣孔;所述扣具本体包括顶层碳纤维织布、底层碳纤维织布以及夹设于顶层碳纤维织布与底层碳纤维织布之间的多层纤维角度不尽相同的碳纤维纱束。所述碳纤维纱束共有十层,各层碳纤维纱束沿顶层碳纤维织布至底层碳纤维织布的方向依次分为第一层至第十层,其中第一层碳纤维纱束和第十层碳纤维纱束的纤维角度为0°,第二层碳纤维纱束和第九层碳纤维纱束的纤维角度为90°,第三层碳纤维纱束至第八层碳纤维纱束的纤维角度为45°。所述碳纤维纱束共有十六层,各层碳纤维纱束沿顶层碳纤维织布至底层碳纤维织布的方向依次分为第一层至第十六层,其中第一层碳纤维纱束、第五层碳纤维纱束、第十二层碳纤维纱束和第十六层碳纤维纱束的纤维角度为0°,第二层碳纤维纱束、第六层碳纤维纱束、第十一层碳纤维纱束和第十五层碳纤维纱束的纤维角度为90°,第三层碳纤维纱束、第四层碳纤维纱束、第七层碳纤维纱束至第十层碳纤维纱束以及第十三层碳纤维纱束和第十四层碳纤维纱束的纤维角度为45°。所述顶层碳纤维织布和底层碳纤维织布均采用3K碳纤维织布。所述扣具本体的扣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扣孔11并排设置。所述扣具本体的扣孔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扣孔为长条孔,另一个扣孔为圆孔。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扣具本体包括顶层碳纤维织布、底层碳纤维织布以及夹设于顶层碳纤维织布与底层碳纤维织布之间的多层纤维角度不尽相同的碳纤维纱束,这使得扣具本体是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而使得扣具本体具有强度高、重量轻、不易腐蚀的优点,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分解图;标号说明:扣具本体1,顶层碳纤维织布101,底层碳纤维织布102,碳纤维纱束103,扣孔1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碳纤维扣具结构,其包括扣具本体1,所述扣具本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扣孔11;所述扣具本体1包括顶层碳纤维织布101、底层碳纤维织布102以及夹设于顶层碳纤维织布101与底层碳纤维织布102之间的多层纤维角度不尽相同的碳纤维纱束103;这样扣具本体1便是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而使得扣具本体1具有强度高、重量轻、不易腐蚀的优点,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体验。其中扣具本体1的顶层碳纤维织布101和底层碳纤维织布102是位于扣具本体1的最外层,顶层碳纤维织布101和底层碳纤维织布103均可采用3K碳纤维织布,可以通过设置顶层碳纤维织布101和底层碳纤维织布102的花纹而提高扣具本体1的外表面美观度;而扣具本体1的各层碳纤维纱束103的纤维角度不尽相同,则能有效提高扣具本体1的拉伸强度。具体的,配合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所述扣具本体1的扣孔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扣孔11并排设置而使得扣具本体1用于调节绳带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扣具本体1的扣孔11也可以为三个,三个扣孔11并排设置,其中外侧的一个穿孔111可以用于穿装饰物或起提醒作用的物件。配合图2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所述碳纤维纱束103共有十层,各层碳纤维纱束103沿顶层碳纤维织布至底层碳纤维织布的方向依次分为第一层至第十层,其中第一层碳纤维纱束和第十层碳纤维纱束的纤维角度为0°,第二层碳纤维纱束和第九层碳纤维纱束的纤维角度为90°,第三层碳纤维纱束至第八层碳纤维纱束的纤维角度为45°,这样第一层碳纤维纱束和第二层碳纤维纱束相互正交,第九层碳纤维纱束和第十层碳纤维丝束相互正交,从而能有效提高扣具本体1的拉伸强度。配合图3和图4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所述扣具本体1的扣孔1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扣孔为长条孔以固定绳带,另一个扣孔为圆孔以用于供铆钉穿过,而通过铆钉将扣具本体1固定于其他物体上。配合图4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所述碳纤维纱束103可以共有十六层,各层碳纤维纱束103沿顶层碳纤维织布至底层碳纤维织布的方向依次分为第一层至第十六层,其中第一层碳纤维纱束、第五层碳纤维纱束、第十二层碳纤维纱束和第十六层碳纤维纱束的纤维角度为0°,第二层碳纤维纱束、第六层碳纤维纱束、第十一层碳纤维纱束和第十五层碳纤维纱束的纤维角度为90°,第三层碳纤维纱束、第四层碳纤维纱束、第七层碳纤维纱束至第十层碳纤维纱束以及第十三层碳纤维纱束和第十四层碳纤维纱束的纤维角度为45°;本技术实施例二相比较实施例一,碳纤维纱束103的层数更多而使得扣具本体1的强度更高。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扣具本体,所述扣具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扣孔;所述扣具本体包括顶层碳纤维织布、底层碳纤维织布以及夹设于顶层碳纤维织布与底层碳纤维织布之间的多层纤维角度不尽相同的碳纤维纱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扣具本体,所述扣具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扣孔;所述扣具本体包括顶层碳纤维织布、底层碳纤维织布以及夹设于顶层碳纤维织布与底层碳纤维织布之间的多层纤维角度不尽相同的碳纤维纱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纱束共有十层,各层碳纤维纱束沿顶层碳纤维织布至底层碳纤维织布的方向依次分为第一层至第十层,其中第一层碳纤维纱束和第十层碳纤维纱束的纤维角度为0°,第二层碳纤维纱束和第九层碳纤维纱束的纤维角度为90°,第三层碳纤维纱束至第八层碳纤维纱束的纤维角度为4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纱束共有十六层,各层碳纤维纱束沿顶层碳纤维织布至底层碳纤维织布的方向依次分为第一层至第十六层,其中第一层碳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能聪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特锐飞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