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繁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710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鱼苗繁殖池,包括池体、进水管Ⅰ、排水管Ⅰ、排粪管、集粪池、净水池、溢流管、水泵Ⅰ、排水口、排粪口;池体为圆柱形,其上沿与地面齐平;进水管Ⅰ水平设置,一端经过水泵Ⅰ与净水池连通,另一端设于池体内壁中部,进水管Ⅰ的出水方向与池体内壁圆周的切线呈30‑60度角;排水口设于池体底面的中部,排水口下端与排水管Ⅰ连接;排粪口设于池体底面的中部,排粪口通过排粪管沿池体的下方从侧面延伸出池体外,穿入集粪池内;集粪池的另一侧的侧壁中部设有溢流管,溢流管与净水池连通。该鱼苗繁殖池克服现有技术缺陷,能够方便快捷地清楚鱼类排泄物,提高供氧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鱼苗繁殖池
本技术涉及鱼类养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苗繁殖池。
技术介绍
在鱼类的人工养殖过程中,鱼类排泄在池中,排泄物沉积到池底,现有技术的鱼类养殖池难以彻底对鱼类排泄物彻底的清理,通常采用彻底换水清理,工作量大,也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环境的稳定性;而如不能及时清理,排泄物则会污染池水,增加鱼类缺氧的可能性,影响池中鱼类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鱼苗繁殖池,该鱼苗繁殖池克服现有技术缺陷,能够方便快捷地清楚鱼类排泄物,提高供氧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鱼苗繁殖池,包括池体、进水管Ⅰ、排水管Ⅰ、排粪管、集粪池、净水池、溢流管、水泵Ⅰ、排水口、排粪口;所述的池体为圆柱形,其上沿与地面齐平;所述的进水管Ⅰ水平设置,一端经过水泵Ⅰ与净水池连通,另一端设于池体内壁中部,进水管Ⅰ的出水方向与池体内壁圆周的切线呈30-60度角,所述的进水管Ⅰ中部通过管路与自来水管连通,该管路上设有阀门;所述的排水口设于池体底面的中部,排水口下端与排水管Ⅰ连接,所述的排水管Ⅰ用于排空池体内的池水;所述的排粪口设于池体底面的中部,排粪口通过排粪管沿池体的下方从侧面延伸出池体外,然后向上延伸,从集粪池一侧侧壁的底部穿入集粪池内;所述的排粪管与集粪池连接处的竖直高度低于池体的内壁高度;所述的集粪池的另一侧的侧壁中部设有溢流管,所述的溢流管与净水池连通。优选地,还包括增氧装置,所述的增氧装置包括鼓风机、出气管,所述的出气管设有多个,出气管的出气口呈圆环形设于池体底部,出气管的另一端均与鼓风机连接。优选地,还包括排水管Ⅱ,所述的排水管Ⅱ的进口设于池体内壁中部,其出口倾斜向下离开池体与净水池连通。优选地,所述的进水管Ⅰ的出水方向与池体内壁圆周的切线呈度角。优选地,还包括进水管Ⅱ、水泵Ⅱ、集水器、出水孔,所述的进水管Ⅱ一端通过水泵Ⅱ与净水池连通,另一端与集水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集水器通过进水管Ⅱ悬挂于池体上方,所述的出水孔设有多个,均匀设于集水器底部。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气压传感器,所述的水泵Ⅱ、气压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气压传感器用于采集当前大气压强,并将气压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气压信号与预设的气压值相对比,当气压信号低于气压值时,发送启动信号至水泵Ⅱ,水泵Ⅱ用于在接收到的启动信号后将净水池的水经由进水管Ⅱ送入集水器。优选地,所述的控制器的为型号为AT89C52的单片机。优选地,所述的气压传感器的型号为MPX4115。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通过进水管Ⅰ为繁殖池加水,倾斜的出水角度能够加大池内水流强度;当需要放空繁殖池时,开启池体底部的排水管Ⅰ,将繁殖池内的水排空;当需要对繁殖池进行换水时,开启池体内壁中部的排水管Ⅱ,将繁殖池内的水排出一半;繁殖池底部的排泄物通过排粪管导出到集粪池内,排粪管与集粪池连接处的出口与水面高度一致,当繁殖池内水面升高时,排粪管内水面同样升高,排泄物从排粪管出口导入集粪池;当需要尽快对池水进行清理时,可以通过增设抽水泵通过排粪管对繁殖池底部进行抽水,将排泄物导入集粪池内;集粪池内的水通过溢流管流入净水池净化,定期对集粪池的排泄物进行清理;根据使用者需要,定时或人工开启增氧装置,通过出气管对繁殖池底部通入空气,提高繁殖池内水的溶氧量;气压传感器采集当前大气压强,并将气压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气压信号与预设的气压值相对比,当气压信号低于气压值时,发送启动信号至水泵Ⅱ,水泵Ⅱ在接收到的启动信号后将净水池的水经由进水管Ⅱ送入集水器,水通过集水器的出水孔淋入繁殖池内,提高水流强度及溶氧量。本技术通过进水管Ⅰ的倾斜设置,在加水的同时在繁殖池内形成循环旋流,能够提高水流循环强度、提高溶氧量同时利于繁殖池底部的排泄物向池底中心聚集,便于排泄物从排粪管排出;排水管Ⅰ与排水管Ⅱ的设置,便于使用者进行池水排空或是保留一半池水进行换水的操作,提高日常维护的便捷性;排粪管与集粪池的设置,使得池底的排泄物能够通过排粪管排出,并通过水位的变化自动排入集粪池中,同时具有调节繁殖池内水位的作用;可以配合抽水泵加强排粪管的流量,使得在进行清洁换水时能够着重吸出池体底部的排泄物,加快池体内清洁水质的速度,减少清洁时抽出的水量,降低清洁成本;增氧装置作为繁殖池日常的供氧设备,保证繁殖池内的溶氧量,出气管呈圆环形设置于池体底部,保证全池体的供氧覆盖,避免出现供氧盲区,降低后续维护的成本;池体上方的集水器结合了气压传感器及控制器,能够在天气变化导致气压下降至气压预设值时开启水泵,从繁殖池上方淋出水流,增加繁殖池的水溶氧量,该气压预设值对应于导致鱼类缺氧的气压下限值(990百帕),通过气压检测与增氧的结合,从而实现在气压下降导致水中溶氧量下降之前即采取增氧措施,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鱼类缺氧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鱼苗繁殖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鱼苗繁殖池的池体底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部分名称及序号如下:1为池体,2为进水管Ⅰ,3为排水管Ⅰ,4为排粪管,5为集粪池,6为净水池,7为溢流管,8为水泵Ⅰ,9为排水口,10为排粪口,11为鼓风机,12为出气管,13为排水管Ⅱ,14为进水管Ⅱ,15为水泵Ⅱ,16为集水器,17为出水孔,18为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鱼苗繁殖池,包括池体1、进水管Ⅰ2、排水管Ⅰ3、排粪管4、集粪池5、净水池6、溢流管7、水泵Ⅰ8、排水口9、排粪口10;所述的池体1为圆柱形,其上沿与地面齐平;所述的进水管Ⅰ2水平设置,一端经过水泵Ⅰ8与净水池6连通,另一端设于池体1内壁中部,进水管Ⅰ2的出水方向与池体1内壁圆周的切线呈30-60度角,所述的进水管Ⅰ2中部通过管路与自来水管连通,该管路上设有阀门18;所述的排水口9设于池体1底面的中部,排水口9下端与排水管Ⅰ3连接,所述的排水管Ⅰ3用于排空池体1内的池水;所述的排粪口10设于池体1底面的中部,排粪口10通过排粪管4沿池体1的下方从侧面延伸出池体1外,然后向上延伸,从集粪池5一侧侧壁的底部穿入集粪池5内;所述的排粪管4与集粪池5连接处的竖直高度低于池体1的内壁高度;所述的集粪池5的另一侧的侧壁中部设有溢流管7,所述的溢流管7与净水池6连通;还包括增氧装置,所述的增氧装置包括鼓风机11、出气管12,所述的出气管12设有多个,出气管12的出气口呈圆环形设于池体1底部,出气管12的另一端均与鼓风机11连接;还包括排水管Ⅱ13,所述的排水管Ⅱ13的进口设于池体1内壁中部,其出口倾斜向下离开池体1与净水池连通;所述的进水管Ⅰ2的出水方向与池体1内壁圆周的切线呈45度角;还包括进水管Ⅱ14、水泵Ⅱ15、集水器16、出水孔17,所述的进水管Ⅱ14一端通过水泵Ⅱ15与净水池连通,另一端与集水器16的进水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苗繁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进水管Ⅰ(2)、排水管Ⅰ(3)、排粪管(4)、集粪池(5)、净水池(6)、溢流管(7)、水泵Ⅰ(8)、排水口(9)、排粪口(10);/n所述的池体(1)为圆柱形,其上沿与地面齐平;/n所述的进水管Ⅰ(2)水平设置,一端经过水泵Ⅰ(8)与净水池(6)连通,另一端设于池体(1)内壁中部,进水管Ⅰ(2)的出水方向与池体(1)内壁圆周的切线呈30-60度角,所述的进水管Ⅰ(2)中部通过管路与自来水管连通,该管路上设有阀门(18);所述的排水口(9)设于池体(1)底面的中部,排水口(9)下端与排水管Ⅰ(3)连接,所述的排水管Ⅰ(3)用于排空池体(1)内的池水;所述的排粪口(10)设于池体(1)底面的中部,排粪口(10)通过排粪管(4)沿池体(1)的下方从侧面延伸出池体(1)外,然后向上延伸,从集粪池(5)一侧侧壁的底部穿入集粪池(5)内;所述的排粪管(4)与集粪池(5)连接处的竖直高度低于池体(1)的内壁高度;所述的集粪池(5)的另一侧的侧壁中部设有溢流管(7),所述的溢流管(7)与净水池(6)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17 CN 20192154256041.一种鱼苗繁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进水管Ⅰ(2)、排水管Ⅰ(3)、排粪管(4)、集粪池(5)、净水池(6)、溢流管(7)、水泵Ⅰ(8)、排水口(9)、排粪口(10);
所述的池体(1)为圆柱形,其上沿与地面齐平;
所述的进水管Ⅰ(2)水平设置,一端经过水泵Ⅰ(8)与净水池(6)连通,另一端设于池体(1)内壁中部,进水管Ⅰ(2)的出水方向与池体(1)内壁圆周的切线呈30-60度角,所述的进水管Ⅰ(2)中部通过管路与自来水管连通,该管路上设有阀门(18);所述的排水口(9)设于池体(1)底面的中部,排水口(9)下端与排水管Ⅰ(3)连接,所述的排水管Ⅰ(3)用于排空池体(1)内的池水;所述的排粪口(10)设于池体(1)底面的中部,排粪口(10)通过排粪管(4)沿池体(1)的下方从侧面延伸出池体(1)外,然后向上延伸,从集粪池(5)一侧侧壁的底部穿入集粪池(5)内;所述的排粪管(4)与集粪池(5)连接处的竖直高度低于池体(1)的内壁高度;所述的集粪池(5)的另一侧的侧壁中部设有溢流管(7),所述的溢流管(7)与净水池(6)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苗繁殖池,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增氧装置,所述的增氧装置包括鼓风机(11)、出气管(12),所述的出气管(12)设有多个,出气管(12)的出气口呈圆环形设于池体(1)底部,出气管(12)的另一端均与鼓风机(11)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乃瑞李武泉林威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利渔种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