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隔离式垃圾减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7022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35
一种分层隔离式垃圾减量装置,它涉及垃圾减量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层隔离式垃圾减量装置。它包含底座、第一垃圾减量装置、第二垃圾减量装置、立柱、水箱、电控箱、第一花盆、第二花盆、横水管、出水管,所述的底座的上方设置有立柱,立柱的内部设置有输水管,输水管的下端与横水管相连接,横水管上设置有出水管,输水管的上端与水箱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它采用分层隔离的结构,设置有照明灯,具有照明的作用,设置有花盆,能够达到绿化和点缀的效果,使得其外形更加美观,设置有水箱,能够储存清水,从而对花盆进行浇水,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层隔离式垃圾减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减量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分层隔离式垃圾减量装置。
技术介绍
垃圾是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利用的废弃物品,是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是不被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常见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区进行填埋处理,或是用焚化炉焚化。但两者均会制造环境保护的问题,而终止过度消费可进一步减轻堆填区饱和程度。堆填区中的垃圾处理不但会污染地下水和发出臭味,而且很多城市可供堆填的面积已越来越少。焚化则无可避免会产生有毒气体,危害生物体。多数的城市都在研究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和鼓励资源回收。垃圾分类是实现减量、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能不能做到垃圾分类,直接反映一个人,乃至一座城市的生态素养和文明程度。目前的垃圾减量装置结构单一,外形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分层隔离式垃圾减量装置,它采用分层隔离的结构,设置有照明灯,具有照明的作用,设置有花盆,能够达到绿化和点缀的效果,使得其外形更加美观,设置有水箱,能够储存清水,从而对花盆进行浇水,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座1、第一垃圾减量装置2、第二垃圾减量装置3、立柱4、水箱5、电控箱6、第一花盆7、第二花盆8、横水管9、出水管10,所述的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立柱4,立柱4的内部设置有输水管41,输水管41的下端与横水管9相连接,横水管9上设置有出水管10,输水管41的上端与水箱5连接,水箱5设置在立柱4的左侧,水箱5的下方设置有电控箱6,电控箱6的内部设置有电池61,电控箱6的左侧设置有照明灯62,电池61与照明灯62电性连接,电控箱6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垃圾减量装置2,立柱4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垃圾减量装置3,横水管9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花盆7和第二花盆8,第一花盆7设置在第二花盆8的左侧。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排水孔11。所述的第一垃圾减量装置2的结构与第二垃圾减量装置3的结构相同。所述的水箱5上设置有进水管51,进水管51上设置有第一阀门511。所述的出水管10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0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垃圾扔在第一垃圾减量装置2、第二垃圾减量装置3内,浇花时,打开第二阀门101,清水从水箱5通过输水管41流向横水管9,然后通过出水管10流出,从而对第一花盆7、第二花盆8进行浇水,底座1上设置有圆孔11,圆孔11方便第一花盆7、第二花盆8上多余的水冒出,防止第一花盆7、第二花盆8浇水过多,照明灯62根据光强度进行发光,能够在夜间起照明作用,第一垃圾减量装置2、第二垃圾减量装置3进行分层隔离的设置,使得其整个装置占用的空间较小,且外形较为美观,第一花盆7、第二花盆8具有清新空气的作用,整体结构较为合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它采用分层隔离的结构,设置有照明灯,具有照明的作用,设置有花盆,能够达到绿化和点缀的效果,使得其外形更加美观,设置有水箱,能够储存清水,从而对花盆进行浇水,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中底座1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湿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底座1、排水孔11、第一垃圾减量装置2、第二垃圾减量装置3、立柱4、输水管41、水箱5、进水管51、第一阀门511、电控箱6、电池61、照明灯62、第一花盆7、第二花盆8、横水管9、出水管10、第二阀门101。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看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座1、排水孔11、第一垃圾减量装置2、第二垃圾减量装置3、立柱4、输水管41、水箱5、进水管51、第一阀门511、电控箱6、电池61、照明灯62、第一花盆7、第二花盆8、横水管9、出水管10、第二阀门101,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立柱4,立柱4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垃圾减量装置3,第二垃圾减量装置3的下方设置有横水管9,横水管9上设置有亮两个出水管10,出水管10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01,第二阀门101控制出水管10的开关,两个出水管1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花盆7和第二花盆8,第一花盆7设置在第二花盆8的左侧,立柱4的左侧设置有水箱5,水箱5上设置有进水管51,进水管51上设置有第一阀门511,水箱5的下方设置有电控箱6,电控箱6的内部设置有电池61,电池61与照明灯62电性连接,照明灯62具有照明作用,电控箱6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垃圾减量装置2,立柱4的内部设置有输水管41,输水管41的上端与水箱5相连接,输水管41的下端与横水管9相连接,底座1的表面上设置有排水孔11,排水孔11对应设置在第一花盆7、第二花盆8的放置位置。实施例2参看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座1、排水孔11、第一垃圾减量装置2、第二垃圾减量装置3、立柱4、输水管41、水箱5、进水管51、第一阀门511、电控箱6、电池61、照明灯62、第一花盆7、第二花盆8、横水管9、出水管10、第二阀门101,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立柱4,立柱4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垃圾减量装置3,第二垃圾减量装置3的下方设置有横水管9,横水管9上设置有亮两个出水管10,出水管10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01,第二阀门101控制出水管10的开关,两个出水管1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花盆7和第二花盆8,第一花盆7设置在第二花盆8的左侧,立柱4的左侧设置有水箱5,水箱5上设置有进水管51,进水管51上设置有第一阀门511,水箱5的下方设置有电控箱6,电控箱6的内部设置有电池61,电池61与照明灯62电性连接,照明灯62具有照明作用,电控箱6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垃圾减量装置2,立柱4的内部设置有输水管41,输水管41的上端与水箱5相连接,输水管41的下端与横水管9相连接,底座1的表面上设置有排水孔11,排水孔11分布在底座1的表面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垃圾扔在第一垃圾减量装置2、第二垃圾减量装置3内,浇花时,打开第二阀门101,清水从水箱5通过输水管41流向横水管9,然后通过出水管10流出,从而对第一花盆7、第二花盆8进行浇水,底座1上设置有圆孔11,圆孔11方便第一花盆7、第二花盆8上多余的水冒出,防止第一花盆7、第二花盆8浇水过多,照明灯62根据光强度进行发光,能够在夜间起照明作用,第一垃圾减量装置2、第二垃圾减量装置3进行分层隔离的设置,使得其整个装置占用的空间较小,且外形较为美观,第一花盆7、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层隔离式垃圾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底座(1)、第一垃圾减量装置(2)、第二垃圾减量装置(3)、立柱(4)、水箱(5)、电控箱(6)、第一花盆(7)、第二花盆(8)、横水管(9)、出水管(10),所述的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立柱(4),立柱(4)的内部设置有输水管(41),输水管(41)的下端与横水管(9)相连接,横水管(9)上设置有出水管(10),输水管(41)的上端与水箱(5)连接,水箱(5)设置在立柱(4)的左侧,水箱(5)的下方设置有电控箱(6),电控箱(6)的内部设置有电池(61),电控箱(6)的左侧设置有照明灯(62),电池(61)与照明灯(62)电性连接,电控箱(6)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垃圾减量装置(2),立柱(4)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垃圾减量装置(3),横水管(9)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花盆(7)和第二花盆(8),第一花盆(7)设置在第二花盆(8)的左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层隔离式垃圾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底座(1)、第一垃圾减量装置(2)、第二垃圾减量装置(3)、立柱(4)、水箱(5)、电控箱(6)、第一花盆(7)、第二花盆(8)、横水管(9)、出水管(10),所述的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立柱(4),立柱(4)的内部设置有输水管(41),输水管(41)的下端与横水管(9)相连接,横水管(9)上设置有出水管(10),输水管(41)的上端与水箱(5)连接,水箱(5)设置在立柱(4)的左侧,水箱(5)的下方设置有电控箱(6),电控箱(6)的内部设置有电池(61),电控箱(6)的左侧设置有照明灯(62),电池(61)与照明灯(62)电性连接,电控箱(6)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垃圾减量装置(2),立柱(4)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垃圾减量装置(3),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科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张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