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放大器散热结构及功率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96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功率放大器散热结构及功率放大器,该散热结构包括功放管,还包括:盒体,盒体内部为中空结构,盒体采用均温板一体化成型,功放管固定在盒体的内表面;散热单元,散热单元位于功放管紧贴盒体的一侧,当功率放大器在工作时,散热单元用于向盒体内不同温度的热源对应提供不同大小的气流。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方案,由于盒体采用均温板一体化成型,功放管直接安装于均温板上,从而使得功放管上产生的热量能快速扩展到盒体的内表面,提高了功放管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散热单元能够向盒体内不同温度的热源对应提供不同大小的气流,从而使得盒体内温度高的热源可以快速散热冷却,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放大器散热结构及功率放大器
本技术涉及功率放大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功率放大器散热结构及功率放大器。
技术介绍
功率放大器用于雷达内部射频信号功率的放大,通常安装于高频箱内部,自身功率密度高,结构紧凑,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雷达一般工作于户外,系统内部环境温度比较高,所以对功率放大器的结构和散热提出较高要求,合理的散热结构对提高功率放大器和雷达的可靠性至关重要。目前,现有的功率放大器主要通过在功放管下铺设热管或铜块实现热流的扩展,功放壳体通过安装散热齿进行热量的散出,然而这种方式只能解决功率密度较小的功放管的散热,对于功率密度较大功放管的散热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现有的功率放大器外壳散热齿方向都是一致的,在强迫风冷条件下不能实现针对热源的气流加强,热源部分散热器温升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一种功率放大器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功率放大器散热结构及功率放大器。一种功率放大器散热结构,包括功放管,还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盒体采用均温板一体化成型,所述功放管固定在所述盒体的内表面;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位于所述功放管紧贴所述盒体的一侧,当所述功率放大器在工作时,所述散热单元用于向所述盒体内不同温度的热源对应提供不同大小的气流。上述功率放大器散热结构,由于盒体采用均温板一体化成型,功放管直接安装于均温板上,从而使得功放管上产生的热量能快速扩展到盒体的内表面,提高了功放管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散热单元能够向盒体内不同温度的热源对应提供不同大小的气流,从而使得盒体内温度高的热源可以快速散热冷却,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轴流风机和散热器,所述轴流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散热器相对,当所述功率放大器在工作时,所述轴流风机用于向所述散热器中输送冷却空气,所述散热器用于将进入的冷却空气调节成不同大小的气流,并传递到对应温度的热源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散热齿和第二散热齿,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功放管紧贴所述盒体的一侧,且所述壳体靠近所述轴流风机的一侧和远离所述轴流风机的一侧均为开口结构;所述第一散热齿位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轴流风机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散热齿沿所述轴流风机上的转动轴的轴向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散热齿位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轴流风机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散热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散热齿之间的夹角成钝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齿的位置与所述功放管的位置向对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盒体一体化成型,或所述壳体通过螺栓与所述盒体紧固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轴流风机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流风机靠近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安装支架紧贴所述轴流风机的一侧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相匹配;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壳体一体化成型,或所述安装支架通过螺栓与所述壳体紧固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静压箱,所述静压箱位于所述轴流风机和散热器之间,所述静压箱用于将所述轴流风机送入的冷却空气调节成均匀风压后再传送所述散热器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导热垫,所述导热垫包括铟箔,所述铟箔设置在所述功放管与所述盒体的内表面之间。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功率放大器,包括:功率放大器本体和如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功率放大器散热结构,所述功率放大器本体设置于所述散热结构的内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功率放大器散热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散热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正视图;图5为图2中的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功率放大器在工作时候的热量分布图;图7为图1中的功率放大器在工作时候的气流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和图4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功率放大器散热结构,包括盒体10、功放管60和散热单元,其中盒体10内部为中空结构,且该盒体10采用均温板50一体化成型,功放管60固定在盒体10的内表面,散热单元位于功放管60紧贴盒体10的一侧,当功率放大器在工作时,散热单元用于向盒体10内不同温度的热源对应提供不同大小的气流。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盒体10采用的均温板50可选用如申请号为201720426115.6中的均温板,由于均温板可以在二维方向上面的传递热量,从而可以使得功放管上产生的热量能快速扩展到盒体的内表面,提高了功放管的散热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均温板50结构仅为示例,在其他可替代的方案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的均温板,例如,超导铝均温板。本申请对均温板的具体结构不作特殊限制,只要上述结构能实现本申请的目的便可。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单元包括轴流风机20和散热器40,轴流风机20的出风口与散热器40紧贴,当功率放大器在工作时,轴流风机20用于向散热器40中送风,散热器40用于将送来的风调节成不同大小的气流,并传递到对应温度的热源处。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散热器40包括壳体401和设置在壳体401内的第一散热齿402和第二散热齿403,壳体401设置在功放管60紧贴盒体10的一侧,且壳体401靠近轴流风机20的一侧和远离轴流风机20的一侧均为开口结构;第一散热齿402位于壳体401靠近轴流风机20的一侧,且第一散热齿402沿轴流风机20上的转动轴(图中未指示)的轴向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在壳体401内;第二散热齿403位于壳体401远离轴流风机20的一侧,且第二散热齿403与第一散热齿402之间的夹角成钝角,当功率放大器在工作时,轴流风机20向壳体401内送的冷风先经过第一散热齿402后流动到第二散热齿403,由于多个第一散热齿402之间平行设置,且第一散热齿402的延长方向与冷风的流动方向平行,而第二散热齿403与第一散热齿402之间成钝角设置,在冷风传送到第一散热齿402远离轴流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率放大器散热结构,包括功放管(6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盒体(10),所述盒体(10)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盒体(10)采用均温板(50)一体化成型,所述功放管(60)固定在所述盒体(10)的内表面;/n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位于所述功放管(60)紧贴所述盒体(10)的一侧,当所述功率放大器在工作时,所述散热单元用于向所述盒体(10)内不同温度的热源对应提供不同大小的气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放大器散热结构,包括功放管(6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盒体(10),所述盒体(10)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盒体(10)采用均温板(50)一体化成型,所述功放管(60)固定在所述盒体(10)的内表面;
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位于所述功放管(60)紧贴所述盒体(10)的一侧,当所述功率放大器在工作时,所述散热单元用于向所述盒体(10)内不同温度的热源对应提供不同大小的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放大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轴流风机(20)和散热器(40),所述轴流风机(20)的出风口与所述散热器(40)相对,当所述功率放大器在工作时,所述轴流风机(20)用于向所述散热器(40)中输送冷却空气,所述散热器(40)用于将进入的冷却空气调节成不同大小的气流,并传递到对应温度的热源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放大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40)包括壳体(40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401)内的第一散热齿(402)和第二散热齿(403),所述壳体(401)设置在所述功放管(60)紧贴所述盒体(10)的一侧,且所述壳体(401)靠近所述轴流风机(20)的一侧和远离所述轴流风机(20)的一侧均为开口结构;
所述第一散热齿(402)位于所述壳体(401)靠近所述轴流风机(20)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散热齿(402)沿所述轴流风机(20)上的转动轴的轴向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401)内;
所述第二散热齿(403)位于所述壳体(401)远离所述轴流风机(20)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散热齿(40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散热齿(402)之间的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毅勃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