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计算机的高效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6691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计算机的高效散热装置,包括主机本体,所述主机本体内腔设有水箱与冷凝管,所述水箱底部设有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冷凝管靠近所述出水口一端上设有阀门,所述冷凝管靠近所述进水口一端上设有冷凝器与第一水泵,所述主机本体内腔底部设有PLC控制器阀门,所述主机本体内腔远离所述水箱一侧壁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主机本体一侧壁上设有散热箱,所述散热箱包括电机,所述电机靠近所述主机本体内腔一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输出端上设有扇叶,所述电机远离所述主机本体内腔一侧设有制冷装置,所述电机上设有制冷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散热方式多样化,散热性能好,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动选择散热方式,起到一定的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计算机的高效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计算机的高效散热装置,属于计算机散热

技术介绍
计算机主机是指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用于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容器,通常包括CPU、内存、硬盘、光驱、电源、以及其他输入输出单片机和接口,如USB单片机、显卡、网卡、声卡等等,位于主机箱内的通常称为内设,而位于主机箱之外的通常称为外设(如显示器、键盘、鼠标、外接硬盘、外接光驱等)。计算机部件中大量使用集成电路,众所周知,高温情况下会导致集成电路故障,同时会导致系统运行不稳,降低计算机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计算机内部某些部件损坏,导致高温的热量不是来自计算机外,而是计算机的内部,需要及时对计算机进行降温处理,目前虽然已采取相应的散热设置以及措施来对计算机设备进行散热降温,但限于结构和设计上的限制,其散热降温的效果仍然有限且散热方式单一,从而不能够满足目前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计算机的高效散热装置,散热方式多样化,散热性能好,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动选择散热方式,起到一定的节能效果,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计算机的高效散热装置,包括主机本体,所述主机本体内腔设有水箱与冷凝管,所述水箱底部设有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冷凝管靠近所述出水口一端上设有阀门,所述冷凝管靠近所述进水口一端上设有冷凝器与第一水泵,所述主机本体内腔底部设有PLC控制器阀门,所述主机本体内腔远离所述水箱一侧壁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主机本体一侧壁上设有散热箱,所述散热箱包括电机,所述电机靠近所述主机本体内腔一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输出端上设有扇叶,所述电机远离所述主机本体内腔一侧设有制冷装置,所述电机上设有制冷管,所述制冷装置顶部设有出液管,所述制冷装置底部设有入液管,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制冷装置之间设有第二水泵,所述主机本体背面设有散热防尘网。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箱一侧贯穿所述主机本体侧壁并延伸至所述主机本体内腔且与所述主机本体内腔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冷管缠绕设置于所述电机的外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液管一端与所述制冷装置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制冷管一端连通,所述入液管一端与所述制冷装置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制冷管的另一端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阀门、第一水泵、冷凝器、电机、制冷装置、第二水泵均与所述PLC控制器阀门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水箱、冷凝管、阀门、冷凝器及第一水泵可以对主机本体内部进行水冷散热,工作时,水箱内的冷凝液流至冷凝管内,冷凝管中带着升高温度的冷凝液有序的循环进入冷凝器中,通过冷凝器将冷凝液降温,通过第一水泵的工作将冷凝液带回水箱,形成循环,从而带走主机本体内部的温度,使主机本体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2、本技术通过设置电机、转轴、扇叶可以对主机本体内部进行风冷散热,工作时,制冷装置内的水通过出液管流至制冷管内,制冷管中带着升高温度的水通过入液管进入制冷装置内,通过制冷装置将水降温,形成循环,从而带走电机内部的温度,使电机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从而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主机本体内的温度,在温度传感器上设置两个阈值,在达到第一阈值温度时,将温度信息传输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电机、第二水泵及制冷装置进行工作,从而为主机本体内部降温,在达到第二阈值温度时,将温度信息传输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阀门打开,且冷凝器及第一水泵工作,从而为主机本体内部降温,根据实际情况自动选择散热方式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4、本技术通过设置散热防尘网可以增强主机本体的散热性,提供了空气流通性,还能够防止灰尘进入主机本体内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计算机的高效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计算机的高效散热装置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用于计算机的高效散热装置的散热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主机本体;2、水箱;3、冷凝管;4、进水口;5、出水口;6、阀门;7、冷凝器;8、第一水泵;9、PLC控制器;10、温度传感器;11、散热箱;12、电机;13、转轴;14、扇叶;15、制冷装置;16、制冷管;17、出液管;18、入液管;19、第二水泵;20、散热防尘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计算机的高效散热装置,包括主机本体1,主机本体1内腔设有水箱2与冷凝管3,水箱2底部设有进水口4及出水口5,冷凝管3靠近出水口5一端上设有阀门6,冷凝管3靠近进水口4一端上设有冷凝器7与第一水泵8,水箱2、冷凝管3、阀门6、冷凝器7及第一水泵8可以对主机本体1内部进行水冷散热,主机本体1内腔底部设有PLC控制器9,主机本体1内腔远离水箱2一侧壁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0可以实时监测主机本体1内的温度,主机本体1一侧壁上设有散热箱11,散热箱11包括电机12,电机12靠近主机本体1内腔一侧设有转轴13,转轴13的输出端上设有扇叶14,电机12、转轴13、扇叶14可以对主机本体1内部进行风冷散热,电机12远离主机本体1内腔一侧设有制冷装置15,电机12上设有制冷管16,制冷装置15顶部设有出液管17,制冷装置15底部设有入液管18,出液管17与制冷装置15之间设有第二水泵19,主机本体1背面设有散热防尘网20,散热防尘网20可以增强主机本体1的散热性,提供了空气流通性,还能够防止灰尘进入主机本体1内部,这里说明,阀门6、第一水泵8、冷凝器7、电机12、制冷装置15、第二水泵19、PLC控制器9均为现有技术,故而涉及其它的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凝管3的一端与进水口4连通,另一端与出水口5连通,水箱2内的冷凝液流至冷凝管3内,冷凝管3中带着升高温度的冷凝液有序的循环进入冷凝器7中,通过冷凝器7将冷凝液降温,通过第一水泵8的工作将冷凝液带回水箱2,形成循环,从而带走主机本体1内部的温度,使主机本体1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散热箱11一侧贯穿主机本体1侧壁并延伸至主机本体1内腔且与主机本体1内腔连通。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制冷管16缠绕设置于电机12的外表面,出液管17一端与制冷装置15连通,另一端与制冷管16一端连通,入液管18一端与制冷装置15连通,另一端与制冷管16的另一端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计算机的高效散热装置,包括主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本体(1)内腔设有水箱(2)与冷凝管(3),所述水箱(2)底部设有进水口(4)及出水口(5),所述冷凝管(3)靠近所述出水口(5)一端上设有阀门(6),所述冷凝管(3)靠近所述进水口(4)一端上设有冷凝器(7)与第一水泵(8),所述主机本体(1)内腔底部设有PLC控制器(9),所述主机本体(1)内腔远离所述水箱(2)一侧壁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10),所述主机本体(1)一侧壁上设有散热箱(11),所述散热箱(11)包括电机(12),所述电机(12)靠近所述主机本体(1)内腔一侧设有转轴(13),所述转轴(13)的输出端上设有扇叶(14),所述电机(12)远离所述主机本体(1)内腔一侧设有制冷装置(15),所述电机(12)上设有制冷管(16),所述制冷装置(15)顶部设有出液管(17),所述制冷装置(15)底部设有入液管(18),所述出液管(17)与所述制冷装置(15)之间设有第二水泵(19),所述主机本体(1)背面设有散热防尘网(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计算机的高效散热装置,包括主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本体(1)内腔设有水箱(2)与冷凝管(3),所述水箱(2)底部设有进水口(4)及出水口(5),所述冷凝管(3)靠近所述出水口(5)一端上设有阀门(6),所述冷凝管(3)靠近所述进水口(4)一端上设有冷凝器(7)与第一水泵(8),所述主机本体(1)内腔底部设有PLC控制器(9),所述主机本体(1)内腔远离所述水箱(2)一侧壁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10),所述主机本体(1)一侧壁上设有散热箱(11),所述散热箱(11)包括电机(12),所述电机(12)靠近所述主机本体(1)内腔一侧设有转轴(13),所述转轴(13)的输出端上设有扇叶(14),所述电机(12)远离所述主机本体(1)内腔一侧设有制冷装置(15),所述电机(12)上设有制冷管(16),所述制冷装置(15)顶部设有出液管(17),所述制冷装置(15)底部设有入液管(18),所述出液管(17)与所述制冷装置(15)之间设有第二水泵(19),所述主机本体(1)背面设有散热防尘网(20)。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威
申请(专利权)人:新沂市锡沂高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